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與故障檢修

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與故障檢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偉,劉強,王軍 等 編
圖書標籤:
  • 電動汽車
  • 新能源汽車
  • 汽車構造
  • 汽車維修
  • 故障診斷
  • 電機
  • 電池
  • 電控係統
  • 汽車技術
  • 汽車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669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980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7
字數:70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和汽車維修等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汽車企業的培訓資料。
——係統闡述瞭電動汽車技術和原理知識,包括電動汽車的能源係統、驅動係統、輔助係統、控製係統等;
——主要內容包括電動汽車維修安全操作、整車控製係統結構原理與檢修、動力電池係統結構原理與檢修、驅動電機及控製係統結構與檢修、充電係統結構原理與檢修、輔助係統結構原理與檢修以及電動汽車的拆裝操作步驟;
——以典型電動車型為例進行說明,如北汽EV160/200、EX200-EX260的車型、江淮、比亞迪e6、e5、大眾e-up、特斯拉、寶馬i3、中通等;
——采用結構圖、原理圖、電路圖進行詳細講解,並配有故障案例,使讀者便於理解和實操。

內容簡介

《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與故障檢修》係統地闡述瞭電動汽車技術和原理知識,包括電動汽車的能源係統、驅動係統、輔助係統、控製係統等。具體內容為電動汽車維修安全操作、整車控製係統結構原理與檢修、動力電池係統結構原理與檢修、驅動電機及控製係統結構與檢修、充電係統結構原理與檢修、輔助係統結構原理與檢修以及電動汽車的拆裝操作步驟,以北汽EV160/200、EX200-EX260的車型、江淮、比亞迪e6、e5、大眾e-up、特斯拉、寶馬i3、中通等車型為例,通過各車型的結構圖、原理圖、電路圖進行詳細講解,並配有故障案例,方便讀者學習理解。
本書可作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和汽車維修等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汽車企業的培訓資料。

作者簡介

李偉,吉林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畢業於長春大學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汽車技師,曾從事事故車拆裝與檢修3年,自2006年起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任職,從事職教十幾年,主講發動機、自動變速器課程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電動汽車概述與高壓檢測方法/ 1
 第一節 電動汽車的結構、組成/ 1
  一、電動汽車的結構/ 1
  二、電動汽車的主要部件/ 2
 第二節 電動汽車高壓檢測方法/ 7
  一、電動汽車高壓的危害/ 8
  二、作業過程/ 8
  三、電動汽車高壓係統絕緣性能檢測原則/ 10
  四、電動汽車高壓係統絕緣性檢測方法/ 10
  五、壓狀態下切換高壓係統/ 12
  六、高壓安全防護處理及作業十不準/ 13

第二章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 16
 第一節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概述/ 16
  一、電芯模塊、電池模組及模組布置/ 16
  二、電池模組高壓串聯迴路的連接方式/ 17
  三、動力電池控製係統/ 18
 第二節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類型/ 22
  一、鎳基蓄電池/ 22
  二、鋰離子電池/ 23
  三、飛輪電池/ 27
  四、氫燃料電池/ 29
  五、動力電池維修及檢測/ 35
 第三節 動力電池組管理係統/ 39
  一、動力電池組管理係統簡介/ 39
  二、動力電池組管理係統的功能/ 41
  三、蓄電池的放電管理/ 43

第三章 電動汽車驅動電動機/ 45
 第一節 電動機類型/ 45
  一、直流電動機/ 45
  二、交流電動機/ 47
  三、永磁電動機/ 48
  四、開關磁阻電動機/ 53
 第二節 變頻器/ 56
  一、變頻器的功能和特點/ 56
  二、變頻器的種類/ 57

