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自传作品,收入了尼采一生中所有的思想精髓。他对超人性格的描写、对现代观念的剖析和对未来超人世界的向往,都是我们了解尼采著述、理解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展现了一颗高贵的灵魂听从内心召唤的一生。
《瞧!这个人》是尼采的自述,它代表着尼采后期的思想。作者本人认为:“这本书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它为我本人和我的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人们对我的情况将人一目了然。”了解尼采其人及尼采的思想,均不可不读此书。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人之一,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才引发不同的观点。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和存在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
——弗里德里希·尼采
绪言............................................................................................................................. 1
我为何如此睿智.................................................................................................... 7
我为何如此聪明.................................................................................................. 24
我为何能够写出如此优秀的书.................................................................... 47
《悲剧的诞生》.................................................................................................. 59
《不合时宜的考察》........................................................................................ 66
《人性的,太人性的》及两续篇............................................................... 72
《朝霞》................................................................................................................. 81
《快乐的科学》.................................................................................................. 85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87
《善恶的彼岸》............................................................................................... 104
《道德的谱系》............................................................................................... 107
《偶像的黄昏》............................................................................................... 109
《瓦格纳事件》............................................................................................... 113
为何我是宿命.................................................................................................... 122
尼采年表.............................................................................................................. 133
绪??言
1
鉴于我即将向人类提出有史以来最沉重的要求,对我来说似乎有必要说明一下我是谁。人们应该已经知道答案了:因为我已经“证实”了自己的存在。但是我使命的伟大和我同时代人的渺小之间是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表现在,没人听我的话,也没人看我一眼。我靠自己的信誉而活,我竟然还活着,这也许只是一种偏见……我只需要同任何一位夏天到恩加丁山避暑的“受过教育”的人谈一谈,就能让自己确信我并没有活着……在这些情况下,有一种有悖于我的习惯和我高傲的天性(根本就是背叛)的责任让我说:“听我说!我就是如此这般的人,因此,最重要的是,别误解我!”
2
