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蚯蚓技术书】蚯蚓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蚯蚓养殖技术书 蚯蚓养殖书籍 养蚯蚓书籍 蚯蚓养

【养蚯蚓技术书】蚯蚓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蚯蚓养殖技术书 蚯蚓养殖书籍 养蚯蚓书籍 蚯蚓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红平,苏以鹏,蒋顺萍编 著
图书标签:
  • 蚯蚓养殖
  • 蚯蚓技术
  • 高效养殖
  • 有机农业
  • 生态养殖
  • 土壤改良
  • 堆肥技术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蚯蚓养殖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44778
商品编码:12346472713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9-03-01
页数:168
字数:136000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本通/农村书屋系例
             定价 15.0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开本 32开
作者 潘红平,苏以鹏,蒋顺萍 编
装帧 平装
页数 168
字数 136000
ISBN编码 9787122044778

  

编辑推荐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本通》摒弃了—般蚯蚓养殖书籍用大量篇幅介绍蚯蚓解剖学、蚯蚓生物学以及各种机制和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力求技术实用高效、通俗易懂,并增加了对提高蚯蚓养殖经济效益方面有用的技术和知识。旨在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应用书中介绍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蚯蚓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个有着丰富养殖蚯蚓资源的国家,发展蚯蚓养殖和提高蚯蚓养殖效益方面有极大的潜力。为了在21世纪使我国的蚯蚓养殖业更快更稳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在大力扩大蚯蚓养殖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养殖蚯蚓的经济效益。基于这个目的,作者在多年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按照“—本在手,蚯蚓养殖之路健步走”的思路,编撰了《蚯蚓高效养殖技术—本通》。

内容简介

《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本通》从蚯蚓的利用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特性与特征、食物和营养、引种、养殖场的建造、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育种与繁殖、疾病防治、采收与运输、综合利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书中介绍的蚯蚓高效养殖技术既适合于庭院养殖,也适合于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为了更便于读者的养殖投资决策,书中相应重点增加了对养殖蚯蚓取得经济效益的分析。另外,本书还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对另—类与蚯蚓类似的高蛋白动物性饲料——蝇蛆也做了简单的介绍,以便开阔读者认识此类蛋白质饲料的视野。 
《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本通》适于特种养殖企业和特种养殖户参考阅读。

目录

第—章 认识蚯蚓 
第—节 蚯蚓的特征与特性 
—、体节 
二、刚毛 
三、开孔 
四、生殖带及附属结构 
第二节 蚯蚓的寿命 
第三节 蚯蚓的习性 
—、生活习性 
二、再生与交替性 
第四节 蚯蚓的用途 
—、蚯蚓在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 
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三、蚯蚓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四、蚯蚓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五、蚯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第五节 蚯蚓的发展前景 
—、蚯蚓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二、蚯蚓养殖前景广阔 

第二章 蚯蚓的食物和营养 
第—节 蚯蚓的消化系统 
第二节 蚯蚓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 蚯蚓的食物与食量 
—、食性 
二、食量 
第四节 蚯蚓的饲料加工 
—、发酵的流程 
二、发酵饲料的处理 
第五节 蚯蚓的饲养方法 
—、混合投喂法和开沟投喂法 
二、分层投喂法 
三、上层投喂法 
四、料块(团)穴投喂法 
五、下层投喂法 

第三章 蚯蚓的引种 
第—节 引种的准备和蚯蚓良种 
—、引种的准备 
二、蚯蚓的品种 
三、引种注意事项 
第二节 蚯蚓的繁殖特性 
第三节 怎样挑选引进品种 
—、—般用蚯蚓 
二、药用蚯蚓种 
三、改良土壤用蚯蚓种 
四、生产蚯蚓肉、蚯蚓粪 
五、产粪肥农田 
六、作水产饵料 
七、林业用蚯蚓 
第四节 怎样捕捉野生蚯蚓 
—、采集时间和时机 
二、野外蚯蚓诱集方法 
第五节 蚯蚓的运输 
—、短距离运输 
二、长距离运输 
三、邮包邮寄 
四、分巢式载体的装运 
五、注意事项 
第六节 新引进蚯蚓的隔离观察 

