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极简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根 著
图书标签:
  • 设计
  • 极简主义
  • UI设计
  • UX设计
  • 平面设计
  • 网页设计
  • App设计
  • 用户体验
  • 视觉设计
  • 设计原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45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62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2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极简设计理论体系完整,特别适合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初学者和相关行业人员增强专业知识使用。
2、国际一线品牌产品的极简设计案例,非常具有欣赏性和启发性。

内容简介

本书紧扣时下热门的极简设计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极简设计史谈、极简主义产品设计、极简主义空间设计、极简主义服装设计、极简主义平面设计以及极简主义UI设计六大方面,普及了极简设计的相关理念,全面阐述了极简设计在各个设计领域的具体表现和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
书中各个章节均精选了大量与理论紧密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本书可供各领域的设计师、品牌规划师、产品经理、设计管理等专业人员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各设计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话 什么是极简 / 001

第1章 极简设计史谈 / 005
1.1 极简设计发展史 / 006
1.1.1 启蒙时期 / 006
1.1.2 萌芽时期 / 006
1.1.3 探索时期 / 007
1.1.4 发展时期 / 008
1.1.5 成熟时期 / 010
1.1.6 多元化时期 / 010
1.2 艺术领域的极简主义 / 011
1.2.1 极简主义绘画 / 011
1.2.2 极简主义雕塑 / 012
1.2.3 极简主义音乐 / 013
1.2.4 极简主义文学 / 015
1.2.5 极简主义摄影 / 018
1.2.6 极简主义电影 / 020
1.3 极简主义设计师名录 / 020
1.3.1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 / 020
1.3.2 迪特·拉姆斯——“少,却更好”与好设计“设计十诫” / 022
1.3.3 彼得·菲施利和大卫·魏斯——“少即是多”与“如何更好地工作” / 024
1.3.4 马克·纽森——柔和极简主义 / 024
1.3.5 彼得·沃克——“物即其本身” / 029
1.3.6 原研哉——最美的设计是虚 / 030
1.3.7 深泽直人——意识设计 / 034
1.3.8 乔布斯——最重要的决定是剔除不去做的事情 / 035
1.3.9 瑞克·欧文斯——歌德式极简主义 / 036
1.3.10 菲利普·斯塔克——个性的简约 / 037

第2章 极简主义产品设计 / 039
2.1 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体现 / 040
2.1.1 实用性 / 040
2.1.2 极简的人机交流 / 040
2.1.3 简单与精致的有机统一 / 040
2.1.4 情感寄托 / 041
2.2 极简设计在日本 / 041
2.2.1 日本极简设计的发展特点 / 041
2.2.2 日本设计工作室Nendo设计案例 / 045
2.3 极简设计在德国 / 048
2.3.1 德国极简设计的发展特点 / 048
2.3.2 康斯坦丁·格里克设计案例 / 052
2.4 极简设计在北欧 / 055
2.4.1 北欧极简设计的发展特点 / 055
2.4.2 塔皮奥·维卡拉设计案例 / 056
2.5 极简主义智能穿戴产品设计 / 058
案例1 法国NOWA智能手表 / 059
案例2 听风HALO手镯 / 061
案例3 智能项链吊坠 / 062

