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歐納·柯仁 著,蔡美淑 译
图书标签:
  • 侘寂
  • 日式美学
  • 设计
  • 生活美学
  • 极简主义
  • 日本文化
  • 美学
  • 设计灵感
  • 生活方式
  • 禅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行人文化實驗室
ISBN:9789868711235
商品编码:1604655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7-3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6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正要打掃滿是落葉的庭院。
   首先,他仔細地將地面與草地清理得一乾二淨。
   然後,他搖晃其中一顆樹,好讓少許的葉子掉下來。
   這就完成了。
   每個日本人都知道何謂wabi-sabi,但若要解釋,他們可能會猶豫很久,最後抱歉地說:「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體會。」這個神秘、日本人才懂的概念,正是日本千年美學基礎。無論京都的寺廟、庭院、屋瓦,還是東京的建築、茶碗、服飾,到處都是這個概念的展現。特別是在茶屋裡,每個動作與每樣器物,幾乎都是為了體會wabi-sabi而存在。
   面對一個茶碗,我們應該從何開始欣賞?仔細檢查?還是單憑直覺?wabi-sabi的幾個觀念,可以轉變我們對事物的態度。比方說,本書提到「美其實只是一種與醜妥協的條件」。千利休曾經有個茶碗,在眾多茶碗並不突出,只是有一次,千利休將幾個茶碗放著讓弟子挑,最後剩下這個沒人拿,於是就稱之為「木守」(日本人稱最後沒被摘走的秋柿為「木守」),藉由命名與故事,利休改變了人與物的關係,從別人的「醜」產生了「美」的氛圍,這就是wabi-sabi。
   是的,千利休正是將wabi-sabi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實踐者,而這本書則是第1本把wabi-sabi整理出來,讓大家都能懂的書。本書內容用簡單的條例、比較與例子來帶領我們進入wabi-sabi的世界,設計者可以從中獲得創造的切入點(美國書店的讀者留言一再表示,這本書每年都讓他設計出新作品),一般旅遊愛好者、生活家,則可以找到新的支點,從此改變看待世界的態度。下次走進京都的廟宇,或捧起一個茶碗,除了驚歎,wabi-sabi還會讓你讀出它想說的話。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作者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曾在日本生活多年,擔任過著名日本雜誌BRUTUS的專欄作家長達三年。雖然受過專業建築訓練,但只蓋過一座茶屋。他在1994年寫下這本談wabi-sabi的專門著作,至今仍然是最多人引用討論的來源。

作者简介

   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
   .UCLA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仅有的建築作品是十七歲時蓋的一座茶屋。
   .日本雜誌BRUTUS專欄作家,專欄名稱為「李歐納博士的文化人類學導引」。
   .七十年代著名前衛圖像雜誌WET: The Magazine of Gourmet Bathing創辦人,與著名攝影師Moshe Brakha, Brian Leatart, Claude Mougin, Matthew Rolston等人合作。
   .曾著有多本設計與美學書籍:例如《十七個淋浴的美麗男子》(17 Beautiful Men taking a Shower)、《二十三位洗澡的美麗女子》(23 Beautiful Women Taking a Bath)、《如何洗一次日式澡》(How to Take a Japanese Bath)、《如何耙草》(How to Rake Leaves)、《石與沙的花園》(Gardens of Gravel and Sand)。

  譯者簡介
   蔡美淑

   一九七九年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曾任出版社編輯,目前從事翻譯工作。譯有《夏天裡的紅鱒魚》、《陌生人的禮物》(該系列小說獲得貝瑞獎和夏姆斯獎的入圍提名)、《聖血密碼》、《永恆棋戲》等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拯救美學的行動

