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展开图及工艺基础+钣金展开图画法及典型实例 2本

钣金展开图及工艺基础+钣金展开图画法及典型实例 2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钣金
  • 展开图
  • 工艺
  • 设计
  • 机械
  • 制造
  • 图学
  • 实例
  • 教程
  • 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5313
商品编码:165314102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bm0002797

钣金展开图及工艺基础+钣金展开图画法及典型实例 2本

9787122191465定价:49元 

9787122225313定价:29.8元

钣金展开图及工艺基础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3月1日)
  • 平装: 196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712219146X
  • 条形码: 9787122191465
  • 商品尺寸: 25.8 x 18.4 x 1.2 cm
  • 商品重量: 399 g

    作者简介

    马德成,1938年出生,江苏靖江人,高级讲师,江苏省工程图学会会员,扬州市工程图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毕业于济南铁道学院铁道车辆制造专业,先后在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担任铁道车辆制造与检验工作,尤其精于列车自动制动机的检测技术工作,被业内誉为
    “三通阀专家”,曾设计三通阀自动研磨机,提高工效十二倍,并在全路推广。1972年在戚墅堰机车厂试制“东方红号”五千马力高速内燃机车中担任审图工作,因及时发现谬误,获得嘉奖。
    1973年调常州铁路机械专科学校担任机械制图教师。1984年调靖江电视大学担任大专机械制图面授主讲。1995年为江苏省电大系统100多位制图教师开了公开课“机件的表达方案”,在《靖江日报》及省电大刊物上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96年被评为靖江市“江山杯”十佳教师,靖江市**共产党员。
    退休后,仍然受聘于多家院校从事机械制图主讲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得到聘用单位很高评价。
    近年来主要著作有《机械工人识图与绘图》、《机械图样识读》、《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典型题解300例》、《机械零件测量技术及实例》。