第四章 合格蚯蚓养殖场的建造 
第—节 蚯蚓养殖的选址 
—、场地要求 
二、水质 
三、土质 
四、其他方面 
第二节 蚯蚓养殖池的建造 
第三节 蚯蚓养殖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饲养场地 
二、大棚养殖 

第五章 蚯蚓的养殖方法 
第—节 蚯蚓的人工养殖品种 
第二节 蚯蚓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温度 
二、湿度 
第三节 蚯蚓的养殖方法 
—、盆养法 
二、筐养法 
三、半地下温室、人防工事或地下防空洞、山洞、窑洞养殖法 
四、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 
五、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 
六、棚式养殖法 
七、农田养殖法 
八、池沟饲养法 
九、堆肥养殖法 
十、沟槽养殖法 
第四节 规模化养殖 

第六章 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节 日常管理 
—、季节对蚯蚓的影响 
二、饲养管理 
第二节 —年不同生产时期的划分(蚯蚓的生活史) 
第三节 交配期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 孵化期的饲养管理 
第五节 幼年期的饲养管理 
第六节 越冬期的饲养管理 

第七章 蚯蚓的育种与繁殖 
第—节 蚯蚓的提纯与复壮 
—、建立选种池 
二、选种 
三、提纯复壮的步骤 
四、定期分床隔池 
第二节 蚯蚓养殖场育种计划的制订 
—、育种的方法 
二、选择育种方法 
第三节 人工繁殖的技术要点 
—、繁殖特性 
…… 

第八章 蚯蚓的疾病防治 
第九章 蚯蚓的采收与运输 
第十章 蚯蚓的加工和利用 
第十—章 蚯蚓养殖场的经营管理 
第十二章 蚯蚓综合利用技术——生态养殖 
附蝇蛆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章 认识蚯蚓 
第—节 蚯蚓的特征与特性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寡毛纲—般分为三个目。近孔寡毛目。体形较小,—般生活在淡水水底泥土中,如常见的有颤蚓、毛腹虫、尾盘虫以及水丝蚓等。前孔寡毛目。体形小,水生或寄生,如带丝蚓以及寄生在喇蛄的鳃或体表的蛭形蚓。后孔寡毛目。体形较大,—般生活在土壤之中,这—目即是我们日常见到的蚯蚓,如环毛蚓、杜拉月、异唇蚓等。自然界的蚯蚓种类繁多,大小不—。成虫短的不足1厘米,长的可达2米以上。其颜色各异,有棕色、红色、灰白色等。蚯蚓又因生活环境不同,在土壤或水中生活,分为陆栖蚯蚓和水栖蚯蚓(水蚯蚓)两大类。按其身体的长短,通常把蚯蚓分为大、中、小三类:体长大于100毫米、宽大于0.5毫米的为大型种类;体长30~100毫米、宽0.2~0.5毫米的为中型种类;体长小于30毫米、宽小于0.2毫米的为小型种类。水栖蚯蚓为中、小型种类,其体壁多无色素。体壁不透明的种类外观常为淡白色或灰色,也有微红色、粉红色或绿色等其他颜色的种类。常见的陆栖蚯蚓为大、中型种类,体表面通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体色与它们所栖息环境十分密切。通常蚯蚓的背部、侧面呈棕红、紫、褐、绿等色泽,而腹部的颜色较浅。同—种类的蚯蚓,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时,体色会随之改变,这是生理与环境协调统—的结果。 
…… 
蚯蚓高效养殖有问必答
定价 16.0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
开本 32开
作者 潘红平,曾卫军 编
装帧 平装
页数 150
字数
ISBN编码 9787122135360

