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多喜北欧】
专注北欧城市人文、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的高品质原创图文书品牌。
深入城市,呈现地道北欧。通过一系列的精装图文书,陆续展现北欧城市风采,发现他们独特的艺术设计文化,带来日常生活的灵感启发。每一本书都以“深度、新鲜且丰富”为内容标准,提供深度的城市人文和生活方式之体验。
★“多喜北欧” 01丹麦《哥本哈根四条腿》(图书+别册)
我们探寻了丹麦设计大师芬·祖尔的故居,展示一户人家,讲述一个世纪;传奇细木工坊PP Møbler,三代人的木艺梦想在这里实现;曾有着“世界the first设计酒店”称号的阿恩·雅各布森大楼……本书以广为人知的著名椅子为线索,深入城市,一段全新的丹麦设计美学探寻之旅,带来生活的灵感启发。从一把椅子到一个国度,探寻真正的“幸福”。
★特别邀请插画师为别册创作复古插画。
★高质量的摄影图片和文字,高颜值的图书设计和精良的制作工艺,不放过内外每个细节。
★全四色印刷、封面烫金、硬壳圆脊精装、护封、环衬、内文三种不同的纸张触感……只为忙中偷闲的那段阅读时光。
内容简介
故事是这样流传的:
一把椅子,肯尼迪坐起来潇洒,尼克松却看起来不知所措;
一把椅子,国王想拥有它,却被拒绝;
一把椅子,有人继承,有人叛逆;
一把椅子,26岁,100年的时光,一个时代;
……
从一把椅子开始,讲述一群人,一座城市,一段传奇,一个黄金时代。
作者简介
肖小困
资深编辑、创意人。曾任香港三联出版社北京公司资深策划。
文俊
资深广告人、摄影师。历任国内4A广告公司创意总监。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丹麦驻华大使 戴世阁(Anders Carsten Damsgaard)撰序推荐
目录
序言 丹麦设计传奇 3
前言 哥本哈根四条腿 5
插曲 01:“我正在做一把椅子啊” 25
Hans Wegner:不过一把好椅子
年轻的老木匠
插曲 02:木匠开车总不会错 75
PP Møbler:传奇工坊
机器之力
插曲 03:工作狂 & 鸡尾酒 115
Finn Juhl :一户人家
反叛的人,矛盾的人
插曲 04:很多人都觉得它很丑 159
Arne Jacobsen:606 号客房
一把椅子与七十二变
插曲 05:邂逅 213
Poul Kjærholm:永远不会“流行”
另外一个故事
后记 这座城市 247
精彩书摘
这座城市
我曾在一个复古店里见过一张欢快的购物面孔:
一个戴着灰色毛线帽子的年轻女人抱着一个小凳子,和店员用丹麦语一边讨论着什么一边快速穿过店铺,走出大门,我就这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们,年轻女人满脸兴奋。我透过落地窗户看到,店员送年轻女人到一辆小皮卡边,坐在驾驶位置的男人提前下车接过家具,放在车后面,他们一起和店员告别,开车离开。
小凳子很像我在 PP Møbler 见到的汉斯·韦格纳的一个小凳子,但材质不同。店员回来后很快就转身走到地下一楼不见了踪影。我快速查阅产品目录,年轻女人买的确实是汉斯·韦格纳的设计,不过是 AP29,早年由 A.P.Stolen生 产, 不 同 于 现 在 PP Møblerr 生 产 的 版 本, 有 趣 的 是,PP Møbler 曾 为A.P.Stolen 制作过汉斯·韦格纳的家具框架。但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 A.P.Stolen就已停业。
我想着他们或许是新婚夫妻,为了自己的家,精心挑选着家具,终于等到了心仪很久的设计师作品。她抱着小凳子的欢快表情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很久之后,当我回想这座城市,这个年轻女人的面孔总会和严肃的克林特、韦格纳或是芬·祖尔一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独特的画面。
想来这个年轻女人一定是早就预订了这个凳子,而且可能都不住在城里,只是趁着和丈夫开车进城的时候顺道带走它。不只是她,当我前往芬·祖尔的住所时,一个高大的男人过来借火点烟,问我是不是去附近的奥德罗普格美术馆,并给我指明方向。这个城市的人们似乎对这些设计大名都不陌生,甚至是熟稔于心。
对外界来说,丹麦设计是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但对这里的人们而言,就是生活本身。是街边的落地窗户里,那位女士编织着克林特百年前的法堡椅,是悬挂在路易斯安那美术馆大厅的 PH 吊灯,也是普通人家露易丝·凯特尔(Louise Kettle)的日常。
艺术与设计是这个国家的荣耀,也是这座城市的日常故事。
………………
1928 年,瑞典建筑师古纳尔·阿斯普朗德(Gunnar Asplund )在斯德哥尔摩见到丹麦设计师凯尔·克林特。
克林特问阿斯普朗德正在做什么,阿斯普朗德解释说自己正在做一座图书馆、一家电影院 , 还有一栋商业大楼。“你怎么样啊克林特?”阿斯普朗德热情地问道。
“哦,我正在做一把椅子。”克林特简单地回答道。
几年后,当他们在哥本哈根再次相遇,克林特又问阿斯普朗德在做哪些项目。
“我在设计市政厅,还有一所学校和几栋别墅,那么,你呢?”
