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着20年儿童教育经验的尹红婷博士跟读者分享了她的诸多教育理念,用切身经历带领父母了解教养的关键是学会成为智慧型家长;
★ 养育孩子不仅需要爱心和耐心,更需要智慧;
★ 凡事至繁归于至简,越是看似无解的难题,答案可能越简单。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连接,才能变成更好的父母;
★ 口口相传,全是干货;
孩子是父母伟大的事业,是父母基因完美结合的体现。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本书作者尹红婷博士根据自己多年的幼儿教育事业经验,针对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出了独特、有效的建议,书中的问题可以让家长在阅读的时候产生极大的共鸣。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孩子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充分建立跟孩子亲密和谐的关系,学会成为智慧型家长。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说教式的育儿书,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家长解答各种育儿中的问题,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家庭教育读物。
尹红婷,三个孩子的母亲,经济学博士,知名教育家、演说家,北京苹果树幼儿园园长,从事儿童教育近20年。
作为教育家,尹红婷博士将苹果树幼儿园作为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对全人教育和创建高品质幼儿园进行了系统性实证研究,取得具有高度推广性的研究成果;多次发起中美学前教育高级论坛,探索中国高端学前教育发展新路。被评为国家教师基金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优秀科研校长,并担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幼儿园个性化心智慧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专家组组长。
作为演说家,尹红婷博士的听众极为广泛,包括家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老师、企业家、明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儿童教育从业人员。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超过500场主题讲座,帮助无数家长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她目前和家人生活在北京,每天陪伴100多名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部分:教养的目标
> 教养的目标:高兴还是成长?……002
> 教养的方式:管教与惩罚……005
> 做对三步,管教更轻松——幼儿园篇……013
> 教养三步走……017
> 教养的基础:良好习惯的培养……021
> 教养的关键:坚持原则……024
> 如何跟孩子沟通:平静安稳的力量……027
> 如何跟孩子沟通: 宝贝,看着妈妈的眼睛……030
> 拒绝做狮吼型妈妈:如何变得更有耐心?……033
第二部分:父母公开课
> 孩子“帮倒忙”,家长要耐心……040
> 做家务要给孩子钱吗?……042
> 帮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045
> 学会正确地表扬孩子……048
> 如何面对“小霸王”?……052
> 如何引导爱撒谎的孩子?……055
> 为什么孩子会有不良行为?……058
> 如何让孩子别把哭闹当法宝?……062
> 孩子一定要去幼儿园吗?……065
> 你理解自己的孩子吗?……067
> 打算生“二孩”,如何安抚老大?……071
> 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075
> 如何让你的孩子更有主见?……078
> 有什么办法让孩子不再害羞?……082
> 如何让孩子更自信?……086
> 如何帮助孩子积极面对挑战?……089
> 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积极的自我形象……092
> 夫妻对孩子的管教如何一致?……096
> 如何与孩子谈生死?……098
> 避免爱的伤害……101
> 孩子经常动手打人,怎么办?……106
> 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该如何介入?……110
> 孩子玩游戏输了就哭怎么办?……113
> 如何让孩子不看电视?……116
> 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120
> 如何让孩子涂鸦时不乱画?……123
> 孩子早上赖床怎么办?……127
> 如何帮助孩子认真地学琴?……130
> 如何帮助爱说脏话的孩子?……133
> 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玩?……137
> 如何引导喜欢打人的孩子?……141
第三部分:拥抱每一位家长
> 如何面对教养子女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146
> 慢养——陪孩子“走弯路”……149
>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三要素……154
> 家长如何做才能给孩子真自由?……158
> 给孩子能够感受到的爱……162
第一,允许孩子不开心,即使不开心,也要做正确的事情。
孩子跟大人一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会情绪低落,会不高兴,所以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不要唠叨。我们的态度和界限非常重要,孩子们虽然小,但是他们非常敏感,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纠结。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决定和原则,那他们就会用情绪来控制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有明确的态度,实际上是他们的幸事,因为他们不会迷失方向。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支持和爱,是他们愿意顺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体会到我们的爱,孩子就愿意改变。
第二,学习情绪管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高情商家长养育高情商的孩子,处理问题时平和的态度和柔和的语气可以传递让孩子平静下来的力量,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焦躁会传染,因此大人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三,关注孩子的情绪,但教养的目标不是让孩子高兴,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
快乐是一种美德。不是家长让孩子高兴,更不是家长哄孩子高兴,而是如何培养他们未来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时——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内心能够拥有强大的力量,有爱、喜乐与平安。
真爱带给孩子安全感,当家长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会改变,而且不高兴的情绪很快会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因为正确的选择而得到欣赏和鼓励所带来的成就感。
教养的过程,就如同果农修剪果树一样,要让孩子明白,家长因为爱他们,所以帮助他们。爱能够使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家长合宜恰当的教导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都会不断提升。因此,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帮助他们成长,才是我们教养的目标所在。
提到教养方式, 很多家长会把管教和惩罚混为一谈。大多数家长告诉我的都是他们如何惩罚自己的孩子,很显然,当谈到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内心很不舒服,很难有愉悦的情绪。他们会说自己总是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会大喊大叫、训斥、拿走孩子的某些机会或限制他们的自由,不让他们出房间等。甚至有个三岁宝宝的妈妈告诉我,有时她实在没有办法,会将自己关到房间里,任凭宝宝在外面哭闹——管教和惩罚似乎成了同义词。
实际上,管教和惩罚是不同的,他们并不是同义词,准确地说,惩罚只是管教孩子过程中的一小部分,管教本身有着更为广阔的含义。
管教包括家长在教导孩子时所做的所有事情。管教意味着教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有合宜的行为。管教的目的是教导孩子能够独立思考,有能力选择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
第一,管教重在合作,而不是控制。
很多家长对于管教的目的感到迷惑。他们认为管教的目的就是使孩子的行为得到控制,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无论如何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样的目的不仅不正确,往往也难以实现,最终会陷入权力之争。实际上,管教的目的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得到孩子的配合,让孩子能够主动选择合作。合作意味着你的孩子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是因为这样的决定是合理的,而不是因为家长的意愿。
另外,管教不应该成为一个负面的因素,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觉不舒服。管教孩子也不应该是每次都让家长觉得头疼的事情。得到孩子的配合,参与到他们的成长当中,可以令管教成为一种享受。当然,学会如何正确管教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因为管教孩子是一门艺术。
因此,就管教而言,重在合作,而不是控制。
第二,认清管教和惩罚的区别,避免让惩罚成为管教的全部。
惩罚带给孩子内心恐惧,而管教却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内心更有力量,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家长怎么知道自己是在管教孩子,还是在惩罚孩子呢?
