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zui自觉》目录 n;">
*一章 划清和孩子的界限
1.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
2.“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3.家长故意挖坑让孩子说话不算数
4.不要逼迫孩子许诺
5.“屁”大的事何以成了事儿?
6.家庭教育中不需要法官
7.放手的分寸怎么拿捏?
8.“苦口婆心”有可能全是废话、唠叨
9.孩子能看到灵异事件吗?
第二章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1.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2.一位爷爷的求助信:孩子会不会被“惯坏”?
3.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吗?
4.把马桶洗干净,让孩子玩去吧
第三章 保护孩子不只是保护他的身体
1.孩子过分“懂事”并不是好事
2.如何拒绝别人打听孩子考试成绩
3.不要去试探孩子对父母的爱
4.“逗孩子”是一种恶习
5.孩子怕妈妈老了
6.孩子总担心妈妈出事怎么办?
7.不要用说谎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说谎
8.孩子为什么不想长大?
9.宝贝,放心说出你的愿望
10.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绪风暴“?
第四章 吃喝拉撒不用“精细化管理”
1. 哺乳时间应尽量延长
2.不要训练大小便
3.孩子吃饭太慢怎么办 ?
4.孩子不愿意刷牙怎么办?
5.三岁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6.孩子长得比较胖怎么办?
7.如何让孩子对垃圾食品不再感兴趣?
8.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细管理
9.孩子咬指甲怎么办?
第五章 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一)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底色
1.妈妈的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2.夫妻教育理念不同咋办 ?
3.孩子粘爸爸好吗?
4.孩子爸爸的“放羊”更胜一筹
5.如何给孩子讲离婚的事?
6.做了“第三者”还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吗?
(二)隔代关系并不是“难念的经”
1.坚定地把婆婆打发走
2.孩子不是老人的玩具
3.让孩子管奶奶叫“干奶奶”试试
4.孩子更奶奶怎么办?
5.自己带孩子是不是“很傻”?
(三)多子女关系全靠一个“爱”字
6.如何补偿被“重男轻女”的女儿?
7.二宝出生后,大宝生气怎么办?
8.要不要为了抵抗风险再生个孩子?
9.家长无意间挑拨了姐弟关系
10.意外出现的二宝带来的两个问题如何解?
11.大宝、二宝、三宝都可以自己带
第六章 家庭是学习的*一站
(一)启蒙教育与早期学习
1.出生四天的婴儿能懂妈妈的话吗 ?
2.“天才宝宝”怎么培养
3.文化不高的妈妈也可以给孩子*好的早教
4.该给宝宝说方言还是普通话?
5.看英文动画片好吗?
6.一封来自韩国的咨询信: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
7.孩子几岁学乐器较好?
(二)受益一生的轻松学习法
1.不要用物质奖励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
2.写好高考作文的一点小策略
3.对儿童“经典诵读”几条建议
4.作业之痛是孩子*痛
5.阅读不是佛脚,不要急时才抱
6.姥姥做的饭里下了“毒药”?
第七章 性教育、人际关系培养、金钱教育
(一)性教育要坦坦荡荡
1.请允许女儿爱美且漂亮
2.12岁孩子看黄色图片怎么办?
3.发现孩子手淫,怎么办?
(二)引导孩子的人际关系
1.要不要和社会“同流合污”?
2.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
3.如何解决孩子间的纠纷?
4.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
5.我的孩子为什么是受气包?
6.实在不行就打回去!
(三)金钱教育要宽松
1.孩子捡到的钱该如何处理?
2.孩子的压岁钱怎么用?
3.这个新书包就买了吧!
4.爱不要吝啬,钱也不要吝啬
第八章 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气
(一)走出坑人的伪陷阱
1.儿童“感统失调”的主要病因是心理失调
2.母爱是识别“假早教”的验钞机
3.不要带孩子去测智商
4.左撇子不需要矫正
5.要不要进幼儿园?
6.“注意力不集中”是顶假帽子
7.给孩子做推拿保健好吗?
8.玩耍不用到“子班”去学
9.关于“敏感期”这个事
10.要“即时满足”,不要“延时满足”
(二)处理家校矛盾要果断
1.老师得了“时代嚣张症”怎么办?
2.我曾和女儿的老师拍桌子
3.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4.恶老师是家长的懦弱培养出来的
5.孩子厌学,怎么办?
6.作业之痛是孩子*痛
第九章 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1.信佛的妈妈为什么狂打孩子 ?
2.接受自己的胆小,接受自己朋友少
3.不是孩子太胆小,是你太恐惧
4.幼儿园的‘好老师’为什么回家后不是‘好妈妈’?
