关注吃的您,不可能没听说过便宜坊、全聚德、东来顺、鸿宾楼、烤肉宛、月盛斋;爱品茶的您,不可能没听说过张一元;没事喝几口的您,不可能没听说过红星、牛栏山、菊花白;老北京人的生活,也还离不开王致和、六必居、同仁堂、鹤年堂、王麻子、盛锡福、内联升;来北京玩的人,不去逛逛中国书店、荣宝斋、商务印书馆,不去看看景泰蓝、金漆镶嵌、龙顺成家具、北京宫毯,就不算赴了一趟文化之旅……
可您知道这些老字号背后的故事吗?您知道这些技艺的传承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吗?相信,《老字号新故事(传承人篇)》给您带来的不仅是这些老字号背后的故事,更会给您带来的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
本书四色印刷,图文并茂,饕餮盛宴,精神洗礼。
本书是由北京老字号协会组织编写的,对北京老字号协会成员单位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事迹进行全面介绍,重点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新故事,助力老字号品牌宣传,扩大影响。文中附有系列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传承人们的优秀事迹。
目录
敢于担当 无悔使命
——记便宜坊焖炉烤鸭制作技艺及其传承人白永明 / 1
留住手艺 传承技艺
——记东来顺牛羊肉烹饪技艺·涮羊肉技艺传承人陈立新 / 14
稳站三尺灶台 书写烹饪春秋
——记鸿宾楼饭庄全羊席制作技艺传承人朱长安 / 30
甘当人梯 开拓创新
——记烤肉宛饭庄传承人王刚 / 36
从“单杆”相传到“多杆”相传
——记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及其传承人 / 42
厚德务实 薪火相传
——记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及其传承人杨银喜 / 52
传承创新 青春永驻
——记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腐乳酿造技艺及其代表性传承人 / 66
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
——北京月盛斋老字号的前世今生坚守传统精气神 开拓创新内联升
——记中华老字号内联升及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何凯英 / 100
勤奋钻研 锐意创新
——记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金善 / 115
人品如茶品 至清至纯得真味
——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王秀兰 / 125
化腐朽为神奇
——记中国书店古籍修复技艺四代传承人 / 137
三百年老字号的文化传承
——记中华老字号荣宝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技艺与
装裱修复技艺的当代传承人 / 152
传承经典 铸就辉煌
——记北京(京珐)景泰蓝制作技艺及其代表性传承人 / 175
一场传承的文化苦旅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 / 193
百年老字号成就古典家具名片
——记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及其传承人 / 208
双手织就经纬文章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康玉生 / 225
精诚之心 推陈出新
——胸怀一颗仁心 守护千万黎民
——记北京同仁堂中医药大师芦广荣平凡人生的伟大奉献 / 250
心怀酿酒梦想 弘扬传统技艺
——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高景炎的故事 / 259
清香芬芳 纯正典雅
——记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及其传承人 / 281
王晓伟和菊花白的故事
——记北京仁和酒业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
王晓伟 / 291
百炼成钢方成金
——记王麻子剪刀传统锻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史徐平 / 301
昌明教育 开启民智
——120 年文化引领和传承中的商务印书馆
经过一年的筹备,在北京老字号协会和企业的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下,《老字号新故事·传承人篇》终于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创新、与时俱进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在此,我们衷心地祝贺它的问世。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北京是有着 3000 多年的文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城市。老字号几百年来一代一代地延续发展,书写众多可歌可泣、弥足珍贵的历史篇章。北京老字号企业有着悠久的优秀文化和独特的绝技绝活,目前,北京有老字号166家。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企业有 32 家,市级“非遗”项目企业 22 家。其中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有 40 多家传承人工作室。
为更好地总结和宣传老字号独特的传统技艺和经营管理经验,记述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技艺特点并作为珍贵的资料加以鉴赏和保存。不断地扩大老字号新故事的内容和影响力,推动老字号传承、传播及老字号进校园、进社套丛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不仅是老字号企业的珍藏,更是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大国“工匠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殷切希望得到广大热心读者的支持、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
2017 年 5 月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兴趣的读者,拿到《老字号新故事·传承人篇(第一辑)》这本书,内心真是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在街头巷尾或深宅大院中静静绽放的老字号,是城市灵魂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商品,更承载着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和家族的记忆。而“传承人篇”这个副标题,更是直击我心。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老字号的传承者们,让他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又能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份古老的技艺和精神得以延续?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这些传承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日常,感受他们的不易,品味他们的匠心。我更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我能重新审视身边那些熟悉的老字号,看到它们背后隐藏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坚持,从而更加珍惜和尊重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相当有吸引力,那种怀旧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预示着它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又仿佛是走进了一间充满温情的博物馆。我一直对那些手工制作的物品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温度和灵魂,这是流水线生产的商品无法比拟的。而这本书,正是将这种温度和灵魂具象化了。我被书中那些传承人对于自己技艺的专注和热爱所深深吸引。他们可能出身平凡,但因为对家族事业的责任感,或者对某种技艺的痴迷,而将一生奉献给了这份事业。书中的笔触细腻而生动,让我能够想象出他们挥汗如雨的工作场景,听到他们与学徒们耐心交流的声音,甚至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或者木材的清香。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与这些传承人一同经历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了他们坚守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既舒缓又充满力量。它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和一种朴素的坚持,足以触动人心。我更喜欢的是它所传递的那种“慢”的哲学。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这本书仿佛是一股清流,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需要时间沉淀、需要耐心打磨的东西。我看到了传承人如何将对原料的选择、对火候的把控、对细节的追求,上升到一种艺术的高度。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对一种价值的坚守,对一种美学的追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老字号”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背后无数个传承人对这份事业的深情和不懈努力。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些坚毅的面孔和闪耀着岁月光辉的双手。我一直认为,“传承”这个词,在很多时候都显得有些遥远和抽象,但这本书让它变得鲜活而真实。它不仅仅是关于某一个品牌的历史,更是关于一群人的故事,一群用汗水和智慧,将一份古老的技艺和一份深厚的感情,一代代传递下去的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境的坦诚描写。比如,如何吸引年轻一代继承手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独特性,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真实的写照,让我更能理解传承之路的艰辛,也更加钦佩那些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传承者们。这本书让我对“老字号”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是精神,是民族的记忆。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它让我对“老字号”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往,我可能只是把老字号看作是价格稍高、但品质相对稳定的购买选择,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老字号的辉煌历史,而是将笔墨聚焦在那些默默奉献的传承人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双手,是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精细的工序,如何在传承祖辈技艺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与时俱进。书中描述的那些传承人,他们身上的那股子韧劲和对品质的执着,真的让人肃然起敬。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一位老糕点师的描写,他如何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微调,既保留了儿时的味道,又增加了新的惊喜。这种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平衡,正是老字号能够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