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ilk Road: A New History
丝绸之路新史
为你展现丝绸之路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世界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符号。
但它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
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中穿行?
耶鲁大学历史教授韩森的《丝绸之路新史》,
通过大量惊人的考古发现,
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条商路的惯常理解,
描述了丝路上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七座绿洲和东西方之间一连串的市场。
丝绸之路是一条传说中在中古时期横穿欧亚大陆中心的商路,韩森的《丝绸之路新史》是对这个话题最可读和最可信赖的历史描述。
作者在原始文献和优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使用了大量一手调查资料以及对馆藏文物的广泛研究。
本书插图精美,前所未有地生动展现了在中亚绿洲间行走的商人与驮兽,他们运载着商品、思想、艺术、音乐和宗教。
——梅维恒(Victor H. Mair)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敦煌学专家
尽管渊博而迷人,本书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罗曼史。韩森挑战了人们对这个中亚十字路口的惯常描述。
她发现当地居民主要处于维持生计和以物易物的状态,而非从事大规模的长途商业贸易; 她发现中国军队在把丝绸带到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非商人。
尽管她揭露了真相,这片地区却显得更加迷人。她巧妙地将古籍记述以及对丝绸之路的现代勘测结合起来,使那段历史栩栩如生,尤其是公元1000 年左右伊斯兰统治这片区域之前此地多元宽容的宗教氛围。这是一本让你读完就背上行囊出发的书!
——滕华瑞(Gray Tuttle)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所教授、现代西藏研究专家
在世界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符号。但它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在人们对它的想象中,一般是这样一幅朦胧景象: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中穿行,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络绎不绝。本书将要为你揭示,现实的情况与此大相径庭,而且远远比这副景象有趣得多。
本书通过大量惊人的考古发 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条商路的惯常理解。几个世纪以来,尽管大量关键材料仍然尚未发掘,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出土了许多迷人的东西。既有官员刻意埋藏保存的文书,也有目不识丁的当地居民利用官方文书做成的鞋垫和寿衣。作者探讨了丝路上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七座绿洲,那里聚集着商人、使节、朝圣者和旅客,信仰着从佛教到祆教的不同宗教,有着非常宽容的国际化氛围。
本书试图告诉读者,从来没有一条单一的连续的丝绸之路,有的只是东西方之间的一连串市场。中国和罗马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贸易活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今天伊朗地区的居民。丝绸并不是这些商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中国发明的纸张对欧洲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而金属、香料和玻璃与丝绸一样重要。相比之下,这些商路上传播的思想、技术和艺术图案具有更大的意义。
The Silk Road is as iconic in world history as the Colossus of Rhodes or the Suez Canal. But what was it, exactly? It conjures a hazy image of a caravan of camels laden with silk on a dusty desert track, reaching from China to Rome. The reality was different, and far more interesting, as revealed in this new history. In The Silk Road, Valerie Hansen describes the remarkable archaeological finds that revolutioniz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rade routes. For millennia, key records remained hidden―often deliberately buried by bureaucrats for safe keeping. But the sands of the Taklamakan Desert have revealed fascinating material, sometimes preserved by illiterate locals who recycled official documents to make insoles for shoes or garments for the dead. Hansen explores seven oases along the road, from northwest China to Samarkand, where merchants, envoys, pilgrims, and travelers mixed in cosmopolitan communities, tolerant of religions from Buddhism to Zoroastrianism. Hansen notes that there was no single, continuous road, but a chain of markets that traded between east and west. China and the Roman Empire had very little direct trade. China's main partners were the peoples of modern-day Iran, whose tombs in China reveal much about their Zoroastrian beliefs. Hansen writes that silk wa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good on the road; paper, invented in China before Julius Caesar was born, had a bigger impact in Europe, while metals, spices, and glass were just as important as silk. Perhaps most significant of all was the road's transmission of ideas, technologies, and artistic motifs. The Silk Road is a fascinating story of archeological discovery,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the intricate chains across Central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芮乐伟·韩森(Valerie Hansen)
耶鲁大学历史教授,著名汉学家。
