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齣版的話
【導讀】如何進入山海世界
第一章 前言-認識《山海經》
第一節 《山海經》的編成
第二節 《山海經》的內容
第二章 山川寶藏之篇-五藏山經綜述
第一節 吾疆吾土,廣布五山
第二節 草木豐繁,服用醫療
第三節 山川礦產,富庶寶藏
第四節 飛潛走獸,品類庶繁第五節 類別善惡,民知神奸
第六節 江山神靈,祈祭求福
第三章 帝王世係之篇
第一節 伏羲與女媧神話(三皇傳說之一)
第二節 神農氏、炎帝神話(三皇傳說之二)
第三節 軒轅氏黃帝神話(五帝傳說之一)
第四節 窮桑氏少·神話(五帝傳說之二)
……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複印、流傳。寶庫裡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別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歷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歎,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別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裡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別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剛翻開這本《山海經:神話的故鄉》,就被書中的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深深吸引瞭。它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扇通往遠古洪荒世界的門。翻閱之間,那些早已湮沒在歲月長河中的傳說,那些奇詭瑰麗的神祇、異獸、山川,仿佛重新獲得瞭生命,在我眼前活靈活現地展現開來。我尤其沉迷於作者對那些神話意象的描繪,那些寥寥數筆勾勒齣的形象,卻能激發我無限的想象。比如關於燭龍的描述,它“身長韆裏,人麵蛇身,赤如丹火,青如蒼璧,白如皓玉”,光是聽這寥寥幾筆,我腦海中便浮現齣一位龐大、威嚴、掌控著晝夜更替的巨神形象,光是想想就令人心生敬畏。又如那些奇珍異獸,狌狌能歌善舞,畢方形狀如鶴,但隻有一隻腳,青鸞啼聲哀怨,這些生靈的獨特之處,無不讓我驚嘆於古人的想象力,也讓我對那個未知的世界充滿瞭好奇。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幅幅宏偉的史詩畫捲,讓我得以窺見中國神話最初的模樣,感受那份源遠流長的文化根基。
評分《山海經:神話的故鄉》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仿佛置身於一個由神話構建的龐大而生動的世界。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靈活多變,有時像是帶著我去探險,親眼目睹那些神奇的地理景觀和異域風情;有時又像是位博學的導遊,為我解讀那些神秘的傳說和傳說背後蘊含的文化符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海外”和“海內”的描述,那些地理位置模糊、充滿奇幻色彩的國度,每一個都充滿瞭未知和想象的空間。比如關於“女子國”的描寫,那裏的人們“不嫁,不嫁,夫從婦,兄從弟”,這種獨特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讓我對人類社會的多元性有瞭更深的認識。又或者那些關於“不死之藥”和“長生不老”的追求,雖然在現代看來是神話,但卻摺射齣人類最樸素也最永恒的願望。讀這本書,我仿佛與古人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對未知的好奇。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讓我得以觸摸到中華文明最古老、最鮮活的脈搏。
評分讓我印象深刻的《山海經:神話的故鄉》,它以一種彆具一格的方式,將古老的神話傳說以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編織者,將散落的古代碎片,編織成一幅幅色彩斑斕、意境深遠的掛毯。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那些神話人物的塑造,他們並非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著復雜的情感和動機。比如關於“精衛填海”的故事,雖然廣為人知,但在這裏,作者賦予瞭精衛更深沉的悲情和更執著的決心,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為之動容。又比如書中對“十二祖巫”的描寫,他們掌控著天地萬物的生滅,其力量之強大,其形象之恐怖,令人心生畏懼。但同時,他們的存在也賦予瞭世界一種原始的秩序和力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神話並非空穴來風,它們往往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對社會倫理的思考,以及對人類命運的隱喻。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發掘齣新的意義和感悟。
評分讀罷《山海經:神話的故鄉》,我有一種被徹底震撼到的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神話故事的匯編,更像是一次深入古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它所展現的,是一種與我們現代人截然不同的宇宙觀和生命觀。作者的文字,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時而又如驚濤拍岸,氣勢磅礴。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解讀。在那些古老的敘事中,人並非自然的主宰,而是與萬物共存、相互依存。山川有靈,草木有魂,神獸既是威脅,也可能是庇護。這種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的態度,在如今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反復咀嚼書中關於“刑天”的故事,他斷首而戰,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這是一種何等頑強的生命意誌和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力量,穿透瞭時空的壁壘,至今仍能激勵人心。我開始反思,我們現代人是否在追求物質進步的過程中,丟失瞭與自然最原始的連接,甚至是對生命本身的敬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更古老、更深刻的智慧。
評分《山海經:神話的故鄉》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享受。作者的筆觸,時而細膩入微,描摹齣神話世界的每一個細節;時而又筆力雄健,勾勒齣宏大的宇宙圖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神”的各種描繪,他們形態各異,能力非凡,但同時又充滿瞭人性的弱點和情感。比如關於“共工”與“祝融”的史詩級大戰,那種天崩地裂的場麵,以及背後復雜的情感糾葛,都讓我深深著迷。這本書讓我看到,神話的魅力不僅僅在於那些奇幻的設定,更在於它們所承載的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它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古人眼中那個既充滿敬畏又充滿驚奇的世界。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陷入深深的沉思,想象著遠古的先民是如何在這樣的世界觀中生存和繁衍,又是如何用這些神話來理解和解釋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源頭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人類的想象力充滿瞭敬意。
評分《四部備要》本
評分《四部備要》本
評分包裝精美,竪排版,繁體,喜歡!
評分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嚮西,再嚮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曆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傢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對古代曆史、地理、植物、動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山海經》實際上也是我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本古書。
評分山海經
評分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嚮西,再嚮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曆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傢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對古代曆史、地理、植物、動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山海經》實際上也是我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本古書。
評分山海經
評分《二十二子》本
評分《道藏》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