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 9787500410119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 97875004101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牟复礼,[英] 崔瑞德,张书生 著
图书标签:
  • 明代史
  • 中国历史
  • 剑桥中国史
  • 历史学
  • 政治史
  • 经济史
  • 社会史
  • 文化史
  • 中外关系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美阳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10119
商品编码:1551576893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

定价:88.00元

作者:(美)牟复礼,(英)崔瑞德 ,张书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04101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1.30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主要论述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剑桥中国史》的第8卷则对明代的制度、国际关系,以及社会和经济史、思想史、思想和宗教史进行详细的论述。
20多年前初规划《剑桥中国史》时,当然计划从中国历史早的时期开始。但是,出版这套丛书是在多年以前提出的,在此期间,由于在20世纪20年始并从70年代早期以来不断增强势头的大量考古发现,我们关于中国史前史和公元前一千年间的大部分年代的知识都已发生变化。这种源源不断的新资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历史的看法,而且还没有对这种新证据和传统书面记载得出任何普遍认可的综合。尽管一再试图筹划并出版概括叙述我们对早期中国的认识现状的一卷或几卷,但到目前为止已经证明不可能这样做。对所有这些新发现从事有希望具有持久价值的综合,很可能还要10年才能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我们勉强从早的两个帝国政权,即秦和汉的政权的建立开始《剑桥中国史》的叙述。我们知道,这留下至少一千年有记载的历史要在别处、别的时间予以处理。我们同样知道这样的事实,公元前个千年的事件和发展为我们将要叙述的中国社会及其思想和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和汉的制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状况、社会形态以及思想和信仰的体系牢牢扎根于过去,对更早的历史没有相当认识,是不能通晓的。既然现代的世界越来越相互地联系在一起,历史地认识它已经变得更加必要,历史学家的工作也已变得更加复杂。在原始资料激增和知识增加时,论据和理论也相互影响。尽管单单总结已知的东西也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但认识的事实基础对于历史的思考却越来越重要。
近来,西方学者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中国和日本丰富的有关历史的传统学术,不但大大地促进了我们对过去事件和制度的明细的了解,而且还大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批判性的认识。此外,当前一代西方的中国史学者在继续依靠正在迅速发展的欧洲、日本和中国的研究的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利用近代西方有关历史的学术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及社会科学新近的研究成果。新近的有关历史的事件,在使许多较旧的看法成为疑问的同时,又突出了一些新问题。在这众多方面的影响下,西方在中国研究方面的剧烈变革正在不断增强势头。
1966年初规划《剑桥中国史》时,目的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一部规范的有价值的著作:由于当时的知识状况,定为6卷。从那时起,公认的研究成果的涌现、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学术向新领域的扩展,已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史的研究。这一发展为以下的事实所表明:《剑桥中国史》现在已经变为计划出15卷,但还必须舍弃诸如艺术史和文学史等题目、经济和工艺的许多方面以及地方史的所有丰富材料。
近10年来我们对中国过去的认识的显著进展将会继续和加快。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一重要而复杂的学科所作的努力证明是得当的,因为他们自己的人民需要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国。中国的历史属于全人类,不但由于正当而且必要,还由于它是一门使人发生兴趣的学科。

