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贵州图经新志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沈庠<修> 著,赵平略,邢洋洋,赵念,吴春燕 校,[明] 赵瓒 等 编纂
图书标签:
  • 贵州历史
  • 地方志
  • 弘治时期
  • 明代
  • 地理
  • 方志
  • 文化
  • 古籍
  • 文献
  • 中国古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584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713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是现存早期的贵州省省志资料,雕刻印刷于明代弘治年间。《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明代贵州史全四种整理点校文献集成)》是今人点校作品,读者对象为地方志研究者与使用者。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由明代沈庠定例修文,协助编纂的有宣慰使司儒学教授叶榆、赵瓒等。《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以宣慰使司、府、州、卫、所为次序,山川、土产、人物、科甲,又各列一门。它是一部通志,时间从弘治年间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约百年左右的时间,贵州通志的编纂均在该志基础上进行。本次点校以2009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该馆馆藏明刻本影印版为底本,历时五年,在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多地考察基础上完成,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保存价值。

目录

第一卷 贵州宣慰司
第二卷 思州府
第三卷 思南府
第四卷 镇远府
第五卷 石阡府
第六卷 黎平府
第七卷 铜仁府
第八卷 程番府
第九卷 都匀府
第十卷 永宁州
第十一卷 镇宁州
第十二卷 安顺州
第十三卷 普安州
第十四卷 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
第十五卷 新添卫军民指挥使司
第十六卷 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
第十七卷 清平卫军民指挥使司
第十八卷 兴隆卫指挥使司
第十九卷 威清卫指挥使司
第二十卷 平坝卫指挥使司
第二十一卷 普定卫军民指挥使司
第二十二卷 安庄卫指挥使司
第二十三卷 安南卫指挥使司
第二十四卷 毕节卫指挥使司
第二十五卷 乌撒卫指挥使司
第二十六卷 赤水卫指挥使司
第二十七卷 永宁卫指挥使司
第二十八卷 黄平守御千户所
第二十九卷 普市守御千户所
后记
附:原目录
卷之一
贵州宣慰司上
卷之二
贵州宣慰司中
卷之三
贵州宣慰司下
卷之四
思州府思南府
卷之五
镇远府
卷之六
石阡府
卷之七
铜仁府黎平府
卷之八
程番府都匀府
卷之九
永宁州镇宁州安顺州
卷之十
普安州
卷之十一
龙里卫新添卫
卷之十二
平越卫清平卫
卷之十三
兴隆卫威清卫
卷之十四
平坝卫普定卫
卷之十五
安庄卫安南卫
卷之十六
毕节卫乌撒卫
山川土产
人物科甲
卷之十七
赤水卫永宁卫
黄平千户所普市千户所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是一部地域性学术著作,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梳理并记录了明代弘治年间贵州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行政建置、风土民情以及物产资源等方方面面。本书的编纂,并非单纯的文献堆砌,而是力求在史料考据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呈现出一幅详实而生动的区域全景图。 地理风貌的细致描摹 在自然地理方面,《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对贵州错综复杂的山川地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书中对境内主要的山脉、河流、湖泊、盆地等地理单元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和描述,例如对云贵高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的阐述,对乌江、南盘江等主要水系的源流、流向、流域及其对区域交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书中还可能包含了对当时贵州各地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矿产资源的初步认识和记录,为理解这一时期的区域经济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书中可能还附有相关的地图,这些地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直观展示,更是当时测绘水平和地图绘制技术的反映,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历史沿革与行政脉络的梳理 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贵州历史沿革的梳理。从早期人类活动到明代中央政府对贵州的有效管辖,《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会追溯并梳理不同历史时期贵州的建置沿革、行政区划的变迁。书中会对明代弘治年间的贵州行政区划进行详尽的介绍,包括府、州、县等各级行政单位的设置、管辖范围、官员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这对于研究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运作、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书中可能还会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地方性的政治活动以及对贵州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人物事迹的记载。 人文社会与民俗风情的生动展现 在人文社会方面,《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着重展现了贵州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风土民情。书中会对当时生活在贵州的各个民族(如苗族、侗族、彝族、布依族等)的聚居区域、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节日习俗、服饰文化、饮食习惯以及民间艺术等进行描述。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贵州地区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存,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史、民俗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书中可能还会涉及当时贵州的教育、医疗、法律等社会事业的状况,以及城乡居民的生活面貌,如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商业活动、民间信仰活动等,力图呈现一个立体而鲜活的社会图景。 物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探讨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同样关注贵州的物产资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书中会对贵州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玉米、薯类等)、经济作物(如茶叶、漆树、棉花等)、林业资源、畜牧业以及渔业资源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书中也可能对贵州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锡矿、银矿等进行初步的记载,并探讨这些资源在当时的开采和利用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贵州的经济结构、生产力水平以及对外贸易的可能性,为研究区域经济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书中可能还会记录当时贵州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如纺织、陶瓷、冶炼等,以及其产品在地方和区域内的流通状况。 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总体而言,《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其系统性、资料性和地域性。作为一部成书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地域志,它承载了丰富的原始史料,填补了某些历史研究的空白。通过对本书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明代弘治年间贵州的具体状况,更能由此推导出对当时中国西南地区整体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它为后来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以及对中国古代区域史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和研究素材,是认识和理解明代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重要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弘治年间的贵州土地上走了一遭。