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朱幼棣先生在20世纪末的数年里完成的旅行文集。他在各地任职、考察期间,走过无数的古道、边关和古城。当熟悉的地名从历史的尘埃中款款而至,那些大漠孤烟的景致、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瑰丽浪漫的传说、人与自然相处的悲与乐统统化为笔下的文字。
朱幼棣
生于1950年,浙江黄岩人。
记者。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
官员。曾任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
作家。曾出版十余部著作,内容涉及经济、地质、能源、医药、文学以及书法等诸多方面。
财经作家吴晓波称“朱幼棣是现代都市硕果仅存的士大夫式的传统知识分子”。
逝于2015年。
曾整夜游走于边陲小镇的街头。
高高的杨树哗哗作响。在杨树和花丛的间隙,透出闪忽的彩灯,飘出隐隐的舞曲与歌声。只有几千人的小城,竟有几十家卡拉OK厅。
我信步走去,街屋渐见疏落,灯火渐见暗淡。远处传来了零落的犬吠。桔红的灯光勾出了疏篱。哦,河边还有一户人家。一辆大卡车隆隆地驰来,又倏然远去,大地复归沉寂。
这时,一轮皎洁的明月,正在苍茫的大戈壁上升起。我来到城外的一座桥上,凉风习习,枯草瑟瑟,灰白色的干涸的河流在月光下毫无生气地通向远方--那里是已经消失的湖泊?是被风沙掩埋的古城?是两千年金戈铁马、烽烟相连的岁月?
达来呼波,优美地体现出当今边城的文明结构形态。这是一种20世纪的绿洲文明。从废弃了几个世纪的古城到生气勃勃的新城,我突然发现,不管是多么繁华或者萧瑟,不管是历史的盛宴还是散席后的凄惶,绿洲文化的核心还是水,是纵横交错血管似的河道和水渠。只有水,才能带给生活或者走过绿洲的人们以创造力和向前展望的想象力。
离开居延绿洲两年之后,有位探险家告诉我,天鹅湖已经彻底地干涸了。我想起达来呼波的旗招待所的餐厅里的一幅油画,画面上是一个大湖的黄昏,金色的水面,摇弋的芦苇,还有,两位穿着飘逸裙裾的姑娘和一匹黑骏马……
达来呼波--大湖畔的城。我在这里听到了祈盼和呼唤。
波光粼粼、气象万千、众神离聚的大湖呢?
第一辑
古城遗址的证明
边关文化
风墩:地平线上不变的风景——探访唐代高僧悟空遗迹
沙海中的佛塔
雀离大清净——西域佛教中心探源
高昌
迷失在于阗
交河时光
寻访古阳关
阳关海
黑水国与骆驼城:迁移的绿洲
倾听塔里木河
北庭诗情
发现丝路
丝路南道
天山北麓的千佛洞
抵达焉耆明屋
八声甘州
最美的是伊犁河谷
额尔齐斯河浪游
河西歌行
左公柳
我的大坂
第二辑
牛皮城
达来呼波与天鹅湖——西套蒙古之一
现代废墟与生态难民——西套蒙古之二
华发边城——西套蒙古之三
哈拉浩特——西套蒙古之四
寻找草原之都
岩画、草原和沙漠
第三辑
叩响潼关
白城子
无定河
谒李广墓
百年孤独:直上大像山
解读“渭城”
陇上行
第四辑
玄中寺与终级理想——秦晋古道之一
雾锁天龙山——晋陕古道之二
唐窑之谜——晋陕古道之三
汾河大峡谷——晋陕古道之四
黑云下的城——访雁门
黄昏鸡鸣驿
第五辑
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古格王朝
南诏古国的诉说
回望奉节
无山之寒
初次接触《西北断简》,便被它所蕴含的厚重感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历史并非只有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更多的是那些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普通人的生活点滴,而这本书似乎正是致力于挖掘和呈现这些“失落的声音”。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些地域性文化的细致描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文化符号,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文化是如何在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的。那些关于传统手工艺、民俗习惯的描述,鲜活得如同就在眼前,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历史议题时,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他并没有预设立场,而是将各种证据和解读呈现给读者,鼓励读者自行判断。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让作品更具说服力,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 《西北断简》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就像是一位引路人,带领我走过那些曾经繁华的古道,穿梭于那些沉默的遗迹之间。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历史的温度,以及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 总体而言,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启迪。它让我认识到,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定论,而是不断被重新解读和发现的过程。我强烈推荐《西北断简》给所有对历史,尤其是对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
评分《西北断简》这本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应该是有温度的,是能够触动人心的,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某些历史片段的“解剖”。作者并没有满足于表面化的叙述,而是深入挖掘了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它们对后世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信任。 书中对于一些地域性风俗和文化传统的描写,充满了细节和生命力。我仿佛能够听到古老的乐曲,看到人们的笑脸,感受到那种淳朴的生活气息。这种深入的描绘,让我对西北地区的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西北断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部分,与那些古老的故事一同呼吸。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历史世界。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西北断简》,它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丰富和立体,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脚下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
