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我們為何不快樂?怎麼纔能收獲快樂?本書講述融閤佛法心要與科學原理的快樂之道。
★本書上市即榮登《紐約時報》、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等暢銷排行榜,同時被翻譯成chao過 20種不同的語言。
★作者明就仁波切是當代深具國際影響力的禪修大師,被《時代周刊》《國傢地理》報道:科學證明他是“世界上*快樂的人”。
★《情商》作者丹尼爾?戈爾曼、影視演員李連傑、梁朝偉、曾誌偉等聯袂推薦
★心的禪定與修持,不僅是走齣苦痛、絕望迷宮的指引,更是麵對生活難題、享受快樂人生的鎖鑰!
內容簡介2002年明就仁波切參加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理查德?戴維森主持的實驗研究,被測齣大腦中的快樂指數在禪定狀態中躍升瞭百分之七百,一度讓科學傢以為儀器壞瞭,被《時代周刊》雜誌譽為“世界上*快樂的人”。
享譽世界心靈導師、禪修大師明就仁波切,在《世界上*快樂的人》一書中,闡述瞭他是如何通過佛法禪修剋服童年時代的恐慌癥,獲得內在真正的快樂的。他首先描述瞭自己親身經曆的禪修睏境與狀態,然後通過個人體驗以及現代的科學研究,揭開快樂的秘密,*後給齣具體的方法,以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的身體感官知覺去做各種禪修練習,達到非比尋常的快樂。
作者簡介詠給·明就仁波切 (Yongey Mingyur Rinpoche) 當代禪修大師、心靈導師,被《時代周刊》《國傢地理》雜誌譽為“世界上zui快樂的人”。
1976年生於尼泊爾,父親是20世紀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他從小患有恐慌癥,13歲藉由禪修剋服恐慌癥,17歲被指派為閉關房上師。他經常以幽默的方式,坦然分享自己的睏境。自1998年起,他開始全球巡迴教學,給予數韆人開示與指導,並廣泛與國際知名的科學傢、搖滾歌手、電影明星等各階層人士接觸和交談。
所著《世界上zui快樂的人》不僅榮登《紐約時報》、颱灣及香港等地暢銷榜,還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幫助瞭無數對心靈修煉感興趣的人,步上快樂的修持之道。
目 錄di一部我們為何不快樂1
di一章旅程的起點 // 3
如果有任何能夠因應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可能就是佛教瞭。
心的交會 // 6
傳承的重要性 // 8
會見我心 // 14
來自西方的亮光 // 17
di二章內在的交響樂 // 21
許多“組件”的聚集,産生瞭車乘的概念。
腦內到底是怎麼一迴事? // 25
三腦一體 // 30
不見蹤影的總指揮 // 35
正 念 // 38
di三章chao越心,chao越腦 // 42
瞭悟心,即是佛。
本然心 // 43
本然的寂靜 // 46
深入瞭解你的本然心 // 49
心、生物現象或兩者兼備? // 51
做你自己 // 53
di四章空 性 // 57
空性是萬物産生的基礎。
勝義諦與世俗諦 // 61
空性的禪修練習 // 66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經驗 // 68
可能性所帶來的自由 // 74
di五章感知的相對性 // 77
心的本質本自清淨,完全chao越語言文字、概念和思維。
互為緣起 // 7
從神經科學看主體和客體 // 82
不確定性原理的恩賜 // 86
以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看事件的來龍去脈 // 87
時間的蠻橫 // 89
無 常 // 95
di六章天賦明性 // 98
一切現象都是心的顯現。
本具的覺性 // 99
照亮黑暗 // 103
顯相與幻相 // 105
明空一體 // 107
di七章悲 心 // 111
無盡的慈悲自然地湧嚮被自我幻相所囚禁的一切有情眾生。
關於悲心的生物學說 // 112
“認同”彼此的“不同” // 114
di八章我們為何不快樂? // 118
所有的有情眾生都傾嚮於做無益的事。
情緒化的身體 // 121
性格特質與暫時的情緒狀態 // 122
製約因素 // 124
煩 惱 // 125
煩惱或契機 // 133
di二部安住自心的方法137
di九章找到平衡點 // 139
無攀執地安住。
智慧與方便 // 141
身體的姿勢 // 143
心的體態 // 147
di十章單純地安住 // 149
無論發生瞭什麼,都自然地看著它的本質。
無所緣的禪修 // 150
di十一章安住在對境上 // 155
一心專注某個特定對境,以此安住自心。
感知對境之門 // 156
有所緣的禪修 // 157
其他有用的助緣 // 170
di十二章善用念頭和情緒 // 173
把渴望拋諸腦後,將貪著從根斷除!
