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重看民国人物——从张爱玲到杜月笙 | 作者 | 蔡登山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08057 | 出版日期 | 2015-05-01 |
| 字数 | 230000 | 页码 | 372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重看民国人物——从张爱玲到杜月笙》是台湾知名民国研究专家蔡登山先生的新作品,作者在翻阅海内外大量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排比史料、稽古钩沉,对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名人翘楚,或发掘文献,或重新解读。这些文章一方面独立成篇,各有纵深;另一方面又草蛇灰线,浑然一体。作者站在百年之后的台湾,对张爱玲、苏青、胡适、林语堂、许寿裳、张大千、杜月笙等名人的生前身后重新审视,展现了他们在赴台之后或在大陆时期也少为人知的一面。 |
| 作者简介 | |
| 蔡登山,1954年生,台湾台南人,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高职教师、电视台编剧、年代及春晖电影公司企划经理等。1993年起任《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制片人及编剧,该系列荣获1999年“广播电视教育文化金钟奖”。2002年起制作《大师身影》系列纪录片。著有:《电影问题问题电影》《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百年记忆》《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那些才女们》《名士风流》《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重看民国人物》等。 |
| 目录 | |
| 张爱玲“上海十年”——1943—1952年张爱玲与其他作家的交往 张爱玲梦魇——从《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一窥 难忘两代情——访宋以朗谈张爱玲及《小团圆》 从一篇佚文看苏青与姜贵的一段情 口述历史不可尽信——从胡适给许世英的信说起 胡适与徐芳 从《无所不谈》看晚年的林语堂 许寿裳在台湾(1946—1948)——读许寿裳日记、书信 吴稚晖与章太炎何以成死对头? 日本名医眼中的民国人物 我编《上海大亨杜月笙》 杜衡: 从“现代”派作家走向政论家 张道藩: 永远的“文艺斗士” 钱歌川: 从作家到台大文学院院长 黎烈文: 翻译家教授 杨云史: 江东才子的坎坷一生 林庚白: 算命家?狂狷士? 沈苇窗与《大人》杂志 陆丹林与《当代人物志》 高伯雨: 后一位掌故大家 汪希文及其岳父江孔殷(霞公)二三事 姚灵犀: 创下许多“”的性学专家 李组绅: 民国奇人回忆录 张大千在艺坛文友间 陆澹庵力捧名旦绿牡丹 《睢阳五老图》的被夺及后流向 《青卞隐居图》的来龙去脉 ——兼对陈定山的质疑 |
| 编辑推荐 | |
| 英雄与奸贼常常在一念之间,真情与背叛往往藏故纸之下。 张爱玲、胡适,吴稚晖、章太炎,杜月笙、李组绅…… 大时代、大变局中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背后有什么隐情?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午后,阳光正好,微风拂过窗帘的闲适时刻翻开的。初时的吸引力,源于那一句“重看民国人物”,总觉得民国,那段动荡又风华绝代的时光,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藏着无数值得探究的灵魂。而“张爱玲”和“杜月笙”,这两个名字,一个代表着精致的哀愁与时代的烙印,一个象征着草莽的崛起与江湖的传奇,本身就极具张力,仿佛预示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翻开书页,我便被拉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人物生平,而是试图从一个更深沉、更宏观的维度,去重新审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个体。
评分我对于书中涉及的一些细节描写,感到非常满意。作者似乎对民国时期的生活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从服饰、饮食,到社交礼仪、生活习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细节的铺陈,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仿佛我真的能够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听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声音。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本书也让我对“历史”本身有了更深的认识。它打破了我以往对民国人物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被标签化的人物,其真实复杂的一面。这种“重看”的态度,正是这本书最可贵之处。它告诉我们,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相,而是一个不断被重新解读、被重新发现的过程。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中的“边缘人物”或者说是“非主流”的视角抱有浓厚的兴趣。教科书式的叙述往往是宏大叙事,而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略的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挣扎,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展现出时代的复杂性。这本书,似乎正是朝着这个方向探索。作者的笔触,既有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又不失对历史背景的宏观把握。他不是在评判,而是在理解;不是在叙述,而是在还原。这种 pendekatan,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着岁月的沉浮。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立体与鲜活,让我思考了时代与个体的关系,也让我对“重看”历史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评分我注意到作者在叙事逻辑上,也下足了功夫。他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人物的知名度来安排篇章,而是根据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某种主题性的关联,来组织内容。这种跳跃式的结构,反而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仿佛在玩一场有趣的“寻宝游戏”,不断发现新的线索,连接起新的故事。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处理人物关系时,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他不仅仅关注个体,更深入地挖掘人物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是如何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这种“网状”的叙事方式,让民国人物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构成了一个个复杂而生动的生态系统。从政治的暗流涌动,到文化的百花齐放,再到市井的烟火人间,每一个人物都像一个节点,串联起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勾勒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图景。
评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人物心理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他没有去猜测,而是基于史料,用一种非常贴近人性的方式,去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仿佛一面镜子,照见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也照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境。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我在阅读时,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发生在我的身上。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历史读物,不应该只是信息的堆砌,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分析人物时,常常会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更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与作者一同探索历史的真相。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时代”本身的理解。他没有把民国简单地看作一个固定的符号,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不断变化、充满张力的过程。人物的命运,在作者看来,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是时代浪潮中的一个缩影。他善于捕捉时代变迁的脉搏,并将这种脉搏融入到对人物的解读之中,使得每一段叙述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穿透力。
评分京东自营买不到的书,可以看看。
评分好
评分物美价廉,活动满减优惠很不错!
评分好
评分蔡登山是台湾著名写手,尤擅长写名人传略。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取材翔实,分析精辟,观点独到,特别是写作技能,都要高于内地的同类写手。试举普通的一例:
评分京东自营买不到的书,可以看看。
评分是很好,包装不行,运到地儿,包装坏了,书也受损。
评分蔡登山是台湾著名写手,尤擅长写名人传略。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取材翔实,分析精辟,观点独到,特别是写作技能,都要高于内地的同类写手。试举普通的一例:
评分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