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極簡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根 著
圖書標籤:
  • 設計
  • 極簡主義
  • UI設計
  • UX設計
  • 平麵設計
  • 網頁設計
  • App設計
  • 用戶體驗
  • 視覺設計
  • 設計原則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455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627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2
字數:2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極簡設計理論體係完整,特彆適閤産品設計和平麵設計初學者和相關行業人員增強專業知識使用。
2、國際一綫品牌産品的極簡設計案例,非常具有欣賞性和啓發性。

內容簡介

本書緊扣時下熱門的極簡設計趨勢,主要內容包括極簡設計史談、極簡主義産品設計、極簡主義空間設計、極簡主義服裝設計、極簡主義平麵設計以及極簡主義UI設計六大方麵,普及瞭極簡設計的相關理念,全麵闡述瞭極簡設計在各個設計領域的具體錶現和所需掌握的專業技能。
書中各個章節均精選瞭大量與理論緊密相關的圖片和案例,增加瞭內容的生動性、可讀性、趣味性和啓發性。
本書可供各領域的設計師、品牌規劃師、産品經理、設計管理等專業人員學習參考,同時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各設計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話 什麼是極簡 / 001

第1章 極簡設計史談 / 005
1.1 極簡設計發展史 / 006
1.1.1 啓濛時期 / 006
1.1.2 萌芽時期 / 006
1.1.3 探索時期 / 007
1.1.4 發展時期 / 008
1.1.5 成熟時期 / 010
1.1.6 多元化時期 / 010
1.2 藝術領域的極簡主義 / 011
1.2.1 極簡主義繪畫 / 011
1.2.2 極簡主義雕塑 / 012
1.2.3 極簡主義音樂 / 013
1.2.4 極簡主義文學 / 015
1.2.5 極簡主義攝影 / 018
1.2.6 極簡主義電影 / 020
1.3 極簡主義設計師名錄 / 020
1.3.1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少即是多” / 020
1.3.2 迪特·拉姆斯——“少,卻更好”與好設計“設計十誡” / 022
1.3.3 彼得·菲施利和大衛·魏斯——“少即是多”與“如何更好地工作” / 024
1.3.4 馬剋·紐森——柔和極簡主義 / 024
1.3.5 彼得·沃剋——“物即其本身” / 029
1.3.6 原研哉——最美的設計是虛 / 030
1.3.7 深澤直人——意識設計 / 034
1.3.8 喬布斯——最重要的決定是剔除不去做的事情 / 035
1.3.9 瑞剋·歐文斯——歌德式極簡主義 / 036
1.3.10 菲利普·斯塔剋——個性的簡約 / 037

第2章 極簡主義産品設計 / 039
2.1 極簡主義設計理念的體現 / 040
2.1.1 實用性 / 040
2.1.2 極簡的人機交流 / 040
2.1.3 簡單與精緻的有機統一 / 040
2.1.4 情感寄托 / 041
2.2 極簡設計在日本 / 041
2.2.1 日本極簡設計的發展特點 / 041
2.2.2 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設計案例 / 045
2.3 極簡設計在德國 / 048
2.3.1 德國極簡設計的發展特點 / 048
2.3.2 康斯坦丁·格裏剋設計案例 / 052
2.4 極簡設計在北歐 / 055
2.4.1 北歐極簡設計的發展特點 / 055
2.4.2 塔皮奧·維卡拉設計案例 / 056
2.5 極簡主義智能穿戴産品設計 / 058
案例1 法國NOWA智能手錶 / 059
案例2 聽風HALO手鐲 / 061
案例3 智能項鏈吊墜 / 062

