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
定價:88.00元
作者:(美)牟復禮,(英)崔瑞德 ,張書生
齣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04101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1.303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第7捲的中譯本。由國外研究明代曆史的專傢執筆,吸取瞭中國、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對一些問題進行瞭創造性的探索。主要論述明代的政治史,結閤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進行分析。《劍橋中國史》的第8捲則對明代的製度、國際關係,以及社會和經濟史、思想史、思想和宗教史進行詳細的論述。
20多年前初規劃《劍橋中國史》時,當然計劃從中國曆史早的時期開始。但是,齣版這套叢書是在多年以前提齣的,在此期間,由於在20世紀20年始並從70年代早期以來不斷增強勢頭的大量考古發現,我們關於中國史前史和公元前一韆年間的大部分年代的知識都已發生變化。這種源源不斷的新資料一再改變瞭我們對早期曆史的看法,而且還沒有對這種新證據和傳統書麵記載得齣任何普遍認可的綜閤。盡管一再試圖籌劃並齣版概括敘述我們對早期中國的認識現狀的一捲或幾捲,但到目前為止已經證明不可能這樣做。對所有這些新發現從事有希望具有持久價值的綜閤,很可能還要10年纔能證明是切實可行的。因此,我們勉強從早的兩個帝國政權,即秦和漢的政權的建立開始《劍橋中國史》的敘述。我們知道,這留下至少一韆年有記載的曆史要在彆處、彆的時間予以處理。我們同樣知道這樣的事實,公元前個韆年的事件和發展為我們將要敘述的中國社會及其思想和製度奠定瞭基礎。秦和漢的製度、文學和藝術的發展狀況、社會形態以及思想和信仰的體係牢牢紮根於過去,對更早的曆史沒有相當認識,是不能通曉的。既然現代的世界越來越相互地聯係在一起,曆史地認識它已經變得更加必要,曆史學傢的工作也已變得更加復雜。在原始資料激增和知識增加時,論據和理論也相互影響。盡管單單總結已知的東西也成瞭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但認識的事實基礎對於曆史的思考卻越來越重要。
近來,西方學者更加充分地利用瞭中國和日本豐富的有關曆史的傳統學術,不但大大地促進瞭我們對過去事件和製度的明細的瞭解,而且還大大地促進瞭我們對傳統曆史編纂學的批判性的認識。此外,當前一代西方的中國史學者在繼續依靠正在迅速發展的歐洲、日本和中國的研究的紮實基礎的同時,還能利用近代西方有關曆史的學術的新觀點、新方法以及社會科學新近的研究成果。新近的有關曆史的事件,在使許多較舊的看法成為疑問的同時,又突齣瞭一些新問題。在這眾多方麵的影響下,西方在中國研究方麵的劇烈變革正在不斷增強勢頭。
1966年初規劃《劍橋中國史》時,目的是為西方的曆史讀者提供一部規範的有價值的著作:由於當時的知識狀況,定為6捲。從那時起,公認的研究成果的湧現、新方法的應用以及學術嚮新領域的擴展,已經進一步推動瞭中國史的研究。這一發展為以下的事實所錶明:《劍橋中國史》現在已經變為計劃齣15捲,但還必須捨棄諸如藝術史和文學史等題目、經濟和工藝的許多方麵以及地方史的所有豐富材料。
近10年來我們對中國過去的認識的顯著進展將會繼續和加快。西方曆史學傢對這一重要而復雜的學科所作的努力證明是得當的,因為他們自己的人民需要更多更深地瞭解中國。中國的曆史屬於全人類,不但由於正當而且必要,還由於它是一門使人發生興趣的學科。
目錄
總編輯序
明代度量衡製
明王朝諸帝
明皇室世係
導言
章 明王朝的興起,1330-1367年
引言
日益惡化的中國情況,1330-1350年
中央權力的瓦解
硃元墇的生平,1328-1367年
第二章 明代的軍事起源
引言
妥懽貼睦爾時代的叛亂
明-漢之戰,1360-1363年
明軍在全中國的勝利,1364-1368年
軍隊與邊疆,1368-1372年
第三章 洪武之治,1368-1398年
引言
1371-1380年:帝國的鞏固和穩定
1380年:過渡和改組之年
1383-1392年:監視和恐怖加劇的年代
第四章 建文、永樂、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引言
建文統治時期
永樂統治時期
洪熙統治時期
宣德統治時期
第五章 正統、景泰和天順統治時期,1436-1464年
英宗次統治時期,1435-1449
北京的防禦和新帝的即位
英宗的第二次統治:天順時期,1457-1464年
第六章 成化和弘治統治時期,1465-1505年
兩位皇帝
成化和弘治時期文官中的問題
軍事問題
第七章 正德時期,1506-1521年
第八章 嘉靖時期,1522-1566
第九章 隆慶和成曆時期,1567-1620年
第十章 泰昌、天啓、崇禎三朝,1620-1644年
第十一章 南明,1644-1662年
第十二章 時代的曆史著述
參考文獻介紹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為所有對中國曆史,特彆是明朝那段波瀾壯闊的時期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打開瞭一扇至關重要的大門。我一直對明朝的興衰以及它所孕育的獨特文化有著深深的著迷,而“劍橋中國明代史”係列,從其名號上就透著一股權威與嚴謹的氣息,讓人期待值瞬間拉滿。收到這本上捲,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要一探究竟。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但僅從其厚重的體量和嚴謹的排版,就能感受到作者團隊付齣的心血。我預設,它不會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會深入剖析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麵的復雜互動,試圖勾勒齣一個更加立體、更加深刻的明朝畫捲。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理解那些看似尋常的決策背後隱藏的深層原因,去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百態,去體會那些被時間和塵埃掩埋的故事。我期待它能夠提供全新的視角,挑戰我原有的認知,讓我對明朝的理解更上一層樓。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深度對話,一次對逝去時代的虔誠探索。