“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我在做一把椅子啊。”克林特再次简单地回答道近百年来,这个最初由阿斯普朗德本人讲述的故事依旧被不断转述。凯尔·克林特这个完美主义者,一生仅仅设计了三十多个作品。但这个有些苛刻的完美主义者,却开启了被称为 Danish Modern 的黄金设计时代。
……
—《我在制一把椅子啊》
“我们这些匠人都是奇怪的人,我们用我们的手指‘观看’,我们触摸。当一个匠人经过一件家具的时候,他就会去触摸它。韦格纳也会触摸,他也会观看,当他经过工作坊时,如果哪儿有什么瑕疵,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在早期关于PP130 大圈椅的小纪录片中,埃纳平静地说着。
……
——《传奇工坊》
“就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我也有叛逆的想法,只不过我的这些想法都在我的设计中。”芬·祖尔说。
……
——《反叛的人,矛盾的人》
前言/序言
1960 年,当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和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进行美国大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时,他们便坐在丹麦设计师汉斯·韦格纳(Hans Wegner)设计的圆椅(The Round Chair)上,圆椅正因其品质、舒适性以及简洁之美被选中。如今,这款圆椅以及汉斯·韦格纳和一众20 世纪50 年代到70 年代的丹麦设计大师设计的众多椅子,因其卓越的手工艺、舒适感和经典设计越来越闻名于世。那段时期的大部分名椅也都成为今日的标志性设计,在世界各地的设计博物馆都有展出。
本书展现了像芬·祖尔(Finn Juhl)、伯格·莫根森(Borge Mogensen)、汉斯·韦格纳以及他们的知名设计,其中一些椅子设计受到明代家具风格的启发。
看到丹麦设计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我非常高兴,本书作者就此话题写了不止一本书,传递了她对丹麦设计的喜爱与欣赏。我非常愿意向任何一位对家具和经典设计感兴趣的人推荐这本书。书中美丽的照片也提醒大家一个简单的事实,复制版总是缺少原版的美丽。
我希望中国各地的设计爱好者都能够从本书中得到启发,也希望现在和未来,
丹麦美丽的经典椅子设计走进中国人的家中。
哥本哈根四条腿 故事梗概: 《哥本哈根四条腿》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现代都市叙事,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中人与动物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纽带。故事围绕着几位生活在哥本哈根的居民展开,他们的生命轨迹因为一些特别的“四条腿”朋友而发生微妙而深刻的改变。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艾莉森,是一位在哥本哈根一家颇有名望的画廊工作的策展人。她独立、理性,事业心强,但内心深处却有着一份不易察觉的孤独感。直到有一天,一只名叫“弗雷德”的流浪狗闯进了她的生活。弗雷德是一只看似粗犷却内心温柔的拉布拉多犬,它用最直接、最纯粹的方式,一点点融化了艾莉森冰封的心。艾莉森开始在照顾弗雷德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她学会了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也因此结识了更多同样热爱动物的朋友,包括一位在当地动物收容所工作的年轻兽医,马库斯。 马库斯,一位年轻有为的兽医,他的生活几乎完全被他的工作占据。他对待每一只动物都充满了耐心和爱心,将它们视为家人。在他的世界里,动物的健康和福祉是至高无上的。然而,在他忙碌的日常中,他也渐渐感到一丝难以名状的空虚。直到他遇到了一位名叫索菲亚的音乐家。索菲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提琴演奏家,她的音乐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却也隐藏着一份不为人知的忧伤。索菲亚的猫,“缪斯”,是一只优雅而独立的暹罗猫,它的存在,让索菲亚在紧张的演出和孤独的创作间隙,找到了一丝慰藉和陪伴。 故事的另一条线索,则聚焦在一对老年夫妇,汉斯和英格丽德。他们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哥本哈根郊区,儿女早已远嫁他乡。他们的生活原本平静而安详,直到一只名叫“奥利弗”的哈巴狗的到来,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奥利弗是一只精力充沛、有些捣蛋的狗狗,它的出现,让汉斯和英格丽德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活力和乐趣。他们带着奥利弗在公园里散步,在海边嬉戏,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汉斯和英格丽德也开始面临一些关于生命和告别的现实问题。 《哥本哈根四条腿》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宠物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爱、关于陪伴、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通过艾莉森、马库斯、索菲亚,以及汉斯和英格丽德与他们的“四条腿”朋友的互动,小说巧妙地展现了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它们是倾听者,是疗愈者,是家庭成员,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当艾莉森在照顾弗雷德的过程中,开始敞开心扉,与马库斯分享她的喜怒哀乐时,他们之间萌生了一种淡淡的情愫。马库斯也从艾莉森身上看到了他生活中所缺乏的那份轻松与热情。而索菲亚,则在马库斯那里找到了对音乐和生命的理解,他们共同欣赏缪斯的优雅,也分享彼此创作中的灵感与挑战。汉斯和英格丽德,则在奥利弗的陪伴下,更加珍惜彼此,也更坦然地面对生命的终点。 小说中的“四条腿”并不仅仅指代动物,它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生活中那些最朴实、最真诚的情感联结,象征着那些不言而喻的理解和无条件的爱。当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和疏离感,逐渐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时,这些“四条腿”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重新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温情与渴望。 