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卿、吳軍尚主編的《中醫筋骨三針療法(供 針灸骨傷針刀專業用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 》20餘萬字,書中300餘幅插圖。上篇總論部分詳細 介紹瞭經筋學說新理論及軟組織損傷的特點,筋膜病 變區分布特點,筋骨三針法的觸診方法,人體立體三 角平衡學說,三針法入路要點、治病機製、針法要領 、操作技巧、八大針法、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 ;下篇各論部分分為三個章節,分彆對60多種常見筋 骨傷病、軟組織損傷病及脊柱相關病的病因病理、臨 床診斷、筋骨三針法的具體操作、注意事項,進行瞭 詳細的敘述,並列舉瞭應用筋骨針臨床治療實際病例 。該針法拓展瞭水針刀療法的診療範圍。著重對頸、 腰椎術後綜閤徵、外傷後遺癥、中風後遺癥、廣泛性 肌筋膜炎、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癥、骨性關節 炎、神經卡壓癥等筋骨傷科疑難病進行瞭詳細的介紹 。
上篇 總論
**章 概述
**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曆史背景
第二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概述
第二章 經筋學說及筋膜組織概述
**節 傳統中醫經筋學說
傳統十二經筋學說
一、手陽明經筋
二、手少陽經筋
三、手太陽經筋
四、手太陰經筋
五、手厥陰經筋
六、手少陰經筋
七、足太陽經筋
八、足少陽經筋
九、足陽明經筋
十、足太陰經筋
十一、足厥陰經筋
十二、足少陰經筋
第二節 關於十四經筋區帶動靜筋結治療點新學說
一、手部腕背三陽關經筋區帶與筋結治療點
二、手部腕前三陰關經筋區帶與筋結治療點
三、足部外踝三陽關經筋區帶與筋結治療點
四、足部內踝三陰關經筋區帶與筋結治療點
五、任、督經筋區帶與筋結治療點
第三節 人體筋膜的組成
一、淺筋膜
二、深筋膜
第四節 筋膜病變治療點的分布
第五節 軟組織筋膜病變診斷思路
一、肌筋膜病變診斷時應明確以下幾個方麵
二、診斷方法
第六節 骨質增生癥與骨內高壓癥的治療機製
一、骨質增生癥的治療機製
二、骨內高壓癥的治療機製
第七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對筋膜損傷作用機製
一、筋骨針的鬆解作用
二、三角平衡功能
三、針刺療效
第三章 關於中醫筋骨三針療法創新理論依據
**節 人體筋膜的高發病變區三針法要點
第二節 人體肌筋膜立體三角區的劃分依據
第三節 人體肌筋膜立體三角區的具體劃分
第四章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定點定位
第五章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診療要點
**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的針法特點
第二節 不同疾病應用不同的三針法
第三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常用的定位方法
第六章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操作步驟
第二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常用針法
一、常用的進針方法
二、具體操作步驟
第三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常用方藥
第四節 中醫筋骨三針療法適應證、禁忌證及注意事項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
三、注意事項
第七章 如何提高療效規避醫療風險
一、醫患溝通是規避醫療風險的前提
二、微細解剖是微創針刀的基礎
三、危險區的劃分
四、方嚮決定安全
五、音樂療法的應用
六、飲水療法的應用
七、關於針法的選擇
八、關於治療時間的選擇
下篇 論治
**章 脊柱相關性疾病
**節 頸源性頭痛
第二節 頸肌筋膜炎
第三節 頸一橫突綜閤徵
第四節 頸二棘突綜閤徵
第五節 頸七棘突綜閤徵
第六節 中風偏癱後遺癥
第七節 中風失語後遺癥
第八節 後頸部肌筋膜綜閤徵
第九節 落枕
第十節 頸椎術後綜閤徵
第十一節 胸椎小關節錯位綜閤徵
第十二節 胸椎術後綜閤徵
第十三節 棘間與棘上韌帶損傷
第十四節 脊神經後支綜閤徵
第十五節 腰背筋膜炎
第十六節 腰肌勞損
第十七節 腰三橫突綜閤徵
第十八節 腰椎間盤突齣癥
第十九節 腰椎術後綜閤徵
第二十節 腰骶慢性筋膜間室綜閤徵
第二十一節 坐骨神經痛
第二十二節 強直性脊柱炎
第二十三節 肋軟骨炎
第二十四節 慢性筋膜間室綜閤徵
第二十五節 腹外斜肌損傷
第二十六節 腰骶椎骨質增生
第二十七節 骶髂筋膜攣縮徵
第二十八節 骶尾部損傷
第二十九節 麵部濕疹
第三十節 肥胖癥
第三十一節 痤瘡
第二章 肩及上肢疾病
**節 頸肩臂綜閤徵
第二節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
第三節 肩胛彈響綜閤徵
第四節 四邊孔綜閤徵
第五節 肩胛上神經卡壓癥
第六節 肱骨外上髁炎
第七節 臂、手部肌筋膜綜閤徵
第八節 腕管綜閤徵
第九節 掌腱膜攣縮癥
第十節 手筋膜問室綜閤徵
第三章 臀及下肢疾病
**節 臀上皮神經痛
第二節 臀中肌損傷綜閤徵
第三節 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閤徵
第四節 臀筋膜問室綜閤徵
第五節 梨狀肌綜閤徵
第六節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癥
第七節 大粗隆疼痛綜閤徵
第八節 髂脛束攣縮
第九節 大腿筋膜間室綜閤徵
第十節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第十一節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第十二節 小腿筋膜間室綜閤徵
第十三節 足踝部軟組織損傷
第十四節 踝管綜閤徵
第十五節 跟腱周圍炎
第十六節 跟痛癥
第十七節 蹠痛癥
主要參考文獻
我是一位在針灸骨傷領域深耕多年的醫生,對於臨床上遇到的各種筋骨疑難雜癥,我總是在不斷地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中醫筋骨三針療法》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近年來遇到的最令人眼前一亮的一本教材。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具有創新性的治療體係。我一直認為,筋骨疾病的治療,需要將解剖、生理、病理和針灸治療有機地結閤起來。《中醫筋骨三針療法》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保留瞭中醫的精髓,更融入瞭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書中關於“三針”的選穴、配穴原則,以及操作手法,都經過瞭精心的設計和長期的實踐檢驗,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意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三針”在不同病癥中的作用機理的深入剖析,這使得我們能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更好地運用這一療法。大量的臨床經驗分享和成功案例,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也增強瞭我對這一療法的信心。這本書不僅是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更是我不斷提升臨床技能的動力源泉。
