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情到深处是中庸(随机赠送京东专供明信片)

诗经2:情到深处是中庸(随机赠送京东专供明信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黎敏 著
图书标签:
  • 诗经
  • 爱情
  • 情感
  • 中庸
  • 人生
  • 古典文学
  • 赠品
  • 京东
  • 明信片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160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12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情到深处是中庸》是曲黎敏继《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之后又一扛鼎之作。她不拘泥于传统思维,精彩解读了中国极早时期诗歌总集《诗经》,精选“风”“雅”“颂”共100首精彩篇目,18个章节。书中有丰富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带读者领略《诗经》起源及其深厚的意义,体会《诗经》之大美。阅读过后,读者对情感、婚姻、男女、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将会有更深刻的思考,更清澈的认知,找到解决自己心灵迷惘的良方。是一剂拨开现代人情感迷惘的诗性“读药”。


作者简介

曲黎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关村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教师。曾出版《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字到人》《生命沉思录》《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等。


目录

壹 温柔敦厚正诗风:《周南》

贰 质朴不忘深情:《召南》

叁 刚柔并济:《邶风》

肆 朴实之美:《鄘风》

伍 谁个不多情:《卫风》

陆 儒雅者多从容:《王风》

柒 如果浪漫也是罪:《郑风》

捌 东方奇观:《齐风》

玖 幽默,一种生活智慧:《魏风》

拾 生于忧患:《唐风》

拾?壹 沉重只是一种姿态:《秦风》

拾?贰 民俗多情味:《陈风》

拾?叁 苦难何重:《桧风》

拾?肆 爱情诗之源:《曹风》

拾?伍 日子难熬:《豳风》

拾?陆 该不该向现实妥协:《小雅》

拾?柒 生活,最厚重的史诗:《大雅》

拾?捌 以神之名:《颂》


精彩书摘

古代剩女心也酸: 《召南·摽有梅》

《召南·摽有梅》写的是一个大龄“剩女”急于嫁人的事。她到底有多急呢?如果你是她对面的男人,她第一句话就说:快看,树上的梅子已经不多了,你要是喜欢我,就赶快挑一个吉利的日子来追我吧。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她的第二句就又上来了:树上的梅子越来越少了,你要是喜欢我,咱今天就把日子定了得了!这时,你是不是有点蒙了、傻了?这还不算,她第三句还在那儿等着哪:树上的梅子就要掉光了,你要是喜欢我,现在就赶快说啊!如果这时你还没吱声,估计她就要抽你大嘴巴啦!这真是个率真、生猛的姑娘。其实,这姑娘话说得这么冲,她也就二十七八岁,若30多岁了,这种话都难以启齿了。可古代女子是20而嫁啊,所以她就急了,要是她知道现今的大龄“剩女”都得是30多,甚至奔40了,她兴许就不急了。

“剩女”问题,从古至今都是社会的大问题。多少幽怨由此而起?多少疾病因此而生?据说2012年北京的“剩女”数量就已达80万,创了世界之最。这可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若集合起来,其语言之犀利、戏谑之调皮、泪水之幽怨、声讨之愤怒,恐怕如惊涛骇浪,得“淹死”人无数!可现在她们还是风平浪静的,这就说明现今女人活得越来越明白,与其将就着找个男人,不如“剩者为王”,一“剩”到底,再怎么着,也别委屈了自己!但若看完《召南·摽有梅》一诗的解读,你也许会替这着急的姑娘感到心酸。

我们还是先看看原诗,第一章是这样的: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扑打、坠落之意,这段翻译过来就是:梅子已熟纷纷落,树上果实还剩七八成。你若有心来追我,切莫错过此良辰。还记得之前那篇《周南·桃夭》吧,那篇描写的桃花之艳、桃子之丰满圆润,与此篇的梅子之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妖艳,一个黯淡;一个甜蜜、一个酸涩,犹如生命的不同颜色和味道。很显然,春天已经远去。在收获的季节,如果我们还两手空空,会多么令人伤痛!有时候,一旦错过,便永远错过。其实,流逝的永远不是时光,而是我们自己……时光从未老去,只有我们的生命在渐渐地变色、变味儿。