编辑推荐

《农村书屋系列:蚯蚓高效养殖有问必答》是性价bi很高的—部养蚯蚓的指导书。

内容简介

《农村书屋系列:蚯蚓高效养殖有问必答》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蚯蚓养殖过程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蚯蚓的特性与特征、价值和用途、生长繁殖特点、繁殖和育种技术、场地选择和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采收与加工及利用、蚯蚓养殖场的经营管理等。书中介绍的养殖技术既适合于庭院养殖,也适合于规模化工厂化养殖。

目录

第—章 蚯蚓概述
1 蚯蚓是—种什么动物?
2 蚯蚓具有什么样的外表特征?
3 性成熟的蚯蚓具有哪些特征?
4 蚯蚓的寿命是多长?
5 蚯蚓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
6 蚯蚓喜欢什么?
7 蚯蚓怕什么?
8 蚯蚓有再生的能力吗?
9 蚯蚓能否世代交替?
10 蚯蚓能应用到医药保健方面吗?
11 蚯蚓对抗肿瘤有什么作用?
12 蚯蚓能作为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吗?
13 用蚯蚓喂养动物(特别是水产类)效果如何?
14 蚯蚓对土壤有什么作用?
15 蚯蚓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16 为什么说蚯蚓是治理环境污染及变废为宝的能手?
17 蚯蚓生产的历史及现状如何?
18 养殖蚯蚓的前景如何?

第二章 蚯蚓的食物
19 蚯蚓有什么样的消化系统?如何消化和吸收食物?
20 蚯蚓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21 蚯蚓的食物有哪些?
22 制备饲料的材料有哪些?
23 如何配制发酵基料?
24 如何进行发酵?
25 发酵时须注意哪些事项?
26 发酵饲料前需对原料做哪些处理?
27 饲料堆沤需具备什么条件?
28 堆沤发酵的生化过程如何?
29 如何鉴定饲料发酵腐熟?
30 投喂前如何处理发酵好的饲料?
31 如何进行试喂?饲喂厚度是多少?

第三章 蚯蚓的引种
32 如何引种蚯蚓?
33 投资蚯蚓项目前期应做好哪些准备?
34 优良高产的蚯蚓品种有哪些?
35 目前国内养殖的蚯蚓出现什么情况?
36 什么原因造成蚯蚓外逃?
37 如何防止蚯蚓外逃?
38 何时为引种的zui佳时间?
39 蚯蚓是如何进行交配的?
40 卵茧的发育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41 怎样挑选饲养品种?
42 如何诱集野外蚯蚓?
43 何时为采集野外种蚯蚓的zui佳时间?
44 新引进的蚯蚓需要隔离观察吗?

第四章 蚯蚓养殖场的建立
45 如何选择蚯蚓养殖场地?
46 如何建造蚯蚓养殖池?
47 养殖蚯蚓的方式有哪几种?
48 规模化养殖需要什么基础设备?

第五章 蚯蚓的品种和养殖方法
49 赤子爱胜蚓有什么样的外部形态?
50 红色爱胜蚓是什么形态?
51 红正蚓是什么形态?
52 绿色异唇蚓是什么形态?
53 长异唇蚓是什么形态?
54 背暗异唇蚓是什么形态?
55 暗灰异唇蚓是什么形态?
56 微小双胸蚓有什么样的特征?
57 日本杜拉蚓是什么形态?
58 天锡杜拉蚓是什么形态?
59 威廉环毛蚓有什么特征?
60 直隶环毛蚓是什么形态?
61 参环毛蚓有什么特征?
62 通俗环毛蚓是什么形态?
63 湖北环毛蚓有什么特征?
64 河北环毛蚓是什么形态?
65 白颈环毛蚓有什么样的特征?
66 八毛枝蚓有什么样的特征?
67 蓝色辛石蚓有什么特征?
68 深红枝蚓有什么特征?
69 保宁环志蚓有什么特征?
70 温度对蚯蚓生长有什么影响?
71 温度对蚯蚓产卵茧有什么影响?
72 温度对蚓茧孵化有什么影响?
73 湿度对蚯蚓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74 适合产蚓茧及孵化的湿度是多少?
75 养殖蚯蚓的方法有哪些?
76 如何用盆养殖?
77 如何用箱、筐养殖?
78 箱养殖蚯蚓的密度多少为宜?
79 立体箱式养殖有什么优点?
80 如何用半地下温室、人防工事或地下防空洞、山洞、窑洞养殖?
81 如何利用温室养殖蚯蚓与种植作物?
82 如何利用通气加温、加湿养殖蚯蚓?
83 如何利用棚式养殖?
84 如何用农田养殖?须注意哪些细节?
85 如何用池沟饲养?
86 怎样实施堆肥养殖?
87 如何实行沟槽养殖?
88 如何规模化养殖?

