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3
◎藏書傢韋力首部尋訪佛經藏書的著作
◎收錄十幾種《大藏經》珍本照片,及十幾處寺院的實地尋訪圖片
◎一部大藏就是一段曆史
◎曆時數年,輾轉十幾個縣市,
從豫北到閩東,從唐宋皇傢寺院到近現代私傢花園,
太平興國寺、大覺寺、東禪寺、金粟寺、大報恩寺、徑山寺……
深入一座座幾近隱沒於歲月煙塵的禪林古刹,
尋訪散落各處的漢文《大藏經》,
展閱幽微古捲,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曆史對話。
◎尋經,也是尋找中國文化的來源和去處
◎世界美的書獲得者周晨操刀設計
◎腔背裝,雙色印刷
海報:
作為一個愛書的理想主義者,多年來韋力不僅收藏瞭大量珍稀古籍,還嘗試辦雜誌、復原古紙、刻印孤本,力圖以一己之力接續傳統,留住斯文。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更輾轉各地,踏上實地尋訪的“文化之旅”,遍訪藏書史上名人舊跡、書樓勝概,留下現場影像,記下見聞感觸。
《見經識經》是韋力以刊刻和收藏《大藏經》的佛寺為綫索進行的一次尋經之旅。從中國首部大藏《開寶藏》到近現代印刷齣版的《頻伽藏》,從崔法珍斷臂化緣募資刊刻《趙城金藏》到康聖人發現、盜取《磧砂藏》……詳細梳理瞭各珍稀版本《大藏經》的刊刻緣由、收藏流變,以及圍繞它們發生的曆史掌故、逸聞趣事,帶我們走進古書經捲中的幽微之境。尋訪不僅是與曆史的對話,也是對曆史的記錄,很多寺塔已經湮沒在歲月的煙塵中,作者把它們一一撿拾起來,與那些存世不多的經捲一起,成為曆史的見證。
韋力,藏書傢。憑個人之力,收藏古籍逾十萬冊,四部齊備。“唐、五代、宋、遼、金之亦有可稱道者,明版已逾八百部,批校本、抄校稿、活字本各有數架。”可謂中國民間收藏古籍善本多的人。
著有《芷蘭齋書跋初集》《書樓尋蹤》《古書之愛》《得書記失書記》等十餘種著作,與慶山閤著《古書之美》等。
《開寶藏》藏闆地:鶴壁太平興國寺
——經闆堆積處,曾為譯經院
《契丹藏》刊刻地:北京大覺寺
——玉蘭花開祭如在
《契丹藏》收藏地:應縣木塔
——不怕地震怕小將
《崇寜藏》刊刻地:福州東禪寺等覺院
——私刻大藏,由是而始
《鼓山大藏》收藏地:福州湧泉寺
——名經東際守龍威
《毗盧藏》刊刻地:福州開元寺
——原物難尋,影印亦足珍
《金粟山大藏經》抄寫處:海鹽金粟寺
——裁經求紙,哪管佛陀南無語
《趙城金藏》刊刻地:運城靜林寺
——崔法珍斷臂募資
《趙城金藏》收藏地:臨汾廣勝寺
——奪寶護寶,飛虹塔下起煙雲
《思溪藏》刊刻地:湖州思溪寺
——閤傢之力,獨刊大藏
《磧砂藏》刊刻地:蘇州磧砂寺
——一經離開,牆頹屋傾
《磧砂藏》收藏地:西安臥龍寺
——康聖人盜經,一場冤案
《磧砂藏》收藏地:太原崇善寺
——兩顧古寺,無緣目睹
《普寜藏》刊刻地:湖州普寜寺
——施主大惡大功德
《初刻南藏》刊刻地:南京靈榖寺
——不與皇傢爭風水
《初刻南藏》收藏地:光嚴禪院
——古寺幽幽,歌聲悠悠
《永樂南藏》刷印地:南京大報恩寺
——佛光明滅琉璃碎
《永樂北藏》刊刻地:北京司禮監漢經廠
——皇恩浩蕩,巨細關心
《嘉興藏》匯闆處:杭州徑山寺
——五颱苦寒,經闆南遷
《萬曆藏》收藏地:寜武延慶寺
——頹殿危閣,當年經滿樓
《龍藏》刊刻地:北京賢良祠
——中國特色,閑人免進
《龍藏》刷闆處:北京榆垡邦普印刷
——購得花梨木,補闆再新刷
《普慧藏》齣版地:上海靜安寺
——販毒修大藏,換來一條命
《頻伽藏》齣版地:上海哈同花園
——愛儷園中的傳奇
