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第三版)

植物学(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银根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植物
  • 生物学
  • 园艺
  • 生态学
  • 植物分类学
  • 植物生理学
  • 植物形态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56578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9843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356
字数:5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植物界基本类群与分类,展现植物界不同类群的分类特征、代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承前启后,是学好第三、第四章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及其与环境统一性的重要基础;第五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在强调其植物典型科、属、种的识别特征的同时,更注重介绍被子植物对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与作用。此外,对被子植物的起源、进化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也有简要陈述。

目录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1
内容导读 2
教法与学法 2
第一节 植物与植物界 2
一、生物的分界 2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三、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
第二节 植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6
一、植物的多样性 6
二、我国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与利用 9
三、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意义 11
第三节 植物学发展简史 12
一、国外植物学发展史简介 12
二、中国植物学发展史简介 13
三、当代植物学发展的主流与趋势 15
第四节 植物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 16
第五节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17
一、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17
二、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17
总结与复习 18
阅读与探究 19
第一章 植物界基本类群与分类 21
内容导读 22
教法与学法 22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23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与分类知识的来源 23
二、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法则 26
三、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8
第二节 植物界基本类群与演化规律 29
一、藻类植物 32
二、菌类植物 40
三、地衣植物门 51
四、苔藓植物门 S4
五、蕨类植物f J 58
六、裸子植物门 65
七、被子植物门 76
八、植物界的演化规律 77
总结与复习 78
阅读与探究 81
第二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84
内容导读 85
教法与学法 85
第一节 植物细胞 86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87
二、植物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99
第二节 植物组织 103
一、分生组织 104
二、成熟组织 106
三、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115
总结与复习 117
阅读与探究 121
第三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23
内容导读 124
教法与学法 124
第一节 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26
一、根的形态 126
二、根的结构 127
三、侧根的发生 137
四、根瘤与菌根 139
第二节 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41
一、茎的形态与分枝 141
二、茎的结构 147
第三节 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61
一、叶的形态与组成 162
二、叶的结构 164
第四节 植物的适应性与整体性 170
一、营养器官的变态与变态器官 170
二、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179
三、营养器官间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81
总结与复习 184
阅读与探究 188
第四章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90
内容导读 191
教法与学法 191
第一节 花的组成与发生 192
一、花的形态与特征 192
二、花芽分化 196
第二节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199
一、花药的发发育与结构 199
二、花粉粒的发育与结构 201
三、花粉植物与单倍体育种 205
四、雄性不育与利用 205
第三节 雌蕊的发育与结构 206
一、柱头的形态与结构 207
二、花柱的形态与结构 207
三、子房的结构 208
第四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214
一、开花 214
二、传粉 215
三、受精 219
四、环境条件对开花、传粉和受精的影响 223
第五节 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223
一、种子的发育 224
二、种子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231
第六节 果实的发育与结构 235
一、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235
二、单性结实 238
三、果实的类型 238
四、果实与种子的传播 238
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41
一、种子萌发与幼苗类型 241
二、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过程和特征 243
总结与复习 245
阅读与探究 248
第五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249
内容导读 250
教法与学法 250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250
一、茎 251
二、叶 252
三、花 260
四、花序的类型和特征 267
五、果实的类型与特征 269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273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科概述 274
一、双子叶植物纲 274
木兰科(274)樟科(276)毛茛科(277)壳斗科(278)杨柳科(279)石竹科(280)蓼科(281) 茶科(282)锦葵科(283)葫芦科(284)十字花科(285)蔷薇科绣线菊亚科(287)蔷薇科蔷薇亚科(288)蔷薇科苹果亚科(288)蔷薇科李(梅)亚科(289)含羞草科(291)苏木科(云实科)(292)蝶形花科(293)大戟科(295)无患于科(296)芸香科(297)五加科(298)伞形科(299)杜鹃花科(300)木犀科(301)玄参科(302)茄科(303)唇形科(304)菊科筒状花亚科(305)菊科舌状花亚科(306)莲(307)杜仲(308)桑(308)珙桐(308)葡萄(309)
一、单子叶植物纲 310
泽泻科(310)棕榈科(311)天南星科(312)百合科(313)鸭跖草科(315)莎草科(316)禾本科竹亚科(317)禾本科禾亚科(318)兰科(320)香蕉(321) 药(321)水仙(321)姜(322)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分类系统 323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323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分类系统简介 326
总结与复习 331
阅读与探究 334
主要参考文献 336
附表1:国外植物学发展大事记 338
附表2:中国植物学发展大事记 339
附表3:细胞发现和细胞学相关的大事记 340
《草木之歌:探寻绿色生命的奥秘》 在这本《草木之歌》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深入探索地球上最不可思议的生命形式——植物。从微小如苔藓的先驱,到参天巨木的雄伟,从沙漠顽强生长的仙人掌,到热带雨林繁茂的奇观,植物以其惊人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塑造了我们星球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一切。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曲赞颂生命、揭示自然的交响乐。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逐一剖析植物的生命密码。我们将了解植物细胞的精巧结构,如同微观世界的工厂,如何高效地进行着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合成。我们将深入研究光合作用这一伟大的化学反应,它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动力,植物如何巧妙地捕捉太阳的光芒,将其转化为维持自身乃至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养分。 随后,我们将一同追踪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旅行。根系如何在土壤中汲取生命之源,茎如何将其输送至每一片叶子,而叶子又如何通过蒸腾作用调节着自身的温度和水分平衡。我们将揭示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双重管道系统,它们如同植物体内的血管,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运输任务,确保生命的延续。 本书还将引领读者认识植物世界令人惊叹的多样性。我们将跨越不同的气候带和地理区域,领略形态各异、功能独特的植物。从针叶林中挺拔的松柏,到草原上随风摇曳的野花;从沼泽中坚韧的水生植物,到高山之巅傲然独立的矮小草本。我们将探索植物为了适应各自生存环境而演化出的独特策略:有些植物进化出尖锐的刺以抵御食草动物,有些则披上厚厚的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还有些植物则学会了通过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吸引传粉者或驱赶害虫。 