第3章 極簡主義空間設計 / 065
3.1 傢居空間設計 / 066
3.1.1 極簡傢居空間的設計原則 / 068
3.1.1.1 少就是多,注重室內的功能性 / 068
3.1.1.2 虛實留白,提升室內的審美感 / 068
3.1.1.3 親近自然,拉近室外的距離感 / 068
3.1.2 極簡室內空間設計案例 / 069
案例1 日本衝繩縣極簡主義住宅 / 069
案例2 梅紅色彆墅 / 071
案例3 葡萄牙極簡住宅 / 073
3.1.3 極簡傢居用品設計案例 / 075
案例1 水母花瓶 / 075
案例2 磁懸浮圓環風扇 / 075
案例3 模塊化工作颱 / 076
3.2 辦公空間 / 078
案例1 西班牙薩莫拉水晶辦公室設計 / 079
案例2 本生設計:中式極簡禪意辦公空間設計 / 079
案例3 木研營造:辦公空間設計 / 082
3.3 商業空間 / 085
3.3.1 商業空間極簡設計手法及錶現載體 / 086
3.3.1.1 空間布局——呈虛實幾何構成 / 086
3.3.1.2 材料——耐用、易洗、環保、低價 / 086
3.3.1.3 色彩——以色係為主調 / 088
3.3.1.4 照明——崇尚自然光 / 089
3.3.2 案例 / 090
案例1 北京梵幾傢具店空間設計 / 090
案例2 米蘭威尼斯街阿瑪尼傢居全新旗艦店 空間設計 / 092
案例3 Giuliano Fujiwara颱灣地區專賣店設計 / 093
3.4 極簡主義建築設計 / 095
案例1 濛德馬桑圖書館 / 096
案例2 布雷根茲藝術博物館 / 098
案例3 水的教堂 / 099
3.5 極簡主義景觀設計 / 101
案例1 達拉斯聯閤銀行廣場 / 106
案例2 梅薩藝術中心 / 107
案例3 9·11國傢紀念廣場 / 110

第4章 極簡主義服裝設計 / 113
4.1 極簡主義服裝品牌産生的因素 / 114
4.1.1 生活方式 / 116
4.1.2 環保意識 / 116
4.1.3 人體工學 / 116
4.1.4 商業價值 / 117
4.2 極簡主義服裝品牌案例 / 117
4.2.1 國外極簡主義風格服裝品牌 / 117
4.2.1.1 Armani(阿瑪尼) / 118
4.2.1.2 Jil Sander(吉爾·桑達) / 120
4.2.1.3 Calvin Klein(卡爾文·剋萊恩) / 122
4.2.2 國內極簡主義風格服裝品牌 / 124
4.2.2.1 瑪絲菲爾(Marisfrolg) / 124
4.2.2.2 AMII(艾米) / 126

第5章 極簡主義平麵設計 / 127
5.1 極簡主義平麵設計的錶現特徵 / 128
5.1.1 字體設計——繁到簡 / 128
5.1.1.1 字體本身的簡潔 / 128
5.1.1.2 圖形化文字的極簡魅力 / 132
5.1.2 圖形語言——少即是多 / 134
5.1.2.1 簡化的視覺心理需求 / 135
5.1.2.2 “簡又不簡”的圖形語言 / 135
5.1.2.3 極簡圖形的形式美 / 136
5.1.3 極簡色彩 / 137
5.1.3.1 經典既是永恒——黑、白 / 137
5.1.3.2 色彩關係——“君子之交淡如水” / 139
5.1.4 版式——錯落有緻 / 142
5.2 海報 / 144
案例1 法國Outmane Amahou極簡主義藝術 流派海報 / 144
案例2 百度2017年海外校招GIF海報 / 150
案例3 澳大利亞Nick Barclay倫敦地鐵海報設計 / 153
案例4 西班牙設計工作室Atipo電影海報 / 154
5.3 廣告 / 156
案例1 可口可樂 / 157
案例2 樂高玩具 / 158
案例3 其他 / 159
5.4 包裝 / 164
案例1 某品牌橘子汁 / 164
案例2 3M消音耳塞包裝 / 165
案例3 LELEKA巧剋力包裝 / 165
案例4 澳大利亞的美妝品牌O&M;産品 / 166
5.5 品牌形象 / 167
案例1 美國視頻拍攝工作室Terri Timely / 167
案例2 奧迪 / 169
案例3 加拿大紅十字會(CRC) / 172

第6章 極簡主義UI設計 / 175
6.1 APP及係統 / 176
6.1.1 APP的極簡設計要點 / 176
6.1.1.1 簡單的配色方案 / 176
6.1.1.2 模糊效果 / 178
6.1.1.3 聚焦數據 / 178
6.1.1.4 文字元素的簡化與清晰 / 179
6.1.1.5 通過空間而非綫條來分隔元素 / 180
6.1.1.6 綫條和填充式圖標設計 / 181
6.1.1.7 大膽地使用留白 / 182
6.1.2 案例 / 184
案例1 蘋果iOS 11界麵及應用圖標新設計 / 184
案例2 《午間太平洋》(Noon Pacific) / 188
案例3 YouTube / 191
6.2 網頁 / 192
6.2.1 網頁極簡設計的原則 / 193
6.2.1.1 創建簡單的深度體驗 / 193
6.2.1.2 平衡 / 194
6.2.1.3 對比 / 195
6.2.1.4 不同尋常的“調” / 196
6.2.1.5 強調互動 / 197
6.2.2 案例 / 197
案例1 Leodis / 197
案例2 Brian Danaher / 198
案例3 Steven Held / 199
案例4 Quay / 199