I 茶室小徑:wabi-sabi入門
刻意模糊的視線
初步的解釋
與現代主義的比較
千利休的兩疊塌塌米

II 茶室宇宙:wabi-sabi的宇宙
宇宙運行原理
真理與美的來源
萬物之死
無窒礙地在星球漫步
陰翳裡的光芒

註解
圖說















精彩书摘

  刻意模糊的視線
  如果問起wabi-sabi是什麼,大部分日本人都會搖頭、躊躇猶豫,並會為其難以解釋的窘境擠出幾句抱歉。雖然大多數日本人聲稱他們了解wabi-sabi的厭覺——畢竟它屬於日本文化的核心——但極少有人能好好說明這種戚覺。
  為什麼會這樣?是否如某些愛國沙文主義者所言,需要優良的基因遺傳嗎?我想不是。那是因為日本人的語言或語一百的使用習慣,善於表達微妙的情厭、茫然的意志、心靈的邏輯,卻比較不善於以理性的方式來敘述事物嗎?也許這占了一小部分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遺是,一直缺乏書籍或老師可以參考,所以大部分的日本人,從來沒能用理性的詞彙理解這些概念。
  這一點並非出於偶然。放眼歷史,正面理解wabi-sabi這件事似乎被刻意地迴避阻撓。禪宗。幾乎從wabi-sabi作為獨立的美學模式開始,它就與禪宗一直有著連結。wabi-sabi常引用各種禪宗的哲學核心論述作為例證,因此也被稱為「事物的禪」。最初與wabi-sabi有關聯的日本人,例如茶藝大師、修道人、僧侶,都在生活中實踐禪學,將全心全意都融入禪宗的意境中。而禪宗的主題思想之一,正是反理性主義。在禪的教義中,核心知識只能透過心靈相互傳達,而非語言或文字。這就是所謂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務實的箴言,是要讓那些容易被誤解的概念減少被誤解的機會。正因如此,不論是出於哪種意圖和目的,大家都刻意避免去清楚地闡明wabi-sabi的定義。家元制。自十八世紀起的日本,諸如茶道、花藝、書法、歌藝、舞蹈等「藝術」都是由一個個家族集團經營承繼。每個集團當家作主的就被稱為家元。其主要的文本來源、手工藝品的製作和需要學術研究的材料向來都由家元的家族一手掌握,跟禪宗一樣,他們堅持只對選定的人傾囊相授。wabi-sabi的概念,是家元智慧財產中最主要的部分(尤其是在茶藝界中),一直不被加以闡明,也一律不准洩漏——除非以金錢或人情來交換。像wabi-sabi這樣曖昧下明的「奇特」概念,正是很好的行銷誘餌。如此讓wabi-sabi保持模糊,只用它的片面之貌引誘人,正是家元制的企業文化。
  ……

《侘寂之境:探索不完美中的永恒之美》 引言:在喧嚣中寻觅静谧,在残缺中发现圆满 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斥着对“完美”、“光滑”、“崭新”的无休止追求。然而,当这一切都被过度打磨,事物是否也随之失去了灵魂?《侘寂之境》并非一本关于如何整理房屋或选择家具的实用指南,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哲学之旅,引导读者穿越表面的浮华,抵达一种古老而恒久的美学核心——侘寂(Wabi-Sabi)。 本书旨在揭示侘寂如何超越单纯的艺术流派,成为一种深刻的生活态度和感知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讨论“如何做”一个日式庭院,而是探究支撑这种审美的文化土壤、哲学思辨以及它在现代语境下的复杂意义。 第一部:美学的根源——从禅宗到物哀 第一章:寂静的哲学基础:禅宗的影响与空性 侘寂美学深深植根于日本佛教,特别是临济宗和曹洞宗的禅宗思想之中。本章将详尽剖析“空性”(Sunyata)的概念如何转化为审美原则。我们探讨的不是宗教教义,而是这种“万物皆变,无常是常”的认知如何塑造了日本人对待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态度。重点分析“不执着”如何体现在对器物和环境的处理上,即欣赏事物的自然生命周期,而非试图将其定格于某一完美瞬间。我们将解读那些在茶道大师留下的笔记中闪现的关于“当下体验”的思考,如何构成了侘寂对“存在”本身的敬畏。 第二章:物哀与幽玄:情感的层次 “物哀”(Mono no aware)——对事物易逝性产生的温柔感伤——是理解侘寂情感基调的关键。本章将区分“物哀”与单纯的悲伤,阐释它是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接受与赞美。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幽玄”(Yugen),即深邃、暗示性而非明确的境界。这种美学要求观者主动参与到作品的解读中,去感受那层未被言明的、深藏的韵味。我们将援引古代诗歌和戏剧的片段,解析这种“含蓄之美”如何成为超越语言的交流方式。 第二部:形式的解构——物质世界的侘寂显现 第三章:不完美的礼赞:残缺与时间的痕迹 侘寂的核心在于拥抱不完美、非对称和粗糙。本章将聚焦于物质层面的体现,但并非指导如何“制造”做旧效果。我们关注的是对“时间流逝的印记”的尊重:陶器上的窑变、木材上留下的使用磨损、石头表面苔藓的生长。我们将讨论“金缮”(Kintsugi)背后的伦理观,探讨为何将破损之处用黄金连接,非但没有掩盖瑕疵,反而提升了器物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密度。这不是对“瑕疵”的简单容忍,而是对“经历”的颂扬。 第四章:材料的诚实性:回归本真 本章探讨侘寂对材料本质的忠诚。我们关注的不是装饰性的堆砌,而是材料本身的纹理、重量和触感如何直接与人沟通。从未经处理的泥土、粗麻布到未经打磨的天然木材,每一种材料都被允许以其最原始、最不加修饰的面貌存在。我们会分析为何这种“诚实性”能够带来一种深层次的平静感,因为它消除了矫饰与伪装,迫使观看者面对事物的真实状态。 第三部:空间与感知——侘寂在生活中的哲学投射 第五章:留白的力量:负空间与呼吸感 在视觉艺术中,侘寂美学推崇“留白”(Ma)。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白区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间隙。本章探讨“留白”如何创造出张力、韵律和可能性。它教会我们,信息和装饰的缺失,恰恰是引发深思的必要条件。我们将分析传统布局中,如何通过稀疏的陈设和对光影的精确控制,使得剩余的物体获得了更强的存在感,仿佛它们在空间中获得了呼吸的权利。 第六章:简朴的富足:去物质化与内在的充盈 侘寂的生活观并非等同于赤贫,而是“非依赖性”的富足。本章致力于区分“极简主义”(Minimalism)与侘寂的根本差异。极简主义常聚焦于数量的减少和线条的纯粹,而侘寂更侧重于“恰到好处”的拥有,以及物品的功能性与精神性的高度统一。我们探讨的是如何通过审慎的选择,让有限的物品承载无限的意义,从而实现精神上的丰饶,而非物质上的堆积。 第七章:日常即修行:感官的觉醒 侘寂将“美”从殿堂拉回至日常的茶碗、洗手池和角落的杂物中。本章引导读者重新校准感官,去感知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细节:清晨光线投射在粗糙墙面上的阴影变化、雨后泥土散发的微弱气味、热水冲刷旧木桌面的声音。这种对感官细节的全然接纳,构成了侘寂修行的一部分,它使每一次平凡的日常活动都成为一种冥想的契机。 结语:时间的礼物与不完美的和解 《侘寂之境》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世界和解的视角。它提醒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磨损、最终消散的过程。真正的美,不在于抵抗这种必然性,而在于温柔地拥抱它。通过理解侘寂,我们学会欣赏生命馈赠的每一道裂痕,认识到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转瞬即逝却又永恒存在的真实面貌。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看待”而非“拥有”的哲学沉思录。