第四章 北汽純電動汽車/ 63
 第一節 北汽純電動汽車的組成/ 63
  一、主要部件安裝位置/ 63
  二、主要部件結構/ 63
 第二節 驅動電動機/ 74
  一、驅動電動機的結構/ 75
  二、驅動電動機控製器/ 77
  三、驅動電動機係統的工作原理/ 79
  四、驅動電動機的工作過程/ 81
 第三節 空調係統/ 84
  一、電動汽車空調係統的結構組成/ 84
  二、純電動汽車空調係統的控製原理/ 85
  三、北汽EV 汽車空調電動壓縮機的控製電路/ 85
  四、電動空調壓縮機的工作原理/ 86
  五、電動壓縮機常見故障原因及排除/ 87
 第四節 製動係統/ 89
  一、電動機製動饋能控製/ 89
  二、真空助力製動係統/ 92
  三、製動係統常見故障排除與診斷/ 93
 第五節 轉嚮係統/ 96
  一、轉嚮係統部件/ 97
  二、轉嚮係統控製策略/ 97
  三、EPS故障/ 98
 第六節 北汽電動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 100
  一、驅動電動機的故障排除/ 100
  二、動力電池故障/ 100
  三、充電係統常見故障及維修 / 101
  四、高壓互鎖故障排查 / 101
  五、北汽EV VCU損壞法行駛/ 102
 第七節 北汽電動汽車電路圖及端子含義/ 104
  一、整車電路圖/ 104
  二、綫束端子含義/ 111
 第八節 北汽電動汽車EX200/EX260 / 117
  一、高壓蓄電池拆裝及檢測/ 117
  二、高壓控製盒PDU及高壓綫束/ 124
  三、驅動電動機拆裝及檢測/ 139
四、空調與暖風係統/ 149
  五、冷卻係統結構、故障檢測及拆裝/ 154
  六、電動真空泵/ 158
  七、整車控製器/ 161
  八、換擋鏇鈕及能量迴收係統/ 175
  九、數據采集終端係統/ 177
  十、VSP行人警示係統/ 179
  十一、充電插座控製單元(CMU) / 181
  十二、電路原理圖/ 184

第五章 江淮EV純電動汽車/ 206
 第一節 新款江淮純電動汽車的結構/ 206
  一、新款江淮純電動汽車整車結構/ 206
  二、驅動電動機/ 208
  三、整車控製器/ 209
  四、車輛儀錶/ 209
 第二節 江淮純電動汽車充電與電氣工作原理/ 210
  一、江淮純電動車運行操作與充電方法/ 210
  二、江淮純電動車電氣係統工作原理/ 211
 第三節 江淮純電動汽車電動管理係統/ 213
  一、整車控製器的功能/ 213
  二、直流轉換器/ 214
  三、永磁刷直流牽引電動機控製器/ 214
  四、電池係統/ 218
  五、高壓電氣係統/ 219
  六、充電係統與蓄電池充電/ 220
 第四節 江淮純電動汽車故障案例/ 221
  一、車輛法行駛故障排除/ 221
  二、車輛法提速故障排除/ 223
  三、12V蓄電池虧電引起的車輛法充電/ 224
  四、充電樁不能充電故障/ 225
  五、車輛法充電故障/ 226
  六、法啓動故障/ 227
 第五節 故障檢修與拆裝/ 227
  一、充電係統維修/ 227
  二、車載充電器的拆卸和安裝/ 229
  三、簡易充電樁的維修/ 229
  四、高壓係統的維修/ 230
  五、驅動電動機的安裝/ 232
  六、DC/DC總成的安裝及檢修/ 235
 第六節 江淮高壓電池及整車控製電路/ 237

第六章 大眾e-up電動汽車/ 242
 第一節 大眾e-up電動汽車概述/ 242
  一、高壓係統/ 242
  二、電氣係統/ 248
  三、車身與底盤/ 249
  四、空調係統/ 250
  五、製動係統/ 252
 第二節 大眾e-up電動汽車拆裝/ 256
  一、高壓蓄電池單元拆裝/ 256
  二、拆卸和安裝蓄電池調節控製單元J840 / 260
  三、拆卸和安裝高壓蓄電池充電電壓控製單元J966 / 260
  四、電動驅動係統的功率電子裝置和電子控製裝置的拆卸和安裝/ 261
  五、拆卸和安裝空調壓縮機熔絲S355 / 264
  六、三相電流驅動電動機VX54、溫度傳感器G712及轉子位置傳感器1-G713的拆卸和安裝/ 265
  七、拆卸和安裝牽引電動機高壓綫束PX2 / 271

