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动物志
定价:45.00元
售价:38.7元,便宜6.3元,折扣86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1000689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动物志》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20世纪50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至2004年已先后分十辑印行名著400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一辑。到2010年底出版至46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得更好。
目录
卷一
章一 构成动物的各个部分,简单组织与复合构造:品种与类属动物形态,习惯与性格的差异
章二 营养器官与排泄器官
章三 雄性与雌:触觉
章四 动物体内之水分;血与血管
章五 胎生,卵生,蛆生之别:专司行动的器官,足,鳍与翼
章六 动物以有血无血为大别,再分为鸟,鱼,蛇,鲸,介壳,甲壳,软
体等类:于动物构造而论,应先述胎生四脚动物中的人这品种
章七 人体各部分:头颅与其合缝
章八 面与额
章九 眼与眉
章十 眼
章十一 耳、鼻与舌
章十二 颈项与胸部:乳房
章十三 腹部与脐:阴私部分
章十四 阴私部分(续):躯体外表各部分的位置
章十五 躯干与四肢
章十六 脑:肺与气管:食道与胃
章十七心与其他内脏
卷二
章一 四肢与其活动:距骨:关于牛、象、骆驼等肢体各部分的形态:“迈底戈拉”:动物的易齿
章二 犬齿
章三 马齿与人齿
章四 人的智齿
章五 象齿
章六 象舌
章七 口腔:埃及河马
章八 猿,猴
章九 猴(续)
章十 鳄
章十一 避役
章十二 鸟的解剖:鸫鸡
章十三 鱼的解剖:海豚
章十四 蛇与海蛇:持舟
章十五 胎生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它们的内脏:比较解剖::胆囊
章十六 肾与膀胱
章十七 心与肝:兽类的消化系统:反刍类的胃;象胃及其他兽胃:鱼鸟的消化系统:膝囊、胃、肠、盲囊等:蛇的解剖动物器官的再生实例
卷三
章一 生殖器官:鱼、鸟与蛇;胎生动物
章二 血管——辛内息斯与第奥根尼的记载
章三 (续上 章)——朴吕布的记载:血管的实况;大血管(静脉)
章四 (续上 章)挂脉(动脉)
章五 肌腱
章六 纤维与血凝
章七 骨
章八 软骨
章九 角:指(趾)甲、爪与蹄
章十 毛发与皮肤
章十一 毛发与皮肤(续);秃发与白发
章十二 羽翮:季节和水土对于鸟羽与兽毛颜色的影响
章十三 内脏诸膜:骨膜与脑膜
章十四 网膜
章十五 膀胱
章十六 肌肉
章十七 软脂与硬脂
章十八 眼内瞳子
章十九 血液;各门类动物的血液;雌雄体血液之异
章二十 髓:乳
章二十 一乳(续):埃比罗的牛羊;凝乳素与乳制品
章二十 二动物的种子()
卷四
章一 无血动物的几个门类:乌贼与船蛸
章二 软甲类:虾、蟹
章三 (续上 章)软甲类的内部器官
章四 介 壳类:蜗、螺、蜮、蜒、贝、蛤、蛏等:生活于介壳中的软甲动物一寄居蟹
章五 海胆
章六 海鞘;水母(海蔗与海葵)
章七 节体动物(虫豸):海中几种奇异生物
章八 感觉:鼹鼠的眼:鱼类的听觉、嗅觉与味觉:无血动物的感觉
章九 声响,声音与言语:鱼、鸟、兽,以及人类声感的级进实况
章十 睡与醒;鱼类的睡眠:梦;人易入梦
章十一 性别;两性生殖与单性生殖:鳗鳝的性别问题:几种中性鱼
卷五
章一 生殖:自发生成与亲属繁殖
章二 :鸟与胎生四脚类
章三 卵生四脚类的
章四 蛇与其他长型动物的
章五 鱼——内卵生与外卵生鱼——的:
章六 软体动物( 章鱼、乌贼、鱿鱼)的
章七 甲壳动物的
章八 虫类的:季节:翠鸟
章九 鸟、虫、鱼的季节
章十 鱼的季节(续)
章十一 鱼的季节(续)
章十二 软体动物与介壳动物的季节
章十三 野鸟与家禽的季节
章十四 人与群兽成熟年龄的生理征象:雌雄性的鸣声:年龄与季节
章十五 紫骨螺、法螺、贻贝、蛎、蛤等介壳动物的繁殖:与寄居蟹
章十六 自发生成的水母与海绵的种属及生态
章十七 甲壳动物的产卵与孵卵习性
章十八 软体动物的繁殖情况:乌贼卵的孵化
章十九 虫类的繁殖:发生与:自发生成者以蠕虫与孑孓等为例;亲属繁殖者以蜂、蝶、蛾等为例:怪异生物:雪中蛴螬;炉火飞虫与灭火蝾螈:蜉蝣
章二十 姬蜂的繁殖方法
章二十一 关于蜜蜂生殖的不同理论;蜂群情况
章二十二 蜜蜂的种别;生活与繁殖情况:各种蜂蜜
章二十三 胡蜂的繁殖
章二十四 大野蜂的繁殖
章二十五 蚁的繁殖
章二十六 蝎的繁殖
章二十七 蜘的繁殖
章二十八 螽蝗的繁殖
章二十九 螽蝗的繁殖(续)
章三十 蝉的两品种与其繁殖
……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阅读这部古籍是一场关于“耐心”的修行。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查阅注释,以理解当时对于某些概念的特有界定。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次深入古代思想史的田野调查。它揭示了人类早期对生命的观察是如何受到当时哲学框架的深刻影响。那些关于灵魂、运动、以及生命力的论述,虽然在现代科学看来或许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但在其诞生之时,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前沿、最系统的知识整合。当我合上书页,那种对人类认知边界不断拓展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古老的知识体系,也蕴含着持续被重新解读的价值,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自身知识体系的演变历程。