參考文獻 / 200

前言/序言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這句來自於《道德經》的話,道齣瞭極簡也是我國古老的智慧和思想。
約翰·帕森( John Pawson)也曾在《極簡》(Minimun)一書中所講:“簡樸的觀念是許多文化共享的、一再重復的理想,它們都在尋找一種生活方式,免於過度擁有不必要的負擔。體會物體存在的本質,而不被瑣事分心。”
極簡設計,顧名思義,就是崇尚極緻簡約的設計理念。看到這裏,或許你已經開始環顧四周,尋找身邊的極簡風格産品瞭。是的,它們隨處可見:Apple每齣一款手機或計算機都會被爭相追捧或模仿,如果你身邊正好也有一颱iPhone,那麼你可以發現論是外形、界麵還是配色,每一處設計都給人以簡單、乾淨的感覺。再環視一下四周,你的椅子、桌子、茶幾、沙發,甚至商品的包裝,你會發現,周圍多數産品的設計風格也是簡約至上的,裝飾的元素越來越少。而以MUJI、IKEA等設計主導的雜貨店或傢具店早已成為極簡設計風格的天下,可見,到瞭今天,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共識。
顯而易見,極簡主義的風靡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理念是深深交織在一起的,它所追求的功能至上的原則,主張使用最少的資源來發揮最大的功用,簡化生活流程,這在形之中也切閤瞭我們高效率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另一方麵,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元素,並不代錶去審美化。相反,設計師們在不斷做減法的同時,也為作品注入瞭更多的理性原則,例如精確計算的弧度、統一的色調或者規則的排列順序,使作品呈現齣一種更為精緻的美感。可以說,極簡主義是真正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設計風格。
本書緊扣時下熱門的極簡設計趨勢,主要內容包括極簡設計史談、極簡主義産品設計、極簡主義空間設計、極簡主義服裝設計、極簡主義平麵設計以及極簡主義UI設計六大方麵,普及瞭極簡設計的相關理念,全麵闡述瞭極簡設計在各個設計領域的具體錶現和所需掌握的專業技能。
書中各個章節均精選瞭大量與理論緊密相關的圖片和案例,增加瞭內容的生動性、可讀性、趣味性和啓發性。
本書可供各領域的設計師、品牌規劃師、産品經理、設計管理等專業人員學習與參考,同時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各設計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
本書由陳根編著。陳道雙、陳道利、林恩許、陳小琴、陳銀開、盧德建、張五妹、林道娒、李子慧、硃芋錠、周美麗等為本書的編寫提供瞭很多幫助,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和不足之外,懇請廣大讀者予以指正。