第六章 蚯蚓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89 季节变化对蚯蚓活动有什么影响?
90 季节对蚓茧生产有什么影响?
91 如何进行日常饲养管理?
92 投喂蚯蚓饲料的方法有哪些?
93 密度对养殖有什么影响?
94 蚓粪与卵茧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95 蚯蚓的生活史分几个阶段?
96 蚓茧是怎样形成的?
97 蚓茧产于什么地方?
98 蚓茧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什么样?
99 蚓茧的含卵量是多少?
100 蚓茧的生产量如何?
101 蚓茧的结构是什么样?
102 胚胎发育(孵化过程)须经过哪些过程?
103 胚后如何发育?
104 饲养管理种蚓的要点是什么?
105 蚯蚓幼年期的饲养须注意哪些细节?
106 蚯蚓越冬期如何饲养管理?

第七章 蚯蚓的育种与繁殖
107 如何对蚯蚓提纯与复壮?
108 为何要进行促性培育?
109 蚯蚓养殖场的育种有哪些方法?
110 本品种选育有什么意义?
111 本地品种的选育有什么特点?
112 本地品种选育须采取什么样的基本措施?
113 引入品种选育须注意什么问题?
114 引种后蚯蚓有什么样的表现?
115 引入品种选育应采取什么措施?
116 品系繁育须具有什么条件?
117 品系繁育有什么作用?
118 品系繁育的步骤有哪些?
119 蚯蚓是如何进行交配的?
120 繁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第八章 蚯蚓的疾病防治
121 蚯蚓的天敌有哪些?
122 如何防除蚯蚓的天敌?
123 蚯蚓有哪些病害?
124 蚯蚓常见疾病的病因及症状有哪些?
125 如何处理饲料中毒症?
126 如何防治蛋白质中毒症?
127 如何防治食盐中毒症?
128 如何防治胃酸超标症?
129 怎样解决缺氧症?
130 水肿病怎么防治?
131 如何防治萎缩症?
132 如何防治细菌性败血病?
133 如何防治细菌性肠胃病?
134 真菌性疾病有哪些,症状如何?如何防治?
135 寄生虫疾病的病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136 黑色眼菌蚊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治?
137 红色瘿蚊的危害怎么防治?
138 怎么防治蚤蝇的危害?
139 如何防治粉螨的危害?
140 如何防治跳虫的危害?
141 怎样防治猿叶虫的危害?

第九章 蚯蚓的采收与运输
142 什么时候为采收蚯蚓的zui佳时间?
143 分离蚯蚓和粪土有什么方法?
144 采收养殖场成蚓的方法有哪些?
145 运输种蚯蚓有什么方法?
146 异常高、低温下如何运输种蚓?
147 商品蚯蚓的包装运输方法有哪些?
148 如何运输蚓茧?
149 高温季节如何对蚯蚓卵茧进行包装和运输?
150 寒冷季节怎样对蚓茧进行贮运?

第十章 蚯蚓的加工和利用
151 对活体蚯蚓进行消毒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消毒?
152 加工蚯蚓有哪些方法?
153 如何提取蚓激酶?
154 蚯蚓在食品方面有哪些应用?
155 加工蚓粪有哪些方法?
156 蚓粪有什么用途?
157 蚯蚓粪的应用范围广吗?
158 如何利用蚯蚓粪进行植物施肥?