《開寶藏》是中國第一部《大藏經》,起初並沒有名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文章中對它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直稱其為《大藏經》,也有的叫《佛經一藏》或《釋典一藏》。至近代,開始有學者研究它,為瞭稱呼方便,就以它的刊刻年代——北宋開寶年間來命名,稱之為《開寶藏》。不過也有人稱其為《蜀版大藏經》,這是以刊刻地來命名的,因為它雕造於四川。
《開寶藏》對中國藏經史影響極大,之後曆代大藏都以此為開端。宋太祖為什麼要花這麼大氣力刊刻這樣一部大藏?可惜我對佛經瞭解太淺,至今也沒查到直接原因。在研究《開寶藏》的各種史料中,談到最多的就是,宋太祖在開寶四年命張從信前往益州(今成都市)雕造佛經全藏。至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雕造完成,總計用十二年雕造雕闆十三萬塊,之後這些經闆被運至國都開封。
為什麼在四川雕完之後要將雕闆運到開封?我也沒查得資料,還盼專傢賜教。北宋有四大皇傢寺院,分彆是相國寺、開寶寺、天清寺和太平興國寺,前三座都在開封城內,唯有太平興國寺坐落於今鶴壁市浚縣大山上。《開寶藏》經闆被運迴來之後,就放在太平興國寺西側的譯經院中。
我決定前往浚縣尋找《開寶藏》的藏闆寺院。那時,我尋訪的腳步已到新鄉市,但浚縣在鶴壁市。起初嚮路邊幾輛齣租車司機打聽如何去大山,他們均說不知,無奈隻得改說到浚縣。不知為何新鄉的齣租車都不願齣市區,當我總算找到輛願意前往的,卻在途中被告知不認識到大山的路。類似情形我在尋訪中遇到過太多,早有準備,於是淡定地拿齣隨身攜帶的導航儀,準備插在車上,可這時纔發現,車被改造過,竟然沒有電源插孔。
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司機開始給他多個同行打電話,用當地話問大山在哪裏,應該開價多少等。其實我上車時已與他談妥往返浚縣四百元,而從地圖上看,大山還未到浚縣,我便建議司機仍按四百元收費。本是一番好意,他卻很警惕,對我的話錶示懷疑。我拿地圖給他看,他卻說不會看地圖,同行告訴他四百元往返大山價格太低,要我再加二百元。其實我聽到他的同行在電話中告訴他,收費應在三百到三百五十元之間,但想到剛纔打車之難,還是咬牙答應瞭。這又犯瞭個錯誤,就如同買古玩,如果在對方開價而不還價的情況下購得,賣主會認為價格報低瞭。司機看我應允,果然麵露不爽之態,嘴裏嘟嘟囔囔,車也越開越慢。
我覺得這不是辦法,還有好幾個尋訪點,這樣開下去後麵的計劃全得泡湯,於是果斷結賬下車。幾經周摺終於趕到鶴壁市,攔下一輛齣租車,跟司機商量前往大山。“你是去太平興國寺吧?”一句話讓我放下心來。我對當地情況完全陌生,也不瞭解大山有多高,更擔心在偏遠之地辦完事後找不到返程的車,於是跟司機商量在原地等我。我告訴他自己是第一次來,也不知道從入口到拍攝地需要多長時間。他說大山並不大,把山上的寺廟轉一遍拍拍照用不瞭幾個小時,他可以在門口等,付一百元即可。價格便宜到讓我暗吃一驚,我主動錶示,如果拖時略長,可以按他的要求加錢,他笑笑說不用。真是佛不分南北,人也一樣有好壞。
司機在路上告訴我,大山每年最熱鬧的時候是三月,人山人海,但不是來旅遊而是來拜佛,而且大多為同一個祈求——生男孩。當地人認為來此寺求子最靈。司機問我:“你來大山是求什麼呢?”這句話問住瞭我。是啊,我來求什麼呢?這讓我反省起自己來:為什麼要來此山拍照?為什麼要用幾年工夫做文化尋蹤?為什麼要活著?想到這一層,我又開始深究起哈姆雷特的人生終極之問。這問題至今沒有答案。哈姆雷特在沒有找到答案之前就已離世,以他的聰慧,尚且沒能想明白生存與毀滅的關係,我又何必深究?還是老老實實去尋找《開寶藏》的藏闆地吧。這樣想著,我覺得自己得到瞭大自在,離佛土更近瞭。
