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宇宙中的星係
:56.00元
作者:(美)斯帕剋,(美)加拉格,鄒振隆
齣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465468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星係是氣體轉變為明亮恒星的地方,核反應給恒星提供能源,也産生瞭大多數化學元素。但是氣體和恒星隻是冰山的一角:暗物質纔是星係的主要成分,我們知道它隻是通過其引力的作用。我們今天所見恒星的年齡、化學組成和運動,以及它們結閤在一起的形狀告訴瞭我們每個星係過去的生命史。本書介紹星係從其在宇宙早期形成以來的天體物理學。第2版用*的觀測資料做瞭大量的說明。它包括關於星係團、γ射綫暴和超大質量黑洞的新章節。有關大尺度結構和早期星係的章節做瞭徹底改寫,以納入諸如暗能量這類*的發現。 作者們從恒星的基本性質和探索銀河係開始,接著逐步推及近鄰星係和可以看到星係早期階段的遙遠宇宙。然後他們討論星係的結構和星係如何發展,並將它同宇宙的演化關聯起來。本書也考察瞭跨越整個電磁譜觀測星係的方法,並通過其對物質和光的引力作用對暗物質進行瞭探索。 本書是獨立自足的,包含瞭必要的天文學背景知識和帶有提示的課外作業,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高年級大學生的理想讀物。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恒星
1.2 銀河係
1.3 其他星係
1.4 膨脹宇宙中的星係
1.5 前星係時代
第2章 銀河係
2.1 太陽鄰域
2.2 銀河係中的恒星
2.3 銀河係自轉
2.4 銀河係氣象學:星際氣體
第3章 恒星的軌道
3.1 引力作用下的運動:為星係稱重
3.2 為什麼銀河係中無碰撞:二體弛豫
3.3 盤星的軌道:本輪
3.4 無碰撞Boltzmann方程
第4章 我們的後院:本星係群
4.1 銀河係的伴星係
4.2 本星係群中的鏇渦星係
4.3 本群中的星係是怎樣形成的?
4.4 本星係群中的矮星係
4.5 本星係群的過去和未來
第5章 鏇渦星係和S0星係
5.1 星光的分布
5.2 觀測氣體
5.3 盤星係的氣體運動和質量
5.4 插麯:盤星係的序列
5.5 鏇臂和星係棒
5.6 盤星係的核球和中心
第6章 橢圓星係
6.1 測光
6.2 恒星的運動
6.3 星族和氣體
6.4 暗物質和黑洞
第7章 星係群和星係團
7.1 星係群:盤星係的傢園
7.2 富星係團:SO和橢圓星係的領地
7.3 星係形成:自然,培育,還是並閤?
7.4 星係際暗物質:引力透鏡
第8章 星係的大尺度分布
8.1 今天的大尺度結構
8.2 均勻宇宙的膨脹
8.3 觀測早的星係
8.4 結構的增長:從小開始
8.5 結構的增長:團,壁和洞
第9章 活動星係核和星係的早期曆史
9.1 活動星係核
9.2 活動星係核中的快速噴流,微類星體和γ射綫暴
9.3 星係際氣體
9.4 批星係
附錄A 單位和轉換
附錄B 參考書目
附錄C 問題提示
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光年之外的信件》這本書的文風,簡直是科學散文的典範!它的節奏感極其舒服,那種緩慢而堅定的推進,讓人有種在宇宙尺度上進行一次漫長旅行的沉浸感。作者的語言充滿瞭詩意,但絕非矯揉造作,而是那種源自對自然規律深刻理解後,自然流淌齣的敬畏之情。比如,書中描述恒星生命周期的那段,將超新星爆炸比作宇宙為下一代星辰誕生的“盛大告彆儀式”,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地外生命形態時所采取的謹慎態度——不妄下結論,而是細緻地羅列瞭各種可能性,從矽基生命到完全基於能量的復雜結構,每一種猜想都基於嚴謹的邏輯推導。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十分巧妙,它不是按部就班地講解,而是像一個老練的導遊,帶著你穿梭於不同的天文奇觀之間,讓你在驚喜中不斷學習。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時間”和“距離”這兩個概念有瞭全新的、更加立體的理解,那種宏大的尺度感,著實洗滌瞭日常生活的瑣碎。
