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藝術史大傢H. W. 詹森傾力撰寫,完整梳理三萬年西方藝術發展曆程,藝術通史的標杆之作,暢銷歐美五十餘年。
2. 與時俱進,緊跟學術潮流,涵蓋繪畫,雕塑,建築,攝影和工藝美術等藝術門類,擴充女性藝術傢、當代藝術和文化多元論等當代議題。
3. 硃青生教授組織組閤譯製團隊,雕琢譯稿近三十年,數易其稿,確保譯文準確流暢,通俗易懂。
4. 全書共有1450餘幅插圖,每幅作品都經過瞭專業調色,確保作品色彩忠實於原作,零距離體會藝術作品的無限魅力。
《詹森藝術史》是一部在學界和社會大眾中很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斷修訂和補充新內容,引導讀者思考和提齣問題,把藝術史的學習、研究和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聯係起來,鼓勵和啓發人們探究未知。
——邵大箴,著名藝術史傢,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新版《詹森藝術史》反映瞭當今藝術研究、鑒賞和收藏中的新觀念和潮流。新版對當代藝術的重視也遠遠超過舊版,選為插圖的當代作品更反映瞭改編者對多元文化論的興趣,而全球化則是另一被強調的重點。
——巫鴻,著名藝術史傢,芝加哥大學教授
這可以說是一本傳奇性的教材,它曾帶領一批批充滿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藝術的曆史,從舊石器時代一直走到現在。詹森的名字成為瞭藝術史課程中“研究”一詞的同義詞。
——溫尼?海德?米奈,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分校人文與藝術史教授
書中對中世紀藝術的美麗和莊嚴給齣瞭清晰的闡釋。……大衛?西濛把詹森的傑作變得更可靠,更富啓發性,同時也更為實用。他對這本超越時代的著作做瞭一次細緻而又明智的修訂。
——查理?李特爾,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是《詹森藝術史》的一大進步。本版裝幀精美,結構清晰,文字流暢,可讀性強。除瞭提供基本的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還從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論述。書中沒有令人費解的術語,感謝作者。
——肯尼斯?E?西爾維,紐約大學藝術係主任
戴維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閤良好的散文式語句闡釋瞭古代藝術傳統的發展。……這些生動又引人入勝的文本必然會激勵讀者,並為他們做好閱讀後續章節的準備。
——大衛?戈登?米滕,哈佛大學詹姆斯?洛布古典藝術和考古教授
作者:(美國)H. W. 詹森、J. E. 戴維斯 等 譯者:藝術史組閤翻譯實驗小組
H. W. 詹森(H. W. Janson,1913—1982),美國著名藝術史傢,藝術史學的傳奇人物,曾任紐約大學藝術係教授、係主任。詹森齣生於聖彼得堡,後隨傢人遷往德國漢堡,就讀漢堡大學期間師從藝術史大師歐文?潘諾夫斯基。後接受潘諾夫斯基的意見移民美國,於1942年獲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他曾任美國藝術院校協會主席、《藝術通報》編輯,還是美國文藝復興學會的創辦人之一並曾任主席。
詹森主要緻力於文藝復興藝術和19世紀雕塑的研究,主要的學術著作有《多納太羅的雕塑》和《19世紀雕塑》等,晚年主要關注東西藝術對話。1962年撰寫齣版瞭藝術通史著作《詹森藝術史》,大受歡迎,很快成為美國藝術史教育的標準教材。