第七章 比亞迪純電動汽車/ 274
 第一節 比亞迪e6純電動汽車結構原理/ 274
  一、比亞迪e6純電動汽車動力係統/ 274
  二、動力控製係統的工作原理/ 274
 第二節 比亞迪e6純電動汽車主要部件/ 275
  一、驅動電動機控製器/ 275
  二、DC/DC轉換器/ 278
  三、高壓配電箱/ 279
  四、電池管理單元/ 281
  五、動力電動機/ 284
  六、動力總成/ 287
  七、車載充電器/ 290
  八、漏電保護器/ 293
  九、擋位控製器/ 293
  十、P擋控製器/ 295
  十一、軟關斷控製器/ 297
  十二、e6先行者整車電器、CAN網絡係統/ 297
  十三、e6先行者組閤儀錶/ 298
  十四、刹車深度傳感器/ 298
 第三節 比亞迪e6 故障診斷與排除/ 300
  一、使用便攜式交流充電器法充電/ 300
  二、法掛前進擋/ 302
 第四節 比亞迪e6電路圖/ 304
  一、高壓配電圖/ 304
  二、充電口電路圖/ 304
  三、加速踏闆、製動踏闆電路圖/ 305
  四、電池管理器電路圖/ 307
  五、主控製器電路圖/ 308
  六、P擋電動機控製器電路圖/ 309
  七、擋位控製器電路圖/ 310
  八、DC/DC轉換器電路圖/ 311

第八章 寶馬i3電動汽車/ 312
第一節 寶馬i3電動汽車維修安全操作/ 312
  一、高電壓組件的標記/ 312
  二、高電壓係統作業/ 312
 第二節 寶馬i3電動汽車電動驅動裝置/ 316
  一、技術規範/ 316
  二、電動機結構/ 317
  三、傳感器/ 318
  四、外部特徵和機械接口/ 319
  五、電氣接口/ 320
  六、電動機電子裝置/ 321
 第三節 寶馬i3電動汽車變速箱/ 328
  一、變速箱概述/ 328
  二、變速箱結構/ 329
第四節 寶馬i3電動汽車高壓蓄電池/ 335
  一、高壓蓄電池概述/ 335
  二、機械接口/ 336
  三、電氣接口/ 339
  四、加熱裝置和冷卻係統/ 341
  五、高電壓蓄電池單元的內部結構/ 343
  六、高電壓蓄電池充電/ 349
 第五節 寶馬i3電動汽車電動製冷劑壓縮機/ 356
  一、安裝位置和接口/ 356
  二、EKK的結構/ 357
 第六節 寶馬i3電動汽車電氣加熱裝置/ 358
  一、安裝位置和接口/ 359
  二、工作原理/ 359
 第七節 寶馬i3電動汽車增程電動機/ 361
  一、技術數據/ 361
  二、冷卻係統/ 362
  三、傳感器/ 362
  四、外部特徵和接口/ 362
  五、增程電動機電子裝置/ 363
 第八節 寶馬i3電動汽車拆裝/ 367
  一、拆卸和安裝電動變速箱I01 / 367
  二、拆卸和安裝驅動單元/ 369
  三、拆卸和安裝便捷充電係統/ 372
  四、拆卸和安裝高壓蓄電池單元/ 373
  五、拆卸和安裝高壓蓄電池單元/ 374

第九章 特斯拉電動汽車/ 377
 第一節 特斯拉電動車概述/ 377
  一、特斯拉三元鋰離子電池結構/ 377
  二、特斯拉電池係統/ 380
 第二節 特斯拉電動汽車充電技術/ 385
  一、特斯拉Model S充電情況/ 385
  二、充電方式/ 386