例如,我绝不是个怪物,更不是道德上的怪物——我甚至天生就与那些被称为贤德的人截然相反。在我们当中,这在我看来那的确是我值得自豪的地方。作为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弟子,我宁愿成为萨蒂尔也不要做圣徒。但是,请读读此书吧。也许我已尽力以愉悦和亲切的方式表达出了这种反差,也许这本书除了达到这个目的并没有别的意义。我要承诺的最后一件事是“提升”人类。我不会设立任何新偶像。但愿旧偶像能知道,拥有泥塑的双腿意味着什么。“推翻偶像”(我对“理想”的称呼),这更像是我的工作。当理想的世界也是虚构的时候,现实就被剥夺了价值、意义以及真实性。“真实的世界”和“表面的世界”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虚假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理想这个谎言从来就是对现实的诅咒,正因如此,人类本身甚至其根本的天性都变得虚假、虚伪了,以致推崇那些有害的价值,这些价值与人类用以确保繁荣、未来以及对未来崇高权利的价值截然相反。
3
但凡知道如何吸入我作品气息之人,肯定知道这种气息是高空之气,是振奋之气。你得适应它,不然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就会有受寒的危险。寒冰将至,寂寞凝重——但是阳光照耀下万物多么宁静!你的呼吸是如此自由!你的感受又是如此丰富!正如我了解和经历过的那样,哲学就是选择生活在冰雪之中、高山之上,哲学就是探寻现实中的一切陌生和可疑的东西——任何仍然被道德禁锢的东西。我从长期在“禁地”中漫游的经历中了解到,人类迄今为止产生道德化和理想化的原因与人们所希望的截然不同:我非常清楚哲学家们的秘史和他们追求名声的心理。一个天才能够容纳多少真理,又敢于提出多少真理?在我看来这日益成为价值真正的衡量标准。错误不是源于盲目,错误是源于怯懦……知识上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次的进步都是鼓起勇气、自我磨砺和自我净化的结果……我并不反驳理想,我只是戴上手套使自己免受它的伤害……我们追求被禁锢的东西,以此为征兆,我的哲学总有一天会取得胜利,因为迄今为止唯一被禁锢的东西就是真理。
译?者?序
弗里德里希·尼采,德国哲学家、诗人,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一个牧师家庭,1889年精神崩溃,此后一直由妹妹和母亲照料,1900年在德国魏玛去世。《瞧,这个人》是尼采的自传,也是他在精神正常时完成的最后一本书(实际上尼采精神崩溃后,此书还没有完全完成,他的妹妹帮助整理了最后的部分。这本书于尼采去世后才出版)。此书总结了他的思想主张,是了解尼采不得不读的一本著作。
尼采的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却饱受争议。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但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学术界承认。希特勒曾对尼采极尽推崇,但这只为他增添了污名——人们认为这是两个疯子之间的惺惺相惜。尼采的狂人尽皆知,最为人熟知莫过于那句:“我是太阳!”人们称尼采为疯子并不为过,因为他四十五岁之后真的精神失常了。据说他在街头看到一匹马被主人鞭打虐待,上去抱着马痛哭,就这么精神崩溃了。这件事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他的精神失常实际上是长期否定和自我否定的结果,他一生都在否定,反道德,反哲学,反宗教,反德国教育,反现代文化;他在著作中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批判得一无是处,到了后期甚至把自己曾经的偶像和一生的挚友理查德·瓦格纳也批判了;他一生都在自我吹嘘,但难掩“世与我而相违”的孤独寂寞;他对生命力充满渴望,却难以抹去悲观的底色。米兰·昆德拉对尼采精神失常的评价颇耐人寻味:“尼采在替笛卡尔向这匹马道歉。”
《瞧,这个人》成书于尼采精神崩溃之际,因此它带上了浓厚的尼采式疯癫色彩一点也不奇怪。本书主要四章,题目分别为“我为何如此睿智”“我为何如此聪明”“我为何能够写出如此优秀的书”以及“为何我是宿命”,单从这些题目来看,尼采自我吹嘘的本色就表露无遗。尼采一直以波兰贵族自矜——他甚至因母亲、妹妹血统不纯而鄙视她们,野蛮的德意志人在他眼中更加不值一哂——这也是造成他孤傲性格的原因之一(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其实是尼采祖母在他小时候给他编的故事,他却深信不疑了)。初读尼采的著作的读者会有一种眩晕感,如闻奇香与恶臭之混合气体,读不懂尼采、诋毁尼采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认为尼采的哲学全是疯言疯语,或者认为正是因为尼采精神失常了才能塑造出这样奇特的哲学体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凡是能称为哲学的,必然是逻辑本身站得住脚,然后才能登堂入室,尼采哲学亦不外此。比如他有一句著名的口号:“上帝死了!”很多人据此认为尼采就是个“反神棍的神棍”,但殊不知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经过严密推断的结果。尼采的很多言论都是如此,比如“我如此睿智”“我如此聪明”“我就是宿命”,看起来像是亡天灭地的狂言,但是其背后都是有严谨的逻辑推论在支撑着的——不信,你可以读读这本书。
《瞧,这个人》是一本不同寻常的自传,它没有一般传记文学叙事风格,甚至出生年月都没有交代,有很多内容都有夸大捏造的嫌疑,但是尼采对自己代表著作的回顾总结,却让我们对他的思想主张有了清晰的了解。可能他觉得,生平往事这些都不值一提,唯有他的思想才有分量——他竟狂傲到如此地步!可是如果不狂,他又怎么是尼采呢?如果中规中矩,这部自传又怎么配得上尼采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圣哲勘定的君子之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要“重估一切价值”的尼采也是有这样的胸怀与抱负的,只不过中国的君子是谦逊内敛、文质彬彬的,而尼采其人张扬自我,孔武有力。很多人因为尼采太过狂傲、太过反叛而远离尼采,甚至对他冷嘲热讽,这也是他难言的苦楚吧。站在世纪之交的尼采,在世人的冷眼讥诮中,满怀愤懑,抽刀断流,刹那间江河阻断,从此生出一派新流……
缪文荣