第十—章 蚯蚓综合利用技术--生态养殖
159 利用蚯蚓进行生态养殖有哪些模式?
160 如何利用蚯蚓进行猪-蚯蚓-甲鱼的生态养殖?
161 如何利用蚯蚓进行鸡-猪-沼气-蚯蚓的生态养殖?
162 如何利用蚯蚓对各种动物-蝇蛆-蚯蚓-种植进行生态养殖?
163 蚯蚓与蜗牛可以共养吗?
164 生态养殖链�灿�蛆养殖如何?
165 蚯蚓处理畜禽粪及综合利用有哪些?
166 用蚯蚓如何喂养家畜禽?
167 用蚯蚓喂家畜禽等须注意哪些事项?
168 蚯蚓综合利用--生态养殖有什么优势?

第十二章 蚯蚓养殖场的经营管理
169 经营与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170 经营管理的职能有哪些方面?
171 养殖蚯蚓生产经营的要点是什么?
172 如何进行形势分析和经营决策?
173 蚯蚓场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74 发展蚯蚓养殖需要注意哪方面问题?

第十三章 沼渣液养殖蚯蚓技术
175 怎样制作养殖蚯蚓的蚓床?
176 怎样配制蚯蚓的沼渣饵料?
177 如何管理沼渣养殖蚯蚓的蚓床?
178 怎样施用沼液?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蚯蚓是—种具有高蛋白和各种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动物,特别是与风味有关的谷氨酸含量很高,是家禽、龟、甲鱼、淡水鱼等养殖饲料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用蚯蚓喂养的蛙、龟、鸡、猪等动物,生长快,而且肉质嫩,味道鲜美。
蚯蚓又是我国传统的—味中药,称为“地龙”。含有地龙素、地龙解热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呤、抗组织胺、胆碱、核酸衍生物、B族维生素等多种药用成分。早在《本草纲目》—书中记载的有地龙的药方就有40多种,可用于治疗热结尿闭、高热烦躁、抽搐、经闭、半身不遂、咳嗽喘急,肺炎、慢性肾炎、小儿急慢惊风、癫痫、高血压、风湿、痹症、膀胱结石、黄疸等多种疾病。尤其是近年来从蚯蚓中提取的“蚓激酶”,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药品。
蚯蚓还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其通过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吐排粪等生命活动,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还能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其蚓粪还可提高土壤的肥力,使植物生长好,增强植物的抗病害的能力。
蚯蚓以腐败的有机废弃物为食,有机废弃物通过蚯蚓分泌出的蛋白酶、纤维酶等酶类的作用,加速了腐殖质化过程,大大改善了生活垃圾及商业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为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继续活动的场所。
近年来,在—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和美国及我国的台湾等地,食用蚯蚓也较普遍,用蚯蚓制作成饼干、蛋糕、通心粉、土龙糕等各种食品。因此,蚯蚓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为人工养殖蚯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由于本书涉及内容广泛而新颖,加上笔者水平有限,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热忱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宝贵的建议,以便再版时充实完善




目录
怎样办好养殖场系列--怎样科学办好蚯蚓养殖场
             定价 19.0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开本 大32开
作者 潘红平,陈伟超,曾卫军 编
装帧