A.F.詹森(A.F.Janson),美國北卡羅來納威明頓大學藝術史教授,博物館策展人,H.W.詹森的兒子。從他父親於1982年去世到2004年,由他負責修訂《詹森藝術史》。
J.E.戴維斯(Penelope J.E.Davies),美國得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助理教授。她主攻希臘羅馬藝術與建築,同時也是一位考古學傢。她的著作《死亡與皇帝:從奧古斯都到馬可?奧勒利烏斯時代的羅馬帝國墓葬》曾獲瓦薩裏奬。
沃爾特?B?丹尼(Walter B.Denny),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藝術史教授,史密斯學院藝術博物館伊斯蘭藝術的策展顧問。他的著作包括有關奧斯曼土耳其地毯、織物和瓷器的書籍,以及有關細密畫和建築的論文。
弗利瑪?福剋斯?霍弗裏希特(Frima Fox Hofrichter),美國布拉特學院藝術與設計史係教授、係主任。她的著作《硃迪思?萊斯特,荷蘭黃金時代的一位藝術傢》曾獲美國藝術院校協會的米勒德?邁斯齣版基金奬。
約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現居紐約市的獨立學者,批評傢及藝術史傢,主要關注現代藝術。佛羅裏達州薩拉索塔市約翰和馬布爾?林林藝術博物館策展人,俄剋拉荷馬城藝術博物館董事,新澤西州紐瓦剋博物館美國藝術策展人。
安?M?羅伯茨(Ann M.Roberts),美國森林湖學院藝術教授,新版《詹森藝術史》的主要作者。專攻文藝復興的藝術史傢,她發錶瞭眾多有關北方和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散文、論文和評論。她的研究主要關注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
大衛?L?西濛(David L.Simon),美國科爾比學院耶特藝術教授,2005年獲學院的巴塞特教學奬。齣版的著作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其分館修道院藝術博物館收藏的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羅馬式雕塑目錄。
序 言 17
導 論 走近藝術 23
第—部分 古代世界
第—章 史前藝術 1
舊石器時代的藝術 2
解讀史前繪畫 6
舊石器時代的雕刻 8
新石器時代的藝術 12
定居社會與新石器時代的藝術 13
歐洲建築:墳墓和儀式 17
小 結 19
第二章 古代近東藝術 21
蘇美爾藝術 22
神廟建築:連接天地 23
雕塑與鑲嵌 24
視覺敘事 27
圓筒印章 29
阿卡德藝術 29
雕塑:權力與敘事 31
新蘇美爾復興 31
建築:烏爾的塔廟 32
雕塑:古蒂亞雕像 33
巴比倫藝術 33
《漢謨拉比法典》 33
亞述藝術 34
帝國藝術:錶現皇權 35
晚期巴比倫藝術 37
皇 宮 37
近東地區性藝術 38
赫梯人 38
腓尼基人 39
伊朗藝術 39
早期伊朗藝術 39
波斯帝國:美索不達米亞傳統的世界繼承人 40
波斯與伊斯蘭統治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 43
小 結 45
第三章 埃及藝術 47
前王朝時期和王朝初期藝術 48
《納米爾國王石闆》 48
古王國:黃金年代 50
古王國墓葬群 50
吉薩金字塔:國王新角色的反映 52
錶現人物 55
中王國:通過藝術重新肯定傳統 59
皇傢肖像:錶情與比例的變化 60
墓葬建築 60
新王國:重現光榮 62
帝王榖中的皇傢陵墓 62
眾神之廟 64
塊 雕 67
新王國陵墓畫像 68
阿肯納頓與阿馬爾納風格 69
阿馬爾納風格 70
圖坦卡濛與阿馬爾納的餘波 72
紙莎草捲:《亡靈書》 73
晚期埃及 74
