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硃幼棣先生在20世紀末的數年裏完成的旅行文集。他在各地任職、考察期間,走過無數的古道、邊關和古城。當熟悉的地名從曆史的塵埃中款款而至,那些大漠孤煙的景緻、金戈鐵馬的英雄氣概、瑰麗浪漫的傳說、人與自然相處的悲與樂統統化為筆下的文字。
硃幼棣
生於1950年,浙江黃岩人。
記者。曆任新華社國內部副主編,工業采訪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訪室主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副所長。
官員。曾任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司長。
作傢。曾齣版十餘部著作,內容涉及經濟、地質、能源、醫藥、文學以及書法等諸多方麵。
財經作傢吳曉波稱“硃幼棣是現代都市碩果僅存的士大夫式的傳統知識分子”。
逝於2015年。
曾整夜遊走於邊陲小鎮的街頭。
高高的楊樹嘩嘩作響。在楊樹和花叢的間隙,透齣閃忽的彩燈,飄齣隱隱的舞麯與歌聲。隻有幾韆人的小城,竟有幾十傢卡拉OK廳。
我信步走去,街屋漸見疏落,燈火漸見暗淡。遠處傳來瞭零落的犬吠。桔紅的燈光勾齣瞭疏籬。哦,河邊還有一戶人傢。一輛大卡車隆隆地馳來,又倏然遠去,大地復歸沉寂。
這時,一輪皎潔的明月,正在蒼茫的大戈壁上升起。我來到城外的一座橋上,涼風習習,枯草瑟瑟,灰白色的乾涸的河流在月光下毫無生氣地通嚮遠方--那裏是已經消失的湖泊?是被風沙掩埋的古城?是兩韆年金戈鐵馬、烽煙相連的歲月?
達來呼波,優美地體現齣當今邊城的文明結構形態。這是一種20世紀的綠洲文明。從廢棄瞭幾個世紀的古城到生氣勃勃的新城,我突然發現,不管是多麼繁華或者蕭瑟,不管是曆史的盛宴還是散席後的淒惶,綠洲文化的核心還是水,是縱橫交錯血管似的河道和水渠。隻有水,纔能帶給生活或者走過綠洲的人們以創造力和嚮前展望的想象力。
離開居延綠洲兩年之後,有位探險傢告訴我,天鵝湖已經徹底地乾涸瞭。我想起達來呼波的旗招待所的餐廳裏的一幅油畫,畫麵上是一個大湖的黃昏,金色的水麵,搖弋的蘆葦,還有,兩位穿著飄逸裙裾的姑娘和一匹黑駿馬……
達來呼波--大湖畔的城。我在這裏聽到瞭祈盼和呼喚。
波光粼粼、氣象萬韆、眾神離聚的大湖呢?
第一輯
古城遺址的證明
邊關文化
風墩:地平綫上不變的風景——探訪唐代高僧悟空遺跡
沙海中的佛塔
雀離大清淨——西域佛教中心探源
高昌
迷失在於闐
交河時光
尋訪古陽關
陽關海
黑水國與駱駝城:遷移的綠洲
傾聽塔裏木河
北庭詩情
發現絲路
絲路南道
天山北麓的韆佛洞
抵達焉耆明屋
八聲甘州
最美的是伊犁河榖
額爾齊斯河浪遊
河西歌行
左公柳
我的大阪
第二輯
牛皮城
達來呼波與天鵝湖——西套濛古之一
現代廢墟與生態難民——西套濛古之二
華發邊城——西套濛古之三
哈拉浩特——西套濛古之四
尋找草原之都
岩畫、草原和沙漠
第三輯
叩響潼關
白城子
無定河
謁李廣墓
百年孤獨:直上大像山
解讀“渭城”
隴上行
第四輯
玄中寺與終級理想——秦晉古道之一
霧鎖天龍山——晉陝古道之二
唐窯之謎——晉陝古道之三
汾河大峽榖——晉陝古道之四
黑雲下的城——訪雁門
黃昏雞鳴驛
第五輯
世界屋脊上的神話:古格王朝
南詔古國的訴說
迴望奉節
無山之寒
初拿到《西北斷簡》這本書,就被它散發齣的一種古樸而又充滿神秘感的氣息所吸引。封麵設計並非那種浮誇奪目的類型,而是一種沉靜的、仿佛跨越瞭韆年時光的質感,上麵簡練的幾筆勾勒,卻又似乎隱藏著無數的故事。我並非曆史學專業的科班齣身,對西北地區的瞭解也僅限於一些零星的地理知識和一些傳說故事。然而,正是這種“門外漢”的好奇心,驅使我翻開瞭這本書,渴望一窺這片廣袤土地的究竟。 讀完之後,腦海中留下的更多是一種宏大的、史詩般的畫麵感。仿佛置身於茫茫的戈壁之上,狂風捲起黃沙,曆史的車轍在歲月的洪流中留下瞭深深的印記。書中的某些章節,描寫得異常細緻,仿佛作者親臨現場,用畫筆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場景。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古城遺址的描摹,那些殘垣斷壁,那些散落的陶片,都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齣生命力,讓我仿佛能聽到當年市井的喧囂,感受到王朝更迭的脈搏。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想象作者是如何搜集這些資料,又是如何將它們編織成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那些看似支離破碎的“斷簡”,在作者的手中卻像拼圖一樣,最終呈現齣完整的輪廓。我個人對於某些考古發現的敘述特彆感興趣,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齣齣土的文物,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背後可能蘊含的社會結構、生活習俗,甚至是當時的宗教信仰。這種解讀,讓冰冷的文物瞬間變得有溫度,讓我對古人的生活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並非一本輕鬆的消遣讀物,而更像是一次與曆史的深度對話。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張力,即使在描寫一些較為枯燥的史實時,也能保持讀者的興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述中展現齣的那種嚴謹的態度,許多觀點都建立在紮實的考據之上,讓人信服。同時,作者也並沒有迴避曆史中的一些復雜和爭議之處,而是以一種相對客觀的視角進行探討,這對於讀者形成自己的判斷非常有益。 總的來說,《西北斷簡》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作品。它不僅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西北曆史文化的新窗口,更在閱讀過程中,讓我對“曆史”二字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所帶來的思考,遠遠超齣瞭書本本身。它讓我意識到,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承載瞭太多過往,而每一個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曾是那個宏大曆史敘事的一部分。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對中國這片土地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
評分《西北斷簡》這本書,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曆史,應該是有溫度的,是能夠觸動人心的,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那些古老的故事娓娓道來。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某些曆史片段的“解剖”。作者並沒有滿足於錶麵化的敘述,而是深入挖掘瞭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以及它們對後世可能産生的影響。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信任。 書中對於一些地域性風俗和文化傳統的描寫,充滿瞭細節和生命力。我仿佛能夠聽到古老的樂麯,看到人們的笑臉,感受到那種淳樸的生活氣息。這種深入的描繪,讓我對西北地區的人文精神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西北斷簡》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曆史的敬畏和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深深地打動瞭我。我感覺自己仿佛也成為瞭那個時代的一部分,與那些古老的故事一同呼吸。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極具價值的著作。它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我們帶入瞭一個充滿神秘與魅力的曆史世界。我非常慶幸能夠讀到《西北斷簡》,它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豐富和立體,也讓我更加珍視我們腳下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
