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國學”即“國粹”。把“國學”與“國粹”等同,要麼名不副實,要麼等於把傳統學術文化“精粹”以外的內容排斥在外,又因人們對傳統學術文化“精粹”之理解不盡相同,自然就很難使“國學”的內容及其解釋規範化。而在實際操作上,這樣的釋義也行不通。
評分好書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美中不足字體印刷稍顯模糊,以緻集解閱讀略感乏力,大體無礙。
評分字太小瞭,印刷一般,不像颱版書
評分還沒來得及讀,不多硃子的書應該還是不錯的。就是字有點小,我這眼神不咋好,看起來有點費事。
評分值得學習,?要是精裝就好瞭
評分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從浙江到福建與硃熹會晤,兩人在寒泉精捨相與讀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著作,感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初學者不易把握其要義,於是精選622條,輯成《近思錄》,共分14捲。“近思”二字取自《論語》:“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硃熹取此書名的用意在於,把《近思錄》當作學習四子著作的階梯,四子著作又為學習《六經》的階梯,以正“厭卑近而騖高遠”之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