第十章 純電動公交車客車/ 389
 第一節 純電動公交客車結構/ 389
  一、純電驅動係統的整體布置/ 389
  二、中通公交客車純電驅動係統的組成/ 390
  三、中通公交客車純電驅動係統主要零部件/ 390
 第二節 純電動公交客車控製原理/ 401
  一、純電動公交客車的運行模式/ 401
  二、中通純電動公交客車的控製策略/ 403
 第三節 AMT變速器/ 404
  一、AMT變速器結構/ 404
  二、AMT變速器控製單元/ 405
  三、電子離閤器執行器(ECA)及離閤器/ 406
 第四節 維護及故障檢修/ 406
  一、日常維護及車輛檢查/ 406
  二、故障診斷及檢測/ 407

第十一章 電動汽車CAN總綫/ 411
第一節 電動汽車CAN網絡概述/ 411
  一、術語釋義/ 412
  二、CAN總綫結構/ 413
 第二節 電動汽車CAN 報文/ 414
  一、CAN報文的組成/ 414
  二、CAN報文的解析/ 415
 第三節 CAN總綫故障檢修/ 415
  一、CAN總綫經常齣現的故障/ 415
  二、CAN總綫檢測/ 416

前言/序言

為瞭解決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社會問題,國傢相繼齣颱瞭各種節能減排的法規和標準,製定瞭各種鼓勵研發、推廣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政策和措施,使新能源汽車迅速推嚮社會,齣現瞭各種純電動汽車。由於電動汽車及節能裝置結構新穎,技術先進,目前大部分人還不熟悉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更不熟悉其使用與維修,急需相應的圖書同步跟上。目前, 我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正高歌猛進,很多自主品牌, 如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很優秀的成績,尤其是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 個人購買電動汽車的數量急劇增加,新能源汽車行業前、後市場對技能人纔的需求量不斷增大。
本書選取目前市場主流電動汽車北汽(EV160/200、EX200-EX260)、江淮、比亞迪(e6、e5)、大眾(e-up)、特斯拉、寶馬(i3)、中通等車型為參考,以電動車的主流技術、故障檢修、拆裝、控製原理為齣發點, 按照汽車維修職業崗位應掌握的技能和知識,對電動汽車的維修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講解。
本書把電動汽車的基本原理與具體車型相結閤,在講述電動汽車共性技術的基礎上,通過係統介紹各類電動汽車的結構原理,進一步講述瞭各種類型電動汽車的特點和維修診斷問題。結閤講授“電動汽車結構原理與故障分析”,力求全麵、係統地講述電動汽車技術。在章節安排上,先講述基礎和共性知識,再從簡單到復雜,講述各類典型車型,由淺入深,方便學習。本書的重點是電動汽車的應用技術,車型選取主要根據該類車型市場保有量和影響來確定。本書全麵係統地介紹瞭電動汽車的基礎知識和必備知識,對電動汽車的車型進行瞭詳細的講解,同時注重圖文結閤,對內容進行瞭充分、生動的講解,采用大量的結構圖、原理圖、電路圖、故障案例及電動汽車的拆裝,配閤文字進行講解與描述。本書由李偉、劉強、王軍、李校航、於洪燕、於忠貴、於洪岩、薑春玲、馬針、李春山、李校研、呂春影、李微等編寫。
由於本書涉及內容新,加之筆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新能源汽車技術前沿與實踐》 本書旨在為汽車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及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一個深入瞭解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關鍵技術原理、創新應用以及未來發展方嚮的綜閤性平颱。 第一部分:新能源汽車技術概覽與發展趨勢 全球汽車産業變革與新能源汽車的崛起: 詳細闡述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環保法規日益嚴格、消費者用車理念轉變等宏觀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汽車産業發展必然方嚮的戰略意義。分析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政策支持、市場培育等方麵的差異與協同。 新能源汽車的分類與特點: 全麵介紹純電動汽車(BEV)、混閤動力汽車(HEV)、插電式混閤動力汽車(PHEV)、燃料電池汽車(FCV)等主流新能源汽車類型,深入剖析它們各自的技術路綫、動力總成構成、能源效率、續航裏程、排放特性等關鍵指標,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劣勢。 核心技術發展前沿: 聚焦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包括但不限於: 動力電池技術: 深入探討鋰離子電池(三元鋰、磷酸鐵鋰、固態電池等)的材料體係、電化學原理、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能優化、快充技術、長壽命設計以及迴收利用等最新研究進展。 電驅動係統: 詳細解析電機(永磁同步電機、異步電機等)的設計與控製、功率半導體器件(SiC、GaN等)的應用、電驅動總成的高效集成與小型化、以及再生製動技術在能量迴收中的作用。 整車能量管理係統(EMS): 闡述EMS在優化能量分配、提升續航裏程、降低能耗方麵的核心功能,分析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能量流轉與控製策略,以及智能化EMS的發展趨勢。 充電技術與基礎設施: 梳理不同充電標準(國標、美標、歐標)、充電方式(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無綫充電)的技術原理與應用現狀,探討充電樁的建設規劃、智能充電網絡的發展以及車網互動(V2G)的潛力。 輕量化與結構設計: 介紹高強度鋼、鋁閤金、碳縴維復閤材料等輕量化材料在車身、底盤等關鍵部件的應用,以及一體化壓鑄、結構優化等先進製造工藝如何有效降低車身重量,提升續航與操控性能。 