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学和哲学都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作者的注释系统做得非常出色,很多关键概念的引述和对比,都标注得清晰明了,这对于深入理解文本的复杂性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进行“义疏”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态度,他并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展示了不同学派对同一段落可能产生的不同解读,然后通过严谨的论证,引导读者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氛围,让我阅读起来更有参与感。全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典雅,用词考究,读起来有一种韵味,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特有的语调。它不仅仅是一本解读著作,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促使我去思考:在今天这个充斥着速食爱情观念的时代,我们对“爱”的理解是否已经变得过于扁平化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回归源头的可能,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那种源远流长、直指本源的深刻情感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开本设计很适合携带,封面设计低调却不失格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这是一份值得郑重对待的知识馈赠。我个人对古典文献的疏理类书籍一向比较挑剔,很多要么是翻译腔过重,要么就是解读过于跳跃,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将柏拉图原著中散落的哲学丝线,细致耐心地编织成一张完整而富有逻辑的网。阅读体验中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对于对话中人物性格的捕捉非常到位,苏格拉底的机智、阿尔喀比亚德的炽热,都跃然纸上。这使得抽象的哲学探讨不再是枯燥的思辨,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张力和戏剧冲突。通过这本书,我体会到《会饮》的核心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讨论同性之爱或异性之爱,而在于探寻“美”本身是如何激发人类超越肉体、追求永恒价值的内在驱动力。作者的论述层次分明,逻辑递进自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跟着他完成了对“爱之梯”的攀登。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非常棒,细节之处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著作应有的尊重,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加分项。我一直认为,要理解柏拉图的“爱之理念”,必须先跨越语言和时代设置的障碍,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作者的解读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将柏拉图的论述孤立看待,而是将其放置在了古希腊的哲学谱系中进行考察,并与其他思想家进行了微妙的比较。这种宏大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当时思想气候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书中一些关键的、容易产生歧义的哲学术语,作者都做了详尽的考证和说明,使得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晦涩概念,变得可触可感。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获得的不仅仅是对柏拉图思想的理解,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训练,学会了如何从表象深入本质,如何不满足于字面意义,而去追问事物背后永恒的“形式”或“理念”。这对我日常的思考和判断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古典又带着一丝神秘感的排版,让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拿到手里,质感也很好,厚厚的,一看就知道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其实我不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但对古代的爱情观一直挺好奇的,尤其是柏拉图这个名字,感觉就跟“理想”搭上了边。这本书的标题虽然听起来有点“硬核”,但书里的语言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晦涩难懂,作者的笔触很细腻,像是带着你慢慢走进了那个古希腊的雅典,去聆听那些智者们关于爱与美的讨论。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对话场景时,那种氛围感营造得特别到位,你能感受到人物之间思想的碰撞,而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堆砌。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很多习以为常的概念都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我们现在说的“柏拉图式爱情”,到底在柏拉图的原意里是什么样子的?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入且多维度的解读。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爱是高尚的”,而是层层剥开,让你看到这种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这种探究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梳理不同观点时的那种清晰的逻辑线索,即使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形而上学概念,也能用比较易于理解的方式带过去,非常适合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就显得很有分量感,那种沉稳的米白色书页和字体间距,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使是晚上在台灯下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一开始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是“义疏”,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解释柏拉图原文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非常吸引人。他没有满足于表面意思的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词汇在当时的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随着一位非常博学的向导,在雅典的街头巷尾,聆听那些关于“爱之神”的精彩辩论。书里对那些对话场景的重构,不仅仅是文字的复述,更像是一种情景再现,让你能体会到对话者们那种激昂的情绪和深刻的思考。特别是对“美之阶梯”的阐述,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既保留了原文的神秘感,又给予了现代读者必要的解释和引导,让人能更好地理解这种由具体之美上升到理念之美的过程,读完后感觉对“追求真理”这件事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评分世人皆知柏拉图式的爱,有几人真的懂?希望这本书能解开柏拉图的这个谜
评分《论柏拉图式的爱:柏拉图《会饮》义疏》是在多种译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来,译者充分尊重原文,将其客观地翻译为现代汉语。《论柏拉图式的爱:柏拉图《会饮》义疏》的出版,当可正本清源,为相关研究者打通障碍、铺平道路,同时也能让国人明了西方文化和基督教语境下爱的根本取向,以及这个取向的可取、限度和局限。
评分商品质量很好,下次还会光顾。
评分因此,斐奇诺的《会饮》义疏份量如何,可以想见啦!
评分《西方文论经典(第五卷):从文艺心理研究到读者反应理论》是“西方文论经典”系列图书之一种,收入自19世纪后期以来,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作家的经典文论著作数十种。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在国内发表过,另有少数是在国内首次翻译发表的。每篇选文都包含选文正文和阅读识解两个部分,读者可通过作者简介、选文正文和阅读识解,了解这些文论家的学术地位、主要观点、突出贡献等等,具有文献参考价值和资料收藏价值。同时,“它山之石”,亦有益于我们创建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 作者简介 高建平,1955年生于江苏扬州,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国际美学协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外国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英文)、《画境探幽》、《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等著作以及近百篇中英文论文;主要译作有约翰·杜威的《艺术即经验》、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门罗·比厄斯利的《西方美学简史》、杰克·斯佩克特的《弗洛伊德的美学》等。 丁国旗,河南省荥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执行主编,《外国美学》编委。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已在《文学评论》、《文艺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报刊发表论文90余篇,另有译文2篇。主要著作有《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独著)、《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合著)、《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合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合著)等,另有文学随笔2部,主编、参编各种学术文集、高校文科教材等10余部。
评分希望这样的书多出一些,有助于深入理解哲人的思想
评分哈哈浑身解数惊世骇俗惊世骇俗就是睡觉睡觉
评分哈哈浑身解数惊世骇俗惊世骇俗就是睡觉睡觉
评分《论柏拉图式的爱:柏拉图《会饮》义疏》是在多种译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来,译者充分尊重原文,将其客观地翻译为现代汉语。《论柏拉图式的爱:柏拉图《会饮》义疏》的出版,当可正本清源,为相关研究者打通障碍、铺平道路,同时也能让国人明了西方文化和基督教语境下爱的根本取向,以及这个取向的可取、限度和局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