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 9787122000408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 薛永强 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ZB 9787122000408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 薛永强 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永强 等 著
图书标签:
  • 有机化学
  • 有机合成
  • 合成方法
  • 合成技术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薛永强
  • 高等教育
  • 教材
  • 9787122000408
  • 现代有机合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京文联发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00408
商品编码:123712468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

定价:48.00元

作者:薛永强 等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122000408

字数:

页码:30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分为四部分。部分为有机合成基础,包括分子骨架的形成和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及保护;第二部分为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包括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元素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不对称合成、反合成法及其应用、有机合成控制方法与策略和绿色合成;第三部分为现代有机合成技术,包括有机电化学合成、有机光化学合成、微波辐照有机合成、有机声化学合成、等离子体有机合成、超临界有机合成、固相合成、组合合成、一锅合成和相转移催化等;第四部分为有机合成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较全面地展示了有机合成的各种新方法与新技术,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本科专业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催化反应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 作者: 王晓明, 李志强, 陈慧芳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代催化科学的前沿进展及其在精细化学品合成领域的深度应用。全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在均相催化、多相催化以及酶催化三大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旨在为化学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手册。 第一部分:均相催化——精准控制的艺术 均相催化是现代有机合成的基石之一,其核心优势在于对反应选择性的极致控制。本书首先详细回顾了过渡金属催化体系,特别是钯、铑、铱等贵金属催化剂在构建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中的最新进展。 1.1 C-H键活化与官能团化: 本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最具挑战性的C-H键活化领域的研究脉络。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经典的导向基团策略,更侧重于介绍无导向基团C-H官能团化反应的最新发展,包括电化学辅助C-H活化以及光氧化还原催化在温和条件下实现C-H键直接转化的实例。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精巧的配体设计来调控金属中心的电子和空间环境,从而实现对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精确调控。对于药物中间体和天然产物骨架的合成,利用C-H活化策略简化合成路线的案例被详尽阐述。 1.2 不对称催化:手性分子的构建大师: 手性是生命科学和药物化学的本质属性。本书对不对称氢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Tsuji-Trost反应的最新变体)、不对称C-C偶联反应(如立体选择性的Michael加成和Aldol反应)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特别关注了新型手性配体的开发,如基于P,N-配体和螺环配体的催化体系,这些体系在实现极高对映体过量值($ee$值)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对于新型酶促动力学拆分技术在手性醇和胺合成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专门的章节介绍。 1.3 氧化还原中性偶联反应: 传统偶联反应往往依赖于化学计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带来了原子经济性和后处理的难题。本书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氧化还原中性(Redox-Neutral)偶联策略。通过对自由基中间体的有效捕获和调控,实现了两个官能团的直接连接,极大地提高了反应的绿色化水平。例如,关于镍催化下的氧化还原中性脱羧偶联反应,其机理分析和实际应用案例被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第二部分:多相催化——效率与规模化的桥梁 多相催化因其易于分离、催化剂可回收利用的特性,在工业规模生产中占据核心地位。本书着重讨论了如何通过材料科学的手段提升多相催化剂的性能。 2.1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结构设计: 重点阐述了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制备技术及其在选择性氧化、加氢反应中的优势。通过对载体材料(如氧化物、氮化碳、MOFs)的孔道结构和表面化学环境的调控,实现对活性位点周围微环境的精准塑造,以期模拟均相催化剂的优异选择性。对于氢化反应中催化剂中毒和失活的机理分析,提供了实际的解决方案。 2.2 有机骨架材料(COFs/MOFs)在催化中的应用: 深入介绍了将活性催化中心(如金属配合物或不饱和中心)精确锚定在多孔晶体材料骨架内的策略。这类材料不仅提供了高比表面积,其均匀的孔道结构还能实现“分子筛效应”,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尺寸和形状选择性分离,这在复杂混合物分离和选择性反应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2.3 催化剂的反应工程优化: 除了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反应器的设计对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本部分讨论了流动化学(Flow Chemistry)与多相催化剂相结合的优势,包括提高传质效率、精确控制停留时间,以及应对高放热反应的安全问题。 第三部分: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学 生物催化以其无可比拟的温和反应条件、极高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成为实现可持续化学合成的重要方向。 3.1 酶的理性设计与进化: 系统介绍了蛋白质工程技术,如定点突变、DNA重组文库筛选等,在改造天然酶以适应非天然底物或极端反应条件方面的最新进展。特别关注了脂肪酶、转氨酶和单加氧酶在工业合成中的应用案例。 3.2 酶与化学催化的协同作用(Cascade Reactions): 重点探讨了如何设计集成多步反应的催化级联体系,其中包含至少一种酶催化步骤。这种“一锅法”策略极大地减少了中间体的分离提纯步骤,是提升合成效率的关键。例如,整合了生物还原与化学偶联步骤的复杂分子合成路径。 3.3 绿色溶剂与反应介质: 最后,本书讨论了在催化反应中推广使用绿色溶剂(如深共熔溶剂DESs、超临界二氧化碳)或无溶剂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这些新型介质对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以及产物分离的影响,为实现环境友好型精细化学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从事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精细化工、材料科学及催化研究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内容兼顾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性,是理解和应用现代催化技术的重要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与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化学发展史的缩影,展现了有机合成领域如何从古老的炼金术逐步演变成一门严谨而又充满创造性的科学。作者在阐述各种合成方法时,并没有仅仅局限于介绍“是什么”,而是深入挖掘“为什么”,追溯其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这使得我对这些反应的理解更加深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经典合成策略的梳理,比如Wilkinson催化剂在烯烃氢化中的应用,以及Grignard试剂在碳-碳键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经典方法至今仍然活跃在合成一线,它们的发现和发展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合成技术,更领略到了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评分