    目录

    第1章钣金工的基础知识 
    1—1几种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2 
    1—1—1线段的任意等分2 
    1—1—2作线段的平行线2 
    1—1—3圆周的等分2 
    1—1—4椭圆的近似画法4 
    1—1—5蛋圆形的画法4 
    1—2切口体、相贯体的表面交线求作方法6 
    1—2—1切口体的截交线求作方法6 
    1—2—2相贯体的相贯线求作方法12 
    1—2—3零件表面交线的小结18 
    1—3投影变换基本知识19 
    1—3—1换面法19 
    1—3—2旋转法25 
    第2章常用钣金制件展开图 
    2—1平面钣金制件展开图31 
    2—1—1斜截棱柱制件展开图31 
    2—1—2斜口方形棱锥管制件的展开图31 
    2—1—3斜截四方柱筒的展开图32 
    2—1—4两正垂面斜截四方柱筒展开图33 
    2—1—5上小下大长方形四棱台的展开图34 
    2—1—6长方形四棱台的展开图35 
    2—1—7正六角筒和正方形筒相接展开图36 
    2—1—8接在三角棱面上的八棱筒形展开图37 
    2—2曲面钣金制件展开图38 
    2—2—1斜截圆管的展开38 
    2—2—2水平截切不反映实形的圆柱管的展开图39 
    2—2—3五节等径直角弯头的展开40 
    2—2—4斜截圆锥管的展开41 
    2—2—5天圆地方变形接头的展开42 
    2—2—6不等径圆锥管直角弯头的展开43 
    2—2—7不等径三通圆管正交的展开图44 
    2—2—8两等径圆管正交三通的展开图45 
    2—2—9两等直径斜交三通的展开图46 
    2—2—10不等径两圆管斜交的展开图47 
    2—2—11小直径圆管与大直径圆管前侧垂直偏交展开图49 
    2—2—12小直径圆管和大直径圆管后侧斜交展开图50 
    2—2—13圆管和矩形管斜交的展开图51 
    2—2—14椭圆管和圆管斜交展开图52 
    2—2—15圆柱管与圆锥管正交的展开图54 
    2—2—16斜截圆锥管与圆管斜交的展开图55 
    2—2—17圆管与正圆锥管斜交的展开图56 
    2—2—18三节90°圆锥渐缩形弯头的展开图58 
    2—2—19不成直角的渐缩断面两节弯头的展开图59 
    2—2—20三节等径蛇形管的展开图61 
    2—2—21四节等径蛇形管的展开图62 
    2—2—22三向扭转90°的五节圆管弯头的展开64 
    2—2—23和圆筒相交的正四棱锥展开图66 
    2—2—24正四棱锥和椭圆筒相接的展开图67 
    2—2—25圆筒与八棱筒垂直相交的展开图68 
    2—2—26漏斗形风筒管节的展开图69 
    2—2—27顶面圆形底面矩形台的展开图71 
    2—2—28底面矩形顶面圆形,圆的直径大于矩形底宽的台形展开图72 
    2—2—29两个不同直径圆管在任意角度下相接时的中间大小头管节展开图75 
    2—2—30穿过屋面的烟筒及附带加固的铁罩的展开图77 
    2—2—31大圆管和小扁圆管连接的中间管节的展开图79 
    2—2—32两个不同直径的圆管垂直相交时中间大小头管节的展开图81 
    2—2—3390°右圆下方三节管的展开图83 
    2—2—34两椭圆锥斜交V形三通管展开图87 
    2—2—35大圆主管小圆支管渐缩V形三通管展开图88 
    2—2—36圆柱主管接圆锥支管Y形三通管展开图90 
    2—2—37带补料等径正交三通管的展开图91 
    2—2—38两平行圆柱管斜交圆锥管异径三通管展开图93 
    2—2—39顶圆矩形底弯头的展开图94 
    2—2—40裤形三通管的展开图96 
    2—2—41圆锥管中凹心斜板的展开图99 
    2—2—42大小方管迂回90°螺旋管展开图100 
    2—2—43方管迂回180°的螺旋管展开图102 
    2—2—44大小方管斜接渐缩三通管展开图104 
    2—2—45球体的分块展开画法106 
    2—2—46球体的分瓣展开画法107 
    2—2—47球体的分带展开画法108 
    2—2—48球罐的支柱接口展开图画法109 
    2—2—49封头的近似展开111 
    2—2—50圆柱管铅垂和倾斜球面封头112 
    2—2—51经线、纬线联合分割法113 
    2—2—52正圆柱螺旋面的近似展开114 
    2—2—53螺旋方管的近似展开116 
    2—2—54正圆柱螺旋面的展开图116 
    2—2—55圆锥螺旋线的展开画法119 
    2—2—56圆锥螺旋面的展开图121 
    2—2—57斜螺旋叶片的展开图123 
    2—3各种展开方法比较125 
    2—3—1采用三种基本展开法应具备的条件125 
    2—3—2展开方法的选用127 
    第3章钣金工艺基础知识 
    3—1放样130 
    3—1—1放样概念130 
    3—1—2划线130 
    3—1—3放样程序130 
    3—2下料131 
    3—2—1下料的概念131 
    3—2—2下料须知131 
    3—2—3几种下料方法131 
    3—3剪切与冲裁132 
    3—3—1剪切132 
    3—3—2冲裁136 
    3—3—3常用的冲床设备138 
    3—3—4冲裁模142 
    3—3—5冲裁间隙144 
    3—4弯曲146 
    3—4—1弯曲概念146 
    3—4—2压弯146 
    3—4—3弯曲零件的有关知识146 
    3—4—4·小弯曲半径147 
    3—4—5弯曲力的计算149 
    3—4—6压弯模具150 
    3—4—7压弯设备151 
    3—4—8弯曲回弹152 
    3—5压延153 
    3—5—1压延概述153 
    3—5—2压延零件毛料展开尺寸的确定154 
    3—5—3有规则旋转体零件的毛料直径的计算公式156 
    3—5—4零件所需压延次数的确定160 
    3—5—5压延力及压边力161 
    3—5—6对压延零件的有关规定162 
    3—5—7压延模163 
    3—5—8压延凹凸模的圆角半径163 
    3—5—9凸凹模之间间隙165 
    3—5—10凸凹模尺寸的确定165 
    3—6钣金焊接166 
    3—6—1钣金零件的焊接变形分析166 
    3—6—2钣金零件的检验方法171 
    3—6—3钣金焊接图174 
    3—7钣金手工成形工艺180 
    3—7—1手工弯曲180 
    3—7—2放边的手工工艺181 
    3—7—3收边的手工制作183 
    3—7—4手工打管卷边184 
    3—7—5手工咬缝工艺185 
    3—8板厚处理188 
    3—8—1板厚处理的概念188 
    3—8—2板厚影响分析188 
    3—8—3板厚处理的方法188 
    3—8—4板厚处理的一般原则188 
    附录190 
    附录一几种典型弯曲零件展开料长计算公式191 
    附录二常用金属材料牌号194 
    后记197