评分第一次翻开《西北断简》,就被它那独特的视角深深吸引。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那些尘封的记忆有着天然的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探寻的欲望。作者的笔触,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压迫感,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娓娓道来,将那些古老的传说、湮没的史实,一点点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对某些地域风俗的描写,生动得仿佛我正置身其中,耳边回荡着古老的歌谣,眼前闪烁着篝火的光芒。那些关于边塞的文字,没有流于空洞的抒情,而是充满了具体的细节,像是对战火纷飞的年代,或是商旅往来的驿站,进行了一次细致入微的“素描”。我从中看到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感受到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顽强生存的生命力。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史料时,展现出的那种“求真”的态度。他并不急于给出一个盖棺定论的答案,而是将不同的说料、不同的观点一一呈现,让读者自己去辨析、去思考。这种开放式的写作风格,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更像是一位参与者,与作者一同进行一场历史的“探案”。 对于一些我之前完全不了解的民族或文化的介绍,作者处理得非常得体,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他能够跳出单一的民族中心主义视角,去理解和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性。读完相关的章节,我感觉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 总而言之,《西北断简》带给我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瞬间,也让我体会到了地域文化独特的魅力。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令人惊喜的一本,它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最原始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初拿到《西北断简》这本书,就被它散发出的一种古朴而又充满神秘感的气息所吸引。封面设计并非那种浮夸夺目的类型,而是一种沉静的、仿佛跨越了千年时光的质感,上面简练的几笔勾勒,却又似乎隐藏着无数的故事。我并非历史学专业的科班出身,对西北地区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地理知识和一些传说故事。然而,正是这种“门外汉”的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这本书,渴望一窥这片广袤土地的究竟。 读完之后,脑海中留下的更多是一种宏大的、史诗般的画面感。仿佛置身于茫茫的戈壁之上,狂风卷起黄沙,历史的车辙在岁月的洪流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某些章节,描写得异常细致,仿佛作者亲临现场,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场景。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古城遗址的描摹,那些残垣断壁,那些散落的陶片,都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出生命力,让我仿佛能听到当年市井的喧嚣,感受到王朝更迭的脉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想象作者是如何搜集这些资料,又是如何将它们编织成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那些看似支离破碎的“断简”,在作者的手中却像拼图一样,最终呈现出完整的轮廓。我个人对于某些考古发现的叙述特别感兴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出土的文物,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可能蕴含的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甚至是当时的宗教信仰。这种解读,让冰冷的文物瞬间变得有温度,让我对古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并非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更像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张力,即使在描写一些较为枯燥的史实时,也能保持读者的兴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中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态度,许多观点都建立在扎实的考据之上,让人信服。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回避历史中的一些复杂和争议之处,而是以一种相对客观的视角进行探讨,这对于读者形成自己的判断非常有益。 总的来说,《西北断简》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作品。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西北历史文化的新窗口,更在阅读过程中,让我对“历史”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所带来的思考,远远超出了书本本身。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过往,而每一个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曾是那个宏大历史叙事的一部分。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对中国这片土地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
评分《西北断简》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它并非那种一眼就能看完的速食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细细揣摩。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视角与微观细节的巧妙结合。 我个人对历史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通过对一些关键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深入挖掘,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面貌,以及他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下的决策与挣扎,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政治氛围和人文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书中某些段落的描绘所震撼。那些关于自然风光、地理环境的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交代,更是与人物命运、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壮丽与残酷,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面临的挑战,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让我对“断简”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并非意味着残缺或不完整,反而是作者通过这些零散的片段,巧妙地拼凑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反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去填补那些留白之处。 总而言之,《西北断简》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品。它让我对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的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惊喜,感受到作者在历史长河中穿梭的智慧与情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