第3章 极简主义空间设计 / 065
3.1 家居空间设计 / 066
3.1.1 极简家居空间的设计原则 / 068
3.1.1.1 少就是多,注重室内的功能性 / 068
3.1.1.2 虚实留白,提升室内的审美感 / 068
3.1.1.3 亲近自然,拉近室外的距离感 / 068
3.1.2 极简室内空间设计案例 / 069
案例1 日本冲绳县极简主义住宅 / 069
案例2 梅红色别墅 / 071
案例3 葡萄牙极简住宅 / 073
3.1.3 极简家居用品设计案例 / 075
案例1 水母花瓶 / 075
案例2 磁悬浮圆环风扇 / 075
案例3 模块化工作台 / 076
3.2 办公空间 / 078
案例1 西班牙萨莫拉水晶办公室设计 / 079
案例2 本生设计:中式极简禅意办公空间设计 / 079
案例3 木研营造:办公空间设计 / 082
3.3 商业空间 / 085
3.3.1 商业空间极简设计手法及表现载体 / 086
3.3.1.1 空间布局——呈虚实几何构成 / 086
3.3.1.2 材料——耐用、易洗、环保、低价 / 086
3.3.1.3 色彩——以色系为主调 / 088
3.3.1.4 照明——崇尚自然光 / 089
3.3.2 案例 / 090
案例1 北京梵几家具店空间设计 / 090
案例2 米兰威尼斯街阿玛尼家居全新旗舰店 空间设计 / 092
案例3 Giuliano Fujiwara台湾地区专卖店设计 / 093
3.4 极简主义建筑设计 / 095
案例1 蒙德马桑图书馆 / 096
案例2 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 / 098
案例3 水的教堂 / 099
3.5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 / 101
案例1 达拉斯联合银行广场 / 106
案例2 梅萨艺术中心 / 107
案例3 9·11国家纪念广场 / 110

第4章 极简主义服装设计 / 113
4.1 极简主义服装品牌产生的因素 / 114
4.1.1 生活方式 / 116
4.1.2 环保意识 / 116
4.1.3 人体工学 / 116
4.1.4 商业价值 / 117
4.2 极简主义服装品牌案例 / 117
4.2.1 国外极简主义风格服装品牌 / 117
4.2.1.1 Armani(阿玛尼) / 118
4.2.1.2 Jil Sander(吉尔·桑达) / 120
4.2.1.3 Calvin Klein(卡尔文·克莱恩) / 122
4.2.2 国内极简主义风格服装品牌 / 124
4.2.2.1 玛丝菲尔(Marisfrolg) / 124
4.2.2.2 AMII(艾米) / 126

第5章 极简主义平面设计 / 127
5.1 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表现特征 / 128
5.1.1 字体设计——繁到简 / 128
5.1.1.1 字体本身的简洁 / 128
5.1.1.2 图形化文字的极简魅力 / 132
5.1.2 图形语言——少即是多 / 134
5.1.2.1 简化的视觉心理需求 / 135
5.1.2.2 “简又不简”的图形语言 / 135
5.1.2.3 极简图形的形式美 / 136
5.1.3 极简色彩 / 137
5.1.3.1 经典既是永恒——黑、白 / 137
5.1.3.2 色彩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 / 139
5.1.4 版式——错落有致 / 142
5.2 海报 / 144
案例1 法国Outmane Amahou极简主义艺术 流派海报 / 144
案例2 百度2017年海外校招GIF海报 / 150
案例3 澳大利亚Nick Barclay伦敦地铁海报设计 / 153
案例4 西班牙设计工作室Atipo电影海报 / 154
5.3 广告 / 156
案例1 可口可乐 / 157
案例2 乐高玩具 / 158
案例3 其他 / 159
5.4 包装 / 164
案例1 某品牌橘子汁 / 164
案例2 3M消音耳塞包装 / 165
案例3 LELEKA巧克力包装 / 165
案例4 澳大利亚的美妆品牌O&M;产品 / 166
5.5 品牌形象 / 167
案例1 美国视频拍摄工作室Terri Timely / 167
案例2 奥迪 / 169
案例3 加拿大红十字会(CRC) / 172

第6章 极简主义UI设计 / 175
6.1 APP及系统 / 176
6.1.1 APP的极简设计要点 / 176
6.1.1.1 简单的配色方案 / 176
6.1.1.2 模糊效果 / 178
6.1.1.3 聚焦数据 / 178
6.1.1.4 文字元素的简化与清晰 / 179
6.1.1.5 通过空间而非线条来分隔元素 / 180
6.1.1.6 线条和填充式图标设计 / 181
6.1.1.7 大胆地使用留白 / 182
6.1.2 案例 / 184
案例1 苹果iOS 11界面及应用图标新设计 / 184
案例2 《午间太平洋》(Noon Pacific) / 188
案例3 YouTube / 191
6.2 网页 / 192
6.2.1 网页极简设计的原则 / 193
6.2.1.1 创建简单的深度体验 / 193
6.2.1.2 平衡 / 194
6.2.1.3 对比 / 195
6.2.1.4 不同寻常的“调” / 196
6.2.1.5 强调互动 / 197
6.2.2 案例 / 197
案例1 Leodis / 197
案例2 Brian Danaher / 198
案例3 Steven Held / 199
案例4 Quay / 199

