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运动按摩(彩印) | ||
| 定价 | 49.8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9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美】阿比盖尔·埃尔斯沃思(Abigail Ellsworth)、佩姬·奥尔特曼(Peggy Altman)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5460813 | |
| 重量 | ||
本文采用真人演示图片、专业肌肉解剖图和3D图解相结合的方式,对胸背部、腰背部、臀部、腿、脚、腹部和胸部、上肢和肩部、手、颈部、面部、头顶等部位的按摩过程中的按摩步骤、按摩手法、按摩力度、注意事项、避免事项、按摩小技巧、作用肌肉及附近其他身体组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此外,本书提供了针对“静坐、少动人群”“上肢紧张人群”“下肢疲劳人群”的局部按摩方案,助力读者通过正确的按摩方法放松紧张肌肉、预防和缓解运动损伤、纾解压力及日常身体疼痛。
引言 6
基本知识 10
① 上半身:背面 18
胸背部 20
腰背部 38
② 下半身:背面 42
臀部 44
腿 46
脚 56
③ 下半身:前面 66
脚 68
腿部前面 80
④ 上半身:前面 94
腹部和胸部 96
上肢和肩部 108
手 120
⑤ 头部 128
颈部 130
面部 136
头顶 150
局部按摩流程举例 154
更多信息 156
工作人员及致谢 160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我觉得更完美,那可能就是这本书的“可携带性”了。虽然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已经超出了同类书籍的水准,但毕竟是一本大开本的彩色图谱,在日常通勤或放在小包里时还是略显笨重。不过,瑕不掩瑜,对于如此详尽的插图和详细的步骤说明,这种开本或许是必要的牺牲。我能理解,要将复杂的肌肉结构和精细的按摩手法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需要足够的页面空间。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作者和出版社未来能考虑出一个精简版的口袋指南,专门收录那些最常用、最紧急的拉伸和按摩手法,那样就更方便我随时随地进行快速参考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运动爱好者、教练乃至物理治疗初学者必备的案头参考书。它不仅仅是教授技巧,更是培养一种对身体负责任、科学对待训练和恢复的态度。我强烈推荐给任何一个想要提升运动表现、并希望减少伤病困扰的人。它绝对值得投入的时间和金钱。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到让我几乎想把它带到健身房的每个角落。我注意到,很多运动损伤的恢复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种阶段性的指导。它把肌肉损伤的恢复过程分成了急性期、修复期和重建期,并为每个阶段推荐了不同的按摩或放松技术。比如,在刚拉伤的急性期,它强调的是冰敷和极轻微的被动拉伸,防止二次损伤;到了修复期,才开始引入深层按摩和增加活动度练习。这种分阶段的指导,避免了许多人在恢复初期就用力过猛而导致恢复停滞的问题。我前段时间在篮球比赛中扭伤了脚踝,在急性期我严格按照书里说的“RICE”原则和轻柔的踝关节活动度练习来处理,恢复速度比我以前随便处理要快得多。而且,书中还配有大量的“自测与评估”的小工具,比如通过简单的徒手测试来判断某个关节的活动度是否受限,这些小技巧非常适合运动员或业余爱好者日常进行自我监控,让身体保养工作变得系统化和数据化。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棒了,拿到手就爱不释手。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哑光质感,触摸起来非常舒服,那种略带粗粝却又不失细腻的触感,让人感觉这本书的分量和专业性。里面的插图印刷色彩鲜艳得惊人,每一个肌肉群的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即便是对解剖学知之甚少的门外汉,也能清晰地分辨出不同肌纤维的走向和附着点。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某个动作时,会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区分主要发力肌群和辅助肌群,这种视觉化的表达方式,比文字描述要高效太多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练习深蹲后感到臀部深处隐隐作痛,翻开这本书,根据疼痛的部位,迅速定位到了臀中肌的区域,书里关于这个肌肉群的拉伸图解,动作要领描述得极其到位,连呼吸配合的细节都考虑进去了,按照书上的指示做完一套流程,酸痛感立刻缓解了不少。而且,它的排版布局也很合理,大量的留白让阅读体验非常放松,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看得出来,设计团队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觉得赏心悦目。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太多关于“速成秘籍”的书籍让我产生了审美疲劳。然而,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严谨且具有说服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拉伸动作,而是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肌肉会过度紧张,以及这种紧张如何影响到运动表现和姿势。比如,它详细阐述了“上交叉综合征”的形成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胸大肌的放松和背部深层稳定肌群的激活训练。这种“知其所以然”的阐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自身身体运作的理解。我曾经在跑步时出现过莫名其妙的膝盖外翻问题,翻阅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这可能与我臀中肌力量不足,导致代偿性地使用TFL(阔筋膜张肌)发力有关。书中对臀中肌的激活练习讲解得非常细致,特别是那些需要靠墙或利用弹力带辅助的动作,对找到正确的肌肉募集感觉帮助极大。它鼓励读者像一个研究员一样去探索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盲目地听从指令,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我非常欣赏。
评分我平时是个非常注重运动恢复的人,尝试过市面上各种关于筋膜放松和拉伸的书籍,但很多要么是理论性太强,要么就是图示过于简化,真正实操起来总觉得抓不住重点。这本关于运动按摩的书籍,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力度控制”的强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按哪里”,更细致地描述了“怎么按”以及“按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比如在处理肩袖肌群的紧张时,书中明确指出了需要避开的神经和血管路径,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在进行自我按摩时,心里踏实多了,生怕自己下手太重弄伤自己。书中介绍的几种按摩手法,比如深层组织按压、摩擦法以及关节松动术,都有非常清晰的步骤分解图,每一步的力度、方向和持续时间都给出了明确的建议。我根据书中的指导,针对性地处理了我长期困扰的髂胫束综合征(ITBS)问题,以前总是用泡沫轴对着墙角死命地滚,痛得眼泪汪汪,但效果不持久。这本书里介绍的髂胫束侧向拉伸结合轻柔的拨筋手法后,感觉髂胫束的紧张度明显下降了,运动时的摩擦感也减弱了。这种将解剖知识与实用手法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运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