善用你的念頭 // 177
不愉快的念頭 // 184
善用你的情緒 // 185
di十三章慈 悲 // 190
以開闊、慈愛的心看待所有的人。
慈心與悲心的意義 // 191
循序漸進慢慢來 // 194
di一階段修習 // 197
di二階段修習 // 207
di三階段修習 // 209
di十四章修持的方法、時間與地點 // 214
清淨堅定的信心需要循序漸進地建立。
選擇zui適閤自己的方式 // 215
時間短,次數多 // 217
非正式禪修 // 222
隨時,隨地 // 225
結 論 // 227
di三部快樂的心 健康的身229
di十五章問題與可能性 // 231
一開始,我們的心無法長久保持穩定,也無法長時間安住。然而,隻要堅忍不拔並持之以恒地禪修,心的平靜和穩定性就會逐漸開展。
禪修的次di // 234
體驗並非開悟 // 240
di十六章從內在做起 // 245
證悟之道隻有一條:從內在做起。
隻求生存或更求發展 // 246
指揮腦 // 247
悲心之果 // 253
di十七章快樂的生物學 // 259
要從內心深處生起對因果法則的確信。
接受自己的潛能 // 260
快樂的心,健康的身 // 263
關於快樂的生物學說 // 266
認證空性的利益 // 267
di十八章嚮前邁進 // 272
要仔細思考擁有珍貴人身的好處。
尋找上師 // 275
選擇快樂 // 276
我們為何不快樂?
所有的有情眾生都傾嚮於做無益的事。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瞭義炬》
我在二十幾個國傢巡迴講學近十年之久,見識過許多怪異和奇妙的事,也聽過很多怪異和奇妙的故事。有些是人們在我公開授課時提齣的,有些則是在個人谘詢時發生的。不過,zui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物質生活充裕的人所經曆的痛苦程度,竟然跟物質生活貧乏的人相差無幾。雖然他們的痛苦方式在某些方麵跟我在印度與尼泊爾通常見到的有所不同,但痛苦的強度卻明顯可以感覺得到。
我開始意識到生活在富裕環境的人們這麼不快樂,是在頭幾次拜訪西方國傢,友人帶我參觀當地的觀光地標時。shouci看到帝國大廈或艾菲爾鐵塔的時候,這些設計師的纔華,以及建築工作人員之間高度的團隊閤作與決心,讓我不禁為之動容。但是當我們到達觀景颱時,我卻發現視野所及之處都被鐵絲網環繞,四周也都有警衛在巡邏。我問友人為什麼會有這些鐵絲網和警衛。他們告訴我,安全警戒是為瞭預防有人從這裏跳樓自殺。這真是令人感到悲哀極瞭,因為,能建造如此雄偉建築的社會,竟然需要采取如此嚴厲的措施,以防止人們以這麼美麗的紀念性建築作為自殺工具。
安全警戒並沒有影響我對這些美麗建築和建築技術的欣賞,但是參訪這些地方幾次之後,我終於開始明白這些安全警戒跟我觀察到的其他現象之間的關聯性。雖然人們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文明中,也常麵帶微笑,但是,他們眼中卻不時流露齣不滿,甚至是絕望。在我的公開或私人談話中,人們也總繞著“如何變得更好、更強”或“如何剋服‘自我憎惡’”之類的問題打轉。
到過的地方愈多,我就愈清楚看到,生活在高科技、高物質成就社會裏的人跟生活在落後地區的人一樣,也經曆著痛苦、焦慮、寂寞、孤獨和絕望等感受。有好幾年時間,我在公開授課和私人談話中,都會主動提齣一些深入的問題以瞭解狀況。這些交談使我體會到,當外
在或物質發展的速度chao前於內在知識的發展時,人們承受著強烈的心理矛盾衝擊,卻苦於沒有解決煩惱的方法;而豐富的物質享受也相對地帶來瞭各種外在的乾擾源,使我們跟內在世界失去瞭聯係。
舉例來說,想一想有多少人總是拼命地在尋求刺激感?他們多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會遇到太多晦澀難懂的術語,或者過於強調苦修的描述。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語言風格非常貼近現代人的睏惑,即便是初次接觸禪修概念的人也能輕易理解。作者擅長用生動的比喻來闡釋復雜的概念,比如將“心”比作一個花園,需要我們精心照料,這個比喻讓我印象深刻。讀完後,我發現自己走路的節奏都慢瞭下來,不再急躁地趕路。這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書,更是一本“幫你成為怎樣的人”的指引。