目录


总编辑序
明代度量衡制
明王朝诸帝
明皇室世系
导言
章 明王朝的兴起,1330-1367年
引言
日益恶化的中国情况,1330-1350年
中央权力的瓦解
朱元墇的生平,1328-1367年
第二章 明代的军事起源
引言
妥懽贴睦尔时代的叛乱
明-汉之战,1360-1363年
明军在全中国的胜利,1364-1368年
军队与边疆,1368-1372年
第三章 洪武之治,1368-1398年
引言
1371-1380年:帝国的巩固和稳定
1380年:过渡和改组之年
1383-1392年:监视和恐怖加剧的年代
第四章 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引言
建文统治时期
永乐统治时期
洪熙统治时期
宣德统治时期
第五章 正统、景泰和天顺统治时期,1436-1464年
英宗次统治时期,1435-1449
北京的防御和新帝的即位
英宗的第二次统治:天顺时期,1457-1464年
第六章 成化和弘治统治时期,1465-1505年
两位皇帝
成化和弘治时期文官中的问题
军事问题
第七章 正德时期,1506-1521年
第八章 嘉靖时期,1522-1566
第九章 隆庆和成历时期,1567-1620年
第十章 泰昌、天启、崇祯三朝,1620-1644年
第十一章 南明,1644-1662年
第十二章 时代的历史著述
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大明风云:洪武之治与早期帝国》(暂拟名)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公元1368年,那个大明王朝肇始的辉煌年代。我们不再聚焦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深入细微处,描绘一个初生帝国的成长轨迹,探寻其奠定基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第一章:洪武帝的雄图伟略与集权之路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 细致梳理朱元璋在推翻元朝过程中,如何凝聚人心,运用军事才能,并巧妙利用政治策略,一步步将反元力量整合壮大。 洪武朝的政治体制创新: 重点解析废除丞相制度的深远影响,三司的设立与权力制衡,以及锦衣卫的早期运作。我们不仅描述制度的建立,更探讨其背后的逻辑,朱元璋为何要进行如此激进的权力集中,这对明朝后续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开端性影响? 严酷的政治整肃与社会控制: 详细呈现洪武朝一系列大规模的政治案件,如胡惟庸案、蓝玉案等。这些案件的根源是什么?它们如何清除异己,又如何塑造了官员和民众的政治心理?同时,对严刑峻法的实施及其社会效应进行剖析。 “洪武之治”的另一面: 在赞誉其整顿吏治、恢复生产的同时,本书也将审视过度集权和严酷统治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士大夫阶层的压抑、信息流通的阻碍等。 第二章:江山初定:经济复苏与社会重塑 战乱后的经济重建: 聚焦于洪武朝如何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兴修水利、推广新作物(如玉米、番薯的早期引进和种植)、减轻赋税、鼓励垦荒等,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赋役制度的改革与稳定: 深入分析《黄册》和《鱼鳞图册》的建立及其意义,它们不仅是国家财政税收的依据,更是国家对人口和土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尝试。这种精细化管理对社会结构和个体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工商业的初步发展与限制: 探讨明初对民间工商业的态度,官营手工业的兴盛,以及对商业活动的有限支持和潜在的压制。是否存在对商业资本早期萌芽的扼制? 社会阶层的变迁与整合: 观察洪武朝如何处理原有社会秩序,如功臣、勋贵、士绅、农民等阶层的地位变化。明初士大夫阶层的崛起和科举制度的初步确立,如何为王朝注入新的活力,又如何塑造了新的社会精英? 第三章:文教新风与思想初探 儒学正统的巩固: 洪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以及其如何利用儒学来构建王朝意识形态,维护统治合法性。官方学府的设立(如国子监)及其教育内容,对知识传播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导向作用? 文学艺术的萌芽: 描绘明初文学创作的特点,如通俗文学(如小说、戏曲)的兴起,以及文人雅士在政治高压下,如何通过诗文表达内心世界。 法律与道德的结合: 考察明初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大明律》的制定,以及法律与儒家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统治者如何试图通过法律和道德教化来规范社会行为? 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与警戒: 尽管以集权和保守著称,明初在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上,也存在一些初步的开放迹象,但同时又伴随着强烈的戒备心理。例如,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影响,以及朝廷对海禁政策的早期考量。 结论: 《大明风云:洪武之治与早期帝国》并非仅仅是对一个王朝的简单回顾,而是试图剥开历史的表象,深入探究一个王朝如何在剧烈的变革中,一步步确立其政治根基、经济命脉和社会文化的面貌。我们将看到一个充满活力与矛盾,既有宏大抱负又充满严酷统治的初生帝国,它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改革,都在为未来的明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播下深刻的种子。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呈现,我们希望能让读者对明朝的开端有一个更为立体、生动和深刻的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在我手中,仿佛是一扇通往另一个时代的窗户。我对明朝的历史,尤其是它前期那种充满变革与活力的时期,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我喜欢从更广阔的文化视角去理解历史,因此,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明朝初年的思想文化发展。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在那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如何在官方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及民间思想文化又是如何悄然发展的。我对当时的书籍出版、教育普及、以及学术思想的流派和争鸣,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够描绘出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创作内容,以及他们的社会影响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明朝前期,不仅是一个政治和经济上有所建树的朝代,更是一个在文化上孕育着深刻变革的时代。

评分

我拿到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历史的好奇,更有对知识的渴求。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修正的过程,而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正是推动这一过程的重要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挑战我以往对明朝历史的认知。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我希望能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决策动机,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史料考证的细节,让我能够了解到,作者是如何运用史料来支撑其观点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学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评分