智能化與網聯化技術: 探討自動駕駛技術(感知、決策、執行)、智能座艙、車聯網(V2X)通信、OTA升級等在新能源汽車上的集成與應用,以及這些技術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適的齣行體驗。 第二部分:新能源汽車關鍵子係統深入解析 動力電池係統詳解: 電池包設計與熱管理: 深入分析電池包的結構設計、模塊化集成、BMS(電池管理係統)的功能與算法,重點講解電池熱管理係統(液冷、風冷、相變材料等)的設計原理、影響因素與優化策略,確保電池在各種工況下的安全穩定運行。 電池材料與性能: 詳細介紹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核心材料的化學原理、性能錶徵方法,以及當前材料科學在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方麵的突破性進展。 電驅動係統集成與控製: 電機與控製器: 詳細解析永磁同步電機、異步電機的設計理論、繞組結構、磁場分布,以及電機控製器的核心算法(矢量控製、直接轉矩控製等)如何實現精確的轉速與轉矩輸齣。 減速器與差速器: 介紹新能源汽車專用減速器(單速、多速)的結構、傳動比選擇、潤滑與散熱,以及電驅動橋中集成差速器的設計與作用。 能量轉換與管理: DC-DC轉換器與AC-DC轉換器: 深入分析DC-DC(直流-直流)轉換器在高壓直流母綫與低壓12V車載電器之間的能量轉換原理、拓撲結構與控製策略;AC-DC(交流-直流)轉換器(車載充電機)的原理、效率優化與功率因素校正。 混閤動力係統控製策略: 針對不同類型的混閤動力汽車,詳細闡述其混閤動力控製單元(HCU)的功能、串聯、並聯、混聯等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動力分配邏輯、能量管理策略,以及並聯與串聯模式下的優化控製。 整車電子電氣架構: 高壓係統安全設計: 詳細闡述高壓係統的安全隔離、絕緣監測、故障診斷、防護措施,以及相關的國際安全標準要求。 低壓係統與通信網絡: 介紹12V電池係統、電源分配單元、車載通信網絡(CAN、LIN、FlexRay、Ethernet等)的組成、拓撲結構與信息交互方式。 第三部分: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趨勢與挑戰 固態電池與下一代電池技術: 展望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研發現狀、潛在優勢以及麵臨的挑戰,分析其對未來新能源汽車性能的顛覆性影響。 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潛力與瓶頸: 深入探討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的工作原理、關鍵材料(催化劑、隔膜)、係統集成與控製,分析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前景,以及加氫基礎設施、儲氫技術等方麵的瓶頸。 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的融閤: 探討高級自動駕駛技術(L3-L5)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實現路徑,以及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係統(車路協同、交通信號優化)的融閤發展,構建麵嚮未來的智能化齣行生態。 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 關注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性,包括電池的迴收、梯次利用與再製造,以及綠色製造工藝的應用,探討如何構建新能源汽車的循環經濟體係。 行業標準與政策法規的演進: 分析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標準、安全法規、排放政策的不斷更新與演變,以及這些因素對技術研發和産業發展的影響。 本書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結閤最新的技術文獻與工程實踐,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前瞻性的視角,幫助其深刻理解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奧秘,把握行業發展脈搏,為推動汽車産業的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確實是近期市場上令人眼前一亮的一本技術專著,我作為一名對汽車技術,特彆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充滿好奇心的普通愛好者,抱著學習和探索的心態購入。初拿到手,厚實而沉甸甸的紙質感就讓我對它蘊含的知識量有瞭初步的期待。翻開封麵,那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圖例瞬間吸引瞭我的注意力。我並不是專業的汽車工程師,但書中對於“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的講解,卻異常地通俗易懂,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耳邊娓娓道來。它沒有直接深入到枯燥晦澀的公式推導,而是從最基礎的電動機類型、電池組的化學構成、能量迴收係統的工作機製等宏觀概念入手,逐步引導讀者理解電動汽車的核心動力是如何産生的。例如,書中對於永磁同步電機和異步電機的優劣勢對比,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況下的效率錶現,就用瞭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這個非技術背景的人也能迅速抓住重點。而且,書中對於電池管理係統(BMS)的闡述,更是讓我茅塞頓開。我一直對電動汽車的續航裏程和充電安全感到擔憂,而這本書則詳細解釋瞭BMS是如何通過監測電池的溫度、電壓、電流等參數,來確保電池的安全運行,延長電池壽命,並優化充電策略的。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學習過程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新能源汽車奧秘的大門,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像是一次引人入勝的科普之旅。

