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
原价:3.50元
作者:孙佳 责任编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4-01
ISBN:9787540427399
字数:
页码: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内容提要
格林卡 (1804—1857) 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自幼学习钢琴、小提琴,并接触民间音乐。1818~1822年就读于圣彼得堡高等教育学院附属贵族寄宿学校,同时跟J·菲尔德、C·迈耶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20年代中期开始作曲,曾写过歌曲、室内乐和钢琴小品。1830~1833年游历意大利,悉心研究意大利歌剧。1833~1834年赴维也纳和柏林,曾随s·德恩认其学习作曲,在此期间立志按俄罗斯风格进行创作。1834年回国后进入创作旺盛期,1836年完成歌剧《为沙皇献身》(革命后改名《伊凡·苏萨宁》,在圣彼得堡上演后受到热烈欢迎,这是第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并享有国际声誉的俄罗斯歌剧。1842年完成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歌剧,音乐带有东方幻想色彩。1844~1847年游历法国和西班牙,1848年经华沙回国。在此期间的主要作品有两首西班牙序曲:《霍塔·阿拉贡》(1845年)、《马德里之夜》(1848年)和幻想的《卡玛林斯卡亚》(1848年)。后者以两首俄罗斯民歌为主题发展而成,作品精致而独具特色,被誉为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作品。格林卡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对以后的俄国作曲家的创作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均有明显影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感到非常惊喜。它并非按照传统的线性叙事展开,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多视角、多时空的叙事方式,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饱满。有时候,我会发现作者在不同章节之间跳跃,但这种跳跃却并非突兀,反而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音乐变奏,让节奏感十足。这种非线性的叙事,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让我主动去寻找故事之间的关联,去拼凑完整的图景。这种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和乐趣。我喜欢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创作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束缚,赋予了故事全新的生命力。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种阅读体验的丰富性,是很多平庸之作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时代印记。我感觉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他所使用的词汇既精准又富有诗意,能够瞬间将我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场景之中。很多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描写,它们如同画龙点睛一般,让整个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精妙的语句,试图去理解其中更深层的含义。这种语言的魅力,能够极大地提升读者的审美体验,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这本书的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一种情感的抒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第一印象。封面上“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几个字,字体选择既古朴又富有力量,色彩搭配上,深邃的蓝底衬托着金色和银色的装饰,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宏伟的音乐殿堂。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特别欣赏封面插画的选择,那是一种抽象而又充满情感的表达,似乎在用色彩和线条描绘音乐的灵魂。整体的视觉感受是庄重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书页中蕴含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摆放在书架上,就能为空间增添一份文化底蕴。这种对书籍外观的考究,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价值,让人充满期待。即使尚未阅读,仅仅是这份精致的包装,就足以让它在我的藏书中脱颖而出,成为我愿意反复摩挲把玩的对象。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滋养。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引发了我对自身生活和周遭世界的深刻反思。我发现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他们的困境,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坚持,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本书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探索。它像一位智者,用沉静而有力的声音,与我进行灵魂的对话。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拓宽了,对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到内心充实而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这本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升华。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式的,仿佛我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眼见证了卡玛林斯卡亚的传奇。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事件,而是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的细微波动,将人物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其中一些描写所打动,那些细腻的心理刻画,让我仿佛能听到人物的心跳,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的运用极其富有表现力,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沉婉转,恰如其分地烘托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常常会因为某个段落的精彩描写而停下来反复品味,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去揣摩作者下笔时的心境。这种文字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将我与书中的人物紧密连接。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灵魂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