《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人生,“及时”二字,何其难也!现如今,很多人都是拖延症患者,对很多事,人们都会找各种理由拖,或索性不找任何理由也拖。反正总有事儿搁在那儿——高兴时想起,那叫未竟的事业;不愉快时想起,那叫累赘。拖着拖着,茶就凉了,人就老了。茶凉不好喝,人老不好看。所以,最好趁着生命有劲儿时,“及时”了事——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起谁就招呼谁,手头的事儿了一桩是一桩。人生纵有虚度,也得美美地虚度;人生纵有放弃,也得美美地放弃,别老搁在心里,一阵阵想起,一阵阵焦急。

……


前言/序言

经典,即慈悲

如何教育女性,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大问题。

通常,女孩子在一起喜欢比谁更好看,而男孩子聚在一起喜欢比谁更“坏”。这个“坏”不见得是低级的“坏”,确切地说是比谁更胆大、更机智。孔老夫子是个大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男人好办,给他们树立个榜样,然后因材施教即可,因为,男人是干事的。而女人不一样,她们聪慧、感性,过度沉溺于生活,近之则昵,远之则怨。她们成就的是生活。所以女人,总是麻烦的那一类,她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情感的波澜中。于是,孔子采取了一种更高级的教育方法——“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以感性对感性,教育女人,要像微风那样吹拂她,像雨丝那样温润她,她就会感知你的善意,领会你的苦心。哪个女人不渴望从容优雅?所以《诗经》开篇的《周南》《召南》中,每个女人都端庄敦厚、仪态万方,即便有痛苦,也不会失心凌乱,一直高贵地坚守着……

《诗经》里的女人完美诠释了这世界的美好和温柔,《诗经》里的男人全然展现了这世界的明澈和阳刚。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劳动、恋爱、结婚、生子、离异、反思、哀痛……我们现代人所能经历的一切,在《诗经》里都曾出现过,《诗经》也给出了答案,而且所有答案都简单而深刻!这,就是经典于我们现今生活的意义吧。

有人说世界是平的,但在中国文化里,世界是圆的,圆中有阴阳,阴阳协调、圆融,这,就是“自足”。能“自足”,自己就是自己的彼岸。他者无法介入的,就是孤独的极致,就是高大上,凡高大上的,就是美,就是诗。

美与诗,都不可思议!可思议的东西都有缺憾,都无法包容其对立面,而美与诗不然,它们浑然天成,以自己为源泉,生生不息。

很多人爱诗,但若不从本真读起,便不懂自足,便偏于桀骜或殇情,便浓烈,无法生出智慧。从本真读起,便得赤子心,不纠结文字、音律,只是尽情享受那般天籁。

《诗经》,即天籁。鸟鸣青谷,声和四野,自有苍穹,星耀银河。唯有中国,以诗为经。心之灵也,亦在于诗。故,读诗可安抚生命。

2017年是我收获颇丰的一年,也是我最沉静、最喜悦的一年。这一年,我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在中关村学院讲了《黄帝内经·素问》全本,二是在喜马拉雅FM音频平台上讲了《诗经》中的100首诗。守着两本经典,我自认为自己是最快乐的人。讲《黄帝内经·素问》时,我时常赞叹先贤的慈悲恩惠;讲《诗经》时,我深切感知那最美的质朴,所有的一切都那么干净、温润、广大、简单、深刻。每日在3000年的时光中穿梭,对当下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细想来,有多少人能在老之将至,天天有这般喜悦呢?