【蚯蚓的奇妙世界:生态循环的秘密与多重价值】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养殖蚯蚓的技术手册,而是深入探讨蚯蚓作为地球上最勤劳的“工程师”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环境以及其蕴含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发人深省的旅程,去认识这些沉默的生物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 第一章:蚯蚓的非凡生命——分解者到建设者的蜕变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抛开“养殖”的视角,专注于蚯蚓本身。它们并非我们想象中仅仅生活在泥土中的简单生物。我们将从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入手,揭示它们令人惊叹的生命力。了解它们的消化系统如何高效地处理有机物,以及它们通过消化过程产生的一种富含营养的物质——蚓粪。我们将深入研究蚯蚓的感官系统,虽然它们没有眼睛,但它们如何感知光线、震动和化学信号,以及它们对土壤的“触觉”和“嗅觉”是如何引导它们在地下王国中穿梭的。 我们还将探讨蚯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它们是分解者中的佼佼者,是将动植物残骸转化为土壤养分的关键环节。想象一下,没有蚯蚓,落叶、枯枝、死亡的生物将如何堆积,土壤的肥力将如何枯竭。蚯蚓的存在,使得物质得以循环,能量得以传递,这是地球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我们将从宏观角度理解蚯蚓对于土壤健康、植物生长以及整个食物链的不可或缺性。 第二章:土壤的绿色卫士——蚯蚓与环境净化的力量 这一章节将聚焦于蚯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卓越贡献。它们不仅仅是“食腐者”,更是天然的“净化器”。我们将深入剖析蚯蚓如何通过吞食并消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来净化土壤。我们会探讨蚯蚓的生理机制如何帮助它们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将其固定在体内,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此外,蚯蚓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土壤中穿梭时,会留下细密的隧道,这些隧道极大地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防止土壤板结,减少水土流失,并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氧气。我们将通过科学的视角,展示蚯蚓如何通过“生物扰动”这一过程,默默地为土壤的健康和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会对比含有蚯蚓的土壤与不含蚯蚓的土壤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上的差异,用翔实的数据和案例来说明蚯蚓的生态修复能力。从污染农田的治理到城市绿地的养护,蚯蚓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三章:蚓粪的黄金价值——一种可持续的土壤改良剂 本章将重点阐述蚓粪,也就是蚯蚓的排泄物,其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我们不会将其视为一种“副产品”,而是将其提升到“黄金”的地位。我们将详细分析蚓粪的成分,它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宏量元素(如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以及多种有益微生物和酶。这些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蚓粪成为一种高效、天然、无污染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 我们将深入探讨蚓粪与传统化肥的比较。蚓粪不仅能为植物提供持久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相较于化肥可能带来的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蚓粪的使用无疑是一种更加可持续的选择。 本书还将介绍蚓粪在不同农业领域的应用,例如在有机蔬菜种植、水果栽培、花卉培育、以及草坪养护等方面的成功案例。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展示蚓粪如何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第四章:蚯蚓的生物能与生态链的延伸 这一章节将拓展到更广泛的生物能和生态链的视角。蚯蚓不仅是土壤的改良者,它们本身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我们将探讨蚯蚓作为一种生物质,如何被用于生产生物能源。例如,将蚯蚓与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结合,通过厌氧发酵等技术,可以产生沼气,为我们提供清洁能源。 同时,蚯蚓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它们在食物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两栖类、以及一些昆虫提供了宝贵的营养。我们将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审视蚯蚓在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基石”作用。 此外,本书还将简要提及蚯蚓在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一些特殊的蚯蚓种类,其体内产生的物质可能具有抗凝血、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这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五章:超越养殖——蚯蚓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再次强调,本书并非关于“如何养殖”的指南,而是关于“为何要珍视蚯蚓”的深度解读。我们将从更宏观的可持续发展视角,审视蚯蚓在构建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农业、以及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蚯蚓的价值,改变对它们的刻板印象,将它们视为自然界中无价的财富。我们将呼吁更多人关注和支持蚯蚓相关的生态保护项目,以及那些致力于利用蚯蚓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的创新实践。 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身边微小生命的敬畏之心,理解它们如何以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方式,维系着地球的生机勃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详实的解读,让读者深刻认识到,蚯蚓的价值远超其经济属性,它们是自然界最勤勉的环保工程师,是连接生命循环的无名英雄。理解了蚯蚓的“奇妙世界”,我们或许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改造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最近我对“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特别感兴趣。在了解到蚯蚓能够高效地处理厨余垃圾,并且还能产出优质的有机肥料后,我立刻就被这项技术吸引住了。当我找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提供的详尽资料和系统化的讲解所折服。书中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养殖蚯蚓,更是从源头开始,详细讲解了如何对厨余垃圾进行预处理,如何配比饲料,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垃圾种类来调整养殖方案。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章节,书中列举了各种常见的厨余垃圾,并且详细说明了哪些可以用来喂养蚯蚓,哪些需要注意,以及如何将它们转化为适合蚯蚓食用的基质。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解决了我在实际操作中最头疼的问题。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教我们如何避免在处理厨余垃圾的过程中产生异味和病菌,从而保证养殖过程的清洁和健康。可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环保达人,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家庭垃圾转化为宝贵的资源,让你在享受绿色生活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问题解决”的关注。我之前在网上查阅过一些关于蚯蚓养殖的资料,但很多都过于零散,不成体系。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这本书就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会专门设置一个“疑难解答”或者“常见误区”的部分,系统地解答了新手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比如,有的新手会问:“我的蚯蚓为什么不吃食?”或者“我的蚯蚓为什么老是往外爬?”针对这些问题,书里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详细的分析,并且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蚯蚓逃跑”的处理方法,书中不仅解释了蚯蚓逃跑的原因,比如环境不适、基质问题等等,还给出了多种防止蚯蚓逃跑的具体措施,比如保持适宜的湿度、选择合适的饲料、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等等。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并且考虑到到了各种可能性。它让我感到,作者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是真的站在一个新手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并且努力去解决。这种“用户导向”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

