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正版新华书店书籍 重看民国人物——从张爱玲到杜月笙 蔡登山

(满58包邮)正版新华书店书籍 重看民国人物——从张爱玲到杜月笙 蔡登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登山 著
图书标签:
  • 民国史
  • 张爱玲
  • 杜月笙
  • 蔡登山
  • 新华书店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文化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8057
商品编码:158674380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重看民国人物——从张爱玲到杜月笙 作者 蔡登山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08057 出版日期 2015-05-01
字数 230000 页码 37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重看民国人物——从张爱玲到杜月笙》是台湾知名民国研究专家蔡登山先生的新作品,作者在翻阅海内外大量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排比史料、稽古钩沉,对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名人翘楚,或发掘文献,或重新解读。这些文章一方面独立成篇,各有纵深;另一方面又草蛇灰线,浑然一体。作者站在百年之后的台湾,对张爱玲、苏青、胡适、林语堂、许寿裳、张大千、杜月笙等名人的生前身后重新审视,展现了他们在赴台之后或在大陆时期也少为人知的一面。

   作者简介
蔡登山,1954年生,台湾台南人,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高职教师、电视台编剧、年代及春晖电影公司企划经理等。1993年起任《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制片人及编剧,该系列荣获1999年“广播电视教育文化金钟奖”。2002年起制作《大师身影》系列纪录片。著有:《电影问题问题电影》《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百年记忆》《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那些才女们》《名士风流》《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重看民国人物》等。

   目录
张爱玲“上海十年”——1943—1952年张爱玲与其他作家的交往
张爱玲梦魇——从《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一窥
难忘两代情——访宋以朗谈张爱玲及《小团圆》
从一篇佚文看苏青与姜贵的一段情
口述历史不可尽信——从胡适给许世英的信说起
胡适与徐芳
从《无所不谈》看晚年的林语堂
许寿裳在台湾(1946—1948)——读许寿裳日记、书信
吴稚晖与章太炎何以成死对头?
日本名医眼中的民国人物
我编《上海大亨杜月笙》
杜衡: 从“现代”派作家走向政论家
张道藩: 永远的“文艺斗士”
钱歌川: 从作家到台大文学院院长
黎烈文: 翻译家教授
杨云史: 江东才子的坎坷一生
林庚白: 算命家?狂狷士?
沈苇窗与《大人》杂志
陆丹林与《当代人物志》
高伯雨: 后一位掌故大家
汪希文及其岳父江孔殷(霞公)二三事
姚灵犀: 创下许多“”的性学专家
李组绅: 民国奇人回忆录
张大千在艺坛文友间
陆澹庵力捧名旦绿牡丹
《睢阳五老图》的被夺及后流向
《青卞隐居图》的来龙去脉
——兼对陈定山的质疑

   编辑推荐
英雄与奸贼常常在一念之间,真情与背叛往往藏故纸之下。
张爱玲、胡适,吴稚晖、章太炎,杜月笙、李组绅……
大时代、大变局中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背后有什么隐情?

