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不失为一部严肃的、丰富的、宏大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
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著作纵论法、德、英诸国的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探索这些国家文学重要的动向,研究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宗教和政治等方面。他倡导作家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等观点,改变了丹麦及北欧浪漫派脱离现实的倾向,推动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勃兰兑斯,创造性批评的大师。
——托马斯·曼
第一分册 流亡文学
引 言
本书目的是通过对欧洲文学中某些主要作家集团和运动的探讨,勾画出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心理轮廓。暴风雨的1848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1848年2月法国发生有工人阶级参加的革命,推翻了路易·菲力普,成立第二共和国,影响所及,其他好几个国家这年也都发生了革命。,因而也是一个分界线,对发展过程我只准备谈到这时为止。从世纪初到世纪中这段时期,出现了许多分散的、似乎互不关联的文学活动。但只要细心观察文学主流,就不难看出这些活动都为一个巨大的有起有伏的主导运动所左右,这就是前一世纪思想感情的减弱和消失,和进步思想在新的日益高涨的浪潮中重新抬头。
因此这部作品的中心内容就是谈十九世纪头几十年对十八世纪文学的反动和这一反动的被压倒。这一历史现象有全欧意义,只有对欧洲文学作一番比较研究才能理解。在进行这样的研究时,我打算同时对法国、德国和英国文学中最重要运动的发展过程加以描述。这样的比较研究有两重好处,一是把外国文学摆到我们跟前,便于我们吸收,一是把我们自己的文学摆到一定距离,使我们对它获得更符合实际的认识。离眼睛太近或太远的东西我们都看不真切。对文学的科学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副望远镜,一头可以放大,一头可以缩小,必须把焦距调整适当,使它能纠正肉眼的错觉。就文学而言,迄今为止各国之间相隔仍然很远,以致从彼此的成果中得到的好处非常有限。要形象地说明现在或过去的状况,我们不妨回想一下《狐狸和鹳》这个古老的寓言。谁都知道狐狸请鹳吃饭时把美味的食物都放在平平的盘子里,使长嘴的鹳啄不起多少东西来吃。我们也知道鹳是怎样报复的。它把它的佳肴都放在细长颈子的高瓶子里,它自己吃起来很方便,而狐狸尽管嘴尖,却什么也吃不着。长期以来各国都在扮演狐狸和鹳这样的角色。如何把鹳贮藏的食物放到狐狸桌前,把狐狸贮藏的食物放到鹳的桌前,这一直是文学上的一个大问题。
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戏剧还是历史作品,都是许多人物的描绘,表现了种种感情和思想。感情越是高尚,思想越是崇高、清晰、广阔,人物越是杰出而又富有代表性,这个书的历史价值就越大,它也就越清楚地向我们揭示出某一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人们内心的真实情况。
一本书,如果单纯从美学的观点看,只看做是一件艺术品,那么它就是一个独自存在的完备的整体,和周围的世界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如果从历史的观点看,尽管一本书是一件完美、完整的艺术品,它却只是从无边无际的一张网上剪下来的一小块。从美学上考虑,它的内容,它创作的主导思想,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无需把作者和创作环境当做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考察,而从历史的角度考虑,这本书却透露了作者的思想特点,就像“果”反映了“因”一样,这种特点在他所有作品中都会表现出来,自然也会体现在这一本书里,不对它有所了解,就不可能理解这一本书。而要了解作者的思想特点,又必须对影响他发展的知识界和他周围的气氛有所了解。
这些互相影响、互相阐释的思想界杰出人物形成了一些自然的集团。
我准备描绘的是一个带有戏剧的形式与特征的历史运动。我打算分作六个不同的文学集团来讲,可以把它们看做是构成一部大戏的六个场景。第一组是在卢梭启发下产生的法国流亡文
学,反动由此开始;但这里反动的潮流还到处和革命潮流掺和在一起。第二组是德国半天主教性质的浪漫派,反动有所加强;它更加有力,更加脱离当代争取进步和自由的斗争。第三组包括约瑟·德·梅斯特尔、处于严格正统阶段的拉马奈和在王朝复辟以后还是正统派和教权派支柱的拉马丁和雨果,他们代表了战斗的胜利的反动。拜伦和同代的一些英国人构成了第四组。正是这个拜伦引起了这部大戏的突然转折。希腊的解放战争爆发了这里指的是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争取独立的战争。这场战争从1820年开始,直到1830年希腊取得独立。,一股使万物复苏的清风刮过欧洲上空。拜伦英勇地为希腊的解放事业牺牲了,他的死给整个欧洲文艺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七月革命前不久,法国大作家中间的阵线发生变化,形成了法国的浪漫派,这就是我们的第五组,参加这个新的自由运动的有拉马奈、雨果、拉马丁、缪塞、乔治·桑等。这一运动由法国传到德国,在这个国家自由思想也取得胜利。我在《青年德意志》中论述的作家构成了第六组,也是最后一组,他们受到希腊解放战争和七月革命思想的鼓舞,像法国作家们一样,把拜伦的伟大形象看做是自由运动的领导力量。青年德意志的作家海涅、伯尔内、古兹柯夫、卢格、费尔巴哈等和同代的法国作家一道,为1848年的大动荡做好了准备。
第二分册 德国的浪漫派
立身有正道,
蔑视天下强豪,
决不折腰……
——歌德
哲学化就是进行分馏,注入新生命。
——诺瓦利斯
这套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对十九世纪文学的刻板印象。一直以为那个时代的文学就是些古老陈腐的篇章,充斥着华丽辞藻却脱离现实。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套书用极其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十九世纪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它与社会、历史、哲学等领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作品和作家,而是巧妙地将文学的演变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了工业革命、政治变革、科学发展等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了文学的走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现实主义批判的章节,作者通过对巴尔扎克、狄更斯等巨匠作品的深入解读,揭示了他们如何用笔触描绘社会阴暗面,反映人民疾苦,这种勇气和力量至今仍令人动容。插图的设计也十分别致,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作为重要的补充信息,帮助读者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形象,甚至是作者创作的心境。