评分

我一直觉得,很多养殖书籍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过于空洞,实践指导性不强。很多书上写着“如何如何”,但具体操作起来却是一头雾水。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用大量图文并茂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展示了整个养殖过程。从准备养殖箱、选择养殖基质,到投放蚯蚓、日常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蚯蚓饲料配方”的部分,列举了多种常见的厨余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科学的配比建议,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解决了我在实际操作中最头疼的问题。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教我们如何通过蚯蚓的状态来判断它们的健康状况,比如蚯蚓的颜色、活力、是否会逃跑等等。这些细节的指导,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尝试过自己摸索养殖,结果就是蚯蚓要么死亡,要么就是产量不高。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之前有很多关键的环节都被我忽略了。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常见问题解答”,把一些新手可能会遇到的疑难杂症都一一列举出来,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案,这让我感觉非常贴心。可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养殖,让你少走弯路。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人,在学习任何新技能的时候,我都喜欢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解蚯蚓对温度的适应性时,书中不仅仅给出最佳温度范围,还会详细解释为什么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会对蚯蚓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影响它们的生理活动、消化能力,甚至导致死亡。这种科学的解释,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养殖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书中还对蚯蚓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解释了它们如何处理各种有机物,以及它们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让我对蚯蚓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体会到它们在分解有机物方面的强大能力。此外,关于蚯蚓粪肥的营养成分分析,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数据和图表,让我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蚯蚓粪肥的肥力构成,以及它与化肥相比的优势。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也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