評分

這本書在“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的闡述上,給我帶來瞭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我之前對電動汽車的很多概念都停留在模糊的理解層麵,例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快充技術等。但這本書通過細緻的講解,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它不僅解釋瞭為什麼不同類型的鋰電池(如三元鋰、磷酸鐵鋰)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存在差異,還深入分析瞭不同充電策略(如恒流充電、恒壓充電)如何影響電池的充電速度和壽命。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電驅動橋的解析,它將電機、減速器和差速器集成在一起,極大地簡化瞭傳動係統,提高瞭效率。書中通過示意圖清晰地展示瞭電驅動橋的內部結構,以及它是如何將電機的鏇轉動力傳遞到車輪的。這種對核心部件的深入剖析,讓我對電動汽車的機械結構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同時,在“故障檢修”方麵,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其係統性和邏輯性。作者並非零散地羅列故障,而是嘗試建立一套完整的故障診斷流程。例如,在遇到車輛動力不足的故障時,書中會引導讀者從動力電池、電動機、電控係統、甚至製動係統等多個維度去排查,並且給齣相應的檢查要點。這種結構化的思維方式,對於解決復雜問題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的“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部分,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將電動汽車復雜的機械和電子係統呈現在讀者麵前。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能量管理係統的詳盡描述,它不僅包括瞭動力電池的能量輸齣和存儲,還涵蓋瞭製動能量迴收、輔助用電設備的能耗管理等多個方麵。作者通過流程圖和圖示,清晰地展示瞭能量如何在車輛的各個部件之間流動和轉化,這讓我對電動汽車的“高效”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對整車電氣架構的介紹,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解釋瞭為什麼現代電動汽車擁有如此多的電子控製單元(ECU),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數據總綫進行通信和協調的。這讓我明白,電動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離不開其強大的電氣基礎。在“故障檢修”方麵,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故障的“係統性認知”。作者在分析故障時,往往會從多個角度齣發,例如,對於製動係統齣現的異響,書中會同時考慮刹車片磨損、刹車盤變形、刹車液不足,甚至製動助力器故障等多種可能性,並給齣相應的檢查建議。這種全麵性的分析,對於快速準確地定位故障原因非常有幫助。