5.爸爸要进监狱,怎么和孩子说?
6.抑郁症妈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7.对人*好的祭奠是让自己活得更好
尹建莉的教育方法适合每个孩子吗 ?
一封特殊的来信:6岁的小女孩带动妈妈读《好妈妈》
代后记——尹建莉:母和勇士
l;">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zui自觉》内容介绍 n;">
可能是有史以来实操性*强的家教书。
从22万个案例中,提炼出98个典型家庭教育问题。内容涵盖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玩耍、人际交往、性教育、人格教育、家庭关系、心理成长等方方面面,堪称家庭教育问题的“百科全书”。
*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写作者尹建莉如何培养自己的女儿,本书则更注重对所有妈妈和儿童的实用性,涵盖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具体的生活事件接轨,让家长可以将理念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和意识——所有的妈妈,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自己孩子对应的问题,并获得可以“拿来就用”的解决方案。
本套装包含尹建莉迄今为止出版的三本著作: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姊妹篇:zui美的教育zui简单
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zui自觉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啊!我记得我刚开始做家长那会儿,简直是手忙脚乱,总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对,生怕一不小心就“教坏”了孩子。市面上那些育儿书汗牛充栋,看得我眼花缭乱,各种理论互相打架,让人无所适从。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它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更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非常真诚地分享了作者自己多年来与孩子相处的真实体验和感悟。特别是关于“尊重孩子天性”的那一部分,让我豁然开朗。我以前总习惯性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一切行为,要求他们必须“懂事”、“听话”,结果呢?孩子越来越压抑,我也越来越焦虑。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孩子首先是他们自己,然后才是我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塑造。它教会我如何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理解他们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育儿不再是任务,而更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共同成长之旅。
评分我必须说,这套书对“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平衡拿捏得极其到位,这正是我之前最困惑的一个点。很多家长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溺爱放纵,什么都不管;要么就是过度控制,把孩子管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巧妙地提供了一个中间地带。它强调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一个安全、有爱的框架内,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承担后果的勇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孩子犯错时的态度,不是急于惩罚或指责,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以及“下次可以怎么做”。这种基于内在驱动力的教育方式,远比外部强压的“管教”有效得多。我尝试着在家里推行书里的某些小方法,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周末的活动安排,结果发现,当他们拥有了自主权后,反而更愿意遵守共同制定的家庭规则,因为那是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是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很多育儿书是“理论指导手册”,那么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邻家长辈在跟你促膝长谈。它的文字非常朴实、接地气,没有那些故作高深的哲学探讨,全是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串联起来的。我尤其喜欢它对“教育的本质”的定义——那就是唤醒和滋养。它让我反思了自己教育的初衷,是不是常常因为自己的面子、社会的期望,或者仅仅是想让自己轻松一点,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内在需求”?书中那些关于如何倾听孩子心声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开始留意孩子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情绪和想法,不再急着打断他们,而是努力去接纳和回应。这种深层次的连接,让亲子关系变得异常和谐。那种不用刻意“扮演好家长”的放松感,对我们这些新手爸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关于“美的教育”,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独特,完全跳出了传统意义上对艺术、音乐的刻板印象。它让我明白,美育并非是要培养出一个画家或音乐家,而是培养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细节的敏感和对世界万物的敬畏之心。作者通过描述孩子对自然界中光影变化的观察,对日常物品的重新发现,展现了一种将“生活本身”变成教育场景的智慧。我以前总觉得提升孩子的审美需要报各种昂贵的兴趣班,现在我意识到,最好的美育,就是家长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欣赏美的成年人。我的居家环境、我跟孩子一起做家务的方式,甚至我面对挫折的态度,都在无声地影响着他们对“美”的理解。这本书成功地将“美育”从一个课外活动,提升到了人生观的高度,这一点,我为它鼓掌。
评分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或许是学会了“看见”和“等待”。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了,我们总想立竿见影地看到教育成果,孩子学了钢琴就要会弹,上了英语课就要会说。这种急躁的心态,恰恰是扼杀孩子好奇心和内驱力的元凶。这本书反复强调,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很多深层次的品质,比如专注力、善良、韧性,都需要时间去沉淀和发芽。我开始更耐心地等待孩子对事物产生真正的兴趣,而不是强塞给他一个“热门项目”。当我不再焦虑于“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怎样了”时,我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孩子的独特光芒。这本书就像一剂清凉散,让我从“比较”的泥沼中抽身而出,重新聚焦于眼前这个独一无二的小生命。它不是教我如何“管理”孩子,而是教我如何“陪伴”孩子,这是最深沉的教育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