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自2017.10.1起全面上线电子发票,从三方仓储直接出货的商品一律采用电子发票的形式发送到客户预留的手机。请客户填写好正确和完整的企业抬头和税号。如需要发送到邮箱的,可通过京东咚咚联系在线客服提供邮箱地址。
发货时间公告:
现货商品 :周一至周五下单48小时内出货。
北上广深及江浙沪市区内一般2-5天到货,其他地区一般3-7天到货。我司使用中通和Z物流多库房就近出货(无法接受挑选物流公司望理解),包裹在运送途中不显示运单号。抵达目的地城市之后,会在派件当天显示物流单号,还请广大客户知晓!耐心等待包裹哦!两种快递的查询方式如下:
Z物流查询网站:https://www.kuaidi100.com/all/yamaxunwuliu.shtml
中通快递:https://www.kuaidi100.com/all/zt.shtml
预售商品:到货时间请参考“商品副标题”和内页说明。
预订商品:该类是为顾客从海外特别 订购的,正常情况30-60天内发货,付款24小时后因海外已转接安排空运流程,无法退货和取消。请务必知悉!
(海外预定对接出版社库存实时发生变动,可能会发生海外出版社库存无法满足的情况,因海外库存为不可控因素,如库存无法满足,商家会尽快联系客户取消订单,请确保联系电话和短信的通畅。带来不便还请广大客户理解和配合,感谢。)
在线客服:每天上午9:00-晚间22:00(双休日、节假日也有值班客服哦,如遇吃饭离开,还请耐心等待)。疑难问题请在工作日9:00-17:00联系售后客服处理。
——————————————————————————————————————————————————————————————
ISBN:9789865785833
暂时没有内容介绍,请见谅!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图片展示
——————————————————————————————————————————————————————————————
注意事项:
1,海外“预定”和现货图书请分开下单!:
由于“预定商品”是为顾客做特需订购(一般是国内无现货图书),与“现货”不同,是单独下订单给海外出版社,请广大顾客务必将“预定商品”与“现货商品”分开下单,共同下单会造成订单无法报出的情况,请务必分开下单!
2, 凡收货地址为港、澳、台的读者,请先询问在线客服确认地址是否可送,需要补运费。如不联系客服直接拍下商品的,商家将无法予以发货;因收件地址问题而申请退款者,请在申请理由中注明拍错宝贝,其他申请理由不予审核,请理解和配合。
3,关于退换货:
3.1,个人原因退换货运费需要客户自己承担,还请知悉。
3.2,破损原因退货是需要买家拍摄:1破损商品照片,2完好外包装照片,请将这两张照片发给商家在线客服审核,如收到商品时外包装已经破损,请直接拒收!(即便前台收下或被放自提柜,只要不是本人签收,都可以直接联系快递员取回的。务必不要对外包装已破损的商品进行签收和拆包)。这样商家能向快递公司索赔,外包装破损仍然签收的情况商家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请知悉。
3.3,含原装塑封的商品拆封后将影响二次销售。 商家只接受未拆封商品的退换货,拆封后造成的损失商家无法承担,还请买家考虑好了再拆封,原装塑封商品拆封后不接受退货,请知悉!
4,关于纸张发黄:
有的买家反映购得图书纸张不够亮白(漂白剂和荧光剂),在此我方特此说明:
原版小说大多采用环保再生纸,环保纸特点:微黄(无漂白、更护眼)、纸质略薄、轻便 。原版小说大多为小开本便于携带,字体小绝非质量问题。请知悉!如有必需,我司可向平台出示海外出版社提供的出货发票。相信消费者们雪亮的眼睛,请不要主观诽谤我们是盗版 。我司商品100%为正版!
