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編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南(第5版上下)/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

精編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南(第5版上下)/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F.M.奧斯伯R.布倫特... 編
圖書標籤:
  • 分子生物學
  • 生物化學
  • 實驗指南
  • 生命科學
  • 生物技術
  • 實驗教學
  • 高等教育
  • 科研
  • 醫學
  • 生物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木垛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科學
ISBN:9787030203366
商品編碼:13203523973
開本:16
齣版時間:2008-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精編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南(第5版上下)/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
  • 作者:編者:(美)F.M.奧斯伯//R.布倫特//R.E.金斯頓//D.D.穆爾//J.G.塞德曼等|譯者:金由辛//包慧中//趙麗雲
  • 定價:398
  • 齣版社:科學
  • ISBN號:9787030203366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08-05-01
  • 印刷時間:2017-03-01
  • 版次:1
  • 印次:2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391
  • 字數:2063韆字

內容提要

F.M.奧斯伯、R.布倫特、R.E.金斯頓、D.D.穆爾 、J.G.塞德曼等主編的《精編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南( 第5版上下)》是知名度很高、不斷*新的《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係列的精編版 本。新版對原有內容進行瞭修訂和*新,包括:大腸 杆菌、質粒和噬菌體,DNA的製備和分析,DNA和RNA 的酶學操作,RNA的製備和分析,重組DNA文庫的構建 ,重組DNA文庫的篩選,DNA序列測定,剋隆化DNA的 誘變,DNA導入哺乳動物細胞,蛋白質分析,免疫學 ,DNA-蛋白質相互作用,釀酒酵母,原位雜交和免疫 組織化學,聚閤酶鏈反應,蛋白質的錶達,蛋白質磷 酸化的分析,生物信息學,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分析等 ;又新增瞭染色質的裝配與分析,核酸陣列,組閤文 庫的建立和使用,單個細胞或一群細胞間差異錶達基 因的發現和分析四章內容。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分子生物學研 究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參考。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章 大腸杆菌、質粒和噬菌體
1.1 培養基的製備及細菌學工具
1.1.1 極限培養基
1.1.2 豐富培養基
1.1.3 固體培養基
1.1.4 實驗工具
1.2 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
1.2.1 基本方案1 過夜培養
1.2.2 基本方案2 大體積培養
1.2.3 基本方案3 利用計數闆監測生長情況
1.2.4 基本方案4 利用分光光度計監測生長情況
1.3 固體培養基上培養
1.3.1 基本方案1 通過連續稀釋法滴定和分離細菌菌落
1.3.2 基本方案2 通過平闆劃綫法分離單菌落
1.3.3 基本方案3 通過鋪平闆分離單個菌落
1.3.4 基本方案4 影印平闆
1.3.5 輔助方案菌株的保存和復蘇
1.4 經典細菌遺傳學選論
1.5 質粒載體
質粒載體的選擇
1.6 質粒DNA的小量製備
1.6.1 基本方案1 堿裂解小量製備
1.6.2 備選方案 96孔微量滴定闆堿裂解法
1.6.3 基本方案2 煮沸小量製備法
1.7 質粒DNA的大量製備
1.7.1 基本方案1 堿裂解法製備粗製裂解物
1.7.2 基本方案2 氯化銫/溴化乙錠平衡離心法
1.7.3 備擇方案 利用陰離子交換層析或分子篩層析純化質粒DNA
1.8 將質粒DNA導入細菌細胞
1.8.1 基本方案1 CaCl2轉化法
1.8.2 備擇方案 一步法製備和轉化感受態細菌
1.8.3 基本方案2 高效率的電轉化方法
1.9 入噬菌體概述
1.9.1 裂解性生長
1.9.2 溶源性生長
1.10 作為剋隆載體的入噬菌體
1.10.1 用入噬菌體的優點
1.10.2 選擇插入的DNA
1.10.3 入噬菌體來源的剋隆載體的圖譜
1.11 入噬菌體鋪平闆産生噬斑
1.11.1 基本方案1 通過連續稀釋法分離單個噬斑
1.11.2 基本方案2 噬菌體轉染和體外包裝構建
1.12 培養入衍生的噬菌體載體
1.12.1 基本方案 通過平闆裂解製備噬菌體庫
1.12.2 備擇方案 製備液體裂解物
1.13 從噬菌體裂解液中製備入DNA
基本方案 通過分級平衡梯度離心製備DNA
1.14 源於絲狀噬菌體的載體
1.15 利用M13噬菌體衍生載體製備單鏈DNA
基本方案 利用輔助噬菌體從質粒製備單鏈DNA
第2章 DNA的製備和分析
電泳及其應用
凝膠和電路
2.1 水溶液中DNA的純化和濃縮
2.1.1 基本方案 DNA的酚抽提和乙醇沉澱
2.1.2 備擇方案1 異丙醇沉澱DNA
2.1.3 輔助方案1 丁醇濃縮DNA
2.1.4 輔助方案2 醚抽提法去除殘存酚、氯仿或丁醇
2.1.5 備擇方案2 矽膜離心柱法純化DNA
2.1.6 備擇方案3 RNA及DNA稀溶液的純化和濃縮
2.1.7 備擇方案4 乙醇沉澱法去除低分子質量的寡核苷酸和核苷三磷酸
2.2 陰離子交換色譜法純化DNA
基本方案
2.3 從哺乳動物組織中製備基因組DNA
基本方案
2.4 從植物組織中製備基因組DNA
2.4.1 基本方案 氯化銫離心法製備植物DNA
2.4.2 備擇方案 CTAB製備植物DNA
2.5 從細菌中製備基因組DNA
2.5.1 基本方案 細菌基因組DNA的小量製備
2.5.2 備擇方案 氯化銫法大規模製備細菌基因組DNA
……
第3章 DNA和RNA的酶學操作
第4章 RNA的製備和分析
第5章 重組DNA文庫的構建
第6章 重組DNA文庫的篩選
第7章 DNA序列測定
第8章 剋隆化DNA的誘變
第9章 DNA導入哺乳動物細胞
**0章 蛋白質分析
**1章 免疫學
**2章 DNA-蛋白質相互作用
**3章 釀酒酵母
**4章 原位雜交和免疫組織化學
**5章 聚閤酶鏈反應(PCR)
**6章 蛋白質的錶達
**7章 蛋白質磷酸化的分析
**8章 生物信息學
**9章 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分析
第20章 染色質的裝配與分析
第21章 核酸陣列
第22章 組閤文庫的建立和使用
第23章 單個細胞或一群細胞間差異錶達基因的發現和分析
附錄
索引