小 結 76
第四章 愛琴藝術 79
初期基剋拉迪藝術 80
米諾斯藝術 82
剋諾索斯王宮 84
壁畫:描繪儀式與自然 85
米諾斯陶器 88
米諾斯雕花石器 89
末期米諾斯藝術 91
邁锡尼藝術 92
建築:城堡 92
邁锡尼墓葬及其內容物 96
雕 塑 98
小 結 99
第五章 希臘藝術 101
希臘藝術的興起:幾何風格 102
幾何風格陶器 103
幾何風格雕塑 105
東方化風格:開拓視野 105
微型器皿 105
古風藝術:城邦的藝術 108
紀念性神廟建築興起 108
石 雕 112
建築雕塑:建築煥發生機 115
瓶畫:宴飲的藝術 119
古典時期 120
古典雕塑 121
雅典衛城的建築與雕塑 128
古典時期晚期 140
古典晚期建築:城市建築與宗教建築 141
古典晚期繪畫 145
亞曆山大時代和希臘化時期 146
建築:學者傳統與戲劇風格 147
城市規劃 149
希臘化時期雕塑:錶情與運動 150
希臘化時期的繪畫 157
小 結 158
第六章 伊特魯裏亞藝術 161
墓葬藝術 162
墳墓及其內容物 162
建 築 169
城市規劃 170
雕 塑 171
赤陶和青銅中蘊含的活力 171
小 結 175
第七章 羅馬藝術 177
羅馬早期和共和國時期 177
建築:混凝土革命 179
雕 塑 184
繪 畫 189
帝國初期 190
肖像雕塑 191
浮 雕 193
建 築 201
行省藝術及建築 209
民居藝術及建築 212
帝國晚期 219
肖像雕塑 219
浮 雕 221
建 築 223
羅馬帝國晚期的行省建築 225
小 結 228
第二部分 中世紀
第八章 早期基督教與拜占庭藝術 235
早期基督教藝術 237
君士坦丁之前的基督教藝術 237
基督教得到官方承認後的基督教藝術 241
拜占庭藝術 253
早期拜占庭藝術 253
偶像破壞論戰 264
中期拜占庭藝術 265
晚期拜占庭藝術 273
小 結 275
第九章 伊斯蘭藝術 277
伊斯蘭藝術的形成 279
宗教建築 279
世俗建築 282
伊斯蘭風格的發展 282
宗教建築 283
奢侈藝術 285
伊斯蘭藝術與波斯傳統 286
建 築 286
伊朗的人物或動物藝術形式 288
古典時代 289
法蒂瑪王朝的藝術影響 289
阿尤布人與小亞細亞的塞爾柱突厥人 291
古典末期的藝術和建築 292
濛古人的贊助 293
帖木兒的贊助 294
馬穆魯剋人的贊助 295
納斯瑞德人的贊助:阿爾罕布拉宮 297
晚期三帝國 299
歐洲和亞洲的奧斯曼人 300
伊朗的薩非時代 302
印度的莫臥兒時代 306
伊斯蘭藝術的延續和變化 307
小 結 308
第十章 早期中世紀藝術 311
盎格魯-撒剋遜和維京藝術 312
動物風格 314
愛爾蘭—撒剋遜藝術 316
手抄本 316
加洛林藝術 321
雕 塑 321
繪畫裝飾書籍 322
建 築 325
奧托藝術 330
建 築 330
金屬製品 333
帝國莊嚴的傳達者:牙雕與手抄本 337
雕 刻 338
小結 343
第十一章 羅馬式藝術 345
羅馬式風格的首次登場 347
建 築 347
大型石雕 348
成熟期的羅馬式藝術 348
朝聖教堂及其藝術 349
剋呂尼教派的建築與雕刻 355
剋呂尼教派壁畫 364
西多會建築與藝術 364
其他本篤會建築與壁畫 365
書籍插圖 366
羅馬式風格的地方變體 371
法國西部:普瓦圖 371
法國東南部:普羅旺斯 371
托斯卡納地區 373
默茲河榖的默茲風格 375
德 國 375
諾曼底和英格蘭 376
羅馬式時期的悖論 382
小 結 383
第十二章 哥特式藝術 385
法國早期哥特式藝術 387
聖德尼:絮熱與哥特式建築的開端 387
沙特爾大教堂 391
拉昂大教堂 393
巴黎聖母院 394
法國盛期哥特式藝術 396
沙特爾大教堂的重建 396
亞眠大教堂 405
蘭斯大教堂 407
輻射式風格或宮廷風格 410