編著者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極簡設計從入門到精通》的圖書的詳細簡介,不包含該書內容,聚焦於一個與極簡設計主題有對比或互補的領域,例如“復雜係統設計與應用”。 --- 《復雜係統設計與應用:從理論基礎到前沿實踐》 引言:在混沌中探尋秩序 在當今信息爆炸、技術迭代飛速的時代,我們所麵對的挑戰愈發錯綜復雜。從全球供應鏈的管理到龐大軟件架構的維護,從生態係統的平衡到金融市場的波動,無一不展現齣係統內在的復雜性。如果說“極簡”強調的是去除冗餘、迴歸本質,那麼“復雜係統”則直麵現實世界的全貌——係統中無數要素之間的非綫性互動、湧現行為以及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 本書《復雜係統設計與應用:從理論基礎到前沿實踐》並非一本關於“簡化”的指南,而是深入剖析如何理解、建模、預測和管理那些本質上就難以簡化的係統。我們邀請讀者踏入一個充滿非綫性、反饋迴路和突變的世界,學習如何在看似無序的錶象下,識彆驅動係統的深層規律。 第一部分:復雜係統的理論基石 第一章:理解復雜性 本章首先界定“復雜性”與“難解性”的區彆。復雜係統並非僅僅是元件數量龐大的係統,其核心在於要素間連接的拓撲結構和信息流的動態特性。我們將探討經典控製論的局限性,引入自組織臨界性(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OC)的概念,解釋為什麼許多自然和人工係統傾嚮於在臨界點附近運行,並以雪崩模型為例進行闡述。 第二章:數學工具箱:非綫性動力學 要駕馭復雜性,必須掌握相應的數學語言。本章聚焦於非綫性動力學的基礎。我們將詳細解析相空間的概念、吸引子的分類(如點吸引子、環形吸引子、奇異吸引子),並深入探討蝴蝶效應——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重點討論分岔理論,即係統性質如何通過連續參數的變化而突然改變,這對於理解係統穩定性與崩潰至關重要的。 第三章:網絡科學與拓撲結構 現代復雜係統,無論是社交網絡、生物分子網絡還是互聯網,都可以抽象為網絡。本章將全麵介紹網絡科學的核心概念:節點、邊、度分布。我們將對比規則網絡、隨機網絡(Erdos-Renyi模型)與小世界網絡(Watts-Strogatz模型)和無標度網絡(Barabási-Albert模型)的特性。特彆強調無標度網絡中“樞紐”(Hubs)的存在對係統魯棒性和脆弱性的雙重影響。 第四章:信息、熵與湧現 信息論為我們量化復雜係統中的不確定性提供瞭框架。本章探討香農熵在復雜係統中的應用,以及如何衡量係統內部信息的流動與耗散。更關鍵的是,我們將深入研究“湧現”(Emergence)現象——即整體係統的行為無法簡單地通過其組成部分的綫性疊加來預測。通過元胞自動機(如康威生命遊戲)的案例,展示簡單的局部規則如何生成宏大而復雜的全局模式。 第二部分:復雜係統的建模與分析實踐 第五章:係統動力學建模(System Dynamics) 係統動力學是研究和理解反饋機製在係統行為中作用的強大方法論。本章詳細介紹反饋迴路(增強迴路與調節迴路)的識彆與繪製,庫存與流量圖的建立。我們將應用Vensim或Stella等軟件工具,構建供應鏈、城市交通或疾病傳播的仿真模型,並通過參數敏感性分析,揭示係統中哪些變量對最終結果的影響最為顯著。 第六章:基於主體的建模(Agent-Based Modeling, ABM) 當係統的行為主要由個體互動決定時,ABM成為首選工具。本章教授如何定義主體(Agent)的行為規則、決策邏輯以及環境交互機製。我們將構建模擬市場競爭或大規模人群遷徙的ABM案例,側重於如何通過模擬觀察宏觀層麵的集體行為模式,而非依賴集中的控製指令。 第七章: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 復雜係統産生的觀測數據往往是非綫性和高噪聲的。本章介紹適用於復雜數據分析的技術,包括傅裏葉變換的局限性,轉而強調小波分析在捕捉多尺度特徵方麵的優勢。討論混沌時間序列的不可預測性極限,並介紹基於機器學習(如循環神經網絡RNN和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對短期趨勢進行概率性預測的方法。 第三部分:復雜係統的工程與管理 第八章:係統韌性與魯棒性工程 在復雜係統中,故障是常態而非意外。本章聚焦於如何設計具有內在韌性(Resilience)的係統,使其能夠在遭受衝擊後快速恢復。我們將討論冗餘度的優化配置、去中心化架構的優勢,以及如何利用網絡拓撲的特性,通過識彆和保護關鍵節點來增強整體係統的抗毀性。案例分析將涉及電網的恢復策略。 第九章:適應性管理與決策 麵對一個不斷演化的係統,靜態的控製方案必然失效。本章探討適應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的理念,即決策過程本身應作為一個學習循環。我們將介紹“探索與利用”的權衡(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以及如何使用實時數據和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技術,使係統控製策略能夠根據環境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第十章:從生物學到人工智能的前沿應用 本章將跨學科視野,審視復雜係統理論在現代工程領域的前沿應用。深入討論分布式計算中的自適應負載均衡、復雜生態保育中的乾預策略,以及在深度學習模型中,將網絡結構和信息瓶頸理論應用於優化模型效率和泛化能力的前沿探索。 結語:駕馭而非消除 復雜性是世界運行的底層代碼。本書的目的不是教導讀者如何將一切簡化到易於理解的程度,而是賦予他們識彆、尊重並最終駕馭復雜性的能力。通過掌握這些理論和工具,工程師、管理者和研究人員將能夠更有效地設計齣既能高效運行,又能在不可避免的衝擊下保持穩定和適應能力的下一代係統。 ---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指齣,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本身,是對其所宣揚的“極簡”理念的一種諷刺。雖然紙張質量不錯,但內頁的字體選擇過於細小,行距也擠得讓人感到壓抑,這與“極簡”所追求的清晰、呼吸感背道而馳。如果一本書的閱讀體驗都如此糟糕,如何能讓人信服它所倡導的設計哲學?我期待的“極簡”是功能至上、信息傳達高效的美學,而不是單純地減少裝飾。書中對於信息層級結構的梳理幾乎為零,你很難從章節標題中分辨齣哪部分是核心知識,哪部分是輔助論述。我曾試圖查找關於設計規範(如Google的Material Design或Apple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的深入比較和解讀,但書中隻是一筆帶過,沒有提供任何深入的對標分析或最佳實踐總結。這本“極簡”的設計書,反而讓我感到信息過載和結構迷失。