著有《开放的帝国:1800 年之前的中国》(The Open Empire: A History of China to 1800,2015)、《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Negotiating Daily Life in Tradition China: How Ordinary People Used Contracts, 600 —1400,1995)、《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1990)等汉学专著。
作者:Valerie Hansen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年10月11日)
精装: 336页
语种:英语
ISBN: 0195159314
条形码: 9780195159318
商品尺寸: 23.4 x 2.8 x 16.5 cm
商品重量: 712 g
品牌: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SIN: 0195159314
这本《丝绸之路新史》的英文原版,光是看到这个标题,我就忍不住要一探究竟了。我一直对古代的贸易路线和文化交流充满了好奇,总觉得“丝绸之路”这个词汇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的光环。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驼队在沙漠中跋涉的艰辛,以及不同文明在碰撞中产生的火花。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这条古老的通道,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能看到一些不同于传统叙事的观点,也许是关于经济影响、宗教传播,甚至是地缘政治的演变。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如何整合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毕竟,要重构一个跨越数千年的宏大叙事,需要扎实的证据和独到的见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罗列,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能让我对我们今天所处的全球化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丝绸之路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尝试。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质感很好,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沉浸感,这种细节上的用心,往往预示着内容的高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确实是“新”的。我以前读过的关于丝绸之路的书,大多会聚焦于某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或者侧重于某一种商品的贸易。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将丝绸之路视为一个动态的、持续演进的系统,而非一个静止的地理概念。作者巧妙地将气候变化、瘟疫传播、技术交流等非传统因素纳入分析框架,使得对这条路线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复杂。例如,书中探讨了佛教和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如何与当地的政治权力结构进行博弈,而不是简单地描述“传入”和“接受”。这种深层次的互动分析,让我对文化交流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他敢于挑战一些流传已久的“神话”或过于简化的结论,用新的证据和理论来重构历史的真实面貌。读完之后,我感觉对“历史的连续性”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原来所谓的“断裂”和“终结”,往往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转型与延续。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对我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模型和长距离物流链的分析时,我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需要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但正因为这种挑战性,才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没有试图去迎合大众读者的口味,而是坚持了自己的学术立场,这恰恰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历史读物,而是需要你投入精力的“硬核”作品。然而,即便是那些复杂的论述,作者也总能用极其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确保核心观点不会迷失在细节之中。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个体故事结合起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人物侧写,比如某个中亚的粟特商人,或者某个边境小国的宫廷译师,使得冰冷的历史数据重新焕发出生命力。这种史诗般的叙事,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不禁感叹人类文明的韧性和创造力是多么惊人。
评分从装帧设计来看,这本书的出版方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地图的绘制非常精美且信息量巨大,这一点对于理解丝绸之路这种空间概念极其重要。我尤其赞赏那些精心挑选的插图和文物照片,它们不仅仅是起到装饰作用,而是成为了文本论证的有力佐证。在阅读关于技术传播的章节时,那些清晰的工具复原图,比任何纯文字的描述都更能直观地展现技术革新的威力。此外,附录部分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列表,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座宝库。总而言之,这本书超越了我最初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古代贸易路线的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连接、适应和创新的史诗。它成功地将遥远的过去与我们身处的现代世界连接起来,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享有的许多便利,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那些遥远而艰辛的旅途之中。这绝对是一部值得我向所有对历史和全球化感兴趣的朋友们强烈推荐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被它的厚度和内容密度吓到了。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轻松的游记式历史读物,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但它成功地做到了在学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尽管涉及的年代跨度极广,涉及的地理范围也横跨欧亚大陆,但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混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对沿途那些小民族和边缘文化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不是仅仅聚焦于那些显赫的帝国和中心城市。这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让原本宏大的历史图景变得更加立体和有人情味。我感觉自己仿佛跟随着一支商队,不仅看到了丝绸、香料的交易,也听到了沿途不同语言的交谈声,闻到了不同地域的食物香气。这本书在细节上的打磨,比如对特定贸易品的化学分析引用,或者对路线变迁的精确考证,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我愿意花时间去慢慢品味,因为它提供的知识密度非常高,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