我们还将深入了解植物繁衍后代的奇妙过程。从迷人的花朵结构,到精妙的授粉机制,再到果实的孕育和种子的传播。我们将惊叹于不同植物之间为了繁殖而演化出的微妙合作,例如,鸟儿帮助传播果实,昆虫则为花朵传递花粉。我们还将探讨无性繁殖的强大力量,如扦插、嫁接等,以及它们在人类农业和园艺中的重要应用。 本书不仅仅关注植物的生理和结构,更着眼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认识到,植物是食物链的生产者,是无数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们通过固定土壤、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探讨森林如何成为重要的“地球之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我们将了解湿地植物如何净化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将思考珊瑚礁中的藻类如何孕育出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草木之歌》还将触及植物与人类之间深厚而古老的联系。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植物的利用息息相关。从最早的采集和狩猎,到农业的兴起,植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和建材,更是我们医药和文化的源泉。我们将回顾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植物,例如,大米、小麦、玉米等作物如何养活了无数的人口;棉花、亚麻等纤维作物如何成就了人类的服饰;草药、香料等植物如何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医疗。 此外,本书还将引发我们对植物未来的思考。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植物的生存状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将审视人类活动对植物界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积极探索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可行途径。本书将鼓励读者重新审视与植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植物就是保护我们自身的未来。 《草木之歌》旨在激发您对植物世界的无限好奇和热爱。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案例,我们将带领您领略植物生命的壮丽画卷,理解它们在地球上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您是一位对自然充满热情的爱好者,还是希望深入了解绿色生命奥秘的学生,亦或仅仅是对身边的一草一木感到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次难忘的学习和探索体验。让我们一同聆听草木的低语,感受生命的律动,共同谱写这首献给绿色星球的《草木之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而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基本、最普遍的生命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学(第三版)》这本书,以其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植物世界的绝佳途径。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次深入植物内在世界的探险。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植物进化和多样性的章节所吸引,它勾勒出了植物界从古至今的宏大发展历程,让我得以窥见生命演化的神奇。那些关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详细介绍,配以精美的插图,让我对不同类群的植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书中对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阐述也极具启发性,让我理解了植物如何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着气候、土壤和其他生物的。我常常在阅读时,将书中的知识与我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现象联系起来,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植物学(第三版)》是一本真正能够启发思考的书籍。它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植物世界的奇妙之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植物进化和适应性的案例所吸引。从最早的苔藓植物到现代的高等植物,植物的演化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它们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发展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生存策略。书中对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详细描述,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身体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每一个结构都蕴含着怎样的生存智慧。我曾经对植物的固着生活方式感到好奇,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植物是如何通过根系固着土壤、吸收养分,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通过花朵繁衍后代,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精巧和高效。它也让我意识到,植物在地球生命圈中的核心地位,它们是食物链的起点,是氧气的生产者,是地球环境的调节者。这本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这个绿色星球。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植物王国那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植物学(第三版)》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植物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植物生理过程的深入讲解,比如光合作用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植物如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些都让我对生命的运作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图表和插图设计得非常精美,清晰地展示了植物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以及器官的功能,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我曾经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感到困惑,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植物是如何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来不断壮大的,以及各种植物激素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也让我意识到,植物并非简单的生命体,它们拥有着复杂的内部调控机制和高度的适应能力,能够应对各种环境挑战。这本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关于植物学的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系统,无所不包。《植物学(第三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流畅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植物生理功能的细致描绘,例如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以及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来调节体温和运输水分。这些知识让我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插图和图表设计得非常出色,清晰地展示了植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机制,使我能够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学原理。我曾经对植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感到好奇,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植物拥有多种多样的适应性策略,例如抵抗干旱、寒冷或病虫害。它也让我意识到,植物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也激发了我对植物科学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植物学知识的权威著作,而《植物学(第三版)》恰恰满足了我的期待。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实、逻辑之严谨,令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植物的名称和形态,更深入地剖析了植物生命的本质,从基因层面到群体演化,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植物分类学的章节所吸引,它清晰地展示了植物界庞大的家族是如何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划分的,让我得以窥见植物演化的宏大历程。那些关于不同植物门、纲、目、科、属、种的详细介绍,配以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图表,让复杂的分类体系变得触手可及。此外,书中对于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让我理解了植物如何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着气候、土壤和其他生物的。我常常在阅读时,将书中的知识与我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现象联系起来,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我在探索植物世界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评分