《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應用》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為生命科學研究人員、高等院校師生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與應用指導手冊。本書係統梳理瞭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核心技術原理、實驗流程、數據分析方法以及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特彆關注瞭高通量技術在現代生物學研究中的集成應用。全書內容結構嚴謹,覆蓋麵廣,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旨在幫助讀者高效掌握和應用分子生物學工具解決實際科學問題。 全書共分為五大部分,二十餘章: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學基礎技術與操作規範 本部分為全書的基石,詳細介紹瞭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必須掌握的基礎操作和質量控製標準。 1. 實驗室安全與生物安全規範:強調瞭核酸、蛋白質操作中的個人防護、化學品管理以及生物危害品的處理流程,內容涵蓋瞭生物安全等級(BSL)的劃分與實驗室設計要求。 2. 緩衝液、試劑的配製與質量控製:詳細列舉瞭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各類緩衝液(如Tris-EDTA、PBS、SDS-PAGE上樣緩衝液等)的精確配方、配製步驟以及pH值校準的注意事項,並討論瞭試劑汙染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及排除方法。 3. 核酸的提取、純化與定量:涵蓋瞭從細菌、酵母、動植物組織及臨床樣本中提取基因組DNA、質粒DNA和總RNA的經典方法(如酚氯仿抽提法)和商業化試劑盒方法。重點闡述瞭利用分光光度法、熒光定量法對核酸的純度和濃度進行精確評估的標準流程。 第二部分:基因操作與剋隆技術 本部分聚焦於基因的獲取、修飾和重組,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核心驅動力。 1. 聚閤酶鏈式反應(PCR)及其變體:深入剖析瞭標準PCR、定量實時熒光PCR(qPCR)、反轉錄PCR(RT-PCR)、高保真PCR(High-Fidelity PCR)的反應體係優化、引物設計原則(包括內標和外標的設置)、以及常見假陽性/假陰性問題的診斷與解決。 2. 限製性內切酶分析與DNA/RNA電泳:詳細介紹瞭酶切反應的條件篩選、膠迴收技術,以及瓊脂糖凝膠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的分離原理、電壓控製和染色方法(如GelRed、銀染)。 3. 分子剋隆策略:係統介紹瞭TA剋隆、同源重組剋隆(如Gibson Assembly, In-Fusion)、以及限製性酶切連接法。特彆對比瞭載體選擇(錶達載體、文庫載體)和篩選策略(抗性篩選、藍白斑篩選)的優劣。 4. 基因編輯技術基礎:概述瞭CRISPR/Cas9係統的基本構成、sgRNA的設計與遞送策略,以及堿基編輯(Base Editing)和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提高基因編輯精度方麵的應用。 第三部分:蛋白質研究與分析技術 本部分圍繞蛋白質的錶達、純化和功能分析展開,是理解生命活動分子機製的關鍵。 1. 蛋白質的錶達與純化:詳細介紹瞭原核錶達係統(大腸杆菌)和真核錶達係統(酵母、昆蟲細胞、哺乳動物細胞)的構建流程、優化錶達的策略(如共錶達伴侶分子、誘導劑濃度和溫度調控)。重點闡述瞭親和層析(His-tag, GST-tag)、離子交換層析和分子篩層析的層析柱選擇、上樣條件和洗脫梯度設計。 2. 蛋白質的定量與電泳分析:涵蓋瞭Bradford法、BCA法和Bradford法的適用範圍與局限性。深入講解瞭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的原理、膠的製備以及考馬斯亮藍、銀染和Western Blot的標準化流程。 3. 蛋白質印跡(Western Blotting):詳細介紹瞭抗體的選擇(一抗、二抗)、封閉條件、顯色方法(化學發光與酶聯顯色)的優化,以及如何通過信號強度和條帶特異性評估實驗的可靠性。 4. 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介紹瞭共免疫沉澱(Co-IP)的操作細節、酵母雙雜交(Y2H)的基本原理與局限性,以及錶麵等離子共振(SPR)在動力學分析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基因錶達調控與功能分析 本部分探討如何通過分子手段研究基因的轉錄、翻譯及其對細胞錶型的影響。 1. 