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货地址:北京
佛子行三十七颂
《佛子行三十七颂》译释凡例
序分A·归敬颂赞礼上师及本尊
序分B·作颂因由
正分1·道前基础(1)暇满义大
正分2·道前基础(2)背井离乡
正分3·道前基础(3)栖身静处
正分4·道前基础(4)心舍现世
正分5·道前基础(5)抛弃恶友
正分6·道前基础(6)亲近善士
正分7·入佛教门皈依三宝
正分8·共下士道弃恶向善
正分9·共中士道厌有求脱
正分10·上士道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①【传自金洲】
正分11·上士道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②【传自寂天】
正分12-17总论
正分12·不舍愿菩提心(1)不以八法之“失”故舍
正分13·不舍愿菩提心(2)不以八法之“苦”故舍
正分14·不舍愿菩提心(3)不以八法之“毁”故舍
正分15·不舍愿菩提心(4)不以八法之“讥”故舍
正分16·不舍愿菩提心(5)不以忘恩故舍
正分17·不舍愿菩提心(6)不以欺凌故舍
正分18·远五毒(1)不疑不怯所行——与乐代苦
正分19·远五毒(2)戒满离慢
正分20·远五毒(3)降伏嗔恚
正分21·远五毒(4)舍弃贪著
正分22-24总论
正分22·远五毒(5)禅定位对治愚痴A——修唯心定
正分23·远五毒(5)后得位对治愚痴B——于乐境修如幻行
正分24·远五毒(5)后得位对治愚痴B——于苦境修如幻行
正分25-30总论
正分25·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①——布施
正分26·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②——持戒
正分27·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③——安忍
正分28·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④——精进
正分29·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⑤——禅定
正分30·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⑥——胜慧
正分31-35总论
正分31·佛子当力戒者(1)自断
正分32·佛子当力戒者(2)不道彼过
正分33·佛子当力戒者(3)不贪友家
正分34·佛子当力戒者(4)戒除恶口
正分35·佛子当力行者速灭烦恼
正分36·总括前文观心利生
正分37·结行回向所作善根
结分A-D总论
结分A·祈恕偈(1)
结分B·祈恕偈(2)
结分C·祈恕偈(3)
结分D·回向作此《佛子行颂》之善根
简注
修诵简轨
初·皈依发心及前行次第
四共前行
殊胜前行——慈心、悲心、菩提心修法
修心八颂
佛子行三十七颂
般若心经遮魔修法
事师五十颂
释迦王十二行相赞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
随遇皆乐歌——病等转为道用之方式
甘露滴——药师佛修诵简轨
观音净土祈愿文
普贤行愿品
净行品
佛教歌曲
附录一
附录二四不共前行
中·正行次第
后·结行回向次第
轮回中时
附录
智学法师,1991年大学期间,追随显密教法融合之先驱——清定法师披剃出家,从师学修。上师圆寂后,又师从宁玛、噶举大德闭关实修。后于北京、香港等地从事佛法教学研究及译著至今。
初次接触这本书的排版布局,我感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流畅感。它并非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巧妙地运用了留白和分段,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舒适。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而然,仿佛作者在引导着读者的思绪,一步步深入到更核心的内容。那些复杂的概念,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被层层剖析,即便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相对容易地抓住脉络。我特别喜欢它在引用和注释上的处理方式,既保持了正文的纯粹性,又不失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这种编排的智慧,体现了编者对读者心境的深刻理解——既要给予知识的深度,也要兼顾阅读的友好度。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漫游,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到了阅读本身的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视野。它所引用的观点和案例,显然是经过了长期的沉淀和广泛的考证。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不仅对核心思想有透彻的理解,更能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明脉络中进行考察。这使得书中的论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跨文化的洞察力。这种宏大的视野,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法门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背后的世界观是如何塑造和支撑这些实践的。它提供给我的,不仅仅是“方法论”,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人生的全新角度。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智慧的门,它鼓励读者去超越眼前的困惑,以更开阔的心胸去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讲究,触感温润,油墨的印刷清晰细腻,即便是繁复的图文也能让人一览无余。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看到一本如此用心制作的书籍,实在是一种享受。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让人在接触实体的过程中,便已然进入一种平和的状态。特别是封面那种留白的艺术处理,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内容的庄重与深远。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打磨,比如书脊的处理,不仅稳固,而且在书架上摆放时也很有格调。这本书放在手里,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值得珍藏。对于那些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物质形态绝对能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能让人沉浸其中,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融合体。它既有传统经典文字的那种凝练和韵味,又没有显得过于晦涩难懂。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在保持原意的准确性的前提下,用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阐释。你会发现,一些看似深奥的教义,在经过这样的转译后,变得具体可感,甚至能与当下的生活产生某种共鸣。这种“雅俗共赏”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满足资深研究者的要求,也能让刚接触相关领域的读者感到亲切。其中一些段落的措辞,甚至带有一丝诗意的哲思,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这使得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知识汲取,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让人在领悟文字表象之下更深层含义时,感到由衷的振奋。
评分我必须赞叹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它绝不是零散知识点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呈现。从宏观的理念构建,到具体的实践路径,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层层递进,浑然一体。这种结构上的完整性,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稳固的认知框架。通过对全书的研读,我清晰地看到了作者试图构建的那个完整的思想地图,每个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这种“大局观”的呈现,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和掌握某一领域知识体系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回答了“是什么”,更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做”,体现了极高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