我曾经认为,植物学是一门偏向理论、有些枯燥的学科,直到我读了《植物学(第三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书中的插图和图片质量极高,不仅清晰地展示了植物的结构,还捕捉到了植物生命的动态过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植物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章节,它让我理解了植物是如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存、繁衍,并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的。那些关于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位划分的讲解,都让我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常常在阅读时,将书中的知识与我户外徒步时观察到的植物群落联系起来,对那些在不同环境下茁壮成长的植物充满了敬意。这本书让我明白,植物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与土壤、水分、光照以及其他的生物共同构建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命网络。它也让我开始反思,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着这些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它们。

评分

我一直对植物的奥秘充满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真正能满足我求知欲的书籍。《植物学(第三版)》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植物的各个方面。初学者可以从基础的细胞结构和基本生理功能入手,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植物分类、进化以及生态学原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植物生理过程的细致描绘,比如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各种激素的作用机制,这些曾经让我觉得晦涩难懂的概念,在这本书的阐释下变得清晰易懂。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但总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解,让读者轻松理解。我常常被书中对植物适应环境的惊人能力所折服,例如沙漠植物如何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或者深海植物如何适应黑暗缺氧的环境。这些例子不仅展示了植物强大的生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这本书让我明白,植物并非静止不动、任人宰割的生命,它们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策略和发展规律,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和谐的生态系统。它也让我开始思考,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这些默默奉献的绿色生命和谐共处。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穿越了植物王国那令人惊叹的广袤世界。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植物的了解仅限于那些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朵,或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但《植物学(第三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严谨而生动的语言,为我揭示了植物生命那令人着迷的复杂性。从细胞的微观世界,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宏大图景,这本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对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详细介绍,那些关于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解释,配上高质量的插图,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植物身体的每一个精巧设计。当我读到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如何巧妙地传播种子以延续后代,以及它们如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我简直惊叹于生命的智慧。书中的例子丰富多样,从常见的草本植物到高大的乔木,再到奇特的食虫植物,无不展现了植物世界的无限可能。即使是那些我过去认为平凡无奇的植物,在书中的描述下也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存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赞美,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所处的这个绿色星球,以及我们与植物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这本书无疑是植物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称赞。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科普读物,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植物学(第三版)》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科学名词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引人入胜的案例,将植物学知识融入其中。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植物进化史的章节,它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从最早的藻类到复杂的被子植物,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精彩的故事。书中对植物繁殖方式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各种奇特的传粉机制,以及种子传播的巧妙策略,这些都让我惊叹于生命演化的鬼斧神工。我曾经以为植物的生命是单调而重复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和无穷创意。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微小的种子都蕴含着生命的奇迹,每一次开花结果都是一次生命的礼赞。这本书不仅仅为我提供了植物学的知识,更让我对生命本身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

我一直对生命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基础的生命形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学(第三版)》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讲解方式,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植物世界的绝佳机会。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植物王国的大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介绍,它让我得以窥见植物生命运作的微观密码,理解基因如何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性状表达。那些关于DNA、RNA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解释,在书中得到了生动而准确的呈现。同时,书中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详尽阐述,比如酶促反应、物质运输以及信号传导,都让我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曾经对植物的反应机制感到困惑,比如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或者为什么它们会在夜晚关闭气孔,而这本书则一一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看到了植物作为复杂生命体的智慧和适应性。它也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如何利用植物学知识来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