轉錄水平分析:詳細闡述瞭基於RNA的錶達分析技術,包括Northern Blotting(原理、探針製備)、mRNA的定量RT-qPCR(Ct值的解讀、標準麯綫的建立),以及RNA乾擾(RNAi)技術中siRNA和shRNA的構建與驗證。 2. 錶觀遺傳學研究:介紹瞭DNA甲基化(如Bisulfite測序)、組蛋白修飾(如ChIP-seq)的技術流程,重點分析瞭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實驗中DNA片段化(打斷)的效率控製和靶點富集的有效性驗證。 3. 報告基因檢測:詳細介紹瞭熒光素酶(Luciferase)、綠色熒光蛋白(GFP)報告係統在啓動子/增強子活性檢測、以及信號通路報告中的應用和雙報告係統(Dual-Luciferase)的校準方法。 第五部分:現代高通量技術與生物信息學基礎 本部分展望瞭分子生物學前沿,融閤瞭大規模數據獲取與分析的知識。 1. 下一代測序(NGS)技術概述:介紹瞭全基因組測序(WGS)、外顯子組測序(WES)和RNA測序(RNA-Seq)的基本流程,側重於文庫構建的關鍵步驟和質量控製。 2. ChIP-Seq和ATAC-Seq數據解析:概述瞭從原始測序數據(FASTQ文件)到峰值識彆(Peak Calling)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流程,包括比對軟件(如Bowtie2)、差異富集分析工具(如MACS2)的基本應用。 3. 數據處理與結果可視化:指導讀者如何利用常見開源工具(如R語言或專業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ANOVA、t檢驗),並繪製高質量的實驗圖錶(如火山圖、熱圖、通路富集圖)。 本書的特點在於詳盡的“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章節,針對每項關鍵技術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如酶切不完全、PCR擴增失敗、蛋白質條帶拖尾等)提供瞭明確的診斷思路和改進方案,確保讀者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和可重復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更新速度和對前沿技術的覆蓋力度也令人印象深刻。盡管是特定版本,但其中引入的不少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分析方法,明顯體現瞭緊跟科研前沿的努力。例如,在某些關於基因編輯或高通量測序數據解讀的部分,其介紹的思路和方法論,明顯是近幾年纔在學術界廣泛流傳的新興概念。這對於確保我們學習到的知識體係不會很快過時至關重要。在選擇實驗指南時,我們最怕的就是買到一本內容陳舊的書,而這本書在保持經典核心不變的同時,積極吸收和整閤瞭最新的技術進展,保證瞭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實驗室工作的重要參考工具,而不是束之高閣的舊書。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邏輯性簡直無可挑剔,它完全是以一個研究人員的思維路徑來組織內容的。章節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流暢,前一個實驗或技術所用到的基礎知識點,都會在後續的章節中得到深入的應用和擴展,形成瞭一個嚴密的知識閉環。我注意到,它沒有把所有技術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據實驗的目的和技術復雜度進行瞭閤理的劃分,比如基礎的DNA/RNA操作和蛋白分析被明確區分,這使得復習和查找特定內容時,能夠迅速定位目標區域。這種層次分明的結構,對於準備課題或進行不同方嚮研究的人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真正做到瞭“指南”的精髓——清晰的導航和高效的檢索能力,而不是一本平鋪直敘的百科全書。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就感覺分量十足,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一下子就讓人覺得這是一本值得信賴的專業書籍。封麵設計簡約大氣,信息排布清晰明瞭,雖然是專業教材,但看起來一點也不呆闆。內頁的印刷質量也是沒得挑,圖文混排的布局非常閤理,尤其是那些復雜的實驗流程圖和分子結構圖,綫條清晰、色彩還原準確,這對於實驗操作的理解至關重要。翻閱時,那種油墨的淡淡清香混閤著紙張的縴維味,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到學習的氛圍中去。而且,這本書的開本設計也很貼心,既保證瞭內容排版的充實度,又方便在實驗颱邊隨時翻閱,不像有些大部頭書,攤開後就占據瞭整個操作空間。總而言之,從物理觸感上來說,這本教材的製作水準絕對是教科書級彆的,讓人在翻開內容之前,就已經對它産生瞭積極的初步印象。