聖禮拜堂 412
特魯瓦的聖烏爾班教堂 413
手抄本彩飾 413
法國晚期哥特式藝術 415
手抄本彩飾 415
雕 塑 417
建築:火焰哥特式 420
哥特式藝術的傳播 420
英格蘭 420
德 國 425
西班牙 428
意大利:哥特式藝術預覽 430
小 結 431
第三部分 從文藝復興到洛可可
第十三章 13—14 世紀的意大利藝術 437
教堂建築與托鉢會的成長 438
阿西西的方濟各會 439
城市教堂及其陳設品 441
佛羅倫薩大教堂的擴建 445
市政府建築:市政廳 448
托斯卡納地區的繪畫 448
奇馬布埃與喬托 449
锡耶納:杜喬和西莫內作品中對聖母的虔誠 452
彼得羅?洛倫澤蒂和安布羅焦?洛倫澤蒂 457
危難時期的藝術傢與贊助人 460
意大利北部 463
威尼斯:穩定的政局與輝煌的建築 463
米蘭:維斯孔蒂傢族與北歐的影響 463
小 結 467
第十四章 15 世紀北部歐洲的藝術創新 469
宮廷藝術:國際哥特式 471
法國王室雕刻 471
彩飾手抄本:《日課經》 474
波希米亞與英格蘭 475
中心城市與新藝術 477
圖爾奈的羅伯特?康平 477
布魯日的揚?凡?愛剋 480
布魯塞爾的羅傑?凡?德?維登 485
15 世紀晚期的尼德蘭藝術 488
貴族對珍玩寶器、個人書籍與掛毯的嗜好 488
南尼德蘭的木闆繪畫 490
北尼德蘭 492
早期尼德蘭風格對各地區的影響 494
法 國 494
西班牙 495
中部歐洲 496
印刷與版畫藝術 499
科爾馬與巴塞爾的印刷中心 500
小 結 501
……
言
迎走進詹森經典教材的第七版,之前的版本曾嚮數代英語學子介紹瞭藝術史。對於眾多教授藝術史入門課的教師而言,詹森這個名字與我們介紹的主題是同義的。1962年普蘭蒂斯?霍爾齣版公司首次齣版《詹森藝術史》時,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仍執掌白宮,而安迪?沃霍爾還是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藝術傢。詹森的著作緊扣西方藝術,強調藝術技巧與風格,觀點鮮明。作者曾說,《詹森藝術史》並非簡單串聯有曆史意義的藝術品,而是娓娓述說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一部藝術風格及其轉變的曆史。詹森的著述關注其探討的藝術品的視覺及技術特徵,不乏異常雄辯之辭。本書為數代學者確立瞭一個藝術史的經典名錄。
雖然經過瞭大幅修訂,新版教材依然在主要方麵承襲瞭詹森著作的先例:內容限於西方藝術,但另闢一章介紹伊斯蘭藝術及其與西方藝術的聯係(早期版本的讀者會記起伊斯蘭藝術是包含在第—版中的)。討論始終集中於藝術品本身、藝術品的創作及其視覺特徵;將藝術傢的貢獻作為分析的重點部分。新版教材結構沿用瞭詹森確立的主綫,北方文藝復興、意大利文藝復興、巴洛剋藝術、盛期文藝復興分彆單闢章節介紹,現代各重要時期則按其風格分彆介紹。本版另新增文字,敘述不同文化框架下藝術隨時間嬗變的過程。這些文化傳統,歐洲稱之為自己的遺産,美國人則通過與歐洲的聯係也將它們稱為自己的文化遺産。
新版《詹森藝術史》新穎在何處?
“以藝術史之博大,無人能勝任其中所有部分的研究。”
——H. W. 詹森,摘自《詹森藝術史》第—版“序言”
《詹森藝術史》第七版是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學者們仔細修訂、集體勞動的結晶,對藝術品的探討頗有深度。書中融入瞭各個專業領域的新發現,包括考古學新發現,如《莫蒂阿的戰車禦者》;新的文獻證據,如烏切洛的《聖羅馬諾之戰》的相關資料;以及新的解讀方法,如民族主義在浪漫主義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調整結構,前後呼應多數章節重新組織,按年代順序討論各時期藝術的同時,穿插介紹各種藝術錶現方式,摒棄瞭前幾版將二者孤立處理的更為形式主義的做法。我們不但按照詹森的做法,將不同藝術品聯係起來,還強調藝術贊助和藝術品的功能及其創作的曆史環境。我們探究瞭藝術品被用於支撐政治和社會權力的方式。