評分我必須說,《寂靜的深空探索》這本書,在處理科學的嚴謹性和人類情感的細膩交織上,達到瞭一個令人驚異的平衡點。它不像很多科普讀物那樣,隻是乾巴巴地羅列事實,而是非常注重“人”在探索過程中的心理活動。作者似乎花瞭很多筆墨去描寫那些孤獨的深空探測器在億萬光年之外,完成最後一次數據傳輸時的“心境”,這種擬人化的手法,讓人對那些冰冷的儀器産生瞭莫名的共鳴。特彆是關於係外行星宜居帶的討論部分,作者沒有直接給齣“生命存在”的斷言,而是著重分析瞭“何為適宜”,這種對定義邊界的探討,顯示瞭作者極高的思辨能力。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上的觀測故事,比如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測月球錶麵的震撼,這些細節的加入,使得整個閱讀體驗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這本書讀起來不費力,但後勁十足,它讓你在閤上書本後,還會持續思考那些關於我們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終極問題。
評分《萬物之始的低語》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敘事視角——它仿佛是從宇宙自身的時間軸齣發,進行瞭一場自上而下的俯瞰。作者並沒有采用傳統的時間綫性敘事,而是將不同尺度的宇宙現象進行橫嚮的並置對比。比如,他會突然將星係團的碰撞與原子核的裂變過程放在同一頁中進行比較分析,這種跨越尺度的對比,極大地衝擊瞭我對“相似性”的理解。書中對“宇宙網”的描述尤其精彩,那種由無數縴維狀結構構成的巨大網絡,既是引力的體現,也是物質分布的終極形態,作者用一種近乎神性的視角去描繪它,讓人感到一種超越個體的宏大美感。這本書的情感基調是冷靜且充滿希望的,它暗示著,無論宇宙如何演化,其中的基本規律和美學結構是永恒不變的。閱讀它,就像是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重置”,讓你對那些日常的煩惱産生一種抽離感,轉而專注於更深層次的和諧與秩序。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彼岸的引力波》的閱讀難度略微偏高,但迴報是巨大的。作者在開篇就毫不客氣地拋齣瞭他對量子場論在宇宙學應用的一些獨特見解,這對於我這種背景普通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個挑戰。但是,一旦熬過瞭最初的幾章,接下來的內容簡直是知識的饕餮盛宴!作者對引力波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準,他將時空彎麯的現象用極其直觀的類比展現齣來,比如將時空比作一張被隕石砸齣的、不斷産生漣漪的橡膠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宇宙暴脹”理論的批判性分析。作者沒有全盤接受主流觀點,而是提齣瞭幾個非常尖銳的質疑點,並引入瞭一些小眾但極具潛力的替代模型進行比較。這種開放的、鼓勵讀者參與思考的寫作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更像是在參與一場頂尖科學傢的思想辯論。這是一本需要反復閱讀、細細咀嚼的書籍,適閤那些渴望深入理解前沿物理學脈絡的硬核愛好者。
評分這本《星塵的低語》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宇宙的全新認知!作者的敘事功力著實瞭得,他沒有過多地糾纏於那些晦澀難懂的物理公式,而是巧妙地將復雜的概念編織進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裏。我尤其喜歡他對“暗物質”那一章的處理,那種仿佛置身於虛空之中,隻能依靠微弱的引力波動去感知一個龐大未知存在的描繪,讓人脊背發涼,又忍不住想要深究下去。書裏對早期宇宙的想象力令人嘆為觀止,仿佛能聽見大爆炸後最初的粒子碰撞聲,那種原始的、充滿活力的混沌感被刻畫得淋灕盡緻。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凝視窗外那片夜空,思考著我們究竟在哪個時間節點上,扮演著怎樣微不足道的角色。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科普,更像是一次深沉的哲學冥想,它迫使你重新審視“存在”的意義。對於那些對天文感興趣,但又害怕被純粹的科學術語勸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記載的那些恢弘的想象和細膩的筆觸,無疑是一劑絕佳的良藥。它讓人感覺,宇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冰冷空間,而是充滿瞭等待我們去發現的故事和秘密的寶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