大山四圍全是平原,山是拔地而起,雖然不高,但跟四鄰相比很是挺拔,看上去頗為壯觀。景區票價分五種,通票六十元,餘外可分彆購買。我隻買瞭二十元去太平興國寺的門票。
沿著景區內的颱階一路而上,兩旁柏樹似有韆年以上,旁立一塊石碑,刻著“情人柏”字樣。不知為什麼會起這麼溫馨的名字——現在很多古樹都被冠以類似的名字,大概是一種風尚吧。樹上掛滿瞭紅布條,像是情人們的許願。再往上走,路的一側齣現幾座用青磚牆圍起的捨利塔,不知何人在圍牆的一側扒開一個小口,從這裏進入,細看那幾座塔,卻是新造的。拍照後我仍從小口爬齣,繼續沿路前行,不遠處就是太平興國寺。
太平興國寺正在復建,門口和院內堆滿建築材料,許多中年婦女肩扛手抬,在往院內搬運建築構件。寺院占地麵積不大,院中石碑大多也是重新翻刻的,其中有一塊《敕賜太平興國寺記》碑,原來的古碑用新的青磚碑券立在院中,上麵的字跡幾乎難以辨識。碑旁有一塊同樣大小的新碑,原碑文字被刊刻其上,原文不可辨識者,則以一條一條的空塊兒代替。這種刻碑方式甚是少見,也很值得贊賞:既能讓人讀到原碑上的文字,又忠於原作,不清楚之處不隨意添補,很有晚清漢學派的遺風。當年顧韆裏等人校書,就是采取這種辦法,明知原書有錯,仍然照刻,然後再齣校記。這種校刊方式被稱為“死校”,顧韆裏跟段玉裁的矛盾就在這校刊方式的不同上。
進入山門,迎麵是一尊木雕韆手觀音,還未塗彩,就被立在颱子上瞭,兩側的房梁立柱上卻刻著彌勒佛的專用對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正殿旁還有一個小洞,名為“鴻運洞”,說明牌上記載,宋太平興國四年,太宗趙光義為抵禦遼兵禦駕親徵,不幸兵敗,避入大山,躲入此洞中。遼兵追至洞外,隻見香煙繚繞,五彩祥雲熠熠放光,中現達摩祖師聖像,大驚,俯身頂禮膜拜,退兵而去。太宗返迴汴梁後,為錶彰山洞護駕之功,親賜山洞所在寺為“太平興國寺”,封此洞為“鴻運洞”,並派一皇族弟來做住持,這裏也因此被譽為皇傢寺院。
鴻運洞旁還有一單獨院落——朝陽洞,為大山五大名洞之冠。朝陽洞在懸崖一側的凹進處,後沿石壁蓋瞭屋簷。洞窟很小,約十餘平方米。曆史記載此洞原為天然洞穴,但如今能看到四壁的斧鑿痕跡,也許是後人重新修繕所緻。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不久,就有高僧在此修行。而今洞內供奉著三尊佛像,每尊佛像身上都披著黃紅相間的鬥篷,兩側石颱上各有一排小的石雕像,不時有遊客進洞朝拜。
鴻運洞的右側是一段斷崖,石壁較為完整,上麵滿是石刻,細看之下,字跡大多漫漶,但也有一些字口內被重新塗抹過紅漆,字跡尚能清晰辨識。斷崖西側已是寺院的西牆,按照我查得的資料,當年《開寶藏》的藏闆地在譯經院內,後來譯經院改名傳法院,就在太平興國寺西側,而我所在的西側卻找不到這個院。隔著圍牆嚮外望去,隔壁竟然也是一座寺院,很少見到一牆之隔有兩座佛寺,直覺很有必要前往一探。
隔壁的寺院名叫“天寜寺”,花十元門票進入寺內,見到一座巨大的坐佛,除樂山大佛之外,這是我所知的第二座依山開鑿的大坐佛。天寜寺西側有一個單獨的院落,總感覺那裏有可能就是我要找的藏闆地,問過院中兩位僧人和一位管理人員,他們都錶示不瞭解。既來之,則拍之,等迴去再研究。然而,迴來後查過一些資料,依然沒能弄清兩座寺之間的關係,想找一些證據來證實我的判斷的願望未遂,隻能等相關專傢來指教瞭。
另一個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宋太宗為什麼要把《開寶藏》經闆藏在太平興國寺內?關於這一點,我倒是查到瞭一些蛛絲馬跡。我的尋訪還有一個主題是佛跡尋蹤——尋找曆代高僧在國內留下的足跡。根據查到的資料,有三位印度高僧法天、天息災和施護曾在太平興國寺譯經。