解讀文化
西方藝術史涵蓋眾多獨特的時間段和文化期,我們有意將此作為一個個獨特的個體看待。於是我們提齣,伊特魯裏亞藝術是伊特魯裏亞文化的體現,而不是羅馬藝術的先驅抑或希臘藝術的追隨者。我們自知對於某些曆史時期的瞭解有限,但還是研究瞭藝術史傢們如何從藝術品中得齣結論。名為藝術史傢的觀點的專欄能幫助學生看清本學科的研究步驟,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藝術史傢進行論證的方法。原始文獻是詹森著作各版本的獨特之處,也已納入書中各章,以支持所作的分析,並就正在探討的文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相關信息。
藝術史中的女性
本版《詹森藝術史》另一大特色,是女性的比重大大增加瞭。我們將這些女性作為藝術傢、贊助人或藝術觀賞者進行討論。由於受到現代藝術史研究方法的啓發,我們將藝術上對女性的描繪視為有關女性的特定文化觀念的錶達,或視為某種象徵。
藝術品、媒介和技法
本版新添大量藝術品,以反映本學科的發展變化。大約四分之一的藝術品都是新增的。書中討論的藝術媒介也有擴充,不僅包括現代藝術形式,如裝置藝術、大地藝術,還涉及所謂的早期次要藝術,如掛毯、金屬製品和瓷器。材料與技法專欄重點介紹瞭藝術史中的這一領域。
圖像
本書不但增添藝術品,且對每幅作品進行瞭調色或專業審核,確保忠實原作。我們從藝術品所屬機構直接獲取瞭新的照片,以保證得到精確插圖。隻要有可能,所有圖像均為彩色。
逐章修訂
各章均由六位專傢審定,再經過一次全麵徹底的互審,因此,修訂內容紛繁復雜,難以盡數。每一變化均以方便藝術史師生使用為宗旨。以下列錶列齣瞭新版的主要內容:
走近藝術
這一全新的部分介紹瞭藝術史分析的模式,定義瞭藝術史各種術語,同時,還概述瞭本學科的重要問題。
第—章:史前藝術
本章增加篇幅,納入瞭更多信息介紹藝術品發現的各種背景,詳述瞭學者(包括曆史學傢和人類學傢)理解藝術品的方法。本章還提供瞭更多樣的解讀方式,並澄清學者們以某種方式重構史前世界的原因。
第二章:古代近東藝術
充實內容,調整結構,分彆介紹古代近東在同一時期興盛的各種文化。
第三章:埃及藝術
本章更新有關埃及世界觀的討論,並將埃及藝術品與之聯係起來。收入更多錶現女性的藝術品,例如著名的《王後泰伊雕像》。
第四章:愛琴藝術
這一部分分析我們如何通過研究藝術品和建築來構建關於古代社會的認識。同時詳細介紹那些為增進我們對古代社會認識的個人,例如海因裏希?施利曼和阿瑟?埃文斯爵士。
第五章:希臘藝術
本章新增重要藝術品,例如精美的《莫蒂阿的戰車禦者》。文字結構徹底調整,更符閤時間順序,不再按照藝術錶現形式敘述。擴充有關雅典衛城的建築及整個希臘化藝術的討論。
第六章:伊特魯裏亞藝術
修改關於伊特魯裏亞藝術的討論,將其描述為當之無愧的視覺文化,並非希臘藝術的延續或羅馬藝術的先驅。本章加入瞭慕羅的宮殿建築。
第七章:羅馬藝術
本章的特色是大幅增加對共和時期藝術的介紹,並更詳細地討論瞭廣義上羅馬時期的建築。增添瞭新的作品,如壯觀的龐培劇場。文字結構徹底調整,按時間順序而非藝術形式來組織。
第八章:早期基督教與拜占庭藝術
本章突齣介紹瞭基督教為羅馬帝國認可時,在早期基督教藝術中發生的變革及政治因素,更深入地討論建築,強調當時人們如何體驗各種建築物,研究瞭所用形式的意象(即含義)。本章還增加篇幅,討論聖像及具有爭議的破壞聖像運動。
第九章:伊斯蘭藝術
本章重新介紹伊斯蘭藝術,試圖在綜述伊斯蘭藝術的同時,強調其與歐洲(西方)藝術的聯係。兩種藝術共有的許多價值標準也在本章有所探討。
第十章:早期中世紀藝術
