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收录金文书法拓片近千品,金文书法集大成之作
2.图片清晰,基本保持原大,便于临摹欣赏
3.每一件作品图片后附有释文对照,便于识读
4、按器物类别分册,方便携带临摹,读者即可整套购买,也可单册购买。
本书河南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金文书法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共分十卷,精选金文书法近千品,分为鼎、壶、钟、簋、鬲等十余个类别,按朝代先后编排,图片清晰,并附有比较释文,所选图片基本保持原大,便于读者临摹欣赏,更好的把握书法作品的原貌,是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篆书爱好者临摹欣赏研究必备的书法参考用书。
张志鸿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东岳印社副主席,国展兰亭奖获得者,曾编写书法技法以及理论专著多种
本书为金文书法的集大成之作,共收录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书法拓片近千品,以时代为脉络,按器物类型为标准,进行分类编排,对每一件作品图片高清展示,并附有详细释文,便于读者临摹和欣赏,为便于读者携带和购买,全书共分十册,单独定价,读者即可单册购买也可全套采购,是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学习欣赏书法,尤其是金文书法,取法乎上的必备参考用书。
老实说,一开始我对这套书的价格持保留态度,但深入阅读后,我完全理解了它的定价基础。这不仅仅是纸墨的成本,更在于其背后庞大的资料整理和学术审校工作量。这第七卷的选材,明显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许多细节上的处理非常到位。比如,在处理一些残缺或模糊不清的铭文时,编者通常会用虚线或旁注的方式,清晰地标示出推测部分和可辨识部分,这种严谨性在目前出版的同类书籍中并不多见,极大地提升了资料的可靠性。此外,我注意到书中的导读文字,语气非常克制且权威,它没有过度拔高金文的地位,而是平静地叙述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这种沉稳的学术态度,让读者更容易信服。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学术引用或者希望通过金文来深化对中国文字起源研究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可靠、扎实的基础工具书,其参考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艺术字帖。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练习篆书的书法人,我对字帖的选择标准是非常苛刻的,而《金文书法集萃(七)》在这方面表现出的专业性令人折服。它不仅仅提供了“看”的金文,更提供了“写”的范本。在对比了市面上其他一些金文字帖后,我发现这一册在“间架结构”的处理上,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它没有一味地追求每一个字的完美对称,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金文那种天然去雕饰的古拙之气,保留了铸刻过程中留下的笔触痕迹,这对于练习者掌握金文的“气韵”至关重要。举个例子,书中某篇关于器主信息的铭文,其字形长短错落有致,完全体现了铭刻时因器物空间限制而产生的艺术处理,这种“不完美”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简单地模仿笔画,而是理解字形在特定载体上的“生存之道”,这种理解对于真正想在金文中形成自己风格的学书者,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翻阅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收录内容的广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完全没有局限于某一时期的某几种典型风格。我注意到,第七卷似乎收录了许多相对罕见或偏重地方特色的金文资料,这对于长期研究金文的同好来说,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尤其对其中几块战国晚期,已经显现出向大篆甚至小篆过渡倾向的铭文印象深刻,那种笔画的圆润度和结构的变化,预示着文字形态即将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书中对这些“过渡期”作品的呈现,使得整套丛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书中对每一篇材料的注释,不像是生硬的学术堆砌,而是带着一种引导性的讲解,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铭文背后的社会功能——它们是用于祭祀、赏赐还是战争记录?这种将书法艺术与历史背景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枯燥的描摹,而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希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同时把握金文演变脉络的资深学习者量身定制的。
评分这本《金文书法集萃(七)》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初翻几页,就被那些古朴典雅的字体深深吸引住了。从纸张的选择就能看出出版方的用心,那种微微泛黄、带着些许岁月痕迹的质感,仿佛真的能穿越回青铜器铭文那个遥远的时代。书中的排版布局也极为考究,每一篇金文的拓片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处理,清晰度极高,即便是线条最繁复的字形,也能看得出笔画的起承转合。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编者在每个字或每段铭文后面,似乎都附带了简要的释文和考证,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字帖,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金文研究资料汇编。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篇关于周代礼器铭文的收录,那些器物本身的历史故事,透过这些冰冷的文字展现出来,让人对古代的礼制和审美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可以说,光是欣赏这些精美的拓片和考证,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早期文字艺术的绝佳窗口。
评分接触金文多年,深知市场上充斥着许多追求速度、只重“形似”而不重“神似”的字帖,让人越写越僵硬。然而,《金文书法集萃(七)》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对文字本源的敬畏感。这一卷的风格似乎更加偏向于早期周金文那种浑厚、庄重的气息,笔画的处理上,那种饱满的“涨墨”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感受到铸铜匠人手中泥范的温度。书中对“圆起方收”等核心技法的展现,不是通过口头描述,而是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直接呈现在眼前,让学习者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线条的力度变化,尤其是在收笔时那种内敛而不失力量感的处理,极具启发性。它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金文“粗犷”的片面理解,认识到其内里蕴含的精致与规范。读罢此书,我感觉自己的篆书笔法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不再局限于某一种风格的窠臼,而是对整个青铜文字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
评分好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评分很喜欢的书,隆重推荐隆重推荐!
评分书不错,装帧也精美,值得收藏
评分低价高速,正版阅读,就在京东。
评分Good good very good very good
评分正版最新图书、印刷精美,是临写的好范本!
评分40.3元 每满100元,可减50元现金 最后叠加300-100 等于600-400 京东618价格还不错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收藏。
评分Good good very good very goo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