参考文献 / 200

前言/序言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这句来自于《道德经》的话,道出了极简也是我国古老的智慧和思想。
约翰·帕森( John Pawson)也曾在《极简》(Minimun)一书中所讲:“简朴的观念是许多文化共享的、一再重复的理想,它们都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免于过度拥有不必要的负担。体会物体存在的本质,而不被琐事分心。”
极简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崇尚极致简约的设计理念。看到这里,或许你已经开始环顾四周,寻找身边的极简风格产品了。是的,它们随处可见:Apple每出一款手机或计算机都会被争相追捧或模仿,如果你身边正好也有一台iPhone,那么你可以发现论是外形、界面还是配色,每一处设计都给人以简单、干净的感觉。再环视一下四周,你的椅子、桌子、茶几、沙发,甚至商品的包装,你会发现,周围多数产品的设计风格也是简约至上的,装饰的元素越来越少。而以MUJI、IKEA等设计主导的杂货店或家具店早已成为极简设计风格的天下,可见,到了今天,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共识。
显而易见,极简主义的风靡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理念是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它所追求的功能至上的原则,主张使用最少的资源来发挥最大的功用,简化生活流程,这在形之中也切合了我们高效率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元素,并不代表去审美化。相反,设计师们在不断做减法的同时,也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原则,例如精确计算的弧度、统一的色调或者规则的排列顺序,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更为精致的美感。可以说,极简主义是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设计风格。
本书紧扣时下热门的极简设计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极简设计史谈、极简主义产品设计、极简主义空间设计、极简主义服装设计、极简主义平面设计以及极简主义UI设计六大方面,普及了极简设计的相关理念,全面阐述了极简设计在各个设计领域的具体表现和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
书中各个章节均精选了大量与理论紧密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本书可供各领域的设计师、品牌规划师、产品经理、设计管理等专业人员学习与参考,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各设计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由陈根编著。陈道双、陈道利、林恩许、陈小琴、陈银开、卢德建、张五妹、林道娒、李子慧、朱芋锭、周美丽等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外,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编著者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极简设计从入门到精通》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不包含该书内容,聚焦于一个与极简设计主题有对比或互补的领域,例如“复杂系统设计与应用”。 --- 《复杂系统设计与应用:从理论基础到前沿实践》 引言:在混沌中探寻秩序 在当今信息爆炸、技术迭代飞速的时代,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愈发错综复杂。从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到庞大软件架构的维护,从生态系统的平衡到金融市场的波动,无一不展现出系统内在的复杂性。如果说“极简”强调的是去除冗余、回归本质,那么“复杂系统”则直面现实世界的全貌——系统中无数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互动、涌现行为以及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 本书《复杂系统设计与应用:从理论基础到前沿实践》并非一本关于“简化”的指南,而是深入剖析如何理解、建模、预测和管理那些本质上就难以简化的系统。我们邀请读者踏入一个充满非线性、反馈回路和突变的世界,学习如何在看似无序的表象下,识别驱动系统的深层规律。 第一部分:复杂系统的理论基石 第一章:理解复杂性 本章首先界定“复杂性”与“难解性”的区别。复杂系统并非仅仅是元件数量庞大的系统,其核心在于要素间连接的拓扑结构和信息流的动态特性。我们将探讨经典控制论的局限性,引入自组织临界性(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OC)的概念,解释为什么许多自然和人工系统倾向于在临界点附近运行,并以雪崩模型为例进行阐述。 第二章:数学工具箱:非线性动力学 要驾驭复杂性,必须掌握相应的数学语言。本章聚焦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基础。我们将详细解析相空间的概念、吸引子的分类(如点吸引子、环形吸引子、奇异吸引子),并深入探讨蝴蝶效应——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重点讨论分岔理论,即系统性质如何通过连续参数的变化而突然改变,这对于理解系统稳定性与崩溃至关重要的。 第三章:网络科学与拓扑结构 现代复杂系统,无论是社交网络、生物分子网络还是互联网,都可以抽象为网络。本章将全面介绍网络科学的核心概念:节点、边、度分布。我们将对比规则网络、随机网络(Erdos-Renyi模型)与小世界网络(Watts-Strogatz模型)和无标度网络(Barabási-Albert模型)的特性。