    钣金展开图画法及典型实例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5月1日)
  • 平装: 195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122225313

    目录

    ,章 展开作图基本知识 1 
    一、基本作图法 1 
    1.等分线段——平行线法 1 
    2.等分圆周 2 
    3.锥度和斜度 3 
    4.作垂直平分线 4 
    5.过直线上、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4 
    6.二等分角度 6 
    7.作圆的切线 6 
    8.求圆弧的圆心 7 
    9.圆弧连接 7 
    10.椭圆画法 10 
    11.画抛物线 10 
    12.画渐开线 11 
    13.画玫瑰线 12 
    14.画心形线 13 
    15.画星形线 13 
    16.画笛卡叶形线 14 
    17.画螺旋线 15 
    二、几何作图技巧 15 
    1.作图分析 15 
    2.绘图步骤 16 
    3.典型实例 16 
    第二章 投影图与展开图的关系 30 
    一、根据视图求表面实形 30 
    1.不同位置直线的投影 30 
    2.求一般位置直线段的实长 31 
    3.不同位置平面的投影 34 
    4.求垂直、一般位置平面的实形 35 
    二、截交线投影 39 
    1.平面截切平面体 39 
    2.平面截切曲面体 39 
    三、相贯线投影 40 
    1.素线法求相贯线 41 
    2.截面法求相贯线 43 
    3.球面法求相贯线 47 
    第三章 展开图画法及实例 53 
    一、平行线展开法及实训 53 
    (例3.1—1)斜切正三棱柱——表面展开 54 
    (例3.1—2)斜三棱柱——表面展开 54 
    (例3.1—3)矩形管直角弯头 56 
    (例3.1—4)斜四棱柱管 57 
    (例3.1—5)矩形料斗展开 59 
    (例3.1—6)全部斜切圆管 60 
    (例3.1—7)中心斜切圆管 61 
    (例3.1—8)斜圆柱管 62 
    (例3.1—9)斜椭圆柱管 63 
    (例3.1—10)等径圆管直角弯头 64 
    (例3.1—11)等径圆管非直角弯头 66 
    (例3.1—12)等径圆管二直角弯头 67 
    (例3.1—13)四节等径圆管——直角弯头 68 
    (例3.1—14)五节等径圆管——直角弯头 69 
    (例3.1—15)六节等径圆管——直角弯头 70 
    (例3.1—16)等径直交三通管 71 
    (例3.1—17)异径直交三通管 72 
    (例3.1—18)异径交叉三通管 73 
    (例3.1—19)异径斜交三通管 75 
    (例3.1—20)异径偏斜交三通管 76 
    (例3.1—21)三通补料管 78 
    (例3.1—22)等径圆柱管斜交圆管 79 
    (例3.1—23)异径分叉四通管 80 
    (例3.1—24)补料等径正三通管 81 
    二、放射线展开法及实例 83 
    (例3.2—1)正圆锥台——表面展开 83 
    (例3.2—2)正四棱锥罩 84 
    (例3.2—3)斜切正圆锥管 85 
    (例3.2—4)斜圆锥 87 
    (例3.2—5)斜圆锥台 88 
    (例3.2—6)斜椭圆锥台 90 
    (例3.2—7)直角偏心锥管 91 
    (例3.2—8)斜椭圆锥台 93 
    (例3.2—9)异径圆接管 94 
    (例3.2—10)圆锥管直角弯头 96 
    (例3.2—11)圆锥管非直角弯头 97 
    (例3.2—12)三节圆锥管——直角弯头 98 
    (例3.2—13)正交等径圆锥管节头——表面展开 100 
    (例3.2—14)斜交等径圆锥管节头——表面展开 101 
    (例3.2—15)不等径圆锥管斜交节头——表面展开 102 
    (例3.2—16)圆管与圆锥管正交节头——表面展开 104 