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史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作者在描述地理环境时,常常会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物产特色,让读者在了解地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的烟火气。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贵州地区特产的记述。例如,对于一些独特的矿产、药材、动植物的介绍,以及它们的采集、加工和利用方式,都写得非常具体。这让我对贵州的自然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地方官吏的记载,他们的任免、职责、政绩,以及一些与民生相关的政策的实施情况。这些信息让我对明朝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一些民间信仰、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习俗的描写,更是让我感受到了贵州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虽然这些内容可能在一些大部头的史书中很难找到,但在《图经新志》中却得到了生动呈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记录了宏大的历史事件,更关注了地方社会的细微之处,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鲜活的、立体的贵州。这对于研究明朝社会史、民俗史、地方史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这本书,让我真正理解了“图经”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地理信息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历史、人文、经济、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对贵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梳理,从省、府、州、县到卫、所、镇,层层递进,清晰明了。这为研究明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以及各级行政单位的职能和管辖范围,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一些新兴城镇的设立和发展情况的记述,这反映了当时明朝政府在开发和管理边疆地区方面的策略和成效。此外,书中对各地人口、户籍、赋役制度的记载,也让我对当时贵州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些数据虽然可能不如现代统计那样精确,但在古代文献中已经非常难得。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当地教育、文化、宗教的记载,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我们窥见当时贵州社会的文化面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地方志的局限,将地理信息与社会人文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古代贵州。它让我明白,一本好的地方志,应该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全方位的历史信息,而《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这本书《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亲眼看到了弘治年间的贵州。书中对当地物产的细致描绘,让我对贵州的自然宝藏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些珍稀的药材、独特的矿产、美味的土特产,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一些古代经济作物种植和加工技术的介绍印象深刻,这让我看到了古人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财富。此外,书中关于贵州地区交通网络的描述,如驿道、水路、渡口等,也让我对当时的商业流通和人员往来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我能够想象,在那个时代,这些交通线路是如何将贵州与外界连接起来,又是如何在内部促进交流和发展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细节。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古代贵州。它让我明白,历史并不仅仅是帝王的功业和战争的胜负,更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民,他们的劳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生活。

评分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是一本让我深感“古人诚不我欺”的著作。我一直对古代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和技术很感兴趣,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书中对地图绘制的严谨态度和精湛技艺,让我由衷赞叹。它所附的图,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示,而是经过精心测量、绘制的成果,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运用、地物符号标注等方面的描述,虽然这些描述可能不像现代地理学那样系统化,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是毋庸置疑的。通过研究这些图,我能感受到古代地理学家们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理现实的。书中对山川河流的标注,对城镇、村落的方位指示,对行政区划的界定,都体现了古代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除了地图本身,《图经新志》的文字部分也为我们理解这些地图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它解释了地图上各个元素的含义,阐述了地理现象的成因,并将其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起来。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得地图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人文的关怀。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古代的地理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是服务于国家治理、军事国防、经济开发的重要工具。它所展现的严谨治学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评分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可以“玩味”的书。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去思考,去探索。书中对贵州历史地理的记录,为研究明朝的边疆政策、民族融合、经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不同民族聚居区的描述,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土司之间的关系。这些记载,为理解当时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地理环境、人文风俗、行政制度等多个层面的细致描绘,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弘治年间贵州形象。我发现,书中对一些古代的地名、河流名、山名等地理实体的大量考证和解释,对于理解这些地名的演变和历史渊源非常有帮助。这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地名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此外,书中对一些古代科技、技艺的记载,如采矿、冶炼、建筑等,也让我看到了古人在这方面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考古发掘,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宝藏,每一次思考,都能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

