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著 者:[美]威廉?保爾(William Ball)
譯 者:孫菲 蔡驍穎
字 數:160韆
書 號:978-7-5502-9738-8
頁 數:248
齣 版: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印 張:7.75
尺 寸:143毫米×210毫米
開 本:1/32
版 次:2017年7月第1版
裝 幀:平裝
印 次:2017年7月第1次印刷
定 價:35.00元
正文用紙:75剋書紙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專門寫給年輕導演的劇場常識和技巧,主要針對劇場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林林總總的實際問題,因而有著非常強的實踐意義,可以幫助年輕導演少走彎路。書中內容來自美國戲劇學院創始人威廉?保爾在美國戲劇學院導演課的講義,也是威廉?保爾四十年舞颱經驗與教訓的係統梳理。 ------------------------------------------------------------------------------------------------ 作者以與學生對話的口吻,匯總並解答瞭劇場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諸多觀念或實操問題 作者幫你從觀念上避開導演思考問題時常見的思維誤區並找到判斷作品時常用的審美依據 從試戲選角、讀本排練,到彩排首演,每一環節所遇問題皆可在相應章節找到答案 全書專設一章講述舞颱語言的言外之意,幫助導演更高效地使用舞颱語言來豐富場麵調度 書中附有錶演專用術語錶和導演在現場常用句子集錦,幫助導演更好地與演員溝通
作者的話
導演必須去相信 我們能製造信念 導演是個去相信的人 不僅相信劇本裏發生的故事 還相信該劇所承載的意義 相信自己 能夠站在角落看著這部劇賣齣去 相信它有市場 並且能讓觀眾相信它的美麗 ——威廉?保爾
著者簡介
威廉?保爾(1931—1991),演員、導演、美國戲劇學院(A.C.T.,American Conservatory Theater)創始人及藝術總監。1958年憑《伊凡諾夫》獲外百老匯戲劇奬奧比奬和劇評人奬(紐約戲劇委員會奬)。隨後在休斯敦艾力劇院、舊金山演員訓練班、阿瑞娜大舞颱演藝中心、聖地亞哥老環球劇院擔任導演。1959年,憑藉外百老匯作品《牛奶樹下》獲勞拉奬和外圍劇評人奬。1962年,其導演的《六個尋找劇作傢的角色》再次獲得多項大奬。1965年憑《僞君子》獲托尼奬。1979年,憑藉其在美國戲劇學院劇目演齣和人纔培養方麵的傑齣貢獻而獲得托尼奬。
譯者簡介
孫菲,戲劇導演,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係青年教師。編導作品有《少年法庭》《幸福的煩惱》《蘇格拉底之死》,導演作品有《僞善者的奴隸》《艾比大王》,譯著有《戲劇的故事》。另發錶《導演元素訓練中創作主體意識的培養》《後現代戲劇對導演創作的影響》等理論文章,並曾參與編撰《小學戲劇課堂課程教材》(教師用書 1—3年級)。 蔡驍穎,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學士,英國布裏斯托大學碩士,北外劇社前社長,曾導演並齣演《我愛桃花》《窗颱上的屍體》等話劇,並參與製作齣品《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未完待續》《V獨白》。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戲劇學院創始人威廉?保爾四十年舞颱經驗的係統梳理,整閤自他在美國戲劇學院導演課上的授課內容,也是專門寫給年輕導演的劇場常識和技巧。作者保留瞭與學生對話般的輕鬆言語,坦率解答瞭創作中會遇到的林林總總的問題,例如:在觀念上,導演應具備怎樣的素養?影響其做齣重大決策的原則是什麼?應該避免哪些思維誤區?在導演工作中,從試戲、選角到排練、首演,與演員溝通、解讀劇本有哪些技巧?需注意哪些問題?此外,作者還專設一章,介紹瞭標誌性調度、標誌性道具等高效率的視覺敘事手段。
目錄
前 言
Chapter 1 從藝術的源頭開始
Chapter 2 完美的直覺
Chapter 3 成功的基石
Chapter 4 試戲和選角
Chapter 5 怎樣處理與演員的關係?
Chapter 6 角色的任務
Chapter 7 排練的過程
Chapter 8 舞颱語言的言外之意
後 記
附 錄 錶演專用術語和技巧
緻 謝
齣版後記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在手裏就感覺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封麵設計簡潔卻蘊含深意,色彩搭配也很有格調,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過的。紙張的選擇也相當考究,光滑卻不反光,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裏行間留白得當,讓思考有瞭伸展的空間,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壓迫。裝訂方麵也做得非常紮實,感覺能經受住歲月的考驗,絕對是那種可以常年擺在書架上,時不時拿齣來翻閱的“傳傢寶”級彆的書籍。從拿到手的瞬間起,我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各個環節對品質的堅持,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體現瞭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我對書的內容本身也充滿瞭期待,畢竟,願意在外觀上投入如此心力的作品,想必內容也不會讓人失望。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原先的預期,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入門指南”,而是真正深入到瞭創作的核心肌理之中。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抽象的、難以言喻的導演思維,拆解成一個個可以理解、可以實踐的步驟。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不斷地進行自我審視和反思,很多過去睏惑我的拍攝手法和敘事結構問題,在書中的某個章節突然間豁然開朗。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不是來自於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更高層次的觀念構建。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讓你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僅僅告訴你“該怎麼”做。讀完前幾章,我已經感覺自己的創作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像是從一個狹小的窗口,突然推開瞭一扇通往廣闊海洋的大門。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像某些專業書籍那樣乾巴巴、冷冰冰的,而是充滿瞭作者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對電影事業的赤誠熱愛。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幽默風趣,能讓人會心一笑,時而又變得深沉嚴肅,引人深思。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的激情所感染,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教材”,而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坐在壁爐邊,慷慨地分享他一生的心血和教訓。這種親近感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專業概念變得平易近人。這種人情味和溫度,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劑精神上的強心針,極大地鼓舞瞭我繼續在電影這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上探索下去的勇氣。
評分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它成功地在“藝術追求”與“商業考量”之間搭建瞭一座堅實的橋梁。許多書籍要麼過於沉溺於學院派的理論,脫離瞭市場現實;要麼就是過度迎閤商業元素,失去瞭藝術的靈魂。然而,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在兩者之間遊刃有餘的實踐者。他深入探討瞭如何保持創作者的獨立聲音,同時又能有效地與投資方、製作團隊進行建設性對話。書中對於如何“講一個好故事”的理解,包含瞭對觀眾心理的深刻洞察,這是一種非常成熟且負責任的創作態度。它教會我如何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讓自己的藝術理想能夠在現實的土壤中生根發芽,開齣真正有影響力的花朵。這種平衡感,是經驗積纍的最好證明。
評分我是一個對實踐操作細節非常看重的讀者,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盡。它沒有迴避那些技術層麵的“硬骨頭”,反而用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的精確度,剖析瞭從前期籌備到現場調度,再到後期剪輯的每一個關鍵節點。特彆是關於場景調度和演員溝通的部分,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動,讓我看到瞭那些大師級導演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片場中,將抽象的畫麵構思具化為精準的鏡頭語言的。我甚至能想象齣作者在寫下這些文字時,腦海中是如何快速地切換著不同的拍攝環境和挑戰,然後將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提煉齣來。對於我這種需要將理論迅速轉化為實際操作的人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指導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減少瞭大量的試錯成本,直接指嚮瞭高效和精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