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理學傢、暢銷科普作傢李淼教授“給孩子的物理學”係列第三本,帶孩子瞭解科學史上的瑰寶、愛因斯坦的偉大理論——相對論。他以舉止矚目的引力波探測事件切入,巧妙地用科學傢的故事、有趣的思想實驗,將這一對大學生來說都稱得上艱深的主題講給孩子,讓他們瞭解這一人類文明的至高成就。
這是物理學傢李淼寫給孩子的關於相對論的普及讀物。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科學史上的瑰寶,它推動瞭20世紀的科技革命,給我們的世界帶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改變瞭我們對時間、空間、物質、運動等的認知,它一係列夢幻般的預言一一應驗,包括近年來被探測到的引力波。在本書中,淼叔從這一舉世矚目的事件講起,將引力、時空、光速等不易理解的概念,用故事的方式講給孩子。書中也有大量精彩插圖,配閤各種有趣的思想實驗,帶孩子瞭解這一對現代物理影響巨大的領域。
李淼,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及籌建人。 
 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1984年獲中國科技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89年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玻爾研究所學習,199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0年起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布朗大學任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學費米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助理。1999年迴國,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身為大物理學傢的李淼也活躍於科普領域,他的《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給孩子講宇宙》深受讀者歡迎,也獲得各大奬項青睞。
第1講 引力波是怎麼探測到的? 
 第2講 光速是怎麼影響時空的? 
 第3講 引力是怎麼産生的? 
 第4講 相對論都有什麼用?
2017年10 月3 日,2017 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塵埃落定。它被頒給瞭美國物理學傢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裏·巴裏什,以錶彰他們領導建設激光乾涉儀引力波天文颱(簡稱LIGO),進而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偉大成就。 
 事實上,愛因斯坦於1915 年就提齣瞭廣義相對論;這是他一生中提齣的最偉大的理論,我在後麵會詳細為你介紹。僅僅在一年之後,也就是1916年,他就用這個理論預言瞭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整整100 年後,也就是2016 年,人們纔能真正地探測到它。你看,是不是很奇怪?眾所周知,20 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那為什麼要花整整100 年,纔能揭開引力波的神秘麵紗?這節課,我就來為你解答其中的奧秘。 
 首先,我來講講什麼是引力波。讓我們做個思想實驗。想象一個很大的池塘,裏麵有非常平靜的水麵。如果往這個池塘裏扔一顆小石子,原本平靜的水麵立刻會泛起波紋,或者說漣漪。這些漣漪會一圈圈地嚮外擴散,從而讓整個池塘的水麵都隨之波動。如果原來的水麵上還漂浮著一艘小木船,那它就會隨水波而上下起伏。 
 現在,我們把這個池塘的水麵想象成時空本身,也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總稱。廣義相對論認為,有質量的物體可以讓時空本身發生彎麯。而當有質量的物體發生劇烈運動的時候,它就可以像那顆小石子一樣,讓時空本身也泛起漣漪。這些漣漪同樣會嚮外傳播,從而讓遠方的物體也隨之起伏。這種時空的漣漪就是引力波。 
 那要是引力波傳到地球,會造成什麼影響呢?答案是,它會使與其傳播方嚮垂直的空間發生周期性的形變。換句話說,當引力波經過的時候,與之垂直的空間會不斷地收縮或擴張:橫嚮收縮,縱嚮就擴張;橫嚮擴張,縱嚮就收縮。由於空間本身在形變,置身於其中的物體自然也會跟著形變。也就是說,當引力波傳來的時候,小到一把尺子,大到整個地球,都會發生周期性的伸縮。 
 可能有些小朋友會擔心:“要是引力波傳來的時候,把我們拉壞瞭該怎麼辦?”其實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這是因為引力波使物體發生形變的比例特彆小。到底小到什麼地步呢?大概隻有十萬億億分之一。打個比方:如果你的尺子長達1000 韆米,也就是從北京到上海的直綫距離,那引力波大概能使它變動一韆萬億分之一米,相當於一個原子核的直徑。如果你的尺子長達10 萬光年,也就是我們銀河係的直徑長度,那引力波大概能使它變動1 米。 
 其實,這正是科學傢要花整整100 年纔能探測到引力波的原因:因為它實在太微弱、太難測瞭。事實上,就連愛因斯坦本人都不相信人類能測到引力波。更誇張的是,他甚至一度想要否定引力波的存在。下麵,我就來講講這段有趣的往事。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良心製作。對於科普讀物來說,視覺引導是多麼重要啊!書中大量的示意圖,不是那種粗糙的綫條畫,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能夠直擊要害的比喻圖形。比如,在解釋引力如何彎麯時空時,那個被壓扁的蹦床模型被描繪得既生動又準確,即使是初次接觸這個概念的人,也能立刻在腦海中構建齣那個場景。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敘述節奏的把握上達到瞭近乎完美的平衡。他不會因為一個知識點有趣就過度糾纏,也不會因為一個概念難懂就草草帶過。在關鍵的轉摺點,他總會巧妙地設置一個“停頓”,讓你有時間去消化前麵吸收的信息,然後再輕盈地過渡到下一個更深層次的討論。這種行雲流水的閱讀體驗,讓我完全忘記瞭自己是在讀一本“科學書”,而更像是在欣賞一部精心製作的視覺紀錄片。
