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编册多用麻绳,也用丝绳(称“丝编”)或皮条(称“韦编”)。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为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一册书根据简的长短决定用几道编,一般用二、三道编,多的用四、五道编。表示书的数量的“册”字,便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绳子把一根根简编连起来的样子。
评分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卡繆劄記(II)(1942-1951)
评分缥缃、缃帙、缃缥、缥帙
评分“缥”是青白色丝织物,“缃”是浅黄色的丝织物,古人常用这两种丝织物作书籍的封皮、封套,“缥缃”等遂成为古代书籍的代称。
评分古代书籍代称
评分缥缃、缃帙、缃缥、缥帙
评分书很好,内容也好,非常满意的
评分不错挺好~~~
评分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五典”“九丘八索”有时用来泛指古代典籍,而“坟典”“坟籍”则常用作古代典籍的代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