評分

如果說這是一本“入門”書籍,那它的門檻設置得未免也太高瞭,但若定位為“精通”,它又顯得過於膚淺。我花瞭大價錢購買,期待能看到一些前沿的設計趨勢分析,比如無障礙設計(Accessibility)的最新規範,或者新興的3D和沉浸式設計在界麵中的應用趨勢。然而,書中的案例和討論都停留在好幾年前的水平,感覺像是一本被遺忘在角落裏的舊雜誌。更令人失望的是,它完全沒有提及任何關於設計項目管理或者如何與客戶有效溝通的章節。一個成熟的設計師不僅要有美感,更要有強大的項目推進能力。這本書完全忽略瞭設計工作流中的軟技能培養,隻停留在孤立地談論視覺美學的層麵。對於想要進入行業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結構是嚴重殘缺的,它更像是一個愛好者的快速審美入門,而非專業人士的階梯。

評分

這本書讀起來的感受,更像是聽一位略懂皮毛的演講者在滔滔不絕地介紹他自己認為“很酷”的視覺元素集閤,而不是一位真正的專傢在係統地傳授知識體係。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設計心理學和用戶行為分析的內容,因為這纔是區分優秀設計和平庸設計的關鍵。我希望能看到基於真實用戶數據和實驗得齣的設計結論,比如A/B測試在某些設計元素上的量化影響。但這本書裏充斥的,大多是基於“我覺得這樣好看”的主觀臆斷,沒有任何科學性的佐證。更不用提如何構建一個可擴展的設計係統(Design System)瞭,這是現代設計效率的基石,但這本書對此完全絕口不提。它像是一本停留在個人審美階段的速成指南,對於想要構建一套完整、高效、可復用的設計方法論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價值微乎其微,簡直是浪費時間。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簡直是視覺盛宴,每一頁都充滿瞭設計感,但內容卻齣乎意料的淺顯。我本來期望能深入瞭解設計原理的底層邏輯,比如如何通過色彩心理學來引導用戶情緒,或者更復雜的版式設計中的黃金分割應用。然而,書裏更多的是展示瞭一些非常基礎和錶麵化的“漂亮”案例,比如如何選擇幾種安全的配色方案,或者簡單地堆砌一些圖標。對於一個已經有一定設計基礎的人來說,這些內容感覺像是翻閱一本廉價的圖冊,而不是一本“從入門到精通”的專業指南。我嘗試尋找一些關於設計流程的係統性介紹,比如如何進行用戶訪談、如何構建信息架構,但這些都完全沒有涉及。感覺作者隻是羅列瞭一些美觀的視覺元素,卻忽略瞭設計背後至關重要的思考過程和方法論。如果隻是想找一些桌麵裝飾用的參考,或許可以考慮,但若想通過它真正提升設計思維,那無疑是南轅北轍。

評分

閱讀體驗極差,這本書的文字敘述邏輯混亂得讓人抓狂。作者似乎試圖用一種非常“文藝”和“抽象”的方式來闡述設計理念,結果卻是把簡單的概念復雜化瞭。比如,在談論“留白”的意義時,沒有清晰地解釋它如何影響閱讀效率和焦點集中,反而用瞭一大段晦澀的比喻,讓人讀完後更是一頭霧水。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軟件技巧,比如在主流設計軟件中實現某種效果的具體步驟,或者不同工具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分析。但全書對軟件操作避而不談,所有的“教學”都停留在概念層麵,而且這些概念還被包裝得讓人難以理解。這就像一個廚師隻告訴你“食物要好吃”,卻不教你任何烹飪手法和火候控製一樣,完全脫離瞭實踐。我甚至懷疑作者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他試圖錶達的東西,因為他給齣的任何論斷都缺乏堅實的論據支撐。

評分

看看

評分

看看

評分

看看

評分

看看

評分

看看

評分

看看

評分

看看

評分

看看

評分

看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