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 69.00
作 者(法)卢梭,李平沤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78-6-1
ISBN9787100011129
版 次:1 页 数:300 字 数:100000 印刷时间: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0 包 装:平装
目录 原序
内容介绍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这套《爱弥儿》简直是教育理念的宝库,我最近沉浸其中,简直像是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书中的文字虽然有些年代感,但其蕴含的真知灼见,放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我特别欣赏卢梭对于“自然人”的推崇,那种强调顺应天性、保护童心的观点,与当下过度强调应试和灌输的教育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深思,我们究竟是在培养“工具”,还是在培养一个完整、独立、有思辨能力的“人”?李平沤先生的译文功力深厚,将卢梭那股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哲思,准确地传达给了中文读者,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流畅感。特别是关于感官教育和自然观察的那几章,简直像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让我恨不得立刻放下手机,带着孩子去田野里实地考察一番。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的“育儿秘籍”,而是一次漫长而深刻的自我反思之旅,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模式,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于任何对教育抱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经典。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谈论教育而避开卢梭,就像讨论哲学却没读过柏拉图一样,总觉得缺了一块基石。这套上下册的《爱弥儿》,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经典恒久远”。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对“锁在箱子里的真理”的警惕。卢梭强调,知识必须通过亲身经验来获得“效用感”和“实在性”,而不是简单地被告知。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学习语言和科学知识的经历——很多当时死记硬背的内容,现在早已模糊不清,正是因为它们脱离了真实的生命体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布道者的激情和哲学家的严谨,李平沤先生的翻译恰到好处地保留了这种辩论式的力量感。我发现,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审判:我在教育我的孩子时,到底是在服从社会习俗,还是在遵循自然法则?这种对内在驱动力的探求,才是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被朋友安利开始啃这本大部头的,坦白说,一开始我抱着敬畏又忐忑的心情打开了它。这套书的厚度和其思想的深度,确实需要时间和心力去消化。然而,一旦进入卢梭构建的那个理想教育世界,那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否定教育”的论述印象深刻,那种先“去污染”,再“去塑形”的渐进式引导,让我意识到,我们太急于把自己的期待和成人的逻辑强加给孩子了。比如,他对于知识学习时机的把握,简直是大师级的精准——不到孩子心智准备好的时候,任何知识都是强加的负担。商务印书馆的版本,纸张和装帧都非常讲究,两册套在一起,很有分量,拿在手里就有一种阅读经典庄重感。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提供的是一种看待世界、看待成长的全新视角。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迷雾中摸索的家长,而《爱弥儿》就像一盏高悬的灯塔,指引着一个更光明、更人性的方向。
评分自从家里添了新成员后,关于如何“教育”这个话题就成了我们夫妻间永恒的争论点。直到我入手了这套《爱弥儿》,我才发现,我们争论的焦点,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哲学之间的冲突。卢梭笔下的爱弥儿,是活生生的、犯错的、充满疑问的个体,他的成长轨迹充满了试错和修正,而不是按照预设的完美脚本前进。这与我们许多家长追求的“不走弯路”、“一步到位”的心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对人性本真的尊重。它没有给我现成的答案,但它提供了最重要的问题框架。李平沤先生的译文,如同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读者的桥梁,文字优美而不失力量。我甚至建议,所有师范生,无论未来是否直接从事幼教工作,都应该人手一册,因为它能从根本上重塑我们对“教”与“育”的理解,让我们学会慢下来,倾听孩子内在的声音。
评分这套《爱弥儿》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现代性教育弊端的“解剖”。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从咿呀学语开始,就被各种早教材料、兴趣班裹挟着向前冲。然而,卢梭在两百多年前就精准地预言了这种“提前发展”的危害——它只会制造出早慧的怪胎,而不是健全的公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负面教育”的论述,那种故意让孩子体验到困境、学会忍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设计,简直是反直觉却又无比精妙的智慧。每读完一章,我都会忍不住去观察我周围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是否正在被过度的保护或无效的刺激所束缚。商务印书馆的版本,装帧简洁大气,非常适合长期阅读和反复翻阅。这套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不是填鸭,而是保护那颗原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像园丁一样,耐心地等待花开,而不是粗暴地催促它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