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
作者: 理查迪威特
譯者:唐澄暐
出版社:夏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100557
規格:精裝/440頁 /18.5 x 23.5 cm /普通級/雙色印刷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 科普叢書
内容简介
科學是什麼?科學從何而來?科學如何形塑你的世界觀?
學科學,不能不知科學從何而來;
不學科學,更不能忽視科學對你世界觀的影響。
本書為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佳入門書
無論你學不學習科學,這本書都能擴展並加深你對科學的認識。
從小接收亞里斯多德世界觀的人,將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信念視為常識;
從小接收牛頓世界觀的人,把動者恆動當作真理般的事實;不管從哪種世界
觀的觀點來看,人們總認為自己世界觀裡的信念是正確的。然而,什麼是世
界觀?科學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科學發現如何從某個發現開始,如雪球
般愈滾愈大,終顛覆人們的世界觀,並且在人類文明史上造成兩次世界觀
的大轉換?
「世界觀」是個有如拼圖一樣互相拼湊連結的信念體系。它並不只是把
分散、獨立、無關的信念湊在一起,而是一個緊密交織的信念體系。大多數
人從小接受牛頓世界觀長大,和牛頓世界觀相關的信念就有如常識。但若我
們從小接收亞里斯多德世界觀,那麼現在被認為錯得離譜的亞里斯多德信念
(地球是宇宙中心、物體因內在本質天性而運行等)也將同樣有如常識。
本書特色
*作者以創新方法介紹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利用圖表與插圖,將科學鏡頭更清楚聚焦在通常模糊帶過的問題上,將複雜科學概念化為清晰明白的說明,極適合初學者閱讀,可讀性高。
*介紹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根本的問題,什麼是真理、經驗事實/概念事實等等,涵蓋史上對科學世界觀產生衝擊的歷史發展和哲學主題。
*宏觀兩千年的科學思潮與發展,如何形塑並轉換人們的世界觀,探索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變遷。
*探討近代發展,特別是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演化論,為西方世界觀帶來的挑戰。
作者简介
理查迪威特是美國費爾菲爾德大學(Fairfield University)的教授。除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外,他的研究領域為數學與哲學邏輯,以及心智哲學。
譯者簡介
唐澄暐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國際新聞編譯多年。從閱讀漢聲小百科開始想像世界,喜歡的事:記憶、描述、想像,形式不限,有怪獸好。著有《超復刻!怪獸點名簿》一書。
目錄
Part I 基本問題
第一章 世界觀
第二章 真理
第三章 經驗事實與哲學性/概念性事實
第四章 確證或否證的證據和論證
第五章 奎因─杜亨論題與科學方法的含意
第六章 哲學序曲:歸納的問題與難題
第七章 可證偽性
第八章 工具主義和實在主義
Part II 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
第九章 亞里斯多德世界觀中的宇宙結構
第十章 托勒密天文學大成前言
第十一章 天文資料:經驗事實
第十二章 天文資料:哲學性/概念性事實
第十三章 托勒密系統
第十四章 哥白尼系統
第十五章 第谷系統
第十六章 克卜勒系統
第十七章 伽利略和來自望遠鏡的證據
第十八章 面對亞里斯多德世界觀的問題總結
第十九章 新科學發展的哲學與概念連結
第二十章 新科學與牛頓世界觀的概觀
第二十一章 哲學插曲:什麼是科學定律?
第二十二章 1700至1900年間牛頓世界觀的發展
Part III 科學與世界觀的近代發展
第二十三章 狹義相對論
第二十四章 廣義相對論
第二十五章 量子理論的經驗事實、數學概觀
第二十六章 量子理論的詮釋概觀
第二十七章 量子理論與局部性:EPR、貝爾定理和阿斯佩實驗
第二十八章 演化論概要
第二十九章 演化的哲學與概念含意
第三十章 世界觀:總結
这本书吸引我的另一个方面是它所强调的“港台原版”的特质。我个人比较喜欢阅读原汁原味、未经大量删改的中文著作,总觉得那样更能捕捉到作者的思想精髓和原文的语感。加上“正版”的标识,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原创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一直认为,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演变,一种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精神。而科学史,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记录。这本书如果能将科学史的叙述与科学哲学相结合,我想会是一种非常新颖和有启发性的体验。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影响深远的科学理论,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或者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诞生,并探讨这些理论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例如决定论、偶然性、规律性等等。我更期待它能展现科学家们在面对未知的挑战时,是如何运用哲学工具来构建认知框架,以及这些科学哲学思想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观。
评分我一直对科学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接触到的相关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过于浅显。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世界观”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对整体认知和理解的追求,而“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结合,更是精准地触及了我关注的核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我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现象的零散认知,与那些更宏观、更根本的哲学追问。例如,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时,背后都涉及到伦理、存在、意识等深刻的哲学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历史的视角,让我们看到这些问题是如何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浮现,以及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是如何尝试解答的。繁体中文的版本,我也很喜欢,总觉得它更能承载一种文化底蕴和阅读的仪式感。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引领我探索科学的边界,以及科学对我们理解自身和宇宙的意义。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对科学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系统性训练的读者来说,寻找一本既能触及科学本质,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的书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现代年轻人必懂”这几个字,给了我很大的希望。我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虽然是重要的领域,但很多时候,它们被描述得过于抽象和专业,难以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思考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这种隔阂,用一种 relatable 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概念和深远的意义呈现出来。比如,我一直对“科学方法”的内涵很好奇,它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区别于其他认识世界的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讲述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来阐释科学方法的精髓,同时也能探讨科学哲学中关于真理、证伪、范式转移等核心议题。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能够点燃我求知欲,同时又能为我提供坚实思想基础的书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契机,其实源于最近和朋友们的一次讨论。我们谈到了很多社会现象,以及它们背后可能存在的科学和哲学根源。我当时就觉得,如果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现代科学的脉络,同时又能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思考,那对理解当下的很多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恰好契合了我的需求。我尤其好奇的是,“现代年轻人必懂”这一部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接触到海量的科学信息,但真正能够深入理解其原理和背后的思想体系的,可能并不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以及那些塑造了我们现代世界的科学思想。例如,我一直对量子力学感到好奇,但很多解释都显得过于晦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解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能探讨它对我们世界观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外,科学史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那些科学突破背后的人物故事,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挑战权威,最终改变世界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种传统学术书的沉闷感,而是用了一种更接近当代年轻人审美的方式,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显得很有活力。我当时就是被这个封面吸引,加上“现代年轻人必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这个副标题,瞬间觉得这可能是一本能够真正拉近我与这些“高冷”话题距离的书。翻开目录,看到那些熟悉的科学概念和历史事件被重新解读,比如关于牛顿力学的一些哲学思考,或者爱因斯坦相对论背后的思维方式,都让我觉得很有兴趣。我一直觉得,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并不是枯燥的学术研究,它们其实是人类探索世界、理解自身的思想史。这本书似乎能够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科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思考、如何质疑、如何创新的。我很期待它能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去探索那些深奥的科学理论背后的哲学意涵,以及科学发展史中那些充满智慧和戏剧性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不会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只是简单罗列事实,而是能够引发思考,触及科学的本质和人类智慧的光芒。
评分内容很不错。。
评分好!
评分内容很不错。。
评分好!
评分还没看
评分还没看
评分好!
评分内容很不错。。
评分发货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