    (例3.2—17)五节圆锥管——直角弯头( 虾米弯) 105 
    (例3.2—18)圆管与正圆锥斜交 107 
    (例3.2—19)正圆锥与圆管直交 109 
    (例3.2—20)圆柱—圆锥Y 形三通管 110 
    (例3.2—21)异径Y 形三通管( 平面接触) ——表面展开 112 
    (例3.2—22)异径Y 形三通管( 相贯) ——表面展开 113 
    (例3.2—23)侧交斜圆锥三通管——表面展开 114 
    (例3.2—24)圆锥侧交斜圆锥四通管——表面展开 116 
    (例3.2—25)两圆柱与圆锥正贯四通管——表面展开 119 
    (例3.2—26)两圆柱与斜圆锥斜贯四通管——表面展开 120 
    (例3.2—27)壶 122 
    (例3.2—28)圆管与正圆锥正交 124 
    (例3.2—29)圆管与倒圆锥正交 125 
    (例3.2—30)等径圆锥Y 形三通管 127 
    (例3.2—31)异径圆锥Y 形三通管 128 
    (例3.2—32)Y 形分叉圆锥三通管 130 
    (例3.2—33)异径Y 形三通管 132 
    三、三角形展开法 133 
    (例3.3—1)三棱锥——表面展开 133 
    (例3.3—2)长方锥台 135 
    (例3.3—3)上竖下横矩形管 136 
    (例3.3—4)斜切四棱锥管 137 
    (例3.3—5)上横下竖矩形管 138 
    (例3.3—6)斜切四棱锥管 139 
    (例3.3—7)上三角口、下方口棱锥管 141 
    (例3.3—8)上平、下斜矩形锥管 142 
    (例3.3—9)上菱( 形) 下方( 形) ——锥管 143 
    (例3.3—10)凸五角星——表面展开 144 
    (例3.3—11)天圆地方——异形接头 146 
    (例3.3—12)上椭圆、下长方——异形接头 147 
    (例3.3—13)天方地圆——异形接头 149 
    (例3.3—14)天偏方地圆——异形接头 151 
    (例3.3—15)天方地椭圆——异形接头 152 
    (例3.3—16)异径偏心圆接管 153 
    (例3.3—17)上圆下长圆接管——异形接头 154 
    (例3.3—18)天圆地椭圆——异形接头 155 
    (例3.3—19)异径分叉三通管 157 
    (例3.3—20)圆管与方锥管直交 158 
    (例3.3—21)圆管与菱形锥管直交 159 
    (例3.3—22)马蹄形接管的近似展开画法 161 
    (例3.3—23)侧圆—底方弯管的近似展开画法 162 
    (例3.3—24)斜方—侧圆异形接头的近似展开画法 164 
    (例3.3—25)异径圆管90°过渡接头的近似展开画法 166 
    (例3.3—26)大小方口——直角弧面弯头的近似展开画法 168 
    (例3.3—27)大小矩形口——直角弧面弯头的近似展开画法 169 
    (例3.3—28)矩形口——直角弧面弯头的近似展开画法 171 
    (例3.3—29)矩形口——裤衩弯头 173 
    (例3.3—30)烟斗式通风罩的近似展开画法 175 
    (例3.3—31)上椭圆凹口、下圆平口接头的近似展开画法 177 
    四、计算展开法 178 
    (例3.4—1)圆柱正螺旋面的近似展开画法 180 
    五、“近似法”画展开图及实例 182 
    (例3.5—1)球表面( 分瓣) 的近似展开画法 182 
    (例3.5—2)球表面( 分带) 的近似展开画法 183 
    (例3.5—3)球表面( 分块) 的近似展开画法 185 
    六、各种展开法比较 186 
    第四章 钣金工艺简介 189 
    一、“换面逼近”展开理论及手法 189 
    二、展开放样 190 
    三、展开三原则 190 
    1.正确、精确原则 190 
    2.工艺可行原则 190 
    3.经济实用原则 190 
    四、展开三处理 191 
    1.板厚处理 191 
    2.接口处理 191 
    3.余量处理 192 
    五、展开样板 193 
    参考文献 195