特别强调无标度网络中“枢纽”(Hubs)的存在对系统鲁棒性和脆弱性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信息、熵与涌现 信息论为我们量化复杂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框架。本章探讨香农熵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衡量系统内部信息的流动与耗散。更关键的是,我们将深入研究“涌现”(Emergence)现象——即整体系统的行为无法简单地通过其组成部分的线性叠加来预测。通过元胞自动机(如康威生命游戏)的案例,展示简单的局部规则如何生成宏大而复杂的全局模式。 第二部分: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实践 第五章:系统动力学建模(System Dynamics) 系统动力学是研究和理解反馈机制在系统行为中作用的强大方法论。本章详细介绍反馈回路(增强回路与调节回路)的识别与绘制,库存与流量图的建立。我们将应用Vensim或Stella等软件工具,构建供应链、城市交通或疾病传播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揭示系统中哪些变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 第六章:基于主体的建模(Agent-Based Modeling, ABM) 当系统的行为主要由个体互动决定时,ABM成为首选工具。本章教授如何定义主体(Agent)的行为规则、决策逻辑以及环境交互机制。我们将构建模拟市场竞争或大规模人群迁徙的ABM案例,侧重于如何通过模拟观察宏观层面的集体行为模式,而非依赖集中的控制指令。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复杂系统产生的观测数据往往是非线性和高噪声的。本章介绍适用于复杂数据分析的技术,包括傅里叶变换的局限性,转而强调小波分析在捕捉多尺度特征方面的优势。讨论混沌时间序列的不可预测性极限,并介绍基于机器学习(如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短期趋势进行概率性预测的方法。 第三部分:复杂系统的工程与管理 第八章:系统韧性与鲁棒性工程 在复杂系统中,故障是常态而非意外。本章聚焦于如何设计具有内在韧性(Resilience)的系统,使其能够在遭受冲击后快速恢复。我们将讨论冗余度的优化配置、去中心化架构的优势,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拓扑的特性,通过识别和保护关键节点来增强整体系统的抗毁性。案例分析将涉及电网的恢复策略。 第九章:适应性管理与决策 面对一个不断演化的系统,静态的控制方案必然失效。本章探讨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的理念,即决策过程本身应作为一个学习循环。我们将介绍“探索与利用”的权衡(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以及如何使用实时数据和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技术,使系统控制策略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十章:从生物学到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 本章将跨学科视野,审视复杂系统理论在现代工程领域的前沿应用。深入讨论分布式计算中的自适应负载均衡、复杂生态保育中的干预策略,以及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将网络结构和信息瓶颈理论应用于优化模型效率和泛化能力的前沿探索。 结语:驾驭而非消除 复杂性是世界运行的底层代码。本书的目的不是教导读者如何将一切简化到易于理解的程度,而是赋予他们识别、尊重并最终驾驭复杂性的能力。通过掌握这些理论和工具,工程师、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将能够更有效地设计出既能高效运行,又能在不可避免的冲击下保持稳定和适应能力的下一代系统。 ---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极差,这本书的文字叙述逻辑混乱得让人抓狂。作者似乎试图用一种非常“文艺”和“抽象”的方式来阐述设计理念,结果却是把简单的概念复杂化了。比如,在谈论“留白”的意义时,没有清晰地解释它如何影响阅读效率和焦点集中,反而用了一大段晦涩的比喻,让人读完后更是一头雾水。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软件技巧,比如在主流设计软件中实现某种效果的具体步骤,或者不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分析。但全书对软件操作避而不谈,所有的“教学”都停留在概念层面,而且这些概念还被包装得让人难以理解。这就像一个厨师只告诉你“食物要好吃”,却不教你任何烹饪手法和火候控制一样,完全脱离了实践。我甚至怀疑作者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他试图表达的东西,因为他给出的任何论断都缺乏坚实的论据支撑。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的感受,更像是听一位略懂皮毛的演讲者在滔滔不绝地介绍他自己认为“很酷”的视觉元素集合,而不是一位真正的专家在系统地传授知识体系。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设计心理学和用户行为分析的内容,因为这才是区分优秀设计和平庸设计的关键。我希望能看到基于真实用户数据和实验得出的设计结论,比如A/B测试在某些设计元素上的量化影响。但这本书里充斥的,大多是基于“我觉得这样好看”的主观臆断,没有任何科学性的佐证。更不用提如何构建一个可扩展的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了,这是现代设计效率的基石,但这本书对此完全绝口不提。它像是一本停留在个人审美阶段的速成指南,对于想要构建一套完整、高效、可复用的设计方法论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价值微乎其微,简直是浪费时间。

