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六版)
:36.00元
作者:高鸿业 教育部高教司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300194967
字数:
页码:
版次: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多年来已经成为国内为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之一,也是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参 考书。
本书介绍了主流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涵盖了国外近十年经济学的发展动态;书中有诸多的经济实例,使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又训练了应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本书第六版相对于前版,主要有以下变动。
,微观经济学部分变动主要有:
(1)原教材第五版第三、四、五章的标题分别更改为“消费者选择”、“生产函数”和“成本”,合并和调整了一些节。
(2)对原教材第五版第四、五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第四章的长期生产函数部分保留等产量曲线和规模报酬分析,“成本小化”、“产量*化”以及“扩展线的分析”内容进入第五章。在第五章,增加利用扩展线,从成本小化的角度来推导和理解生产总成本的内容;此外,增加“干中学”的概念介绍。
(3)第六章增加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化,以及对价格管制和销售税的福利效应分析;此外,分别介绍了短期生产者剩余和长期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4)第十章“博弈论初步”中删除了“二人同时博弈的一般理论”和“混合策略博弈的一般模型”等较为复杂的内容,并增加了关于“纳什均衡稳定性”的论述。
第二,宏观经济学部分变动主要有:
(1)对原教材第五版的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内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具体有:增加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内容;补充说明了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和区别;增加了“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一节;补充了国际、国内关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更新的内容。
(2)将原教材第五版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将原来的“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整合到后面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章当中。
(3)将原教材第五版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这两章内容合并、整合成“宏观经济政策”一章,并放到“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失业与通货膨胀”两章以后。“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章保留了原来这两章的主要内容,增加了泰勒规则的介绍,还增加了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和关于“供给方面的政策”的相关内容。
(4)对原教材第五版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增加了牺牲率和痛苦指数的概念,还增加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等内容。
(5)将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调整为现在的第十九章“经济增长”,使主题更加明确。
(6)将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调整为现在的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使相关内容更加紧凑。
(7)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
第三,在总论方面,对部分章节的名称做了调整;对全书的部分习题进行了调整;对原教材第五版章“引论”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并、修改和补充;对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的一些内容做了合并,并增加了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各章的结束语部分,本书也做了调整。
同时,鉴于本书部分章节难度较高,编者对这部分章节做了加“星号”(*)的处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
本书加星号的章节有:
第二章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三章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
第八章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十章第三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第十七章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第十九章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
第二十章第二节 投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章)
第二十章第三节 货币需求
第二十一章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一章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第二十一章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目录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四节 乘数论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七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
节 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 IS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
第五节 IS-LM分析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 两种的总供给曲线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六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第六节 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第七节 供给管理的政策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第二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三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节 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第三节 增长核算
第四节 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五节 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
第七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节 消 费
第二节* 投 资
第三节* 货币需求
第四节 结束语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 - AS模型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第六节 名义黏性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第九节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第二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节 西方经济学与意识形态问题
第二节 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第三节 2008年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第四节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一些问题的思考
第五节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附录一 引用文献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 重要术语汉英对照表
作者介绍
高鸿业,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学科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文忻,北京大学教授。
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尹伯成,复旦大学教授。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文摘
序言
拿到书之后,我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厚度,就知道里面肯定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经济学的入门书籍,但总觉得宏观的部分概念过于抽象,不容易把握。这次选择高鸿业老师的版本,主要是听同学推荐说他的讲解比较透彻,体系也比较完整。拿到之后,我先快速翻阅了一下目录,感觉结构安排得很合理,从最基础的宏观经济运行总体来看,到具体的经济变量,再到政策分析,循序渐进。我特别想了解关于国民收入核算的部分,比如GDP的构成和衡量方法,这对我理解经济总量变化的基础非常重要。还有就是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这应该是理解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工具。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清晰的图表和公式推导,帮助我理解这些理论模型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以及它们在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时有什么样的作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讲宏观经济,很多时候感觉云里雾里,这次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建立起一套清晰的宏观经济学思维框架,能够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逻辑,也能更好地分析新闻里报道的各种经济数据背后可能代表的含义。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挺用心的,纸箱结实,内里还用了气泡膜保护,书角都没有磕碰,这一点做得很好,拿到手里感觉很放心。物流速度也确实名副其实,下单没多久就到了,迫不及待地打开。封面设计挺简洁大方的,我比较喜欢这种风格,容易让人集中注意力。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应该很充实。翻开第一页,纸张的质感不错,印刷也清晰,没有出现模糊不清或者错字连篇的情况,阅读体验上就先加了不少分。我选择这一版是因为听说内容比较新,理论更新得比较及时,而且考虑到是第六版,应该经过了多次修订和打磨,内容会更完善。我对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一直有点畏惧,感觉理论体系庞杂,概念又多又绕。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最好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这样学习起来会更有方向感,也更容易理解。我个人对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的运作原理比较感兴趣,比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影响经济周期的,以及通货膨胀、失业率这些指标的背后逻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我理解这些复杂概念时提供清晰的脉络和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真正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不是那种华丽炫目的风格,但却有一种沉稳扎实的感觉,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认真对待的学术著作。我之所以选择第六版,是因为了解到经济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新版的内容通常会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对原有理论的修正,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对于宏观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一直很感兴趣,比如索洛增长模型,以及后来提出的新增长理论,它们是如何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另外,我也很想深入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它们在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时的具体作用。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这些抽象的经济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各国政府和央行采取了哪些宏观调控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书中是否会有相关的讨论和分析。我对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的例子也抱有很大期望,因为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被理解和应用。
评分这本书的重量和厚度,确实让我感受到了它作为一本专业教材的份量。我选择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第六版,是因为它在学界有着不错的口碑,普遍认为其体系完整、内容详实。我对宏观经济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经济周期理论——特别感兴趣。我想了解不同经济周期理论是如何解释经济繁荣与衰退交替出现的,以及这些理论在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的意义。此外,国际经济学中的宏观部分,比如汇率的决定机制、国际收支问题以及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协调等,也是我希望在书中能够得到深入解答的。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引导我去思考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例如,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国家,背后的宏观因素是什么?或者,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央行可能面临哪些挑战?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更能培养一种分析和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
评分收到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朴实无华的外观,没有过度的包装,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严谨。我之所以选择这一版本的《西方经济学》,是因为之前有过接触,觉得高鸿业老师的讲解风格比较清晰,而且内容系统性强,适合打基础。这次更新到第六版,我期望在原有扎实的基础上,能有更前沿的理论引入和更贴合当下经济形势的案例分析。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失业问题的讨论,它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更关乎民生。我想了解不同类型的失业(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同时,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治理,也是我学习的重点。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解释不同学派对通胀的看法,以及各种经济政策在控制通胀中的有效性。读一本好书,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建立一种独立的思考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从宏观的视角去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从而能够更理性地分析和判断我所处的经济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