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鮮切花品種圖冊
:128.00元
作者: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
齣版社:中國電力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9809386
字數:216000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收錄瞭中國鮮花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品種共758 個,包含切花、切枝、切葉、切果和加工染色花。本圖冊是為方便市場辨識品種、方便交易而編撰的。本書不僅是花店、花藝培訓學校、花材批發商、花卉電商、花卉生産者等業內人士很實用的一本工具書,也是廣大花卉愛好者和花卉消費者瞭解、欣賞鮮花品種的一本精美圖冊。
目錄
序編著說明章 大類切花 005玫瑰 006康乃馨 026洋桔梗 035非洲菊 040菊花 049百閤 064綉球 067滿天星 070補血草 072紅掌 074馬蹄蓮 077第二章 其他切花 079第三章 切枝 121第四章 切葉 129第五章 切果 135第六章 加工染色花 145第七章 主要品種開放度圖示 149玫瑰 150康乃馨 153百閤 154菊花 155第八章 鮮花在主要流通環節的注意事項 157索引 160商品名索引 161品種代碼索引 167特彆鳴謝版權聲明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絲絨觸感,拿在手裏就覺得沉甸甸的,透露著一股專業和精緻。我原本以為這種圖冊可能隻是簡單羅列一些花卉照片,配上枯燥的拉丁文學名,但翻開內頁纔發現,它更像是一本融閤瞭藝術攝影和植物學知識的精美畫冊。每一頁的布光都極其考究,即便是再尋常不過的玫瑰或康乃馨,在作者的鏡頭下也展現齣瞭前所未有的立體感和色彩層次。特彆是那些罕見的熱帶切花特寫,那飽和度高得驚人的色彩和復雜的花瓣紋理,簡直讓人忍不住想伸手觸摸。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花材在不同光綫下色彩變化的記錄,這對於花藝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參考,遠比那種隻有一張平麵照片的資料手冊要實用得多。而且,作者在版式設計上也頗具匠心,沒有過度堆砌文字,留白恰到好處,使得視覺焦點始終集中在那些令人驚嘆的花朵本身。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件極佳的裝飾品,每次看到,都能被那種精緻的美學所感染,讓人對“美”這件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作為一名正在努力提升自己花藝實踐水平的新手,我原本對“技術”層麵的書籍有些敬畏,總覺得那些術語晦澀難懂。然而,這本書在闡述現代切花養護和處理技術時,那種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化學公式或者高深的生物學原理,而是從最基礎的“采後處理”環節入手,細緻到每一刀剪口的角度、水質的PH值控製,甚至是如何根據不同花材的吸水特性來配置保鮮劑。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乙烯敏感性”的章節,它用清晰的圖錶和生活化的案例解釋瞭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萎蔫,以及如何通過隔離來避免災難性的連鎖反應。書裏提供的那些“應急處理方案”簡直是救命稻草,我上周用書裏教的方法處理瞭一批剛買迴來的鬱金香,效果立竿見影,花枝挺拔,水培液也保持得異常清澈。這種詳盡且可操作性極強的技術指導,讓我覺得這本書買得太值瞭,它確實是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與這些嬌貴的花朵打交道,讓“現代”二字真正落到瞭實處。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可以用“沉浸式學習”來形容。它不像是一本被動閱讀的書籍,而更像是一個互動的學習夥伴。大量的錶格、流程圖以及關鍵節點的對比分析,使得復雜的知識點得到瞭極大的簡化和結構化。我發現自己經常會停下來,對照書中的“花材生命周期管理錶”,檢查自己養護的植物是否處於最佳狀態。最讓我感到貼心的是,這本書似乎預設瞭讀者可能遇到的各種“坑點”,並且提前給齣瞭解決方案。例如,關於花粉處理和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控製,它給齣的建議都非常具體,甚至包括瞭不同氣候區間的濕度調整參數。這種深度介入到實踐細節中的寫作方式,讓人感覺作者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經驗的分享者。這本書無疑為我構建瞭一個係統而堅固的鮮切花知識框架,它不再是零散的技巧集閤,而是一個完整的、可以持續優化的工作體係。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多次被那種強烈的市場導嚮和行業前瞻性所吸引。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非常直接地將目光投嚮瞭全球花卉貿易的脈搏,特彆是提到瞭昆明作為國際交易樞紐的角色。雖然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拍賣商,但書中對“品質標準”、“等級劃分”以及“市場趨勢預測”的分析,讓我對鮮切花的商業價值鏈有瞭全新的認識。它解析瞭為什麼某些特定品種會在某個時間段內價格飆升,以及背後的供應鏈邏輯。這種將“種植端”與“消費端”緊密聯係起來的敘事角度,使得這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手中的每一枝花,背後都承載著復雜的物流、標準化的管理和國際化的視野。這對於我們這些身處下遊的花藝從業者來說,是非常及時的“行業教育”,它促使我不僅要關注美,更要關注效率和規範,因為這些纔是保證“包郵”和持續供應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和耳目一新的是它對於“品種選配”這一環節的思考深度。許多園藝書籍隻是告訴你這個花叫什麼、産地在哪裏,但這本書明顯更進一步,它探討的是“為什麼是這個花”以及“如何讓它與其他花和諧共存”。它不像一本簡單的目錄,反而像是一本高階的色彩心理學和形態學教材。例如,書中關於“冷暖色調的視覺平衡”的分析,通過展示不同季節、不同花期的花材組閤實例,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看似漂亮的花朵放在一起反而會顯得俗氣或衝突。特彆是它提及瞭利用葉材和輔材的質地(如啞光、蠟質、絨毛感)來增強花束的層次感,這一點在我的實踐中簡直是醍醐灌頂。以前我總是局限於花頭的大小和顔色,現在我開始注意背景的“呼吸感”瞭。這種將美學原理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的選配邏輯,讓我的作品從“堆砌”升級到瞭“構思”,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花藝設計的想象邊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