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聰訓齋語》
作者:馮保善/注譯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17/06/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462981
叢書系列:古籍今注新譯叢書
規格:平裝 / 30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中國古典文學> 經史子集
內容簡介
《聰訓齋語》是一部家訓隨筆。作者張英,康熙六年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桐城張家,人才輩出,向有「父子大學士」、「三世得諡」、「四任江蘇學政」、「六代翰林」之美譽。作為桐城名門望族的直接開啟者、設計師,張英的《聰訓齋語》,對其家族的綿延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曾國藩家書中鄭重再三地向子姪推薦此書,足見其推崇備至。《聰訓齋語》所涉內容頗為廣泛,其重點討論,則不外乎立品、讀書、養身、擇交、節儉數端。書名「齋語」,而不稱「家訓」,昭示了著者更喜歡書齋閒話、父子祖孫閒談的教育策略,及其探索子孫教育路徑的良苦用心。本書注釋語譯簡明暢達,評析文字出之會心,深入淺出,堪為讀者閱讀之佐助。
作者簡介
馮保善
河南新鄉市人,文學博士,曾任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編審,現為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教育學院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區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小說戲曲及明清文化。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序
導 讀
正 文(取每則首句為標題)
卷 上
一 聖賢領要之語 一
二 聖賢仙佛皆無不樂之理 八
三 予擬一聯將來懸草堂中 十二
四 唐詩如緞如錦 十四
五 昌黎聽穎師琴詩有云 十六
六 古人以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 二二
七 山色朝暮之變無如春深秋晚 二九
八 人家僮僕不宜多畜 三二
九 昔人論致壽之道有四 三五
一○ 人生不能無所適以寄其意 四三
一一 山居宜小樓 四六
一二 人生於珍異之物決不可好 四九
一三 天體至圓 五三
一四 人往往於古人片紙隻字珍如拱璧 五八
一五 予嘗言享山林之樂者 六二
一六 予於歸田之後誓不著緞 六八
一七 古人美王司徒之德曰 七二
一八 予性不愛觀劇 七五
一九 移樹之法江南以驚蟄前後半月為宜 七八
二○ 予少年嗜六安茶 八一
二一 論語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八三
二二 人生適意之事有三 八八
二三 予自四十六七以來講求安心之法 九六
二四 予之立訓更無多言止有四語 九九
卷 下
二五 人生必厚重沉靜而後為載福之器 一○五
二六 楷書如坐如立 一二○
二七 法昭禪師偈云 一二四
二八 論語文字如化工肖物 一二八
二九 古人讀文選而悟養生之理 一三一
三○ 世人只因不知命不安命生出許多勞擾 一三三
三一 予生平嗜卉木遂成奇癖 一三七
三二 古人佩玉朝夕不離 一三九
三三 人生以擇友為事 一四二
三四 學字當專一 一四六
三五 龍眠芙蓉谿吾朝夕夢寐所在也 一五○
三六 辛巳春分日予攜大郎二郎六郎出西直門 一五三
三七 時文以多作為主 一五六
三八 治家之道謹肅為要 一五九
三九 人之居家立身不可好奇 一六一
四○ 與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須有益於人 一六三
四一 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後所讀之書迥異 一六六
四二 凡物之殊異者必有光華發越於外 一七二
四三 余久歷世塗日在紛擾榮辱勞苦憂患之中靜念解脫之法 一七九
四四 古稱仕宦之家如再實之木 一八三
四五 子弟自十七八以至廿三四實為學業成廢之關 一九六
四六 讀書須明窗淨几 一九九
四七 易經一書言謙道為詳備 二○三
四八 譚子化書訓儉字詳 二○八
四九 人生髫稚不離父母 二一三
五○ 人生件事莫如安分 二一七
附 錄:張英傳記評論資料選編
壹 先考予告光祿大夫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謚文端敦復府君行述 二二五
貳 張文端公墓表代李厚菴相國作 二四三
參 張文端公事略 二四四
肆 大學士張英 二四七
伍 張 英 二四八
陸 張 英 二五○
柒 張文端公傳 二五三
捌 曾國藩評《聰訓齋語》 二五五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刻意去卖弄学问,也没有故作高深。相反,它用一种非常平和、亲切的姿态,将那些蕴含着千古智慧的道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之中,让你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在处理“家庭伦理”问题时的细腻和深刻。书中通过描绘一些古人的家庭生活片段,展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羁绊和责任担当。它让我反思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如何去更好地维系家庭的和睦,如何去理解家人的情感需求。这种来自古典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更温馨、更和谐的家庭关系。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优美,虽然是古籍,但经过译者的精心打磨,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像是在品味一首首婉约的诗篇,充满韵味。它绝对是一本可以让你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并从中获得力量和启示的佳作。
评分这本《新译聪训斋语》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有些浓烈,但细细品味,那股醇厚的香气和回甘,却能让你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我特别欣赏它在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平衡。虽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典智慧,但它并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为我们这些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关于“修身养性”的道理,当时我正面临一些生活中的困扰,感到心力交瘁。读完之后,我仿佛茅塞顿开,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从繁杂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找到内心的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迷茫时为你点亮前行的路,在你失落时给你温暖的慰藉。而且,它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翻阅起来也非常舒服,这无疑也提升了阅读的整体体验。我觉得,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在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有点复古,初看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晦涩,但当你真正翻开它,那股扑面而来的智慧和温情,绝对会让你爱不释手。我个人尤其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你身旁,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那些深刻的人生道理。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道理,都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没有大道理的空洞说教,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去体会,去感悟。例如,书中提到关于“知足常乐”的某个篇章,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它让我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攀比和焦虑,提醒我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能触动人心。而且,我发现这本书在语言上也很有讲究,虽然是古典文学,但译文读起来一点都不生涩,反而有一种韵味十足的美感。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篇章的起承转合,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读起来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身心愉悦。
评分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但当我真正投入其中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就像一本藏宝图,每一次翻阅,都能挖掘出新的宝藏。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学习之道”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学习”,更是深入剖析了“如何学”以及“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书中那些关于古人治学严谨、勤奋刻苦的故事,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它让我认识到,学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深刻的反思。而且,这本书在逻辑结构上也安排得非常巧妙,每个章节之间都仿佛有无形的线索相连,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读完之后,你会感觉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全面。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自我提升,或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我必须要说,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那些看似深奥的人生哲理,以一种极为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枯燥,不乏味,反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每当读到某个章节,我都会感觉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某个片段,或者听到了内心深处的声音。它不像是一些励志书籍,给你一堆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为人处世的智慧,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提到关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论述,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它提醒我,真正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利益或表面的奉承之上,而是源于内心的契合和真诚的关怀。这种深刻的见解,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典的典雅,又不失现代的灵动,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享受。我常常会在睡前读上几页,它总能带给我一种宁静和力量,让我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