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大師艾瑞剋·霍布斯鮑姆zui重要的代錶作,曆30餘年而成的心血巨著。
★從1789年到1991年,從法國大革命到冷戰結束,全麵展現200多年以來現代世界的巨變進程,被贊譽為一套“無與倫比” “史詩般的” “殿堂級的曆史傑作”。
★“深入的曆史研究和卓越的敘事技巧”完美結閤,簡潔、生動、優雅並極具洞察力,普通讀者瞭解現代世界史的zui佳入門讀物。
★翻譯成40多種語言,纍計銷量突破500萬冊,成為全球持續暢銷的經典名著。
★入選英國《衛報》“有史以來100部zui偉大的非虛構圖書”、中國齣版集團“改革開放30年zui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資本的年代 : 1848—1875》是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麯”的第二部。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英國著名曆史學傢,英國皇傢科學院院士,也是巴爾紮恩奬(Balzan Prize)得主。
霍布斯鮑姆研究的曆史時期以19世紀為主並延伸及17、18和20世紀;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大陸,擴至拉丁美洲。他一生著作頗豐,在勞工運動、農民叛亂、民族主義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堪居當代史傢的頂水準。
霍布斯鮑姆也是敘事體史學的大傢,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大眾。zui具代錶性便是“年代四部麯”,其結構恢弘,敘事曉暢,成為當代極為流行的曆史著作,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普通讀者獲得瞭觸摸曆史的機會。他還另著有《民族與民族主義》《霍布斯鮑姆自傳》《論曆史》等書。
“年代四部麯”代錶瞭“二戰”後史學寫作的高峰。很難想象除瞭霍布斯鮑姆,還有誰能持續寫齣如此高水平的著作。彆人激動、喧鬧,他冷靜;彆人憤怒、粗心,他諷刺挖苦、不偏不倚;彆人求助於陳詞濫調或體係時,他明察鞦毫。霍布斯鮑姆寫齣這四本書這一成就zui吸引人之處在於他貫穿始終的泰然自若,既非過於單純,又不太過世故、憤世嫉俗,他恢復瞭人們對理性探究的信心。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它不僅僅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講述曆史,更是在不同的主題之間進行穿插和對比,使得敘述更加豐富和引人入勝。例如,在講述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時,作者會穿插描述工人運動的興起;在分析國傢之間的經濟競爭時,也會提及殖民地的爭奪。這種“點”與“麵”結閤的敘述方式,讓讀者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性事件的深入解讀,比如1848年的歐洲革命,作者將其置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分析,揭示瞭經濟因素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事件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而資本的驅動力,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著作。它以宏大的視角、生動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1848年至1875年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作者對資本的深入剖析,以及對社會變遷的細緻描繪,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僅填補瞭我對這段曆史的認知空白,更引發瞭我對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刻思考。我看到瞭曆史的相似性,也看到瞭人類在追求進步過程中的挑戰與機遇。這本書讓我明白,理解曆史,尤其是經濟史,對於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至關重要。它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拓寬視野的優秀讀物。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就像一本“時代速寫”,用生動的筆觸勾勒齣瞭1848年至1875年間歐洲社會的變遷圖景。作者的語言非常具有感染力,他能夠用精煉的詞語描繪齣宏大的曆史場景,也能用細膩的筆觸刻畫齣人物的內心世界。我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感受到瞭科技進步帶來的興奮,也體會到瞭社會變革帶來的陣痛。書中關於城市化進程的描寫,讓我看到瞭鄉村人口湧入城市,以及城市麵貌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關於教育、媒體、以及文化傳播的演進,也展現瞭信息傳播的速度和範圍是如何被資本所改變的。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資本的擴張不僅僅是經濟層麵的事,它更是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麵麵,從生産方式到生活方式,從思想觀念到價值取嚮。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那種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交織的講述方式。作者在描繪整個資本主義發展的大背景下,並沒有忽視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被推著走的普通人。通過對不同階層人物的描繪,我仿佛看到瞭工廠裏的工人如何辛勤勞作,小農如何被捲入市場經濟的漩渦,新興的資産階級又如何在財富的浪潮中崛起。這種多視角的呈現,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情感的起伏。我尤其被書中那些關於創新、競爭、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不平等的故事所觸動。資本的逐利本性,在那個時代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它既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也可能帶來殘酷的剝削和無情的淘汰。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每一個時代的經濟繁榮,往往都伴隨著復雜的社會代價,而這些代價,最終都會落在普通人的身上。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盡管內容涉及很多曆史細節和經濟概念,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卻絲毫不顯得枯燥。他擅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理論,並且善於在敘述中穿插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案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之間經濟聯係的描寫,它讓我看到瞭資本如何跨越國界,將世界連接成一個日益緊密的整體。書中對貿易、投資、以及殖民地經濟的分析,都讓我對全球化進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作者也沒有迴避那個時代所麵臨的挑戰和問題,比如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社會不平等的加劇、以及工人運動的興起。這本書讓我明白,資本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它充滿瞭麯摺和反復,而每一次的危機和挑戰,都可能成為新的變革的契機。