用户评价

评分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静谧而深邃的东方智慧。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师,也不是一个非常追求生活仪式感的人,但我对能够触及心灵、引发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我猜测这本书会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优美的意境,将“侘寂”这种看似难以捉摸的美学概念,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智者,娓娓道来,引导我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寻常事物中的深刻哲理。或许书中会通过一些小故事、诗歌片段,甚至是摄影作品,来展现侘寂之美。我希望它能让我学会从平凡中发现不凡,从短暂中体会永恒,从不完美中看到完整。它应该是一本能够治愈心灵、滋养灵魂的书,让我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给我一种强烈的预感,它将是一本能够深刻影响我对“美”的认知的书籍。我习惯了被现代设计和流行文化中那种追求完美、光鲜亮丽的美学所包围,而“侘寂”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反差和挑战。我猜测书中会颠覆我以往对美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审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甚至是被认为“不够好”的事物。我期待它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审美维度,去欣赏那些带有岁月痕迹的、略显粗糙的、甚至是有瑕疵的美。或许书中会探讨“少即是多”的哲学,以及如何通过极简的设计来体现侘寂的精髓。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学会欣赏那些不那么“完美”的设计,无论是物品还是生活本身,都能从中找到一种独特而动人的魅力。它应该是一本能够打开我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作品深度和内涵的灵感来源,而“侘寂”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我预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日本传统建筑、庭园、茶道用具、甚至是现代设计作品的解读,来阐释侘寂美学的核心理念。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剖析“不完美”、“非永恒”和“不完整”这些看似负面的特质,是如何在设计中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并最终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价值。或许书中会引用一些日本哲学家的思想,将侘寂与禅宗、道家等哲学流派联系起来,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宏观的理解框架。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指导,让设计师能够将侘寂的原则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出既有东方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作品。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拓展视野的工具书,帮助我在设计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一听就很有吸引力,"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我一直对日本文化,特别是那种看似不完美却充满韵味的艺术风格很感兴趣。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老旧的木屋,苔藓爬满的石径,一件带有岁月痕迹的陶瓷器皿,甚至是雨水滴落后在泥土上形成的独特纹理。我猜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这种“侘寂”的美学,它不是那种张扬、华丽的美,而是更内敛、更沉静,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阐述这种美学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或许也包括听觉、嗅觉,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我想象着书中的文字,可能会用非常富有诗意和哲思的方式来描绘,如同品味一杯清茶,需要细细咂摸,才能体会其中深远的意境。它应该会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那些在匆忙中被遗忘的质朴和真实。这本书就像一个引子,把我带入一个未知的、充满东方智慧的美学世界,让我渴望去探索和理解。

评分

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书名中“生活家”这个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美学不仅仅是停留在艺术作品或设计之中,更重要的是能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品质,更有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在自己的家中,在日常的穿搭中,甚至是在与人交往的方式中,去体现这种“侘寂”的哲学。我脑海中想象着书中会讲述如何选择家具、布置空间,如何欣赏一件有缺陷的旧物,如何在平凡的时刻找到宁静和喜悦。它可能会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时间流逝带来的痕迹,去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去发现那些粗糙、朴素但却真实的美。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我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生活、懂得欣赏生活之美的人。它就像一本生活指南,引导我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从容。

评分

价廉物美,非常好。值得购买。

评分

目录

评分

实在是太划算了,很满意

评分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评分

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存在,整体上像是游记一般

评分

不实用,装帧挺讲究的

评分

首先,他仔細地將地面與草地清理得一乾二淨。

评分

封装完好 发货很快 很喜欢

评分

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正要打掃滿是落葉的庭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