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共2册 总价格:106元
9787508634159
9787508648286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 自私的基因(道经斯经典作品三十周年纪念版)(精) |
作者: | 道金斯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68 | 页数: | 371 |
现价: |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ISBN号: | 9787508634159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出版社: | 中信 | 版次: | 1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内容提要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
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
,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
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
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
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这
是第一次。他惊世骇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
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
,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
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
的理解。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络调查,评选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他的畅销书中,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目录 三十周年珍藏版序
第二版序
前言
序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人类呢
第二章 复制基因
第三章 不朽的螺旋圈
第四章 基因机器
第五章 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第六章 基因道德
第七章 计划生育
第八章 世代质检的争斗
第九章 两性之间的争斗
第十章 你为我挠痒,我就骑在你头上
第十一章 觅母:新的复制基因
第十二章 好人终有好报
第十三章 基因苦旅
注释 精彩导读 一个更为复杂的可能性是,每块构件对其同类并无亲和力,而对其他的
某
一类构件却有互相吸引的亲和力。如果情况是这样的,复制基因作为样板的
作
用并不产生完全相似的拷贝,而是某种“反象”,这种“反象”转过来再产
生
和原来的正象完全相似的拷贝,对我们来说,不管原来复制的过程是从正到
反
还是从正到正都无足轻重;但有必要指出,现代的第一个复制基因即DNA分
子,它所使用的是从正到反的复制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突然间,一种新的
“稳定性”产生了。在以前,汤里很可能并不存在非常大量的某种特殊类型
的
复杂分子,因为每一个分子都要依赖于那些碰巧产生的结构特别稳定的构件
。
第一个复制基因一旦诞生了,它必然会迅速地在海洋里到处扩散它的拷贝,
直
至较小的构件分子日渐稀少,而其他较大的分子也越来越难有机会形成。
这样我们到达了一个具有全都一样的复制品的大种群的阶段。现在,我
们
必须指出,任何复制过程都具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它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它
准会发生差错。我倒希望这本书里没有印刷错误,可是如果你仔细看一下,
你
可能会发现一两个差错。这些差错也许不至于严重地歪曲书中句子的含义,
因
为它们只不过是“第一代”的错误。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印刷术尚未问
世
之前,如福音之类的各种书籍都是手抄的。以抄写书籍为业的人无论怎样小
心谨慎,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差错,何况有些抄写员还会心血来潮,有
意“改进”一下原文。如果所有的抄写员都以同一本原著为蓝本,那么原意
还
不至于受到太大的歪曲。可是,如果手抄本所依据的也是手抄本,而后者也
是
抄自其他手抄本的话,那么谬种就开始流传、积累,其性质也更趋严重。我
们
往往认为抄写错误是桩坏事情,而且我们也难以想象,在人们抄写的文件中
能
有什么样的错误可以被认为是胜于原文的。当犹太圣典的编纂人把希伯来文
的
“年轻妇女”误译成希腊文的“处女”时,我想我们至少可以说他们的误译
发
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圣典中的预言变成“看哪!一个处女将要受孕并
且
要养一个儿子……”不管怎样,我们将要看到,生物学的复制基因在其复制
过程中所造成的错误确实能产生改良的效果。对生命进化的进程来说,产生
一
些差错是必不可少的。原始的复制基因在复制拷贝时其精确程度如何,我们
不
得而知。今天,它们的后代DNA分子和人类所拥有的最精密的复印术相比却
是准确得惊人的。然而,差错最终使进化成为可能。原始的复制基因大概产
生
过多得多的差错。不管怎样,它们出过差错是确定无疑的,而且这些差错是
积
累性的。
随着复制错误的产生和扩散,原始汤中充满了由好几个品种的复制分子
组
成的种群,而不是清一色的全都一样的复制品,但都是同一个祖先的“后裔
”。
它们当中会不会有些品种比其他品种拥有更多的成员?几乎可以肯定地说:
是
的。某些品种由于内在的因素会比其他品种来得稳定。某些分子一旦形成后
就
安于现状,不像其他分子那样易于分裂。在汤里,这种类型的分子会相对地
多
起来,这不仅仅是“长寿”的直接逻辑后果,而且因为它们有充裕的时间去
复
制自己。因此,“长寿”的复制基因往往会兴旺起来。如果假定其他条件不
变
的话,就会在分子的种群中出现一种寿命变得更长的“进化趋向”。
但其他条件可能是不相等的。对某一品种的复制基因来说,它具有另外
一个甚至更为重要的、为了在种群中传布的特性。这就是复制的速度或“生
育
力”。如果A型复制分子复制自己的平均速度是每星期一次,而B型复制分子
则是每小时一次,显而易见,不需多久,A型分子就要大为相形见绌,即使A
型分子的“寿命”再长也无济于事。因此,汤里面的分子很可能出现一种“
生
育力”变得更强的“进化趋向”。复制基因分子肯定会选择的第三个特性是
复
制的准确性。假定X型分子与Y型分子的寿命同样长,复制的速度也一样快,
但X型分子平均在每10次复制过程中犯一次错误,而Y型只在每100次复制
过程中犯一次错误,那么Y型分子肯定要变得多起来。种群中X型分子这支队
伍不但要失去它们因错误而养育出来的“子孙”,还要失去它们所有现存或
未
来的后代。
如果你对进化论已有所了解的话,你可能会认为上面谈到的最后一点似
有
自相矛盾之嫌。我们既说复制错误是发生进化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但又
说
自然选择有利于高精确度的复制过程,如何能把这两种说法调和起来?我们
认
为,总的说来,进化在某种含糊的意义上似乎是件“好事”,尤其是因为人
类
是进化的产物,而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想要”进化。进化是偶然发生的,
不
管你愿意不愿意,尽管复制基因(以及当今的基因)不遗余力地防止这种情
况
的发生。莫诺(Jacques Monod)在他纪念斯宾塞的演讲中出色地阐明了这
一
点。他以幽默的口吻说:“进化论的另一个难以理解的方面是,每一个人都
认
为他理解进化论!”让我们再回到原始汤这个问题上来,现在汤里已存在一
些
分子的稳定品种。所谓稳定的意思是,那些分子要么本身存在的时间较长,
要
么能迅速地复制,要么能精确无误地复制。朝着这三种稳定性发展的进化趋
向
是在下面这个意义上发生的:如果你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分别从汤中取样,后
一
次的样品一定含有更大比例的寿命长或生育力强或复制精确性高的品种。生
物
学家谈到生物的进化时,他所谓的进化实质上就是这个意思,而进化的机制
是
一样的——自然选择。
P18-20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 娱乐至死(精) | 开本: | 2 |
作者: | (美)尼尔·波兹曼|译者:章艳 | 页数: | |
定价: | 38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ISBN号: | 9787508648286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出版社: | 中信 | 版次: | 1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目录: 前言
**部分
**章 媒介即隐喻
第2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3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4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5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二部分
第6章 娱乐业时代
第7章 “好……现在”
第8章 走向伯利恒
第9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0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1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
精 彩 页: 内容提要: 尼尔·波兹曼编著的《娱乐至死(精)》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世界**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