本章加大對早期次要藝術的討論,更深入地探討愛爾蘭手稿的含義,及其與羅馬藝術的關係。增加篇幅討論查理曼大帝的政治和社會目標,及如何運用藝術手段推進此進程。這一章更注重當時對女性的態度及藝術中錶現女性的方法。
第十一章:羅馬式藝術
加大對朝聖之路藝術的討論,包括卡多那的聖文森特教堂和聖熱尼?德?楓丹教堂。詳細討論女性作為藝術題材和贊助人所發揮的作用。本章結構調整後,融入各種藝術錶現形式,有助於獲得以下認識:盡管這些藝術品存在本質區彆,卻錶現齣共有的願望和恐懼。
第十二章:哥特式藝術
調整結構,刪除意大利藝術(現收入第十三章)和部分國際哥特式的典範(現收入第十四章)。本章引入新例子(如拉昂大教堂和巴黎聖母院內景),使有關哥特建築發展過程的介紹更具說服力。這一章還新增關於聖禮拜堂和西班牙哥特式藝術的討論。
第十三章:13—14世紀的意大利藝術
本章將13—14世紀意大利藝術的發展情況與歐洲其他地方區分開,以便突齣它在中世紀藝術與文藝復興藝術之間所發揮的橋梁作用。新收入的作品包括西莫內?馬丁尼的《聖母領報》和西班牙教堂內佛羅倫薩的安德烈亞所作的《救贖之路》。新增一部分討論14世紀意大利北部的藝術。
第十四章:14世紀北部歐洲的藝術創新
本章置於15世紀意大利一章之前,新的結構融入瞭一個特定時期和地域的藝術品,曆史背景得到凸顯。本章更新瞭對於一些關鍵作品的討論,詳細介紹版畫製作及印刷書籍。
第十五章:15世紀意大利的早期文藝復興
將藝術置於特定的時刻或地理區域中,聯係曆史背景來討論不同的錶現形式。強調藝術贊助人的作用。新增部分介紹佛羅倫薩以外的藝術。這一章在國內背景之中,介紹瞭嫁妝箱奩的飾闆和其他藝術品。包括的新作品有:安傑利科修士在聖馬可修道院創作的《聖母領報》,布魯內萊斯基的孤兒收容院,皮耶羅?德拉?弗蘭切斯卡為烏爾比諾宮廷所作的作品,以及曼泰尼亞在曼圖亞的作品《繪畫之屋》。
第十六章:意大利的盛期文藝復興:1495—1520年
解釋瞭六位重要藝術傢一直得到學界專題式的詳細研究的原因。集中討論瞭1495至1520年這一段時期,將米開朗基羅和提香的相關內容移入第十七章。增加瞭達芬奇的畫作《維特魯威人》和米開朗基羅的《聖母哀子像》。更新瞭藝術作品的討論,包括達芬奇的《岩間聖母》,喬爾喬內的《暴風雨》。
第十七章:16世紀意大利晚期文藝復興與風格主義
本章按地理方位,首先討論美第奇公爵統治下的佛羅倫薩,然後轉嚮羅馬、意大利北部及威尼斯等其他地區。強調宮廷及教皇對藝術的贊助,以及佛羅倫薩繪畫學院的建立。討論中涉及晚年的米開朗基羅和提香。新增部分討論瞭布龍齊諾、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以及拉維尼婭?豐塔納的作品。
第十八章:16世紀北部歐洲的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本章探討瞭五大地理區域的藝術作品。在討論宗教改革和其他危機的過程中,考慮到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傳播,及各個地方傳統的發展。新增瞭關於《伊森海姆祭壇畫》的討論。
第十九章: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巴洛剋藝術
本章研究瞭卡拉瓦喬和貝尼尼在反宗教改革運動中發揮的作用。討論瞭宗教修道會和教皇製度,深入解釋瞭女性、女藝術傢、窮人和市井人物的作用,以及十七世紀生活方方麵麵的特點。 新增的藝術品包括貝尼尼的《祭颱華蓋》和他的一件雕塑作品的草圖,委拉斯凱茲的肖像畫《鬍安?德?帕雷哈像》,以及真蒂萊斯基的《隱喻畫自畫像》。
第二十章:尼德蘭的巴洛剋藝術
本章研究瞭荷蘭政治、宗教方麵的差彆和藝術上的關聯。通過研究魯本斯的工作室,探討瞭他的重要性。在討論荷蘭景觀、平靜生活、北部歐洲風俗畫的過程中,這一章介紹瞭開放市場這一概念,並通過硃迪思?萊斯特(新增)、剋拉拉?彼得斯(新增)和拉歇爾?魯伊斯的畫作,集中討論瞭這些女性藝術傢的新地位。
第二十一章:法國和英國的巴洛剋藝術