评分

如果说这是一本“入门”书籍,那它的门槛设置得未免也太高了,但若定位为“精通”,它又显得过于肤浅。我花了大价钱购买,期待能看到一些前沿的设计趋势分析,比如无障碍设计(Accessibility)的最新规范,或者新兴的3D和沉浸式设计在界面中的应用趋势。然而,书中的案例和讨论都停留在好几年前的水平,感觉像是一本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旧杂志。更令人失望的是,它完全没有提及任何关于设计项目管理或者如何与客户有效沟通的章节。一个成熟的设计师不仅要有美感,更要有强大的项目推进能力。这本书完全忽略了设计工作流中的软技能培养,只停留在孤立地谈论视觉美学的层面。对于想要进入行业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结构是严重残缺的,它更像是一个爱好者的快速审美入门,而非专业人士的阶梯。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简直是视觉盛宴,每一页都充满了设计感,但内容却出乎意料的浅显。我本来期望能深入了解设计原理的底层逻辑,比如如何通过色彩心理学来引导用户情绪,或者更复杂的版式设计中的黄金分割应用。然而,书里更多的是展示了一些非常基础和表面化的“漂亮”案例,比如如何选择几种安全的配色方案,或者简单地堆砌一些图标。对于一个已经有一定设计基础的人来说,这些内容感觉像是翻阅一本廉价的图册,而不是一本“从入门到精通”的专业指南。我尝试寻找一些关于设计流程的系统性介绍,比如如何进行用户访谈、如何构建信息架构,但这些都完全没有涉及。感觉作者只是罗列了一些美观的视觉元素,却忽略了设计背后至关重要的思考过程和方法论。如果只是想找一些桌面装饰用的参考,或许可以考虑,但若想通过它真正提升设计思维,那无疑是南辕北辙。

评分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本身,是对其所宣扬的“极简”理念的一种讽刺。虽然纸张质量不错,但内页的字体选择过于细小,行距也挤得让人感到压抑,这与“极简”所追求的清晰、呼吸感背道而驰。如果一本书的阅读体验都如此糟糕,如何能让人信服它所倡导的设计哲学?我期待的“极简”是功能至上、信息传达高效的美学,而不是单纯地减少装饰。书中对于信息层级结构的梳理几乎为零,你很难从章节标题中分辨出哪部分是核心知识,哪部分是辅助论述。我曾试图查找关于设计规范(如Google的Material Design或Apple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的深入比较和解读,但书中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提供任何深入的对标分析或最佳实践总结。这本“极简”的设计书,反而让我感到信息过载和结构迷失。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