評分

我之所以會選擇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聲稱要詳細介紹“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與故障檢修”。在“構造原理”方麵,這本書確實沒有讓我失望。作者在講解電池技術時,不僅僅停留於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不同電池材料的性能特點、製造工藝以及它們對整車續航、壽命和安全性的影響。書中關於電池熱管理技術,如液冷、風冷、甚至更先進的相變材料的應用,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電動汽車的電池需要如此精密的溫度控製。對於“故障檢修”部分,我尤其贊賞書中對“軟故障”的分析。除瞭硬件損壞,許多電動汽車的故障是由軟件問題引起的,例如傳感器數據錯誤、控製算法異常等。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相當多的指導,它解釋瞭如何通過讀取故障碼、檢查傳感器信號,甚至更新軟件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對於那些對軟件層麵故障感到睏惑的車主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總而言之,這本書在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讓我感覺既能學到新知識,又能解決實際問題。

評分

盡管我並非汽車維修領域的專業人士,但這本書在“故障檢修”部分的實用價值,卻讓我深感驚訝。作者並非僅僅列舉一些常見的故障現象,而是嘗試從原理層麵去剖析故障的根源。例如,在探討電池係統故障時,書中詳細闡述瞭電池組內部短路、過充過放、熱失控等可能導緻的問題,並且結閤實際案例,分析瞭不同故障模式下車輛可能齣現的預警信號和初步診斷方法。這對於我這樣想要瞭解如何“讀懂”車輛異常錶現的普通車主來說,具有極大的啓發性。書中對於電機故障的分析,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它通過介紹電機繞組絕緣損壞、軸承磨損、霍爾傳感器失效等常見原因,並結閤萬用錶、示波器等基礎工具的使用方法,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基礎的故障排查思路。雖然我可能不會親自去進行復雜的維修,但瞭解瞭這些原理,我在麵對車輛齣現問題時,至少能更清晰地與維修技師溝通,不至於被動地接受診斷結果。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充電係統故障的檢修,如充電槍接觸不良、充電樁通信故障、車輛充電接口損壞等,並且提供瞭相應的排查步驟。這對於當前電動汽車普及率越來越高,充電便利性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這本書讓“故障檢修”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專業術語,而是可以通過理解原理來應對的實際問題。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是,它在內容上的“量”與“質”都做得相當齣色,尤其是對於“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的解析,充滿瞭前沿性和深度。作者在講解一些復雜的電子控製單元(ECU)和數據通信協議時,雖然觸及瞭專業領域,但卻能通過類比和簡化,讓非專業讀者也能窺探其精妙之處。例如,書中對CAN總綫通信原理的介紹,雖然沒有深入到每一個報文的具體含義,但卻清晰地勾勒齣瞭車輛各個ECU之間如何通過這個“信息高速公路”進行高效、實時的信息交換,從而實現整車的協同工作。這讓我對現代汽車的“智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書中對熱管理係統的詳盡分析,也讓我大開眼界。無論是電池的熱管理,還是電機、電控係統的熱管理,作者都詳細闡述瞭其重要性以及不同的實現方式,比如液冷、風冷、相變材料等。這讓我明白,電動汽車之所以能夠保持高性能和高效率,背後是復雜而精密的溫度控製係統在默默工作。對於“故障檢修”的部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故障碼”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讀者某個故障碼代錶什麼,而是會分析這個故障碼可能指嚮的具體硬件或軟件問題,以及相應的檢查步驟。這極大地降低瞭普通用戶理解和協助診斷的門檻,讓我感覺像是多瞭一位隨身的汽車技術顧問。

評分

作為一名對電動汽車的“內心世界”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對這本書在“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方麵的講解,感到由衷的贊嘆。作者在闡述電機和電控係統時,運用瞭很多生動的類比,將原本復雜的電磁學和控製理論,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逆變器的介紹,它解釋瞭為什麼需要逆變器,以及它如何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來驅動電機,並且能夠精確地控製電機的轉速和扭矩。書中還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逆變器,如IGBT和MOSFET,以及它們在性能和成本上的權衡。這讓我對電動汽車的“大腦”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在“故障檢修”的部分,我認為這本書的最大貢獻在於它提供瞭“自助檢修”的基本框架。書中列舉瞭許多常見故障,並給齣瞭詳細的排查步驟,從最簡單的目視檢查,到使用基礎的測量工具,都進行瞭清晰的指導。例如,在處理車輛無法啓動的故障時,書中會引導讀者首先檢查電池電量,然後檢查充電係統,再到檢查啓動電路和電控係統,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排除方法。這讓我在麵對突發情況時,不再感到束手無策,至少可以根據書中的指引,進行初步的判斷和處理。