《现代钣金设计与制造:从绘图到工艺的全面解析》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现代钣金设计与制造知识体系,涵盖从基础的图纸绘制、展开方法,到实际生产中的工艺选择与应用,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设计能力。全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 第一篇:钣金图纸绘制与基础理论 本篇将带领读者走进钣金图纸的世界,理解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图纸规范讲起,详细介绍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确保读者掌握规范、准确的图纸表达方式。 钣金件的定义与分类: 深入解析钣金件的本质特征,以及根据材料、成型工艺、结构等不同维度的分类方法,帮助读者建立对钣金件的整体认知。 三维模型与二维图纸的转化: 详细讲解如何从三维CAD模型生成符合标准的工程图纸,包括视图选择、尺寸标注、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的标注要求等。重点阐述在三维设计软件中如何高效地进行模型优化,为后续的展开和工艺分析打下基础。 常用钣金件的图纸表示: 针对市场上常见的钣金件,如各种形状的箱体、面板、支架、外壳等,提供详细的图纸绘制实例,包括关键尺寸的提取、特征的表达、以及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方式。 材料信息与表面处理标注: 强调图纸中材料牌号、厚度、硬度等关键信息的准确标注,以及对表面处理(如喷涂、电镀、阳极氧化等)要求的清晰表达,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准确性。 第二篇:钣金展开的原理与方法 钣金展开是连接三维设计与二维下料的关键环节,本篇将对钣金展开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并介绍多种主流的展开方法。 展开的基本原理: 详细讲解中性层、回弹、折弯系数等核心概念,理解不同材料、不同折弯半径下弯曲变形的规律。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际案例,揭示展开尺寸的计算依据。 直线折弯展开: 重点介绍圆角半径、折弯角度、折弯余量等因素对展开尺寸的影响,掌握各种直线折弯的展开计算方法,包括单折、多折、组合折弯等。 复杂形状零件的展开: 针对非直线折弯、曲面折弯、异形孔、加强筋等复杂特征,介绍相应的展开技巧和处理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压平”、“分割”、“组合”等策略应对复杂结构。 常用展开方法的应用: 手工展开法: 介绍传统的辅助线法、徒手画法等,适用于简单零件或作为理论理解的辅助。 利用CAD软件进行展开: 详细讲解主流三维CAD软件(如SolidWorks, CATIA, AutoCAD等)内置的钣金展开模块功能,包括“展平”、“折弯”、“边折”、“切角”等命令的应用,以及如何生成精确的展开图。 专业钣金展开软件的介绍: 简要介绍市面上一些专业的钣金展开软件,分析其在自动化、智能化展开方面的优势,以及与通用CAD软件的配合使用。 展开图的质量检验: 讲解如何通过对比、测量等方式,对生成的展开图进行精确的校核,避免尺寸错误和工艺隐患。 第三篇:钣金成型工艺与设备 本篇将重点关注钣金件的实际生产工艺,介绍各种常用的成型方法、加工设备以及工艺控制要点。 冲压成型工艺: 落料与冲孔: 详细讲解不同形状孔和落料的工艺要求,包括模具设计要点、间隙选择、废料处理等。 折弯成型: 深入分析折弯机的类型(折弯机、数控折弯机),模具(上模、下模)的选择原则,以及折弯精度控制方法。 拉深与胀形: 介绍杯状、盒状等深拉深零件的工艺流程,模具结构,以及影响拉深深度的因素。 翻边与卷边: 讲解如何通过翻边和卷边工艺增强零件强度、修饰边缘或为连接做准备。 激光切割与等离子切割: 原理与应用: 介绍激光切割和等离子切割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在切割精度、速度、材料适应性等方面的特点。 工艺参数与切割质量: 讲解切割速度、功率、气体种类等工艺参数对切割边缘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割工艺。 数控(CNC)加工工艺: CNC铣削与车削在钣金件上的应用: 介绍CNC机床在精细加工、复杂槽口、螺纹孔加工等方面的应用。 CNC冲床的特点与优势: 重点介绍CNC冲床在模具库、自动换模、高效加工方面的特点。 焊接工艺: 常用焊接方法: 介绍弧焊(MIG/MAG、TIG)、点焊、缝焊、激光焊接等在钣金件连接中的应用。 焊接变形与控制: 分析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原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合理的焊接顺序、夹具应用等。 表面处理工艺: 清洁与预处理: 介绍酸洗、碱洗、脱脂等表面预处理工艺的重要性。 涂装与电镀: 详细介绍喷涂(粉末涂装、液态涂装)、电镀(镀锌、镀镍)、氧化等常见表面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第四篇:典型钣金件设计与工艺实例 本篇将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将前面章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帮助读者融会贯通。 通用机箱/机柜的设计与制造: 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展开计算,到折弯、焊接、表面处理等全流程解析。 汽车零部件(如车门、翼子板)的设计与工艺: 探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材料的应用,以及冲压、焊接等关键工艺技术。 电子产品外壳的设计与生产: 关注轻薄化、高精度要求,以及注塑与钣金结合的设计思路。 电器面板及支架的设计: 强调结构强度、安装便捷性以及美观性,涉及激光切割、折弯等工艺。 复杂异形件的展开与工艺难点攻克: 选取具有挑战性的零件,详细剖析其展开计算的思路和工艺上的解决方案。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涵盖从基础到高级的完整知识体系,帮助读者建立全面的认知。 图文并茂: 大量配以精美的工程图纸、工艺示意图和实物照片,直观易懂。 实例丰富: 贴近实际生产需求,提供大量典型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技术前沿: 关注行业最新技术动态,介绍先进的制造理念和工艺方法。 实用性高: 旨在提升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钣金设计、工艺、制造领域从业人员的必备参考。 本书适合从事机械设计、模具设计、钣金加工、产品开发等相关工作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钣金件的设计、图纸绘制、工艺分析和生产制造,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七 这套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对于“精度”和“效率”的追求,贯穿了整个讲解过程。在讲解钣金展开图的画法时,书中反复强调了对尺寸精度、角度准确性以及表面光滑度的要求。它不仅给出了理论上的计算方法,还结合了实际生产中的加工公差和检验标准,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精确展开图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如何绘制带有凸缘的零件时,书中会详细说明凸缘的尺寸、角度以及圆角半径对后续装配和密封性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尺寸要求。同时,书中也并没有忽视“效率”的考量。在介绍各种展开方法时,它会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兼顾精度和效率的技巧。比如,在介绍一些自动化展开软件的应用时,它会提示读者如何设置参数,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准确的展开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手工绘制的层面。书中还包含了关于“刀具路径优化”和“下料排版”的初步探讨,这虽然不直接是展开图的绘制本身,但却与展开图的最终应用息息相关。合理的排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而优化的刀具路径则能够保证加工的精度和速度。这些内容虽然涉及得不深,但却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读者认识到钣金设计不仅仅是画图,更是整个生产流程的起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BOM表”的强调。它不仅仅是一份零件清单,更是与展开图相互关联,能够指导生产、采购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