評分

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的文字錶達方式相當精準和嚴謹,絲毫沒有多餘的贅述,每一個句子都直指核心,仿佛是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耳邊親自講解。尤其在描述一些高精尖的技術原理時,作者運用瞭非常巧妙的比喻和類比,一下子就把那些抽象晦澀的概念給具象化瞭,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特彆欣賞它在實驗方法論上的講解,不是簡單地羅列步驟,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要這麼做,每一步背後的生化邏輯和可能齣現的偏差處理方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種由淺入深、邏輯鏈條完整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知識吸收的深度。讀完一個章節,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學會瞭一個操作,更是建立起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這遠比死記硬背步驟要有效得多。

評分

在實驗細節的處理上,我感覺作者真的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瞭所有可能遇到的“坑”。書中對於試劑的配製、儀器的校準,以及最為關鍵的——結果的異常分析,都給齣瞭非常詳盡的預案和排雷指南。我曾經在進行某項PCR擴增時遇到過嚴重的非特異性條帶問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查閱瞭相關章節,書中針對“引物二聚體和非特異性擴增”的 Troubleshooting 部分,給齣瞭多達七八種可能性及其對應的優化策略,我按圖索驥嘗試後,問題迎刃而解。這種實踐經驗的深度融入,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齣瞭理論教材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位隨時待命的、經驗豐富的實驗室夥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