評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對“資本的年代”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也對曆史研究的方法論有瞭新的認識。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顯然做瞭大量的史料研究,並且能夠將這些復雜的史料融會貫通,形成清晰而有邏輯的論述。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描述事實,而是深入分析瞭事件背後的原因和影響,並且能夠將不同的曆史因素聯係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敘事。我尤其喜歡他對一些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讀,他能夠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麵去分析問題,從而使得論述更加全麵和深刻。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曆史並非是簡單的綫性發展,而是充滿瞭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而理解這些復雜性,需要我們運用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入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稱道的地方,在於它對“資本”這個概念的深度剖析。作者並沒有將資本僅僅視為一種抽象的經濟力量,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曆史情境中,去考察它如何與技術、政治、文化、以及社會關係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塑造力量。在1848年至1875年間,資本的流動性大大增強,它跨越國界,滲透到生産的每一個環節,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書中關於金融體係的演進、股份公司的興起、以及國際貿易網絡的形成等內容的描寫,讓我對資本的運作機製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作者也毫不迴避地指齣瞭資本擴張帶來的負麵影響,比如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殖民地的剝削、以及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資本的本質和運作規律,對於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至關重要。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現代化”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1848年至1875年,這段看似短暫的時間,卻仿佛濃縮瞭人類社會一次前所未有的轉型。書中所描繪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資本積纍和工業擴張,更是思想觀念、社會結構、甚至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變革。我看到瞭自由主義思潮如何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也看到瞭社會主義思潮作為對資本主義的製衡力量開始孕育。不同國傢在發展模式上的差異,以及它們之間日益增長的聯係與競爭,都為我們理解當今世界格局提供瞭重要的曆史根源。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他能夠從宏觀的經濟趨勢中捕捉到微觀的人物故事,也能從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中摺射齣時代的宏大變遷。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任何一種社會製度的演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滿瞭妥協、鬥爭、以及無數人的努力和犧牲。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深深吸引瞭我,那種復古而又充滿力量感的風格,仿佛瞬間把我拉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書名“資本的年代”本身就極具衝擊力,而“1848-1875”這個具體的時間跨度,更是讓人充滿好奇,想知道在這短短的二十幾年裏,究竟發生瞭什麼,纔足以被冠以“資本的年代”之名。我一直對那個時期歐洲社會的劇變、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崛起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來深入瞭解這段曆史。中信齣版社的書,質量一直有保證,無論是內容的選擇還是裝幀設計,都顯得十分用心,所以我對這本“年代四部麯”的第四部,抱有很高的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個時代經濟浪潮的澎湃,去探尋資本如何重塑社會結構、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奧秘。也許,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當下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為什麼會是今天的樣子。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穿越迴瞭十九世紀中葉那個充滿活力與衝突的時代。作者的敘述並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他沒有迴避那個時代的黑暗麵,比如勞工的艱辛、貧富差距的加劇,但也同樣不遺餘力地展現瞭科技進步帶來的希望,以及社會變革中的積極力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工業技術革新如何改變生産方式、交通運輸如何拉近世界距離的描寫印象深刻。蒸汽機的轟鳴、鐵路的延伸、電報的問世,這些曾經讓那個時代的人們驚嘆不已的科技奇跡,在作者的筆下再次煥發瞭生命力。同時,他對政治格局的演變、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殖民擴張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資本的擴張是如何與地緣政治緊密相連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社會在追求進步與財富過程中所經曆的輝煌與陣痛,也引發瞭我對當前全球化進程中相似問題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