评分

评价十 这套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钣金展开图的绘制,不仅仅是工程师的任务,更是与生产、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息息相关的“协同过程”。书中在讲解展开图画法时,非常注重“信息沟通”和“协作效率”。它不仅提供了精确的图纸,更强调了图纸信息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以便于其他部门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执行。例如,书中关于“工艺要求”的标注,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在某些区域需要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或者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这有助于质量检测部门在检验时,能够重点关注这些关键点,也能指导生产部门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成本控制”的初步探讨。它通过一些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优化展开图的设计,例如选择更合适的材料、减少下料废料、简化加工工序等,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这让读者认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展开图,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原理。而且,书中对“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强调,也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如何通过标准化零件的设计,以及模块化的组装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和战略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更是在培养一种“全局观”和“系统思维”,让我认识到钣金设计是整个产品开发和制造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与各个环节进行紧密的协作。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个对钣金设计略有基础的人,我发现这套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其对“画法”的细致讲解,以及其提供的丰富“典型实例”。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理论知识,但真正到了动手绘制的时候,却会因为细节处理不好而频频碰壁。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公式,更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步骤,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书中对于各种基本图形(如矩形、圆形、圆角、斜接等)在钣金展开中的处理方式,都有非常详细的图示和说明。比如,对于一个带有多个角度和圆角的复杂外形,书中会一步步教你如何分解,如何逐步展开,如何处理每个部分的交线和过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避让槽”的讲解,以及如何根据实际加工的刀具尺寸来确定避让槽的宽度和深度。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计算,更是结合了实际生产的需求。另外,书中提供的“典型实例”系列,真的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从最基础的方盒子、圆筒,到比较复杂的抽屉、机箱、弯管件,甚至是带有复杂曲面的零件,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展开图绘制过程和最终的展开效果图。这些实例的选择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各种常见的钣金结构和加工工艺。我尝试按照书中的例子,绘制了一个简单的抽屉,发现自己以前很多细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比如,抽屉侧板与前后板的连接方式,以及相应的折边尺寸,书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和图示,这避免了我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尺寸偏差或者安装困难。而且,书中还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说明,比如当零件尺寸过大无法一次性展开时,如何进行分段展开,以及如何处理分段处的连接。这些细节的补充,让整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评分