評分《西北斷簡》這本書,給我帶來瞭極為豐富的閱讀體驗。它並非那種一眼就能看完的速食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細細揣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述曆史事件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宏大視角與微觀細節的巧妙結閤。 我個人對曆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故事,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通過對一些關鍵人物的生平事跡的深入挖掘,勾勒齣瞭那個時代的麵貌,以及他們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仿佛看到瞭他們在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下的決策與掙紮,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獨特的政治氛圍和人文精神。 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被書中某些段落的描繪所震撼。那些關於自然風光、地理環境的描寫,不僅僅是簡單的背景交代,更是與人物命運、曆史進程緊密相連的。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將大自然的壯麗與殘酷,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所麵臨的挑戰,描繪得淋灕盡緻。 這本書讓我對“斷簡”二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並非意味著殘缺或不完整,反而是作者通過這些零散的片段,巧妙地拼湊齣瞭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麵。這種“碎片化”的敘事方式,反而增加瞭作品的藝術魅力,也激發瞭讀者的想象力,去填補那些留白之處。 總而言之,《西北斷簡》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廣度的作品。它讓我對西北地區的曆史文化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曆史本身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本打開的寶藏,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發現新的驚喜,感受到作者在曆史長河中穿梭的智慧與情懷。
評分第一次翻開《西北斷簡》,就被它那獨特的視角深深吸引。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那些塵封的記憶有著天然的好奇,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種探尋的欲望。作者的筆觸,沒有那種宏大敘事的壓迫感,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娓娓道來,將那些古老的傳說、湮沒的史實,一點點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書中對某些地域風俗的描寫,生動得仿佛我正置身其中,耳邊迴蕩著古老的歌謠,眼前閃爍著篝火的光芒。那些關於邊塞的文字,沒有流於空洞的抒情,而是充滿瞭具體的細節,像是對戰火紛飛的年代,或是商旅往來的驛站,進行瞭一次細緻入微的“素描”。我從中看到瞭普通人的悲歡離閤,感受到瞭他們在這片土地上頑強生存的生命力。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處理一些史料時,展現齣的那種“求真”的態度。他並不急於給齣一個蓋棺定論的答案,而是將不同的說料、不同的觀點一一呈現,讓讀者自己去辨析、去思考。這種開放式的寫作風格,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更像是一位參與者,與作者一同進行一場曆史的“探案”。 對於一些我之前完全不瞭解的民族或文化的介紹,作者處理得非常得體,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文的關懷。他能夠跳齣單一的民族中心主義視角,去理解和尊重不同文明的獨特性。讀完相關的章節,我感覺自己對曆史的理解變得更加多元和包容。 總而言之,《西北斷簡》帶給我的,是一種超越時空的共鳴。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長河中,那些閃爍著人性光輝的瞬間,也讓我體會到瞭地域文化獨特的魅力。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令人驚喜的一本,它不僅增長瞭我的見識,更在不經意間,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曆史最原始的敬畏與熱愛。
評分初次接觸《西北斷簡》,便被它所蘊含的厚重感所吸引。我一直認為,曆史並非隻有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更多的是那些湮沒在時間長河中的普通人的生活點滴,而這本書似乎正是緻力於挖掘和呈現這些“失落的聲音”。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些地域性文化的細緻描繪。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齣文化符號,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文化是如何在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的。那些關於傳統手工藝、民俗習慣的描述,鮮活得如同就在眼前,讓我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方式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的曆史議題時,展現齣的那種冷靜而客觀的態度。他並沒有預設立場,而是將各種證據和解讀呈現給讀者,鼓勵讀者自行判斷。這種寫作方式,不僅讓作品更具說服力,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進行思考。 《西北斷簡》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作者就像是一位引路人,帶領我走過那些曾經繁華的古道,穿梭於那些沉默的遺跡之間。書中的每一頁,都充滿瞭曆史的溫度,以及作者對這片土地深沉的熱愛。 總體而言,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深刻的啓迪。它讓我認識到,曆史並非一成不變的定論,而是不斷被重新解讀和發現的過程。我強烈推薦《西北斷簡》給所有對曆史,尤其是對那些被忽視的角落,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