评分这部作品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多少物种,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底层逻辑。它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体现了一种对宇宙万物进行归类和排序的原始冲动,这是一种深刻的、几乎是本能的人类需求。读完之后,我不再仅仅将动物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开始用一种更宏观、更具层次感的视角去看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功能定位。它像是一个基础的底层代码,奠定了后世许多科学探究的基调。这种对“整体性”的强调,使得阅读体验具有一种宏大的史诗感,仿佛我不是在阅读一本生物学著作,而是在翻阅人类文明早期对世界秩序的第一次严肃尝试记录。它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智识上的“地基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对“古典的庄重”最好的诠释。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术语的运用都极为精准和审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共性”和“差异性”的反复辨析,它不像现代的科普读物那样急于给出明确的结论,而是更侧重于展示推导的过程。读它,就像是坐在一个古老的学堂里,听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最本质的语言,拆解世界的构造。对于那些真正热爱知识的探求者而言,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叙事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教会我们,真正的理解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打磨的。我们必须尊重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到其思想的开创性。
评分这部鸿篇巨制,初捧之手,便觉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压在心头。它不是那种供人消遣的轻盈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俯下身去、用放大镜仔细审视的古老卷轴。光是那些繁复的分类和详尽的观察记录,就足以让人领略到作者横跨时空的求知欲和那份近乎偏执的系统性。我记得第一次翻开,被那些精细入微的描述所震撼,仿佛能看到作者本人,手持羽毛笔,在羊皮纸上记录着他所观察到的世间万物。那种对于自然界秩序的探索,那种试图将混沌描摹成清晰图谱的努力,是极其动人的。它强迫你跳出现代科学的框架,去理解在没有现代工具辅助的时代,人类是如何凭着纯粹的感官和惊人的毅力,构建起最早的生物学认知体系。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和对古代思维方式的代入感,是阅读体验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今日习以为常的知识,其源头是何等艰难而伟大。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其行文的节奏,那是一种与当代散文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充满了严谨的逻辑推演和对“本质”的执着追问。每一章的推进都像是构建一个精密的哲学论证,而非单纯的物种罗列。它探讨的深度远超出了“这是什么动物”的范畴,而是更倾向于“这个动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目的何在”。对于那些习惯了快节奏信息流的读者来说,初读可能会感到晦涩和缓慢,但一旦沉下心来,你会发现每一个段落都蕴含着深厚的思辨力量。那种对“形而上”的探求,将生物学观察提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使得这部作品的厚度远远超出了生物分类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文本。这种跨学科的张力,正是其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