坦白说,在购买这本书之前,我有些犹豫,担心它会过于理论化,难以消化。但《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复杂的化学原理与实际操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书中的每一个合成方法,都配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反应条件以及产物分离纯化的方法,这对于想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无价的宝藏。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一锅法”合成的章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如何将多个反应步骤串联起来,大大提高了合成效率,减少了溶剂和试剂的消耗,这不仅是对化学技术的革新,更是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践行。而且,书中还列举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详细分析了每一步反应的关键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提高实验成功率非常有帮助。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工具书”,不仅能帮助我学习理论,更能指导我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一堆化学反应。它更重要的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学会用更宏观、更系统的方式去理解有机合成。它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做”化学,更是在教我如何“思考”化学。书中对合成路线设计的讨论,让我意识到,一个高效、经济、绿色的合成路线,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原料的可获得性、反应的收率、选择性、以及后处理的难易程度等等。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不同的合成策略如何影响最终的产物和整个合成过程的效率,这让我对“设计”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套“思维工具”,能够更加自信地去分析和解决有机合成中的各种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这本书无疑是我学习有机合成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太精彩了!我一直对有机合成领域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命名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翻开了这本《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感觉一切都豁然开朗了。作者薛永强老师和他的团队,真是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条理清晰。我尤其喜欢里面对各种催化剂的介绍,从手性催化到金属催化,他们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图示来解释其作用机理,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等,让我看到了有机合成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价值。我特别惊喜地发现,书中的一些章节还涉及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这让我看到了化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让我对化学的环保性有了新的认识。总之,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又博学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有机合成的奇妙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化学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像我一样,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读完《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系统性和前沿性。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一些已有的合成方法,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有机合成的核心理念和技术突破。特别是关于不对称合成的部分,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不同类型的手性诱导方法,如手性助剂法、手性催化法以及酶催化法的详细阐述,以及它们在实际合成中的优劣势分析,都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一直以为不对称合成离我们很远,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许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药物、香料,背后都有着精妙的不对称合成技术。此外,书中对近年来新兴的C-H键活化、光氧化还原催化等前沿课题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有机合成领域不断创新的活力,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从基础的反应机理到高级的应用,层层递进,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即使是已经从事有机合成工作的研究人员,也能从中找到新的灵感和技术思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