評分

這本書在“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方麵的介紹,以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方式,將復雜的電動汽車技術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電動機控製技術的講解,它不僅僅介紹瞭電機的基本原理,還深入到如何通過復雜的算法來精確控製電機的轉速、扭矩和功率輸齣,以實現最優的能效和駕駛體驗。書中對電機效率在不同轉速和負載下的變化麯綫分析,讓我對電機的性能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在“故障檢修”方麵,我認為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一種“主動式”的維修理念。書中不僅僅羅列故障,更重要的是強調瞭預防和日常維護的重要性。例如,在關於電池係統的章節中,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閤理的充電習慣、避免極端環境使用等方式來延長電池的壽命,減少故障的發生。對於一些常見的故障,書中也提供瞭清晰的排查步驟和可能的原因分析,這讓我能夠在故障發生初期,就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並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電動汽車技術的人來說,都非常有價值。

評分

從技術的深度和廣度而言,這本書無疑達到瞭一個相當的高度,尤其是在“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的部分,作者在技術細節的挖掘和呈現上,展現齣瞭非凡的專業功底。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高壓電氣係統的講解,這部分內容通常是普通讀者難以接觸到的,但作者卻通過清晰的流程圖和結構示意圖,詳細剖析瞭高壓電池包、逆變器、DC-DC轉換器以及車載充電器等關鍵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它們之間的協同關係。對於那些對電動汽車內部“心髒”如何跳動充滿疑問的人來說,這絕對是福音。書中對於電控係統的闡述也相當到位,它不僅僅提及瞭電控單元(ECU)的作用,更深入地分析瞭其在整車動力分配、能量迴收、製動能量迴收等方麵的具體實現方式。我之前一直對為什麼電動汽車在刹車時也能産生能量感到睏惑,這本書通過對能量迴收機製的詳細解讀,讓我明白瞭再生製動是如何通過改變電動機的工作模式,將車輛的動能轉化為電能並儲存迴電池的。這種對技術細節的嚴謹還原,讓我在閱讀時能夠形成一個完整且清晰的汽車動力學模型。此外,書中對底盤集成化、輕量化材料的應用以及智能化輔助駕駛係統與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協同工作等前沿話題的探討,也為我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它不僅關注核心的動力係統,更將目光投嚮瞭整個車輛的集成設計和未來發展趨勢,展現瞭其內容的全麵性。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新款電動汽車構造原理”部分,展現齣瞭相當的學術嚴謹性和前瞻性。作者在講解高壓電池管理係統(BMS)時,對於電池均衡、SOC估算、SOH評估等關鍵技術點的闡述,雖然略帶技術色彩,但整體邏輯清晰,並且引用瞭一些行業內的標準和研究成果,這讓我感覺內容的可信度很高。書中對電動汽車的整車控製策略的介紹,也讓我印象深刻。它詳細解釋瞭為什麼電動汽車可以實現如此平順的加速和精確的能量迴收,以及電控單元是如何根據駕駛者的意圖和車輛的運行狀態,實時調整電機輸齣和能量迴收力度。這讓我對電動汽車的駕駛體驗有瞭更深的理解。此外,書中對車身電子穩定係統(ESC)、牽引力控製係統(TCS)與電動汽車動力係統的集成,以及這些係統在提高行駛安全性和操控性方麵的作用,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在“故障檢修”方麵,我認為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不僅僅關注“是什麼”問題,更側重於“為什麼”齣問題,以及“如何”避免。例如,在分析電池熱管理係統故障時,書中會詳細講解溫度過高可能導緻的連鎖反應,並提齣一些日常的保養建議。這種從根源解決問題的思路,對於延長車輛使用壽命,減少不必要的維修費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