天息災是中印度惹爛馱羅國密林寺僧,施護是北印度烏填曩國帝釋宮寺僧,兩人是同母兄弟,於太平興國五年一同來到開封,並帶來瞭一些佛經。當時,法天也在開封,三人都通曉漢語,太宗便讓他們審核宮裏所藏的梵本佛經,同時將宮裏所藏和他們帶來的梵文佛經翻譯齣來,於是命內侍鄭守鈞在太平興國寺西側設立譯經院。兩年後譯經院建成,三人入住,開始翻譯佛經。
關於這三位高僧翻譯佛經的記載很詳細,但過程太長,就不抄錄於此瞭。三人先是分彆譯齣瞭《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大乘聖吉祥持世陀羅尼經》《無能勝幡王如來莊嚴陀羅尼經》。然而,可能是朝廷無法斷定譯經是否做到瞭信、達、雅,於是集閤京城的義學沙門一百多人,共同審查這三捲譯經的翻譯水平。當然,也有僧人指齣這種新釋佛經的問題,但大多數認為這三捲譯經確有價值,遂被編入大藏之中。太宗很高興,於是加派人手,還下令隨時將譯經進呈禦覽。尤其在每年太宗生日的那一天,一定要有新譯成的佛經獻上,作為壽禮。此後,在皇帝生辰獻經就成為慣例沿襲下來。
這個故事隻能說明譯經院的由來,還不能解釋《開寶藏》的經闆為什麼要藏在這裏。四大皇傢寺院三傢都在城內,唯有太平興國寺在山上。雖然大山並不高,但以當時的運輸水平,把十三萬塊經闆搬運上山,遠不如放在城內的寺院方便。這個問題我最終也沒能找到答案。十三萬塊經闆陸續印刷增補瞭一百四十年,後來被金人燒毀瞭。
《開寶藏》對後世影響深遠。宋朝時曾作為國禮被贈送給日本、高麗、女真、西夏等國,這些國傢又分彆予以翻刻,比如《高麗大藏經》,至今經闆尚存。由此可知,《開寶藏》不隻對中國佛教史有影響,一些鄰國也受其影響,甚至達韆年之久。
然而,這樣重要的《大藏經》卻沒有一部流傳下來。直到今天,全世界僅有《開寶藏》零種十二捲,其中國傢圖書館藏有四捲,幾乎每次通史展,國圖都會亮齣一件來讓大傢開眼。每次看到《開寶藏》,我都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動,藏書這麼多年,還沒有運氣得到這樣一捲珍寶。如果這四捲《開寶藏》都是國圖幾十年前所得,我也就斷瞭念想,但國圖得到最新一捲不過是在八年前,那時我也耳聞這捲珍寶現世,也曾交涉商談,可惜緣分未到。當然,得到得不到是一迴事,無論如何一定要有信念在,就像拉磨的驢,眼前吊著的那根鬍蘿蔔雖然永遠吃不到,卻能鼓勵自己一路走下去,這不也同樣算是人生目標嗎?
前兩年,佛經研究專傢方廣先生和李際寜先生經過多次商談,終於把存世的十二捲《開寶藏》底本匯集在一起,按原樣影印齣版,題名《開寶遺珍》。裝幀極其精美,但成本也高,售價不菲。花這麼多錢買影印本我難下決心,於是決定繼續等待,集意念於一端,看看能不能讓上帝感我誠,從天上掉下一捲《開寶藏》砸在我的頭上。彆告訴我不可能,誰要打破我的這個夢,我跟他急!
見經識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見經識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韋力的書我都有買,這個現在還沒看。
評分好
評分包裝完美無缺,發貨快速。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一位藏書傢的尋寶經曆,好看!
評分韋力的書文化積墊很深。
評分韋力的書文化積墊很深。
評分韋力先生尋找大藏經的過程,書印刷裝幀很好
評分快遞快
見經識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