评价八 阅读这套书,最大的收获是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书中在讲解钣金展开图的原理和画法时,并没有脱离实际生产的背景,而是紧密结合了各种典型的钣金件和加工工艺。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几乎都能在“典型实例”中找到对应的应用场景,从而让读者在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例如,在讲解“抽壳”和“拔模斜度”时,书中会结合注塑模具或者压铸模具中的一些典型零件,说明这些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在展开图上如何体现。虽然这些可能不是纯粹的钣金零件,但其背后的几何原理是相通的,并且能够启发读者在处理一些具有类似结构的钣金件时,能够提前考虑这些因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折弯系数”和“弯曲补偿”的详细阐述。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折弯半径、不同的厚度,都会导致不同的折弯系数和补偿量。书中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展示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供了计算公式和查找表格的方法。这对于保证折弯件的尺寸精度,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导致的返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焊接变形”和“应力释放”的讨论,这对于理解复杂钣金件在焊接后的尺寸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展开图的设计来减小变形,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评分

评价四 在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钣金展开图的绘制并非是单纯的几何变换,而是一个需要将三维思维、二维绘制以及工艺流程紧密结合的过程。书中在讲解展开图画法时,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思维”。它不是简单地将数学公式堆砌,而是通过各种角度的剖视图、剖面图,以及不同阶段的展开示意图,帮助读者理解零件在三维空间中的形态以及展开过程中的几何关系。例如,书中在讲解如何展开一个带有锥度和圆角的异形件时,会先从整体形状入手,分析其各个面的构成,然后逐步讲解如何将这些面“剥离”出来,并进行相应的角度和尺寸补偿。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三维概念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变形补偿”的阐述。钣金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展开尺寸往往需要进行修正,以保证最终成品的尺寸精度。书中详细解释了不同变形(如拉伸、压缩、弯曲)对尺寸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补偿方法。它不仅仅是给出一个公式,而是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形的原因,以及补偿的原理,这让我对为什么需要进行尺寸补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中性层”的概念,以及它在弯曲变形中的作用。这让我明白,为什么折弯后零件的内径会比外径小,以及如何通过计算中性层的位置来确定准确的折弯线。这些理论知识的引入,让原本有些枯燥的几何计算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也更能指导实际操作。

评分

评价五 这套书的价值,在我看来,最突出的体现在其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思维启发书”。在讲解钣金展开图的基础知识时,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教授单一的软件操作或者固定模式,而是深入地探讨了钣金件设计的“本质”。它强调了“以终为始”的设计理念,即在绘制展开图之前,就应该充分考虑零件的后续加工、装配以及使用环境。书中对“装配工艺”的考虑,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绘制单个零件的展开图,还提示了在绘制过程中需要考虑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比如连接方式(焊接、铆接、螺钉连接等)的预留尺寸,以及装配时的间隙要求。例如,在绘制机箱类零件时,书中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展开图中标注出安装孔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如何考虑面板之间的搭接和密封。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思路,对于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和装配效率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触及了一些关于“表面处理”和“防护要求”的考虑。虽然不是直接讲解展开图,但它提醒了读者,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适应电镀、喷涂等表面处理工艺,需要在展开图上预留一定的余量,或者在零件边缘进行特殊的处理。这体现了作者在编写教材时,对钣金件全生命周期的考量,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书中对于“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引入,也体现了其前瞻性。比如,在讲解复杂曲面展开时,它会提及一些先进的CAD/CAM集成技术,以及在柔性制造中的应用。这让我意识到,钣金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评分

评价二 这套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其对钣金工艺基础的深入探讨。我一直觉得,钣金展开图的绘制,并不仅仅是孤立的技术,它与后续的加工工艺是息息相关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几何计算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各种钣金成形工艺的原理和特点。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激光切割、数控冲床、折弯机等常见设备的性能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在展开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激光切割的切缝大小和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展开图上零件的尺寸;数控冲床的模具库和加工能力,决定了某些复杂形状是否能够一次性完成;而折弯机的最大折弯长度、最小折弯半径以及回弹量,更是直接关系到展开图的尺寸补偿。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工艺性”在钣金设计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如何画出展开图,更是如何在绘制展开图的同时,考虑到后续的生产效率、成本以及产品质量。比如,如何优化零件的布局,减少材料浪费;如何选择合适的折弯顺序,避免干涉;如何考虑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工艺需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加强筋”和“圆角”设计的讲解。不仅仅是教你画,而是告诉你为什么需要这些结构,它们分别在什么场景下发挥作用,以及在绘制展开图时需要预留多少空间,或者如何进行尺寸补偿。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之前接触过一些钣金软件,但总觉得少了些“灵魂”,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软件会这样提示或者这样计算。但看了这本书,我开始能够将软件操作与背后的工艺原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利用软件来辅助我的设计。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材料力学和塑性变形的简单介绍,这对于理解钣金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形非常有帮助。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拉伸或者压缩过程中,金属会发生永久变形,以及如何通过预留补偿量来抵消这种变形。