評分收到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我的心情是既興奮又充滿期待。我始終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過去,是理解其現在和未來的關鍵。明朝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朝代,其早期曆史更是奠定瞭後續數百年的發展基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描繪齣一幅生動而真實的明朝早期社會圖景。我渴望瞭解當時的社會結構,各階層之間的關係,以及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我希望書中能夠涉及對明朝法律製度、刑罰製度的探討,以及這些製度是如何影響和塑造社會秩序的。我對明朝的城市發展,商業網絡的構建,以及對外貿易的情況也頗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細節,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評分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學術對話。我一直對曆史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一本由權威機構齣版的著作,自然會引起我強烈的關注。我期望它能夠提供紮實的研究基礎,嚴謹的論證過程,以及基於一手史料的分析。我尤其關注書中對關鍵曆史事件的解讀,以及對曆史人物的評價。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挑戰傳統觀點的新穎見解,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明朝初年的曆史。我對於書中可能涉及到的學術爭議,以及作者是如何迴應和解決這些爭議的,也抱有極大的興趣。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對曆史研究方法的理解,學習如何進行嚴謹的史料分析和批判性思維。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曆史的敘述,更是一次關於如何研究曆史的示範,一次對求真務實的學術精神的緻敬。
評分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在我手中,仿佛是一扇通往另一個時代的窗戶。我對明朝的曆史,尤其是它前期那種充滿變革與活力的時期,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我喜歡從更廣闊的文化視角去理解曆史,因此,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探討明朝初年的思想文化發展。我希望能夠瞭解到,在那個時代,儒傢思想是如何在官方意識形態中占據主導地位,以及民間思想文化又是如何悄然發展的。我對當時的書籍齣版、教育普及、以及學術思想的流派和爭鳴,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希望書中能夠描繪齣當時文人雅士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創作內容,以及他們的社會影響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更深入地理解明朝前期,不僅是一個政治和經濟上有所建樹的朝代,更是一個在文化上孕育著深刻變革的時代。
評分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在我手中,代錶著我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的又一次探索。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軍事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奠定王朝基業的關鍵戰役和軍事製度。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呈現明朝初年,是如何通過一係列軍事行動,完成統一大業的。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當時軍隊的組織架構,武器裝備,以及作戰策略。我對於明朝在建立初期,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傢的關係,如何進行邊防建設,以及對外戰爭的策略,也抱有極大的興趣。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明朝軍事力量的形成和發展,以及這些軍事因素對明朝曆史進程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評分當我拿到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時,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散發齣的那種沉甸甸的學術氣息。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供係統性、高屋建瓴視角的明史著作,而“劍橋中國史”係列的名聲在外,自然吸引瞭我。我並非曆史科班齣身,對學術理論的理解可能稍顯膚淺,但我對曆史的熱情卻是毋庸置疑的。我渴望從這本書中獲得關於明朝早期曆史的清晰脈絡,理解元末明初的亂世是如何被一個嶄新的王朝所取代,以及新生的政權是如何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進行鞏固和發展的。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權力結構、官僚體係的構建,以及對社會階層的劃分和互動。我對那些宏大的敘事,例如硃元璋如何從草根崛起,如何建立一套適應時代需求的統治體係,非常感興趣。同時,我也期望書中能夠揭示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例如當時社會的民生狀況、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以及各種思潮的暗流湧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既嚴謹又不失可讀性的方式,為我構建起一個關於明朝初年的生動圖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個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朝代。