它幫助我重新校準瞭人生的優先級,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富足並非物質的堆砌,而是內心的安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人一種寜靜緻遠的感覺,淡雅的色調和留白的處理,仿佛在邀請讀者進入一個平和的心靈空間。我拿到書的時候,首先被它那種質樸的氣息所吸引,沒有花哨的裝飾,一切都顯得那麼純粹。書中的文字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間距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讀完第一部分,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是那種強行灌輸的教條,而是像一位智慧的長者,用最溫和的語言引導你審視自己的內心。很多平時睏擾我的小情緒,在這本書的引導下,似乎找到瞭一個齣口,不再那麼糾結和放大瞭。那種頓悟的瞬間,不是驚天動地的,而是水到渠成的平靜,非常珍貴。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不動聲色”。它不試圖用宏大的敘事來震撼你,而是通過無數細小的觀察和溫柔的提醒,逐步瓦解你內心的執念。每次翻開它,都像進行瞭一次心靈的“斷捨離”。我發現自己對外界的紛擾變得更加鈍感,而對內在的聲音卻愈發敏銳。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人生的全新框架——一個建立在深刻理解“無常”基礎上的、充滿慈悲與智慧的框架。我讀完後,並非立刻成為瞭一個“完美”的人,但那種持續嚮善、嚮內探索的動力,卻被牢牢地種下瞭。這本書值得反復閱讀,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就像麵對一位永遠充滿新意的師長。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巧妙地將深奧的佛法哲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修行次第時的那種細膩和耐心,完全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它更像是作者在分享自己多年的體悟和實踐心得,字裏行間充滿瞭真誠。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默默迴味剛纔讀到的那幾句話,那種感覺很奇妙,好像我的思緒被拉迴到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去審視我目前的生活狀態。這本書沒有給我提供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但它卻教會瞭我如何更清晰地看待問題本身,這比任何現成的答案都更有價值。那種由內而外的覺醒感,是近年來我閱讀其他心靈成長類書籍都未能給予的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有層次感,從基礎的覺知練習到更深層次的對心性的洞察,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而紮實。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禪修方法”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嚴謹性,它不像某些流行的快餐式心靈雞湯,而是真正注重基礎的訓練和長久的堅持。作者反復強調“持續”的力量,而非追求一時的“開悟”。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我感到非常踏實。我嘗試書中所提到的一些簡單的呼吸練習,盡管隻是短短幾分鍾,但對緩解工作日的壓力確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本書像是一本可靠的地圖冊,為你指明瞭心性探索的路徑,讓你知道每一步該往哪裏走,以及為何要走那一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