都说和谁在一起很重要,我的原则是:和经典在一起。因为,经典是生命正能量的源泉。经典,即慈悲;经典,即美好。

曲黎敏

2018 年元旦



《诗经》:中华文明的初啼,情感世界的无尽宝藏 《诗经》,这部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老诗歌总集,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最初回响。它如同一个沉睡了千年的宝库,静静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其中蕴藏的无尽珍宝——那些朴素而深沉的情感,那些生动而鲜活的民生,那些智慧而隽永的哲思。 一、 时代的回声:从先民的吟唱到华夏的初醒 《诗经》的诞生,并非文人的案头之作,而是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生活的沃土。它包含了自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内容涵盖了从社会生活、政治斗争、婚恋情爱到祭祀歌颂等方方面面。这些诗歌,最初多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节日庆典、祭祀仪式中的集体歌唱,是他们生活经验、情感宣泄、愿望表达的直接体现。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段遥远的岁月,《诗经》便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华夏的大门。我们能听到先民们在土地上耕作时发出的悠扬歌声,感受到他们对于风调雨顺的祈盼;我们能听到新婚男女在喜悦中相互倾诉的甜言蜜语,体味到爱情最纯真的模样;我们能听到战士们奔赴沙场前的激昂壮语,理解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这些声音,穿透了历史的尘埃,直抵人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百态,他们的精神风貌。 二、 情感的洪流:爱与思念的永恒主题 《诗经》中最动人、最脍炙人口的部分,无疑是那些关于爱与思念的诗篇。从《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初恋萌动,到《蒹葭》里“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深切追寻,再到《氓》中“不见复关,载笑载言”的痛苦诀别,《诗经》以极其细腻、真实且富有张力的笔触,描绘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光谱。 在这里,爱情不再是空洞的符号,而是具体而微的生活场景。有新婚燕尔的甜蜜,有思念远方恋人的灼热,有遭受背叛的哀怨,也有离别时刻的伤感。诗人不再羞于表达内心的波澜,他们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将爱情的酸甜苦辣一一呈现。当我们读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承诺,一种深植于灵魂的契约;当我们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时,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思念,一种默默无私的眷恋。 《诗经》中的情感,并非止步于男女之情。《邶风·击鼓》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便被广泛解读为男女情侣的誓言,但同样可以理解为战友之间生死相托的约定。这种情感的延展性,恰恰说明了《诗经》所承载情感的普适性与深刻性。它歌颂的,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连接,是爱、是信任、是承诺,是无论何种关系,都渴望达到的那份坚固与长久。 三、 社会的镜子:民生百态与政治风貌的真实写照 《诗经》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描绘个人的情感世界,它更是古代社会的一面生动镜子,真实地映照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国风》中,我们看到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卫风·氓》细致地描绘了一位女子从少女到人妇,再到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其中包含了对婚姻、劳动、家庭的深刻反思。 《豳风·七月》则是一幅生动的农事画卷,从“七月流火”的夏末,到“零雨其濛”的冬日,详细记录了农夫们一年四季的辛勤劳作,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朴素追求。这些诗歌,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让我们得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快乐,他们的生活智慧,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同时,《诗经》也记录了政治的风云变幻和统治者的功过是非。《大雅》中的许多篇章,如《生民》、《公刘》等,便是歌颂周王朝先祖的功德,展现了统治者开疆拓土、治国安邦的宏图伟业。而《小雅》中的一些诗歌,则对当时的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进行了含蓄的批判和讽刺,如《伐檀》对剥削者“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辛劳付出与“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的无偿索取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不公。这种敢于直面现实,以诗歌的方式表达批判精神,是《诗经》极具社会意义的体现。 四、 智慧的启迪:人生哲理与道德规范的雏形 在《诗经》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情感的温度,更能汲取到古人留下的智慧和人生启迪。 《诗经》中蕴含着朴素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比如,“夙兴夜寐,无违君命”体现了对忠诚与勤勉的赞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则告诫人们要善始善终。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简短,却富有哲理,至今仍发人深省。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们观察自然的规律,感悟人生的无常,并试图从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行为的准则。例如,《小雅·天保》中对天帝的祈祷,反映了古人对冥冥之中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福祉的向往。而《诗经》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德”的讨论,更是将道德修养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 艺术的瑰宝:现实主义的先声与浪漫主义的萌芽 从艺术成就上看,《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它以“风、雅、颂”三种体裁,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风”多是民间歌谣,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生活气息,是现实主义的生动写照。 “雅”则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是朝廷乐章和贵族诗歌,内容较为宏大,形式也更为工整。 “颂”则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庄重典雅,具有宗教色彩。 《诗经》的艺术手法也极其精湛。它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将事物或情景直接描写出来;“比”即比喻,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情感或道理;“兴”则是借物起兴,以景物来引发情思,创造意境。《诗经》将这些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使得诗歌意蕴深远,耐人寻味。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水鸟的和鸣起兴,引出男女之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同时,《诗经》中也蕴含着浪漫主义的萌芽。那些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都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奔放的情感世界。 诗歌的想象力,虽然不如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那样天马行空,但其质朴的浪漫,却有着更为动人的力量。 