首先,惩罚往往是缘于孩子过去犯了错误,因为过错被处罚,因此,孩子会因为受到惩罚而害怕。家长惩罚孩子是一种反击式行为,家长感到非常生气,态度是敌视;而家长行动的焦点集中在孩子过去犯的错误上,惩罚的结果是扯平,孩子为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性格比较柔和的孩子会因为害怕不敢做决定,而那些有个性的孩子则会挑战权威,和家长对抗。
管教则不同。家长管教孩子指向的是未来正确的行为,是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更加成熟,往往在一开始时通过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提升孩子的能力,这时家长的态度充满了关爱,而且孩子明白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将来得到益处,因此他的内心会更有安全感,也更愿意和家长配合。
因此,当家长的行为是指向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是为了过去孩子的行为而处罚他,处罚之后没有教导,孩子改变的原因只是因为害怕,那家长的行为就是惩罚而不是管教;教导孩子时,孩子仍然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关爱,面向未来,孩子内心更有安全感,这是在管教。
第三,在爱中管教。在管教孩子时,不要直接对孩子的行为马上做出被动性的反应。家长可以遵循下面三个步骤:1. 明确的家规和行为规范教导孩子选择正确的行为模式;2. 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乐于遵从教导;3. 用恰当的方式管教孩子,让孩子能够遵从先前的教导,改正错误的行为。
正确管教,就要积极面对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冲突和矛盾,赋予孩子成长的力量,努力让自己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智慧型家长。在管教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努力得到孩子的配合。那么如何得到孩子的配合?在下一篇章中,我会用具体案例来为大家进行分析。
我一直对育儿这件事充满好奇,但同时又感到一丝迷茫。市面上育儿书籍琳琅满目,我尝试过几本,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片面,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触及我内心深处,让我觉得“说到点子上了”的书。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育儿可以如此充满智慧和乐趣。书中对0-7岁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从早期的大脑发育、感官认知,到语言、社交、情绪的培养,再到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的激发,几乎涵盖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和重要议题。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必须”或“不能”,而是以一种引导性的方式,让我学会观察、倾听和理解我的孩子。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身影,也找到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父母自身的成长,提醒我们作为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对 parenting 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作为一位即将步入育儿生涯的准妈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做好准备的书。我希望它不仅能告诉我如何照顾新生儿,更能让我 understand 我的孩子, understand 他们的成长规律。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期待。它以一种非常系统而全面的方式,勾勒出了0-7岁孩子成长的蓝图。我学到了关于孩子早期发展的科学知识,也看到了许多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激发孩子潜能的实用建议。书中对亲子关系建立的强调,让我意识到,爱和连接才是育儿的核心。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探讨情感发展部分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和洞察力。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小小的婴儿,也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而父母的及时回应和支持,将对他们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不仅是育儿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爱的指南,它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母亲角色充满期待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作为一名新手爸妈,我和我的伴侣每天都被宝宝的各种需求弄得手忙脚乱,晚上常常因为宝宝哭闹而睡不好,白天又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下来,没想到竟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并没有像其他育儿书那样堆砌一堆枯燥的理论,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入手,细致地讲解了0-7岁不同年龄段的宝宝会有哪些特点,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比如,关于宝宝的睡眠,书中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还详细解释了宝宝为什么会在夜间醒来,以及如何安抚他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回应式养育”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宝宝的哭闹并非无理取闹,而是他们表达需求和情感的方式,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制止,而是去倾听和理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宝宝的很多行为都有了新的认识,不再那么焦虑和手足无措,也更能享受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光了。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这个词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在阅读之前,我总以为教育就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让他们学会各种技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就开始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充满爱的连接。它强调了在0-7岁这个关键时期,父母的言传身教、情感回应、以及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成长环境的重要性。书中对于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表达,如何倾听他们的心声,以及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理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界限”的章节,书中不仅教会我如何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设定界限来保护孩子,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我育儿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灯,让我不再摸索前行,而是有了方向和信心。
评分我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但也最容易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感到困惑和焦虑的问题,比如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些问题常常让我夜不能寐。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及时雨一样,解答了我心中的诸多疑问。书中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0-7岁宝宝的成长密码。它不是简单地提供“怎么办”,而是教我“为什么”。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时,书中会分析孩子情绪的根源,以及如何安抚和引导。当我尝试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时,惊喜地发现,孩子真的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我不再是那个被动应付孩子情绪的妈妈,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和引导。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育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孩子在不断成长,我们作为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