评分

评价六 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化繁为简”的能力,以及对“问题导向”的讲解模式。很多钣金展开图的绘制,尤其是对于复杂形状,常常让初学者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通过对典型实例的深入剖析,以及对画法技巧的系统性梳理,将复杂的展开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可理解、可操作的步骤。书中对于“疑难杂症”的处理,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针对一些特殊的折弯角度、复杂的曲面交线,或者材料回弹量较大的情况,书中都提供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教会读者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如何运用书中介绍的工具和原理来解决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零件拆分”和“辅助线”的运用。对于非常复杂的零件,直接进行展开可能会非常困难,但通过合理的拆分,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单元,再逐个进行展开,就可以大大降低难度。书中就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择最佳的拆分方式,以及如何利用辅助线来辅助绘制。此外,书中对“数据管理”和“版本控制”的初步提及,也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这些看似“非技术性”的环节,同样至关重要。比如,在多人协作的团队中,如何保证展开图的统一性、准确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版本管理,避免因信息不同步而导致的错误。这体现了书中内容的前瞻性和工程化思维。

评分

评价一 初次翻阅这套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对于钣金展开图的讲解,简直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三维的金属板材“变”平。书中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和图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展开的原理。举个例子,书中对于圆角过渡的处理,不仅仅是简单地画个曲线,而是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个过渡,它产生的变形是如何被计算和补偿的,以及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的加工方式(比如激光切割、冲压)对展开图精度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展孔”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初学者容易忽略但又是实际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书中不仅给出了计算方法,还结合了CAD软件的操作演示,一步步教你如何准确地定位和绘制展孔,避免了实际加工时因展孔偏差而导致的返工。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基础的金属材料知识,比如不同金属的延展性、屈服强度等,这对于理解为什么某些形状的展开需要特殊的处理非常有帮助。比如,书中提到某些高强度钢材的延展性较差,在折弯时更容易产生裂纹,因此在设计和展开时就需要预留更大的圆角半径,甚至采用特殊的成形工艺。这些细节的补充,让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扎实。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使用SolidWorks等软件绘制了一个简单的钣金件,整个过程比我之前想象的要顺畅很多。以前总觉得钣金展开是个“看图说话”的活儿,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但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它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书中提供的典型案例,涵盖了从简单的盒子到复杂的曲面件,让我对实际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复杂曲面展开的部分,虽然一开始看起来有点吓人,但书中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能够一步步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几何逻辑,最终能够绘制出精准的展开图。

评分

评价九 这套书让我深刻体会到,钣金展开图的绘制,不仅仅是机械的几何转换,更是一种“艺术”与“工程”的结合。在讲解画法时,书中注重培养读者的“美学意识”和“细节追求”。它不仅仅是要求画出尺寸准确的展开图,更强调了展开图的清晰性、易读性以及规范性。例如,在绘制复杂的零件时,书中会提示如何通过合理的标注、剖视图、引出线等,让展开图清晰明了,方便其他部门的理解和使用。同时,书中也并非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画法,而是鼓励读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比如,对于一些高度自由的曲面件,书中会提及一些参数化建模和曲面展开的先进技术,而对于一些标准化的零件,则会推荐使用更高效的模板化绘制方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公差标注”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在图纸上标注一个范围,而是详细说明了不同公差对零件功能、装配以及成本的影响,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零件的关键部位和功能需求,合理地设置公差。这种严谨的工程化思维,让我在绘制展开图时,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而且,书中对于“表面粗糙度”的提及,也体现了其内容的完整性。虽然展开图本身不直接标注表面粗糙度,但了解这些要求,有助于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并为后续的表面处理做好准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