结语 《诗经》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翻开《诗经》,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千年前的歌声,感受到古人的呼吸,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它以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情感;以最真实的描绘,映照出最生动的时代;以最隽永的智慧,启迪着后世的人生。 阅读《诗经》,就是在与中华文明的源头对话,就是在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它让我们懂得爱,懂得思念,懂得生活,懂得责任。它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让我们在照见古人的同时,也照见我们自己,照见我们内心深处那份最真挚、最纯粹的情感与渴望。 这份来自远古的低语,至今仍然在我们心中激荡回响,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与追求,永远是那份最动人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握住了历史的重量。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而且,这次的京东专供明信片更是让人惊喜,它将《诗经》中的经典意象以现代的审美重新演绎,既有古韵,又不失时尚感。我把明信片放在书桌上,每次看到,都能想起书中的诗句,感觉整个空间都充满了文化气息。这本书的内容解读也十分精彩,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将那些古老的诗篇讲得活色生香。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隐晦的情感表达,作者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我豁然开朗。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思念”的解读,那种跨越时空的思念,在书中被描绘得如此真实,让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悠长的愁绪。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的材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示,它鼓励我们在纷繁的世界里,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去珍视那些最真挚的情感。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动心灵的读物。《诗经2:情到深处是中庸》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诗经》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中国人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念的独特视角。书中对许多篇章的解读都令人耳目一新,让我看到了《诗经》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例如,关于相思的描写,不再是简单地抒发愁绪,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人生 context 中,强调在情感的起伏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力量。这种“情到深处”却又能“不逾矩”的境界,展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此外,书中对社会伦理、人生哲理的阐释,也与当下的社会思潮产生了有趣的共鸣,让人在阅读古籍的同时,也能获得对现代生活的启迪。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它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和谐。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情”有了全新的认识。一直以来,我们对情感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要么是浓烈的爱恨,要么是淡淡的友情。但《诗经》展现的情感,却是一种更为复杂、更为 nuanced 的存在。它包含了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恋,也包含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还有对家国的眷恋,对自然的赞美。而“中庸”之道,正是连接这些不同情感的桥梁。它不是要压抑情感,而是要引导情感朝着健康、平衡的方向发展。书中关于爱情的诗歌,没有现代小说中那种轰轰烈烈的桥段,却充满了含蓄的表达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情到深处”却又能“持守中道”的状态,才是真正成熟而美好的情感。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处理方式,尝试去理解和接纳那些不那么极端的情感,去追求一种更加平和、更加持久的情感状态。这本书就像一本情感的教科书,教会我如何去感受,如何去表达,如何去维系。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角落。每次翻开,都能被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所打动。书中那些质朴的歌谣,描绘了生活最真实的模样,有喜悦,有忧愁,有思念,有期盼,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远古的灵魂对话。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农事、关于家庭的篇章,它们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生命力,也让我反思自己对待生活、对待亲人的态度。那些字句虽然古老,却蕴含着永恒的真理,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简单的比喻,却将新婚的喜悦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淡淡的哀愁,却道出了离别和思念的绵长。读这本书,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那些浮躁的心渐渐沉静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体会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基本需求和情感是不会改变的,而古人对这些情感的表达,是如此纯粹而动人。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而《诗经》更是其中的瑰宝。这次有幸读到《诗经2:情到深处是中庸》,感觉就像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诗经》更深层的内涵。这本书的解读角度非常独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和注释,而是深入挖掘了诗歌背后的文化、哲学和社会背景。它让我理解了“中庸”之道在古人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中的体现,那不是一种消极的妥协,而是一种智慧的平衡,一种恰到好处的度。读到关于爱情的篇章,不再仅仅是浪漫的想象,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责任、承诺和对彼此的尊重。那些歌颂婚姻、家庭的诗句,更是让我体会到古代中国人对于稳定、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诗经》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学欣赏,它更是中华民族思想根源的重要载体。每一次阅读,都能产生新的感悟,就好像在品味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也让我对“中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更是一种对情感的成熟表达方式。

评分

书很不错,物流很快,很好很好

评分

家里曲老师的书好几本了,需要多读读,她的思想非常舒适非常美

评分

诗经,你未曾发现的美,美到窒息,可以说任何的诗词都是在诗经的后程

评分

喜欢曲黎敏老师的书,已经买了好多本,对我的人生启迪意义深远,这次的书还没有看,刚刚收到,准备好好读一读。

评分

超级喜欢,超级满意,充满期待,从今天开始,每天读一会

评分

曲黎敏对话中国ZUI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人们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评分

值得一读,好,很好,孩子很喜欢。

评分

名副其实的越古老越美好,感受诗经之美。

评分

一直支持,非常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