穿越文化藩篱,构建地道表达:一本深入理解英语思维的指南 书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艺术:从“懂”到“会用”的实践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词汇或语法手册,而是一份旨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英语应用能力质的飞跃的深度实践指南。我们深知,许多学习者耗费大量时间在记忆单词和理解语法规则上,却在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场景中感到力不从心,难以理解母语者表达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维逻辑。本书将焦点从“语言结构”转向“语言背后的文化操作系统”,致力于揭示英语思维模式的底层逻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表达”。 本书共分为六个核心部分,层层递进,引导读者完成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构建的转变。 --- 第一部分:英语思维的“操作系统”:拆解逻辑框架 这一部分深入剖析英语思维区别于其他语言体系的根本差异。我们将重点探讨“线性逻辑”与“语境依赖”之间的张力,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句法结构和信息组织的优先级。 1. 欧陆思维的基石:主谓宾的权力结构: 探讨英语句子如何围绕“谁做了什么”这个核心信息点构建,以及这种结构如何影响我们对事件的描述顺序。我们将分析“主动语态”为何在英语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自信和明确性需求。 2. 动词的张力与时态的哲学: 英语中复杂且精妙的时态系统,不仅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对事件完成度、持续性以及说话者态度的微妙表达。本章将详细解析完成进行时态(Perfect Continuous Tenses)如何承载“时间流逝感”和“间接影响”,而非简单的时间点描述。 3. 隐含信息与“说与不说”的艺术: 对比中西方文化中对“留白”的不同处理方式。在英语表达中,哪些信息必须明确指出(Explicit),哪些信息可以依靠上下文推断(Implicit)。我们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展示过度依赖语境可能导致的沟通障碍。 --- 第二部分:地道表达的“语料库”:超越字典的词汇运用 词汇学习不应停留在孤立的词义记忆。本部分强调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情感负载”和“搭配习惯”。 1. 动词短语(Phrasal Verbs)的生命力: 动词短语是英语的“肌肉纤维”。本书将根据主题(如“推进”、“中断”、“解决”)对高频动词短语进行系统分类,并深入解析其前置介词或副词如何微妙地改变核心动词的含义,实现比单个词汇更生动的表达。 2. 习语与典故的“文化钥匙”: 许多英语表达根植于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特定的社会习俗。本章提供了一份精选的、在现代商务和日常交流中仍高频使用的习语清单,并详细追溯其来源,帮助学习者在恰当的时机,自信且准确地使用它们,避免望文生义的尴尬。 3. 形容词与副词的“精准制导”: 探讨如何选择力度恰当的修饰词。例如,区分 angry、furious 和 irate 在情绪强度上的递进关系,以及如何使用副词来调整语气,使沟通更具说服力或同理心。 --- 第三部分:场景驱动的沟通脚本:从会面到辩论 本部分将理论应用于实战,聚焦于职场和学术环境中常见的五大沟通场景,提供结构化的表达框架。 1. 高效会议管理:引导与控场的语言策略: 学习如何清晰地提出议程、打断不相关的讨论、引导意见分歧的双方达成共识的实用句式,强调“建设性反对”的表达方式。 2. 邮件往来的礼仪与效率: 剖析不同正式程度邮件的结构差异。重点讲解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请求、确认和跟进,避免使用过于冗长或模糊的措辞。 3. 谈判与说服的艺术: 如何运用“让步-坚持”的辩证结构来构建有力的论点。分析如 Granted that... however... 这样的连接结构在软化立场同时坚持核心利益中的作用。 4. 跨文化冲突的化解: 教授如何使用非指责性的语言(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基础模型)来表达不满或指出错误,重点在于描述行为和影响,而非评价个人。 --- 第四部分:语篇构建的连贯性:信息流的导航 一个好的陈述,其信息流必须如河流般顺畅自然。本章专注于连接词和过渡语的使用,确保听众或读者能轻松跟上思路。 1. 逻辑连接的层级: 系统梳理表示“因果”、“对比”、“递进”、“总结”的连接词,并根据它们对句子重心的影响进行排序(例如,是放在句首强调逻辑关系,还是嵌入句中保持句子平滑)。 2. 话题的“锚定”与“转换”: 学习如何使用短语(如 Turning to..., On a related note...)来平稳地从一个次要话题过渡到主要论点,或在长时间的陈述中重新“锚定”听众注意力。 3. 叙事的时间轴构建: 在讲述故事或描述流程时,如何通过时间副词和短语(Subsequently, At that juncture)来构建清晰、不混乱的时间顺序。 --- 第五部分:听力中的“噪音过滤”:解码真实语速下的信息 真实的口语交流充满了省略、重音变化和语流现象(如连读、吞音)。本书提供了一套主动听力训练方法。 1. 抓取“信号词”而非逐词翻译: 训练学习者快速识别句子中的核心信息(如否定词、限定词、关键动词),忽略功能词的细微变化。 2. 语速适应性训练: 介绍如何通过模仿和影子跟读(Shadowing)技术,训练大脑处理高密度信息流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对自然语速下的信息压缩时。 3. 消除对“口音”的恐惧: 探讨不同英语口音(如美式、英式、澳洲)在发音上的系统性差异,并提供应对策略,强调理解重音模式比模仿完美发音更为重要。 --- 第六部分:自我修正与持续精进:建立反馈回路 语言学习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最后一部分指导学习者如何有效利用反馈,并将所学知识内化。 1. 从错误中学习的解剖学: 建立个人“易错点日志”,记录下因文化差异或思维模式差异导致的表达失误,并系统地分析其根本原因。 2. 语感培养的“微习惯”: 推荐每日进行的高效“微输入”练习,如精读一篇短小但信息密集的文章,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其核心逻辑,以固化新的思维框架。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不再满足于“能看懂”的阶段,而是能够有意识地模仿地道的思维路径,自信地在任何跨文化交流场合中,构建出清晰、精准且富有影响力的英语表达。本书旨在成为您从“语言学习者”蜕变为“有效沟通者”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