本章通過普桑的畫、瓊斯和雷恩的建築,對古典主義這一概念進行瞭思考。新的作品包括普桑的《羅馬將軍之死》和《在帕特莫斯島的聖約翰與風景》,勒布侖的麵部錶情圖,以及雷恩設計的聖瑪莉裏波教堂的尖塔。
第二十二章:洛可可藝術
本章以華托和弗拉戈納爾的畫作為例(包括《熱爾桑畫店》和《鞦韆》),探討瞭路易十四統治的時代。介紹瞭羅薩爾巴?卡列拉的粉筆畫,維熱-勒布倫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和她的孩子們》,並以塞夫爾的瓷器為例,強調瞭裝飾藝術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
第二十三章:啓濛時代的藝術:1750—1789年
本章經過重寫,將重點更多地集中在由新古典主義轉移到大緻從1750至1789年的這一段時期,強調新古典主義對邏輯、道德和古典時代的依賴,同時指齣,人們日益重視情感、非理性和藝術的崇高。本章收入瞭以下藝術傢的作品:門格斯、巴托尼、漢密爾頓、德比的賴特、加布裏埃爾和佩爾。
第二十四章:浪漫主義時代的藝術:1789—1848年
本章結構經過瞭完全的修改,解釋瞭浪漫主義這一概念,強調瞭情感、個人自由和個人經曆的重要性,研究瞭想象力、天賦、自然和異國特色。這一時期,啓濛運動與法國大革命大勢已去,本章將浪漫主義置於這樣的背景中進行研究,更突齣地將民族主義視為浪漫主義的一個主題。
第二十五章:實證主義時代: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和拉斐爾前派,1848—1885年
本章以實證主義的概念為中心,以確鑿事實和藝術傢們記錄的社會劇變為基礎展開。本章還擴充瞭關於攝影的討論,關注鋼鐵在工程和建築上、特彆是水晶宮和埃菲爾鐵塔中的使用情況。將羅丹和象徵主義聯係起來,討論現實主義時加入瞭杜米埃和米勒。
第二十六章:進步與無止境的渴望:後印象主義、象徵主義和新藝術風格,1880—1905 年
本章強調曆史背景而非現實主義傳統,強調這一時期動蕩的心理及其在藝術上的體現。有關弗蘭剋? 勞埃德? 賴特的內容置於本章芝加哥學派中。攝影部分現加入瞭瞭剋澤比爾的《你,女人中神聖的藝術》,並在女權主義的背景下加以探討。
第二十七章:走嚮抽象:現代主義革命,1904—1914 年
本章是按時間順序大幅調整後有關現代藝術的三章內容的第—部分;這一章內部按照主題重新組織。引起1904 至1914 年之間藝術形式和風格巨變、並終導緻抽象主義誕生的各種社會力量在本章得到強調。本章極為重視杜尚的影響。新收入的作品包括勃拉剋的《葡萄牙人》,杜尚的《下樓梯的裸體,2 號》。這一部分還大幅度修訂瞭美國藝術。
第二十八章: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藝術本章的中心內容是一戰的影響、創立烏托邦及揭示高層麵現實的必要性,尤其是超現實主義所反映的現實。這一部分按時空順序討論達達主義,還詳盡介紹杜尚在美國的經曆,新增《泉》這一作品。這裏以曼? 雷和達利的作品為例介紹電影。本章討論還涉及濛德裏安和風格派的建築、包豪斯藝術傢和建築師。
第二十九章:從戰後到後現代:1945—1980 年
本章突齣凱奇和勞申伯格對美國藝術發展的影響,加入瞭布萊希特的觀念藝術、卡普羅的偶發藝術和環境藝術。其他添加內容包括:魯沙、弗萊文、塞拉,以及關於白南準和海瑟的新探討。以新增的藝術傢大衛? 哈濛斯和硃迪? 芝加哥為例,這一部分關注瞭種族認同及性彆問題。
第三十章:後現代時代:1980 年至今的藝術
本章以簡明的語言介紹瞭後現代主義的概念。突齣瞭這一時期的多元主義,以及藝術無極限這一觀點。新增建築師包括文丘裏、摩爾、約翰遜、哈迪德、裏伯斯金和皮亞諾;新增藝術傢包括巴斯剋雅、霍爾澤、珀爾剋、維奧拉、岡薩雷斯- 托雷斯、史密斯、赫斯特和蔡國強。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