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研究为视角,本书首先论述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新左派”对“文化”概念的援用以重现威廉斯当时所处的理论语境;然后从理论上阐明威廉斯对“文化”政治的论述和对革命观念的重构;接着分别从大众传播和文学研究入手,力图说明这种政治相关性如何在威廉斯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得以表达;最后总结了威廉斯文化研究的理论特质和现实意义。
文化研究已是学界“显学”,然而在时下的讨论中,它更多是被当作一块新开辟的学术领域,而忽略在兴起之时它所肩负的历史和政治使命。雷蒙?威廉斯是文化研究*为重要的开拓者之一,本书力图通过再现他所处的历史、社会和理论语境,并由此走进他本人的“问题意识”,重新召唤威廉斯的“幽灵”以揭示文化研究在形成时所体现出的政治相关性,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启示。
在威廉斯的文化保守主义前辈那里,文化更多是被挪用以抗击“现代性”的侵蚀;而在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文化不过是物质世界的机械反映。因此恢复文化的实践品格和弘扬其新的政治干预能力,是文化研究初期必须解决的首要理论问题。为此,威廉斯提出“文化是一整套生活方式”的观念以反对文化精英主义立场,同时通过补充和发展“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命题以说明文化的能动性和实践性。对文化政治相关性的重新认识,使得威廉斯意识到过去的革命观念过于局限于政治和经济维度,而忽略了文化维度,因此在“长期的革命”这一政治筹划中,“文化革命”应同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拥有同等的位置。由此,当利维斯等将“文化失范”归咎于大众文化的崛起,威廉斯却将这些都视为“文化革命”进程中令人称道的成就。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威廉斯还通过揭秘“乡村别墅诗”和“悲剧”等文学形式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试图恢复历史和现实社会中被遮蔽的“被压迫者”的声音。这种种形式的“文化民主化”,在他看来,是“新左派”所寄希望的“文化革命”的“希望的资源”。
何卫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在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期间,应邀担任德国不莱梅雅各布大学(Jacobs University Bremen)客座教授,同时兼任该校“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剑桥批评传统、文化研究和流散文学。发表论(译)文50余篇,译著多部。
翻开《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与“希望的资源”》的扉页,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一场思想的洗礼。雷蒙·威廉斯,这位在文化研究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记的思想家,他的名字本身就意味着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而“文化研究”这个标签,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些对社会现实进行精细解剖、对权力关系进行大胆质疑的理论。我很好奇,当“希望的资源”这个温暖而充满韧性的概念与威廉斯的思想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我设想,这本书或许并非只停留在对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探讨如何在既有的文化土壤中,发掘和培育那些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积极因素。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套看待世界的新工具,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信号,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默默滋养着我们社会活力的深层力量。这本书,我感觉,会是一次深刻的智识之旅,带领我走进一个既充满挑战又蕴含希望的文化图景。
评分“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与‘希望的资源’”——这个书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勾勒出一幅关于深刻洞察与温暖启示的画面。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人,我对雷蒙·威廉斯及其在文化研究领域的贡献早有耳闻,他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至关重要。而“希望的资源”这一副标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在充斥着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当下,寻找和定义“希望”的来源,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显得尤为迫切。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从日常生活的文化实践中,从那些被忽视的社会互动中,甚至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艺术表达中,挖掘出能够激发变革、重塑未来的力量。这本书可能会是一次对传统社会学和文化批评的超越,它不仅仅是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方案,或者说,提供一种能够支撑我们前行的内在动力。它不应当是一本空泛的哲学探讨,而应是根植于现实,却又能够指引方向的智慧之作。
评分当我注意到《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与“希望的资源”》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邀请,一次深入雷蒙·威廉斯思想核心的邀约,同时也指明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威廉斯的名字,在文化研究的领域里,就如同灯塔般闪耀,他的分析方法和理论视角,至今仍影响着无数的学者和思考者。而“文化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领域,它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大众传媒到精英艺术,从社会阶层到身份认同。然而,最让我感到好奇和充满期待的是“希望的资源”这个短语。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文化现象的解构和分析,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尝试去发现和定义那些能够支撑个体和社会度过难关、实现积极转型的力量。我猜想,这本书会带我体验一场智识上的冒险,让我看到在看似无解的社会困境中,依然存在着可以被发掘、可以被激活的积极能量。它会是一本充满挑战,但又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引导我以一种更加乐观和富有建设性的方式来理解我们所处的文化世界。
评分说实话,当拿起《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与“希望的资源”》这本书时,我并不能完全预料到它会给我带来怎样的体验。威廉斯的名字虽有耳闻,但对其思想体系的了解也仅限于片段。然而,我被“希望的资源”这个副标题深深吸引。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变革加速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到迷茫和无力,仿佛被裹挟着向前,却又找不到明确的方向。所以,一个承诺探讨“希望的资源”的书,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猜想,这本书会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出隐藏在社会结构、大众传媒、文学艺术等各个层面的力量,这些力量或许是我们忽视的,却又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基石。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帮助我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常的文化实践,从中发掘出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要素。它可能不像政治宣言那样激昂,也不像心灵鸡汤那样煽情,而是以一种更加冷静、更加理性,但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引导我们去认识和利用那些能够滋养我们精神、激发我们行动的“希望的资源”。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与“希望的资源”》这本书的书名时,心中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雷蒙·威廉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深刻的学术分量,而“文化研究”和“希望的资源”这样的关键词,更是让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和连接这两者。我一直对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动力和历史演变深感兴趣,也常常在困境中寻找能够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这本书似乎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最深处的两个触角。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本厚重但不失活力的学术著作,它可能不会像那些畅销书那样轻松易读,但一定能提供给我深入的思考和启发。我期望它能够带领我走进威廉斯的世界,理解他如何将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又如何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社会现实中挖掘出变革的潜能。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个饱经风霜的智者,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关于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理解社会,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保持乐观与希望的故事。它会是那种需要慢慢品味、反复咀嚼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