   文摘


   序言


《那些人,那些事:民国风云下的众生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代,因其独特的魅力与动荡,留下了无数令人回味的人物与故事。民国,便是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它既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有波诡云谲的斗争;既有开天辟地的革新,也有遗老遗少的叹息。本书并非简单梳理历史事件的脉络,而是试图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出发,去捕捉那个时代的气息,理解那些站在时代潮头或被时代裹挟的人物,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又如何成为我们今天所追忆的“民国风云”。 一、 风云际会:时代的印记与人物的抉择 民国,一个旧秩序崩塌、新思想涌动的年代。从辛亥革命的枪声响彻云霄,到军阀混战的硝烟弥漫,再到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黎明曙光,这数十年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这样的时代背景,注定会催生出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是时代的弄潮儿,用智慧与勇气引领潮流;或是时代洪流中的一叶扁舟,在命运的波涛中起伏。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走进那些影响了中国近代史进程的人物内心世界。我们不仅关注那些耳熟能详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挖掘那些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却同样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化人、艺术家、实业家,乃至一些在历史舞台边缘却留下深刻印记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的选择,或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或成为时代的注脚。 二、 深入肌理:还原人物的真实面貌 提及民国,很多人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一些固定的形象:穿着旗袍、谈论文学的才女;留着长袍、深谙世事的文人;或是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革命者。然而,历史的真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和多元。《那些人,那些事》力求打破刻板印象,以更为细腻的笔触,去呈现人物的多面性。 本书的视角,将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抽离,转向人物的个体经验。我们会深入探究他们的成长环境,分析影响他们思想形成的家庭教育、社会经历,以及他们所处的具体文化土壤。比如,对于一位文学家,我们不仅会解读其作品,更会审视其情感生活、社交圈,以及他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与出路。对于一位政治人物,我们不仅会复盘其政治决策,更会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动机、权衡与牺牲。 我们将努力还原这些人物的“人”的属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困惑与挣扎,他们的理想与幻灭。通过对大量史料、回忆录、书信、日记等一手资料的爬梳,本书将勾勒出一幅幅立体而鲜活的人物画像,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选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共鸣。 三、 洞察时代:历史的镜子与人性的启示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民国更是如此。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激烈碰撞的熔炉,也是新旧思想、新旧势力激烈交锋的战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人物的命运无不被时代的洪流所塑造,而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反过来影响着时代。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一个个体的深入解读,更在于通过这些个体,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社会百态和文化思潮。我们会看到,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依然有人坚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对美的探索,对理想的坚守。我们会看到,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交织,爱国情怀与个人野心并行,民族大义与家族利益纠缠。 通过对民国人物及其命运的审视,本书旨在提供一面映照当下历史的镜子,让我们反思过去,理解现在。那些民国人物的抉择与成败,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智慧与局限,都蕴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社会运行规律的启示。它们或许能为我们应对当下的挑战,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四、 跨越时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 我们阅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更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那些人,那些事》希望通过对民国人物的鲜活描绘,拉近历史与读者的距离,建立起跨越时空的理解与情感纽带。 当您翻开本书,您或许会惊叹于某位人物的才情横溢,为他的命运扼腕叹息;您或许会理解某位人物的无奈与妥协,为他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您或许会受到某位人物的鼓舞,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念。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号,而是拥有血肉灵魂、值得我们去认识、去感受的“故人”。 本书力求以流畅的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呈现得生动形象。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场与民国人物的心灵交流。希望通过阅读,您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更加丰富地认识人性,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午后,阳光正好,微风拂过窗帘的闲适时刻翻开的。初时的吸引力,源于那一句“重看民国人物”,总觉得民国,那段动荡又风华绝代的时光,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藏着无数值得探究的灵魂。而“张爱玲”和“杜月笙”,这两个名字,一个代表着精致的哀愁与时代的烙印,一个象征着草莽的崛起与江湖的传奇,本身就极具张力,仿佛预示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翻开书页,我便被拉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人物生平,而是试图从一个更深沉、更宏观的维度,去重新审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个体。

评分

我对于书中涉及的一些细节描写,感到非常满意。作者似乎对民国时期的生活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从服饰、饮食,到社交礼仪、生活习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细节的铺陈,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仿佛我真的能够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听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声音。

评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本书也让我对“历史”本身有了更深的认识。它打破了我以往对民国人物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被标签化的人物,其真实复杂的一面。这种“重看”的态度,正是这本书最可贵之处。它告诉我们,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相,而是一个不断被重新解读、被重新发现的过程。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中的“边缘人物”或者说是“非主流”的视角抱有浓厚的兴趣。教科书式的叙述往往是宏大叙事,而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略的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挣扎,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展现出时代的复杂性。这本书,似乎正是朝着这个方向探索。作者的笔触,既有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又不失对历史背景的宏观把握。他不是在评判,而是在理解;不是在叙述,而是在还原。这种 pendekatan,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着岁月的沉浮。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立体与鲜活,让我思考了时代与个体的关系,也让我对“重看”历史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评分

我注意到作者在叙事逻辑上,也下足了功夫。他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人物的知名度来安排篇章,而是根据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某种主题性的关联,来组织内容。这种跳跃式的结构,反而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仿佛在玩一场有趣的“寻宝游戏”,不断发现新的线索,连接起新的故事。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处理人物关系时,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他不仅仅关注个体,更深入地挖掘人物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是如何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这种“网状”的叙事方式,让民国人物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构成了一个个复杂而生动的生态系统。从政治的暗流涌动,到文化的百花齐放,再到市井的烟火人间,每一个人物都像一个节点,串联起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勾勒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图景。

评分

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人物心理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他没有去猜测,而是基于史料,用一种非常贴近人性的方式,去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仿佛一面镜子,照见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也照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境。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我在阅读时,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发生在我的身上。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历史读物,不应该只是信息的堆砌,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分析人物时,常常会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更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与作者一同探索历史的真相。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时代”本身的理解。他没有把民国简单地看作一个固定的符号,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不断变化、充满张力的过程。人物的命运,在作者看来,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是时代浪潮中的一个缩影。他善于捕捉时代变迁的脉搏,并将这种脉搏融入到对人物的解读之中,使得每一段叙述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穿透力。

评分

京东自营买不到的书,可以看看。

评分

评分

物美价廉,活动满减优惠很不错!

评分

评分

蔡登山是台湾著名写手,尤擅长写名人传略。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取材翔实,分析精辟,观点独到,特别是写作技能,都要高于内地的同类写手。试举普通的一例:

评分

京东自营买不到的书,可以看看。

评分

是很好,包装不行,运到地儿,包装坏了,书也受损。

评分

蔡登山是台湾著名写手,尤擅长写名人传略。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取材翔实,分析精辟,观点独到,特别是写作技能,都要高于内地的同类写手。试举普通的一例:

评分

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