这本《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真是让我爱不释手,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贵州地区历史地理认知的一扇新窗户。我一直对明朝时期的地方志很感兴趣,但市面上这类书籍要么太过学术化,要么过于零散,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聚焦于弘治年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王朝的统治逐渐稳固,地方的开发也进入新的阶段。《图经》二字更是点明了本书的核心特色,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罗列,而是辅以精美的地图和图绘,这对于理解古代的地理格局、交通路线、物产分布以及行政区划变化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贵州地形地貌的细致描绘,那些蜿蜒的山脉、曲折的河流,在文字和图画的交织下,仿佛就展现在眼前。书中关于各地镇、卫、所、县的设立和沿革的记载,更是为研究明朝的军事和行政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读到关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时,更是感受到作者的严谨和用心,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分布,还涉及了他们的风俗习惯、服饰、饮食等,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我并非历史地理专业的学者,但本书的行文流畅,叙述清晰,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进入状态,并且从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它让我对“图经”这一古老的文献形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明白它不仅仅是地图的集合,更是对一个区域全方位的记录和解读。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以一种古老而又鲜活的方式,讲述着贵州的历史和地理,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对明朝边疆政策和民族关系感兴趣的研究者,《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研究视角。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必须先深入了解其地理环境和社会构成。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弘治年间的贵州,是明朝统治的重点区域,也是多民族聚居、社会关系复杂的地区。书中对贵州各地的“羁縻州”和“土司”制度的记载,以及与中央王朝的互动情况,都非常详细。这对于理解明朝如何治理边疆地区,如何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证材料。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关于“土官”的任免、考核以及他们所管辖的范围的描述,这些细节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在地方治理上的策略和困境。此外,书中对贵州地区屯田、卫所的设置和管理,也揭示了明朝在巩固边防、维持地方秩序方面的努力。不同于一些侧重于宏大叙事的史书,《图经新志》以一种更加贴近地方实际的视角,记录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书中关于当地的赋役制度、盐政、茶政等经济政策的描述,以及对商业活动、集市贸易的提及,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贵州经济的脉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地理、行政、军事、经济、民族等多方面的细致描绘,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生动的弘治年间贵州图景。这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明朝边疆史的学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书籍形式很着迷,尤其是那些图文并茂的古籍。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集大成之作。翻开它,我首先被那些精美的古代地图所吸引。这些地图的绘制风格虽然与现代地图大相径庭,但其蕴含的信息量却丝毫不逊色。它们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展现,更是当时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认识、开发和管理的缩影。我仔细研究了其中关于河流走向、山脉分布、城镇位置的标注,很多信息都与现代地理知识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和印证。而书中对这些地理信息的文字描述,更是将地图上的线条和符号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它详细记录了各地山川的名称、险要之处、水文特征,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河流航运和渡口的信息。这对于研究古代交通、商贸以及军事地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些重要关隘和军事要塞的介绍,它们往往是当时政治、军事斗争的焦点,通过这些记载,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此外,书中对于各地农田的灌溉、水利的建设,以及对于森林、草场的利用情况的记述,也展现了当时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方面的智慧。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细节之详尽,着实让我惊叹。它让我明白,一本好的地方志,应该包含一个地区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而《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不得不说,《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单纯的史料汇编,充其量是一些行政区划和地理名词的堆砌,但实际阅读后,我发现它所展现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惊喜不已。作者在考证文献、梳理史实方面的功力可见一斑。书中对弘治年间贵州各地的山川、河流、湖泊、关隘、驿道等地理要素的描述,不仅准确,而且信息量巨大。许多现在已经消失的古道、古迹,或者名称发生了变化的地貌,通过这本书得以重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贵州矿产资源的记载,当时已经有关于金、银、铜、铁等矿藏的初步勘探和开采记录,这对于理解明朝时期的经济格局和对外贸易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书中对于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发展、手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记述,也为我们了解当时贵州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生动的细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自然地理的描绘,而是将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描述某个城镇时,不仅仅交代其地理位置和建置沿革,还会提及当地的特产、商业活动,甚至是一些民间风俗。这种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让贵州在弘治年间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这本书的附图更是点睛之笔,那些古老的地图,虽然绘制风格与现代不同,但其精确度和信息承载量令人惊叹。它们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标注,更是当时人们认知世界、管理疆域的重要工具。能够亲眼看到这些珍贵的图录,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古代地方史、地理学、甚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感兴趣的朋友们,它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宝藏。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最好是从它的地理环境入手。《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这本书,正是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向我展现了弘治年间的贵州。书中对贵州复杂地形地貌的描述,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峦,奔腾不息的河流,深邃幽静的峡谷,都被作者用文字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更难得的是,这些文字描述都与附带的地图相辅相成,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地理的概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地理节点,例如关隘、渡口、驿站的详细介绍,它们往往是交通的枢纽,也是军事上的要冲,通过这些记载,我能感受到古代交通网络的雏形以及当时人们是如何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来建立联系的。书中对贵州水系,特别是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源头及流域的描述,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区域水文地理的深入研究。这对于理解古代贵州的农业灌溉、航运发展,甚至是一些军事行动的规划,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地理环境对于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它塑造了当地的经济模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