《哥本哈根四条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哥本哈根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从宁静的运河边到熙熙攘攘的市中心,从现代化的公寓到古老的巷弄,城市本身也成为了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北欧城市,感受那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生活节奏。 书中对于人与动物关系的描绘,真实而动人。它并没有回避宠物可能带来的烦恼和挑战,例如宠物的疾病、走失,以及最终的生离死别。然而,这些挑战,恰恰是让这份情感更加弥足珍贵的原因。正是经历了这些,人们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陪伴的意义,以及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 《哥本哈根四条腿》是一部治愈系的作品,它用温柔而强大的力量,触动着读者的内心。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不要忘记那些最简单的快乐,不要忽略那些最真挚的情感。它鼓励我们去拥抱生活,去感受爱,去与那些“四条腿”的朋友,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小说在叙事上层层推进,人物性格丰满立体,情感线索错落有致。每一个角色,都带着各自的困惑和期盼,在与“四条腿”的相遇中,找到了成长的契机,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幸福。最终,读者会发现,《哥本哈根四条腿》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它更是关于我们自己,关于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如何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哥本哈根四条腿》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在于其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在于其对情感的深刻洞察。它不是一部充满戏剧性冲突的跌宕起伏的小说,而是一部娓娓道来的,关于爱与成长的温情史诗。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微笑,不自觉地落泪,最终,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感受到一种被温暖、被治愈的力量。 这部作品,值得每一个在都市中感到迷失、在生活中渴望连接的人去阅读。它会让你重新审视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珍贵,让你更加珍惜身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是两条腿的,还是四条腿的。 创作背景与风格: 《哥本哈根四条腿》的创作,源于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刻观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孤独、疏离和情感缺失等问题。而宠物,以其纯粹的爱和无条件的陪伴,填补了许多人内心的空虚,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细节的描绘,力求展现哥本哈根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情感状态。语言风格细腻、流畅,充满画面感,能够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 在叙事结构上,小说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将几位主人公的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既独立发展,又相互映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 小说的主题,围绕着爱、陪伴、成长、生命意义等普适性话题展开,但作者并没有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和情感的流露,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的思考。 核心主题: 人与动物的深层情感联结: 小说深入探讨了人类与动物之间超越语言的深刻情感,展现了动物如何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倾听者和疗愈者。 都市生活中的孤独与治愈: 在现代都市的疏离感中,动物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温暖、陪伴和心灵的慰藉,成为治愈都市人孤独的良药。 生命中的爱与成长: 小说通过不同人物与“四条腿”朋友的相遇,展现了他们在爱与陪伴中获得的成长,学会了更加珍视生命,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与动物的互动中,人物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体会到陪伴、付出和真诚的价值,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哥本哈根的城市风情: 小说以哥本哈根为背景,融入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和生活气息,为故事增添了独特的地域魅力,也展现了城市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阅读价值: 《哥本哈根四条腿》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它以温柔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情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力量和希望。 情感共鸣: 无论你是否拥有宠物,都能在故事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体会到爱与被爱的美好。 人生启迪: 小说能够引发你对生命、爱和陪伴的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 放松治愈: 故事的温情脉脉,能够帮助你缓解生活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文学欣赏: 作者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以及精巧的叙事结构,都将为你带来一场愉悦的文学阅读体验。 《哥本哈根四条腿》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将带你踏上一段温暖而感动的旅程,让你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