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在我手中,仿佛是一把开启通往遥远时空的钥匙。我对明朝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对它前期那些奠定基业的君臣们所做的决策充满了好奇。我喜欢从大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一个王朝的兴衰,思考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何在那个时代,一系列看似大胆而又充满风险的改革能够得以实施,并且最终为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渴望了解书中对政治制度的详尽解读,例如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形成,以及这些制度的演变对明朝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也对当时的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感到浓厚兴趣,例如明朝是如何在统一全国后,构建其边防体系,如何应对周边民族的挑战,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背后所蕴含的战略考量。我对那些充满智慧和决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逻辑,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大的视野,让我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梳理出清晰的逻辑线索,理解明朝前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并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时,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散发出的那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系统性、高屋建瓴视角的明史著作,而“剑桥中国史”系列的名声在外,自然吸引了我。我并非历史科班出身,对学术理论的理解可能稍显肤浅,但我对历史的热情却是毋庸置疑的。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明朝早期历史的清晰脉络,理解元末明初的乱世是如何被一个崭新的王朝所取代,以及新生的政权是如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巩固和发展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权力结构、官僚体系的构建,以及对社会阶层的划分和互动。我对那些宏大的叙事,例如朱元璋如何从草根崛起,如何建立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统治体系,非常感兴趣。同时,我也期望书中能够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例如当时社会的民生状况、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各种思潮的暗流涌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既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的方式,为我构建起一个关于明朝初年的生动图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朝代。

评分

收到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我的心情是既兴奋又充满期待。我始终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是理解其现在和未来的关键。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朝代,其早期历史更是奠定了后续数百年的发展基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描绘出一幅生动而真实的明朝早期社会图景。我渴望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我希望书中能够涉及对明朝法律制度、刑罚制度的探讨,以及这些制度是如何影响和塑造社会秩序的。我对明朝的城市发展,商业网络的构建,以及对外贸易的情况也颇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细节,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

当我捧起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时,脑海中浮现的是明朝那既辉煌又充满矛盾的早期岁月。我一直认为,一个王朝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其能否建立起一套有效运作的社会和经济体系。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明朝初年,在经历战乱之后,是如何进行国家重建的。我对书中关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的政策调整,以及手工业的进步等方面的论述,尤其期待。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在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如何一步步改善的,赋税制度是如何确立的,以及这些经济举措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同时,我也对明朝的文化发展非常感兴趣,例如理学在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地位,文学艺术的繁荣,以及思想观念的演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理解明朝前期如何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勃勃生机,为后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在我手中,代表着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又一次探索。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奠定王朝基业的关键战役和军事制度。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呈现明朝初年,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完成统一大业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当时军队的组织架构,武器装备,以及作战策略。我对于明朝在建立初期,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进行边防建设,以及对外战争的策略,也抱有极大的兴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明朝军事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军事因素对明朝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对话。我一直对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一本由权威机构出版的著作,自然会引起我强烈的关注。我期望它能够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严谨的论证过程,以及基于一手史料的分析。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关键历史事件的解读,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挑战传统观点的新颖见解,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明朝初年的历史。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学术争议,以及作者是如何回应和解决这些争议的,也抱有极大的兴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对历史研究方法的理解,学习如何进行严谨的史料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叙述,更是一次关于如何研究历史的示范,一次对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的致敬。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所有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明朝那段波澜壮阔的时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至关重要的大门。我一直对明朝的兴衰以及它所孕育的独特文化有着深深的着迷,而“剑桥中国明代史”系列,从其名号上就透着一股权威与严谨的气息,让人期待值瞬间拉满。收到这本上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要一探究竟。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仅从其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排版,就能感受到作者团队付出的心血。我预设,它不会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会深入剖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复杂互动,试图勾勒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明朝画卷。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那些看似寻常的决策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百态,去体会那些被时间和尘埃掩埋的故事。我期待它能够提供全新的视角,挑战我原有的认知,让我对明朝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深度对话,一次对逝去时代的虔诚探索。

评分

翻开这本《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感。我一直对政治史有着特别的偏好,尤其关注那些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和权力斗争。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明朝初年,朱元璋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克服各种政治阻力,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明朝的官僚体系,从中央到地方的层级设置,以及官员的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政治改革,例如废除丞相、设立锦衣卫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希望了解这些改革的动因、过程以及长远影响。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明朝的政治运作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