評分翻開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所承載的厚重曆史感。我一直對政治史有著特彆的偏好,尤其關注那些王朝的建立和鞏固過程中的關鍵決策和權力鬥爭。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明朝初年,硃元璋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中央集權製度,如何剋服各種政治阻力,如何鞏固其統治地位的。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盡地介紹明朝的官僚體係,從中央到地方的層級設置,以及官員的選拔、任用和監督機製。我對於書中可能涉及到的政治改革,例如廢除丞相、設立錦衣衛等,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希望瞭解這些改革的動因、過程以及長遠影響。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明朝的政治運作模式,以及這些模式對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的演變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評分我拿到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心中湧起的不僅是對曆史的好奇,更有對知識的渴求。我一直認為,曆史的研究是一個不斷深入、不斷修正的過程,而一本嚴謹的學術著作,正是推動這一過程的重要力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研究視角,挑戰我以往對明朝曆史的認知。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一些重要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我希望能夠瞭解他們的性格特點,決策動機,以及他們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史料考證的細節,讓我能夠瞭解到,作者是如何運用史料來支撐其觀點的。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對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學會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史料中提煉齣有價值的信息,並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
評分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在我手中,仿佛是一把開啓通往遙遠時空的鑰匙。我對明朝的興趣由來已久,尤其對它前期那些奠定基業的君臣們所做的決策充滿瞭好奇。我喜歡從大曆史的角度去審視一個王朝的興衰,思考那些影響曆史進程的關鍵節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何在那個時代,一係列看似大膽而又充滿風險的改革能夠得以實施,並且最終為明朝的建立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渴望瞭解書中對政治製度的詳盡解讀,例如丞相製度的廢除,內閣的形成,以及這些製度的演變對明朝政治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同時,我也對當時的軍事戰略和對外政策感到濃厚興趣,例如明朝是如何在統一全國後,構建其邊防體係,如何應對周邊民族的挑戰,以及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背後所蘊含的戰略考量。我對那些充滿智慧和決斷的曆史人物,他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邏輯,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大的視野,讓我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曆史事件中,梳理齣清晰的邏輯綫索,理解明朝前期所經曆的深刻變革,並從中汲取曆史的智慧。
評分當我捧起這本《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上捲》時,腦海中浮現的是明朝那既輝煌又充滿矛盾的早期歲月。我一直認為,一個王朝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軍事上的勝利,更在於其能否建立起一套有效運作的社會和經濟體係。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明朝初年,在經曆戰亂之後,是如何進行國傢重建的。我對書中關於農業生産的恢復和發展,商業貿易的政策調整,以及手工業的進步等方麵的論述,尤其期待。我希望能夠瞭解到,在那個時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如何一步步改善的,賦稅製度是如何確立的,以及這些經濟舉措對社會穩定和國傢發展起到瞭怎樣的作用。同時,我也對明朝的文化發展非常感興趣,例如理學在官方意識形態中的地位,文學藝術的繁榮,以及思想觀念的演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讓我理解明朝前期如何在各個領域展現齣勃勃生機,為後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