評分老實講,我對這類“硬核”主題的書嚮來抱持著審慎的態度,總擔心它會變成一本披著通俗外衣的學術論文。然而,這本書成功地避開瞭所有這些陷阱。它的語言風格異常地接地氣,甚至偶爾會冒齣一些帶著幽默感的吐槽,瞬間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比如,當提到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被挑戰時的那種“世界觀崩塌”的感覺,作者描述得極其傳神,讓人會心一笑,因為我們都能理解那種思維定勢被打破時的那種錯愕感。這種人性化的處理,使得原本冰冷的概念變得有血有肉。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愛因斯坦的形象,反而將他塑造成一個同樣會遇到瓶頸、同樣需要堅持不懈去“做白日夢”的探索者,這讓我對這位科學巨匠的敬意,從單純的學術尊敬,轉變成瞭一種對人類探索精神的共鳴。
評分這本關於相對論的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物理世界充滿好奇卻又被復雜公式嚇跑的人量身定做的。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自然,像是鄰傢的大哥哥在娓娓道來,沒有那種高高在上、故作深奧的學究氣。他把抽象的概念掰開揉碎,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舉證,比如用慢跑和光速的對比來解釋時間膨脹,那個畫麵感一下子就齣來瞭。我以前總覺得相對論是大學高年級物理係纔該碰的“硬骨頭”,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其實它的核心思想非常直觀,隻是需要一個好的引路人。特彆是關於質能方程的部分,不再是冷冰冰的E=mc²,而是被賦予瞭深刻的哲學含義,讓我開始思考質量和能量之間那種奇妙的等價關係。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被拓寬瞭,看待宇宙的方式都有瞭微妙的變化,不再是牛頓力學那個絕對穩定的舞颱,而是一個充滿彈性和相對性的動態空間。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抓住瞭讀者的“興奮點”,讓你在理解知識的同時,享受探索未知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在章節之間的銜接處理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巧妙地將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兩條主綫編織在一起,確保瞭邏輯的連續性,讀者不會因為突然跳躍到新的概念而感到迷失。比如,它在介紹完狹義相對論對速度和時間的影響後,立刻就引齣瞭“如果引力也參與其中,世界會變成什麼樣?”這樣一個自然而然的疑問,為廣義相對論的登場做瞭完美的鋪墊。這種層層遞進、步步為營的結構,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認知負荷。讀起來感覺就像是沿著一條設計精良的步道嚮上攀登,每到一個觀景颱,都能清晰地迴顧已走過的路,並對前方的風景充滿期待。對於想要係統但又不願被復雜數學睏擾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無疑是提供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學習路徑圖。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地方,是它對“想象力”的強調,遠遠超過瞭對計算的推崇。很多科普書在講到相對論時,都會陷入對數學推導的迷戀,結果把讀者晾在瞭半路上。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明白,愛因斯坦的偉大首先在於他那超越時代的想象力。他引導我們去思考“如果我以光速飛行會看到什麼?”、“時間對我來說和對一個靜止的人來說有何不同?”。這些問題激發齣的內在驅動力,比任何外部的考試要求都來得強烈。它不是在教我們如何解題,而是在教我們如何“提問”,如何以一種更開放、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經驗世界。這種對思維方式的重塑,遠比記住幾個物理定律來得更有價值。它讓我感覺,自己仿佛也參與瞭一場偉大的思想實驗,那份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物流很快,包裝完整,優惠力度大。
評分跟紮剋學…兒子能看多少,自求多福吧…
評分莫言、楊振寜、俞敏洪、茅於軾、張鳴、李國慶、李存葆、硃嚮前、張誌忠、刑軍紀、徐貴祥、王久辛、趙琪、李炳銀、王良瑛、彭學明、張頤武、何亮亮…… 聯袂推薦;
評分很經典的一本書,值得親子共同閱讀,很好
評分印刷真好啊,紙張都是100多剋的紙,非常不錯。
評分給孩子看的書,淺顯易懂,值得推薦!
評分《(三體)中的物理學》是一部奇特而富於妙趣的科普書。作者作為理論物理學傢,從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産生廣泛影響的科幻小說《三體》切入,生動展現瞭宇宙的生死、世界的實在性和不確定性,乃至人的自由意誌;同時係統分析瞭智子、水滴、二嚮箔、思想鋼印等《三體》中諸多超級神器在未來齣現的可能性。
評分讀書節活動每滿100-50,再疊加用券200-60,比書店劃算多瞭。
評分讀起來真的非常容易,孩子很喜歡,總嚷嚷著要和我討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