評分我是一名學習中醫針灸多年、對骨傷科疾病有一定研究的學子。在尋找能夠係統性提升我這方麵專業技能的讀物時,《中醫筋骨三針療法》進入瞭我的視野,並深深吸引瞭我。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其理論的原創性和實踐的指導性。它沒有停留在對傳統針灸方法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三針”療法在筋骨病治療中的獨特優勢,並對其進行瞭係統的理論構建。書中對筋骨解剖、生理病理的闡述,結閤瞭現代醫學的認識,使得中醫的理論更加生動和易於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三針”如何與筋骨的形態、功能、病理變化相結閤的分析,這使得針灸的選穴和操作不再是機械的,而是充滿瞭智慧和靈活性。書中提供的操作圖解非常清晰,穴位定位準確,操作要點突齣,這對於我們學生而言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此外,書中對疑難雜癥的探討,以及如何運用“三針”進行康復調理,都展現瞭該療法廣闊的應用前景。我能感受到編者在編寫過程中付齣的心血,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傳遞瞭一種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創新的精神。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醫筋骨病癥一直頗感興趣的基層針灸師,我一直想尋找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能指導實踐的教材。最近有幸翻閱瞭這本《中醫筋骨三針療法》,雖然我還在深入研讀中,但其中一些初步的感悟已經讓我激動不已。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三針”理論體係的係統梳理和創新性闡釋。我之前接觸過不少關於針灸治療筋骨病的書籍,但大多側重於某個特定病種或某類穴位,缺乏一個整體性的框架。《中醫筋骨三針療法》則不然,它將三針療法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構建,從理論源頭到臨床應用,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書中對於三針在不同筋骨病癥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如何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治,都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指導。特彆是書中列舉的大量典型病例,讓我看到瞭三針療法在實際操作中的強大生命力,這些案例的分析透徹,對癥下藥,充分體現瞭中醫的“形神閤一”和“辨證論治”的精神。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筋骨相連”和“氣血為本”的論述,這與我多年行醫的經驗不謀而閤,讓我對這一理論體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相信,隨著我更深入地學習和實踐,這本書必將成為我臨床工作中的一把利器,幫助我更好地為患者解決筋骨疼痛的睏擾。
評分我是一名對中醫傳統療法充滿敬畏,同時又樂於探索新知的針灸愛好者。最近,我偶然間接觸到瞭《中醫筋骨三針療法》這本教材,它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野。《中醫筋骨三針療法》並非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而是將深奧的中醫理論與精湛的針灸技法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尤其是在針對筋骨類疾病的治療上,展現齣瞭獨特的魅力。書中對於“三針”療法的闡述,不僅僅是穴位的介紹,更是對其背後深厚的哲學思想和臨床智慧的解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是如何將“筋”的柔韌與“骨”的支撐相互聯係,並通過“三針”的調和達到病癥的康復。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的分析方法,讓我對中醫治療有瞭更深刻的體會。書中關於辨證論治的論述,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筋骨病癥選擇閤適的“三針”組閤,都寫得非常具體和實用。那些生動的案例分析,更是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中醫的神奇療效。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針灸在解決現代人筋骨健康問題上的巨大潛力。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基層從事針灸臨床的醫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解決復雜筋骨疑難雜癥的有效方法。《中醫筋骨三針療法》這本書,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進的方嚮。我一直認為,中醫治療筋骨病,關鍵在於對“筋”和“骨”之間相互關係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通過針灸調動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中醫筋骨三針療法》恰恰在這方麵提供瞭獨特的視角。書中的“三針”理論,並非是對原有針灸理論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對大量臨床實踐的提煉和升華,形成瞭一套更加係統、高效的治療方案。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筋骨病”的辨證分型,它突破瞭傳統上對病癥的單一劃分,而是從筋骨的功能、受損部位、病程長短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這使得治療更具針對性。書中列舉的案例,涵蓋瞭頸肩腰腿痛、關節退行性病變、運動損傷等多種常見及少見病癥,其治療思路清晰,手法運用巧妙,效果顯著,這給瞭我極大的啓發。我試著將書中的一些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初步反饋是積極的,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和功能恢復速度都有瞭明顯的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