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癲狂與理智:你不得不知的世界金融史 | 作者 | 張誌前 |
| 定價 | 59.00元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20109222 | 齣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涵括世界金融史上所有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全書由36個金融曆史故事組成,每個故事3000字左右,閱讀時間不到3分鍾。 36個故事歸類為四篇,分彆是:起源篇、事件篇、人物篇和機構篇。 起源篇分彆介紹瞭中央銀行、保險、典當等金融行業的起源;事件篇介紹瞭影響世界的金融事件,包括:歐洲曆史上的三次金融危機、美國銀行危機等;人物篇介紹瞭影響世界的金融人物,包括:羅斯柴爾德、索羅斯、弗裏德曼等;機構篇介紹瞭世界著名金融機構發傢史,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高盛、瑞銀、穆迪等。 書中的故事各自獨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任意文章閱讀。 |
| 作者簡介 | |
| 張誌前?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長期從事經濟政策研究和金融投資工作,主要研究領域:宏觀經濟、金融投資、房地産等。曾齣版《歐債危機》《樓市迷局》《貨幣泡沫》《進城圓夢》《利率市場化下的理財策略》等多部著作。 |
| 目錄 | |
| 目錄: 起 源 篇 003金融革命催生英格蘭銀行015倫敦大火燒齣火險公司025沒有典當就沒有哥倫布航海037為什麼美國人可以富超過三代049不給利息的銀行 事 件 篇061作傢吹齣的泡沫073被颶風吹破的地産泡沫085蘇伊士運河戰爭背後的貨幣較量097導緻日本衰落的廣場協議109買得起皇位的金融傢121文藝復興背後的金融支持者133無法替代的美國財政金融之父145弗裏德曼與他的休剋療法157與哥倫布齊名的金融子 機 構 篇169豐收女神剋瑞斯的微笑181嚴格保密的瑞士銀行193低調的高盛205起源於中國的美國保險公司211普惠金融的先驅 |
| 編輯推薦 | |
| 涵括世界金融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一本書讀懂世界金融史 全書由36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3000字左右,閱讀時間不到3分鍾 文筆流暢、節奏感強,毫無閱讀壓力 36個故事各自獨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任意文章閱讀 內含36幅作者用心挑選的插圖,輔助閱讀 版式疏朗雅緻,讓讀者在閱讀時有一份輕鬆的心情 內文用紙為80g純質,純淨而有質感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絕對是一種享受。我一直以為金融史是那種需要深厚經濟學背景纔能理解的書籍,但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作者的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對金融領域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輕鬆地讀懂。他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把那些復雜的金融概念解釋得淺顯明瞭。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某次金融危機發生的背景和過程的描述,他用瞭“多米諾骨牌效應”來形容,非常形象地展現瞭危機是如何一步步蔓延開來的,讓我這個門外漢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這本書的篇幅也恰到好處,既不會因為過於簡略而顯得膚淺,也不會因為過於冗長而讓人望而卻步。每一章節都像是一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故事,讀起來既有滿足感,又會讓人期待下一章節會講述什麼。這本書讓我感覺,閱讀金融史不再是一項枯燥的任務,而是一次充滿趣味和啓發的心靈之旅。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金融這個領域充滿好奇,但總是覺得它離我太遙遠,太復雜。直到我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金融史其實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作者通過講述那些跌宕起伏的金融事件,讓我看到瞭人類在追求財富過程中的智慧與愚蠢,看到瞭製度的演變如何影響著社會的發展,也看到瞭曆史的偶然性如何塑造著我們今天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泡沫”的深入剖析,它不僅僅是關於數字的遊戲,更是關於人心的投射。從南海泡沫到互聯網泡沫,作者通過對不同時期泡沫的對比分析,讓我看到瞭人類在麵對機遇和誘惑時,總是會犯類似的錯誤,但同時,也總會有一些理性的聲音在提醒我們。這本書讓我對金融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不再僅僅是關於賺錢和賠錢,而是關於資源配置、風險管理,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它也讓我更加警醒,在追逐財富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地判斷風險。
評分這套書絕對是我近期最驚喜的發現!一直以來,我對金融史總有一種“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感覺,要麼是枯燥的數字和晦澀的概念,要麼是過於簡化的敘事,總讓人提不起興趣。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金融事件和人物,鮮活地呈現在我眼前。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那些“癲狂”時刻時的筆觸,那種集體性的瘋狂,那種對財富的貪婪與追逐,讀起來簡直讓人手心冒汗,仿佛身臨其境。比如,書中對鬱金香狂熱的描繪,那種人人瘋狂,價格離譜到不可思議的場景,我反復讀瞭好幾遍,依然覺得不可思議。但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描繪瘋狂,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瞭這種瘋狂背後的邏輯,那些心理學、社會學、甚至曆史的因素是如何交織在一起,最終釀成一場又一場的金融泡沫。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描繪“理智”的章節,作者又展現瞭他嚴謹的學術功底,條理清晰地梳理瞭金融製度的演變,解釋瞭那些支撐著現代金融體係的基石是如何建立起來的。讀完之後,我對很多金融術語和概念都有瞭全新的理解,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真正懂得瞭它們是如何産生,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
評分剛拿到這本書,就被它的封麵設計吸引瞭。一種復古又現代的感覺,很有質感。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的語言風格深深打動瞭。他不是那種闆著臉講大道理的學者,而是更像一位博學的朋友,帶著我一起穿越時空,去見證那些波瀾壯闊的金融風雲。我尤其欣賞他對那些關鍵曆史人物的刻畫,無論是早期金融傢的敏銳洞察,還是後世改革者的深謀遠慮,都被他描繪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我能感受到他花瞭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這些人物的傳記、信件,甚至是當時的社會風貌,纔能寫齣如此細膩生動的描述。讀到書中關於某個金融危機是如何被某個關鍵人物的決策所化解,或者又因為某個決策而加劇時,我總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這不僅僅是曆史事件的簡單復述,更是對人性、製度和偶然性之間復雜互動的深刻探討。這本書讓我明白,金融史不是一堆冰冷的數據,而是一部活生生的人類故事,充滿瞭智慧、貪婪、勇氣和失誤。它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的敬畏,也對未來的金融發展多瞭一份審慎的思考。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我之前讀過的金融史書籍,大多聚焦於某個國傢或者某個時期,而這本書則將目光投嚮瞭“世界”金融史,而且是以一種“癲狂與理智”的二元對立來展開敘述,這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巧妙的切入點。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把金融史上的事件劃分為好與壞,而是深刻地揭示瞭在金融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狂熱的衝動和冷靜的理性之間的拉扯。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同文化背景下金融實踐的對比分析,比如東方和西方的貨幣觀念差異,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相互影響,相互融閤的。這種跨文化的視角,讓我對金融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而且,作者的論證邏輯非常嚴謹,他總是能用大量的史實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讓我信服。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拓展訓練,不斷地挑戰我固有的認知,引導我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