比如,书中关于莫泊桑的介绍,配以当时的法国乡村风俗画,让我更能体会到他作品中那种朴实而又辛辣的现实主义色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十九世纪文学爱好者的福音!初次拿到这套书,就被那精美的插图和厚重的质感所吸引。封面设计典雅复古,搭配内页细腻的插画,瞬间将人拉回那个纸醉金迷、思想激荡的年代。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卷,就被流畅的译文和严谨的学术考证所折服。作者不仅梳理了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宏大脉络,更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各个文学流派的兴衰起伏,从浪漫主义的激昂到现实主义的沉静,再到象征主义的神秘,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盛宴。阅读过程中,穿插其中的大量珍贵插图,无论是作家肖像、文学场景复原,还是当时的手稿、画作,都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了鲜活的视觉支撑。比如,当我读到关于雨果的章节时,书中配以《悲惨世界》相关场景的精美绘画,瞬间让我对书中人物的命运有了更深的共情。这套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带来的沉浸式阅读享受,让人在品味文学的同时,也能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独特美学。
评分我一直对十九世纪的社会变迁及其对文化艺术的影响深感兴趣,而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求知欲。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十九世纪文学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未将文学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哲学、思想的语境中进行考察。例如,在探讨尼采哲学对文学的影响时,作者清晰地梳理了“超人”、“权力意志”等概念如何在世纪末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这种跨学科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我理解文学的深度。而且,书中那些极具时代感的插图,更是让我仿佛穿越回那个喧嚣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当我读到关于印象派绘画兴起的章节时,书中出现的莫奈、雷诺阿等大师的作品,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艺术的创新与突破,以及这种突破如何与文学思潮相互呼应。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它让我对十九世纪的文学及其所处的时代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评分作为一名对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套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史,更是一幅十九世纪欧洲文化艺术的绚烂图卷。作者在梳理文学思潮的同时,巧妙地穿插了绘画、音乐、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展现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辉映。例如,在谈论象征主义文学时,书中不仅分析了波德莱尔、马拉美等诗人的作品,还对比了同时期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指出两者在追求主观感受、打破传统束缚等方面的共通之处。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对十九世纪的整体文化氛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插图更是精挑细选,很多都是我从未见过的珍贵画作和手稿,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每当我读到某个作家或流派的描述,书中总能及时呈现相关的视觉材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与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对话。我尤其喜欢关于“文学与社会变革”章节的插图,那些描绘工人运动、社会抗议的版画,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这套书的编排方式真是太智慧了!每卷都有清晰的主题和逻辑脉络,从宏观的流派演变到微观的作家生平、作品解读,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既学术严谨又不失可读性,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文学的热爱。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文学现象时的条理性,他能够清晰地辨析不同流派之间的界限与联系,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书中对于一些重要文学作品的解读,更是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常常能激发我重新阅读那些经典作品的冲动。而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为我的阅读体验增添了无数色彩。它们并非随意拼凑,而是精心挑选,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介绍十九世纪俄国文学时,书中配以列宾、苏里科夫等大师的画作,那些人物的眼神、神态,仿佛诉说着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的悲喜命运。这套书让我觉得,阅读经典文学,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向导同行,他不仅能引领我领略文学的美景,更能让我看到隐藏在美景背后的深邃思想和动人故事。
评分京东物流一如既往地快 商品很好 很满意 快递员很好 辛苦了!
评分非常不错的图书,太棒了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非常好
评分在京东购物,商品、包装、物流都无可挑剔,满意。
评分这个之前已经绝版了!!感谢人文社,今年终于再版了!记得在《叩问生命的神性》一书里把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与别林斯基的文学的幻想和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并列。这不仅仅是一套文学史,目前正在读第一本,文字特别优美。
评分京东购物,方便快捷,继续支持
评分一部严肃的、丰富的、宏大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
评分这是一套经典的书。三十年前,在大学期间就读过。很为作者的真知灼见所叹服。今天有活动,入手一套。择时在再阅读之。
评分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