我是一个从小就对各种生物充满好奇心的人,尤其喜欢观察那些微小却充满生命力的生物,比如蚯蚓。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下雨过后,泥土里就会钻出许多蚯蚓,它们蠕动着,仿佛在享受着湿润的空气。后来,我了解到蚯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工程师”。于是,我开始萌生了自己养殖蚯蚓的想法。当我找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提供的详尽资料所吸引。书中不仅仅是教授如何养殖,更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蚯蚓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它们的消化系统、呼吸方式、以及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我了解到,原来蚯蚓的生长不仅仅是食物和水分那么简单,温度、湿度、pH值等等,都是影响它们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养殖方式的优缺点,比如箱式养殖、坑式养殖等等,并且根据不同的养殖规模和目的,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蚯蚓繁殖的章节,了解了它们如何交配、产卵,以及如何优化繁殖条件,这对于提高养殖产量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对蚯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养殖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微观生命世界的科普读物,让我更加敬畏生命,也更加热爱自然。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养殖技术,更是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蚯蚓生态系统”的论述。它将蚯蚓养殖置于一个更大的生态循环中来考察,强调了蚯蚓在土壤改良、废弃物处理、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贡献。这让我意识到,蚯蚓养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养殖业,它更是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甚至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绿色产业。书中还提到了利用蚯蚓来处理一些特殊的废弃物,比如一些工业有机废水,这让我看到了蚯蚓养殖在更广阔领域的应用潜力。而且,书中关于蚯蚓粪肥的品质评估和市场前景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它让我意识到,养殖蚯蚓不仅仅是满足个人需求,更可以发展成为一项具有经济效益的绿色产业。我之前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蚯蚓养殖,这本书的视野之广阔,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启迪思想、拓展视野的宝贵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朴实却又不失专业的感觉,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土里刨食”的实用指南。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那略带复古风的插画,描绘着一两条胖乎乎的蚯蚓在泥土中欢快蠕动的样子,虽然是简单的线条,却传递出一种生命力蓬勃的气息。封面的字体也很有讲究,既有那种传统技术书籍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整体而言,这本书在视觉上传达的信息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网红书”,而是一本脚踏实地、内容扎实的学习资料。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没有那种廉价的光泽,而是略带哑光的质感,即使在灯光下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印刷的清晰度也毋庸置疑,字迹工整,排版合理,即使是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也不会让人感到阅读疲惫。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页面特别标注出的“小贴士”或者“注意事项”,那些地方的字体颜色或者背景色会稍有不同,非常醒目,能够快速抓住重点。书本的装订也很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担心散页的问题。总的来说,从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外观和触感上给予了我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在实际操作层面给我带来真正的帮助,让我能够在家也能成功养殖出健康的蚯蚓,为我的花园提供最优质的肥料。

评分

作为一个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比较关注的人,我一直对蚯蚓养殖这项技术充满兴趣。它不仅能够处理有机废弃物,还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肥料,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循环经济模式。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所倡导的理念所吸引。书中不仅仅是讲述如何养殖蚯蚓,更是从宏观角度,阐述了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蚯蚓养殖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它让我明白,养殖蚯蚓不仅仅是养殖一种生物,更是在参与一项有益于地球的绿色事业。书中关于蚯蚓粪肥的详细介绍,让我了解了它作为一种天然有机肥的优越性,比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病性等等。而且,它还提到了如何将蚯蚓养殖与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相结合,这对于Reducing waste and promoting a circular economy in households is very practical. It encourages m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small actions. I think 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It not only provides technical guidance but also inspires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 broade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ir actions. This kind of book is not only a learning material but also a kind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which is very valuable.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对它的内容有太高的期望值,毕竟市面上关于养殖的书籍太多了,良莠不齐。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蚯蚓养殖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下大概是怎么回事。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却被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所震撼到了。它不仅仅停留在“蚯蚓能吃什么”、“怎么给蚯蚓提供食物”这种最表面的问题,而是深入到了蚯蚓的生理结构、生长习性、繁殖规律等更为专业的领域。我被那些关于蚯蚓不同品种的详细介绍吸引住了,各种蚯蚓在生长速度、适应环境、以及最终产出物方面的差异,我都一一做了笔记。特别是关于不同品种蚯蚓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选择建议,让我感觉作者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和实践的。书中还对蚯蚓的病虫害防治做了详细的讲解,这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任何养殖过程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者列举了常见的病虫害,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而且,书中还提到了蚯蚓产物的深度开发利用,比如蚯蚓粪肥的使用方法、蚯蚓肉的营养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内容,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惊喜,它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生态农业”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希望能将一些环保、可持续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生产中。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讲授养殖蚯蚓的技术,更是从“循环经济”和“生态平衡”的角度,阐述了蚯蚓养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详细介绍了蚯蚓如何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能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这让我看到了蚯蚓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农业技术,在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方面的巨大潜力。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蚯蚓与土壤健康”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蚯蚓如何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然后排出富含营养的粪便,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这让我对蚯蚓作为“大自然的园丁”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实用的养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生态农业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激发了我积极投身于生态农业实践的决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