2017年6月于北京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结构性的,它不只是提供了一些新颖的观点,而是重塑了我理解“孤独”和“伟大”的框架。作者通过一种近乎“自我放逐”的叙事口吻,将个体与群体、天才与庸众之间的鸿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似乎在歌颂一种高贵的、带着悲剧色彩的自我实现,这种实现必然伴随着巨大的误解和不被接纳。书中那种对时代精神的激烈批判,那种对群体平庸性的毫不留情的嘲讽,读起来让人既感到被冒犯,又有一种被理解的释然。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阅读情绪,它揭示了追求卓越的道路,本质上是一条孤独的道路。这种对“异见者”命运的深刻洞察,使得整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哲学探讨层面,更上升到了一种对现代性中个体存在状态的精准刻画。它是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成为“不凡者”的隐秘渴望与恐惧。
评分这是一部结构极其精巧、文风多变的文本,仿佛在阅读一首宏大而复杂的交响乐。它的节奏变化是如此引人入胜,时而如狂风骤雨般猛烈激昂,充满了对传统道德的颠覆与挑战;时而又像午后的低语,充满了对美学与生存困境的深刻沉思。我发现自己完全沉浸在作者那无拘无束的思绪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格言警句和象征符号,使得每一个段落都富含多重解读的空间。与其说是在“读”一本自传,不如说是在参与一场与一位思想巨匠的私密对话,他以一种近乎先知般的口吻,洞察着人类精神的深层结构。这种阅读体验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甚至需要反复回味才能捕捉到其间微妙的张力与对比。它考验的不仅仅是理解力,更是心灵的开放程度,因为它强迫你放下既有的认知框架,去拥抱一种全新的、充满矛盾和悖论的世界观。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密度大得惊人,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了精密的提纯,不含一丝冗余的水分。我尤其喜爱作者在构建其哲学体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文学性的张力。他并非生硬地堆砌概念,而是将哲学思辨融入到一种近乎诗歌的、充满韵律感的文字结构之中。这种形式上的完美,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说服力。它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真正的深刻思想,必然也应以最优雅的形式展现。阅读它,如同在品尝一种层次丰富、后劲悠长的烈酒,初尝是辛辣与冲击,回味却是绵长而深刻的留香。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的健身指南”,它要求读者不断地进行精神上的负重训练,从而锻造出能够承受存在本质重量的强大心智。它揭示了美与悲剧如何共生,而这正是我在其他许多作品中未能体会到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是太独特了,我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观都被颠覆了。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哲学思辨,转化成一股股直击心灵的力量。他笔下的那些关于“权力意志”、“永恒轮回”的概念,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成了我生活中每一个选择背后隐秘的驱动力。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残酷的诚实,他毫不留情地剖析了人类自身的虚伪和软弱,但也正是在这种直面黑暗的过程中,我找到了通往更高自我的一种可能性。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悬崖边上,既恐惧又兴奋,因为你知道,只有正视深渊,才能真正学会飞翔。整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燃烧的激情,读起来让人手心冒汗,仿佛作者的每一个字都是用他自己的生命在书写,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这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在当今的文学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不断地提出更深刻、更令人不安的问题,逼着你不得不去审视自己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一切。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挣扎与纠结,但这种“挣扎”本身就是其价值所在。作者的叙述风格是如此的疏离而又充满内在的灼热感,他似乎站在一个极高的、近乎冰冷的制高点俯瞰着芸芸众生,用一种冷峻的目光审视着历史的进程与人性的退化。他并不试图取悦读者,更不提供廉价的慰藉。相反,他像一位严苛的雕塑家,用尖锐的凿子敲击着我们文化中的所有陈词滥调和舒适区。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疲惫,但这种疲惫并非源于枯燥,而是源于思想被拉伸到极限后的那种酸痛感。书中对“超人”的描绘,与其说是对理想个体的塑造,不如说是一种对平庸的反抗宣言,它激励着我们去挑战自身的局限,去追求一种更为本真、更具创造性的存在方式。这种近乎痛苦的激励,比任何空洞的赞美都来得更真实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