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练习》是法国作家雷蒙·格诺著名的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947年,1963年由伽利玛出版社再版时作了修改。这本书以九十九种不同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公共汽车上,有个年轻男子,衣着外貌有些乖张,与人发生争执,但很快就离开原地抢了个空座;之后不久,他又出现在圣拉萨尔火车站,与另一年轻人在一起,两人在讨论外套上衣扣的事情。
1949年,《风格练习》首次被改编成戏剧,在圣日耳曼德普雷的红玫瑰酒馆上演。1954年被改编成歌曲,在布鲁塞尔的口袋剧场演出。1980年再次被改编成戏剧,在蒙帕纳斯剧院演出,并在法国电视三台播放。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的改编剧目每年都上演,还产生了各种语言的变体和滑稽模仿,在文学杂志和互联网上流传。
这本书已出版三十五种语言版本;其中,意大利语译本由著名作家翁贝托·埃科翻译。
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法国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先锋文学社团“乌力波”(潜在文学工场)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勒阿弗尔一个商人家庭,青年时期在巴黎读大学修习哲学课程。格诺早年曾参加超现实主义团体,几年后与之决裂。193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麻烦事》,获“双叟”文学奖,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对笛卡尔《方法论》的文学阐释。此后几年,他陆续出版四部基于自身经历的小说,1938年进入伽利玛出版社担任英文译者和审稿委员会成员。1947年,他从巴赫《赋格曲的艺术》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风格练习》出版,奠定了格诺“实验小说家”的地位。1951年成为龚古尔文学奖评委。1976年10月25日,格诺因病在巴黎去世。
我是在一个连续下雨的周末开始读这本书的,那种需要静下心来沉浸其中的阅读体验,非常契合书本本身所传达的意境。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语言的音乐性”的探讨。作者认为,优秀的文字不仅要表达意义,更要有旋律和韵律,要能被“听见”。这超越了基础的语法和词汇选择,上升到了对声音和节奏的精妙掌控。书中通过对不同作家风格的模仿和拆解,直观地展示了什么是“短促而有力的节奏”,什么是“舒缓而悠长的旋律”。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比了两种描述“告别”的场景,一种使用大量短句和动词来营造仓促和痛苦,另一种则使用长复合句和形容词来渲染哀伤和不舍。这种具象化的对比,让我立刻领悟了“选择”的力量。读完后,我尝试着去朗读我自己的作品,不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去检验我的文字是否在“唱歌”。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意识到,写作的终极目标,或许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引发读者内心深处共鸣的、独特的声音场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处理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作者的行文风格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感”,句子之间留白得恰到好处,让读者有时间去消化和反刍那些复杂的概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人物塑造”时所采用的方法论。它不是教你列一个人物性格清单,而是强调“给予”和“剥夺”——你赋予角色什么特质,然后又从他们身上拿走什么,这种动态的平衡才是塑造立体人物的关键。我过去写的人物总感觉像一个扁平的纸片人,是因为我总是把我想象中的美好品质堆砌上去。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真正打动人的角色,必然是充满缺陷和矛盾的,甚至是自我毁灭倾向的。通过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我学会了如何精准地埋下“人物的谎言”和“隐藏的弱点”,并在故事的后半段让这些弱点慢慢显露,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情。这套方法论不仅适用于虚构写作,甚至对我的非虚构写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关注我所描绘对象的复杂性。
评分老实说,我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写起文章来总是在纠结于每一个词语是否精准,每一个句子是否足够优美,结果常常是写了开头就卡住了,或者写了一大堆后发现核心思想散了架。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治愈了我的这种“拖延症”和“自我苛责”。它非常坦诚地探讨了写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挫折与瓶颈。作者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我,初稿永远是粗糙的,关键在于不停地“打磨”而不是一开始就追求“完美无瑕”。书中关于“叙事节奏”的讲解尤其深刻,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快慢交替,而是教会你如何根据情感的潮起潮落来调整句子的长短和段落的密度。我曾经读过其他一些关于节奏的书,它们往往会给出一些机械的模板,但这本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你耳边低语,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放慢脚步,让情感沉淀,什么时候需要疾驰,把信息一股脑倾泻出来。我开始不再害怕写出“糟糕的句子”,因为我知道,所有的“糟糕”都是通往“精彩”的必经之路。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学会任何具体的写作技巧都更有价值。
评分我一直对小说结构中的“冲突设置”感到头疼,总觉得自己的故事总是平铺直叙,缺乏张力。市面上很多指导书会把冲突写得好像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灾难,但我自己想写的很多故事,冲突点都非常微小,属于人际关系中的微妙拉扯。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的视角非常新颖和贴近生活。它强调了“内在冲突”和“情感张力”的重要性,认为最深刻的故事往往源于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欲望的挣扎,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戏剧性事件。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那些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的段落,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对白、犹豫甚至是一个眼神的停顿来构建悬念和紧张感的。我感觉这就像是拿到了一张详尽的心理地图,让我明白了如何去挖掘角色深处的动机,如何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到角色复杂的情感漩涡中去。读完后,我重新审视了我正在构思的一个家庭故事,发现之前忽略了母亲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一旦把这个潜藏的冲突挖掘出来,整个故事的骨架立刻就立起来了,变得立体而富有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复古质感的米色纸张,加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有种沉甸甸的仪式感。我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市面上讲写作技巧的书汗牛充栋,大多是陈词滥调,没什么新意。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笔触吸引住了。它不像那种生硬的教科书,而是用非常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我记得其中有几章专门讲如何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如何把一个平淡无奇的场景写出层次感,这对我这种平时写东西总是感觉“干巴巴”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特别是关于“意象”的构建,作者没有给出僵硬的公式,而是引导你去观察、去感受,去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尝试着写了一篇关于清晨露水的短文,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能捕捉到以前忽略掉的那种冷冽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这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涤,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连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你的不是如何“写得像”,而是如何“写得真”,如何找到属于自己声音的那个独特的频率。
评分一本比较有趣的书,整体还不错
评分很不错的宝贝。很喜欢~
评分京东搞活动,非常赞~京东搞活动,非常赞~京东搞活动,非常赞~京东搞活动,非常赞~京东搞活动,非常赞~
评分一到有活动就忍不住,剁手!
评分装帧很好
评分价格实惠 送货很快。不错。
评分凑单物,应该很不错吧
评分本想等到423,忍不住。
评分好书一本,京东的图书质量没得挑剔,特别棒。以后只会在京东上购买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